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否属于选择性罪名、是否存在未完成形态的问题在学界长期争论。无论是肯定论还是否定论都难以与立法或司法解释相吻合。本罪既非选择性罪名,亦非单一性罪,而是复合行为型罪名,即本罪实行行为由生产行为和销售行为有机组成,两者是手段与目的关系。单纯的生产或购买伪劣产品行为只能成立未完成形态,只有将伪劣产品予以销售的,才能成立犯罪既遂。货值金额与销售金额并存的,应采取吸收原则和“单向折算”合计涉案总额的方法处理。  相似文献   

2.
杜辉 《南都学坛》2003,23(3):93-94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中三个犯罪存在未遂形态 ,即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生产、销售假药罪和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 ,销售金额不满 5万元 ,但货值在 15万元以上的 ,构成犯罪未遂。生产、销售假药或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 ,货物未进入流通领域的 ,构成犯罪未遂。这三种未遂犯的法条竞合的解决同样要适用刑法第 14 9条。  相似文献   

3.
论刑法中的销售金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中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中规定的“销售金额”是犯罪既遂要件,而非本罪的犯罪成立要件,本罪的未遂形态是客观存在的。“货值金额达到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销售金额的三倍以上”的规定,提高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的定罪标准,将部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的行为排斥在犯罪以外,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4.
加强产销衔接是加快建设高效、畅通、安全、有序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重点.从农产品生产与销售分工的视角,运用间接定价理论模型,对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这三类与农户衔接的农产品销售主体的产生原因进行了统一的理论解释.结果表明,多样化农产品销售主体的出现,是在农产品生产与销售分工的状态下,各市场主体比较了产品市场和不同类型劳动市场(生产劳动与销售劳动)的交易效率后,选择不同的剩余权利赖以实现的最优分工组织形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虽然2009年两高院的相关司法解释和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对生产、销售假劣药罪作出了及时的补充规定和修正,但是现行刑事法律对生产、销售假劣药刑事责任的认定依然存在问题。假药和劣药的竞合应适用"重法优于轻法"原则;生产、销售假药犯罪的法定加重情节认定宜建立"经验法则、生活常识、直观判断"原则指导下的事后审查机制;生产、销售假药的罚金刑不宜采取无限额罚金制,生产、销售劣药犯罪罚金中的"销售金额"应作广义理解。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农户农产品生产与销售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浙江省农户农产品的生产情况看,目前生产的品种结构日趋多样,传统的农产品在其中所占的份额日趋减少,而蔬菜和水果类农产品所占面积比例不断提高,农户在选择生产农产品时,求稳的心理比较明显,农户农业投入普遍不高;从农产品销售情况看,农户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销售渠道多样化,农贸市场和贩销大户是主要的销售渠道,农户普遍遇到过销售困难问题,大多数被调查农户迫切需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种将企业功能虚拟化,仅保留最关键的产品研发与流通销售两端的经营方式。通过它,区域资源、科技研发、原料生产、产品包装、销售流通等资源能被最大限度的利用和激发,并达到运用自身最强的优势和有限的关键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对市场敏锐的反应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经营目的。温州农业行业人士视之为福音,认为“虚拟经营”给农业生产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是一种产业发展趋势,但现实表明“农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优质特色农产品大量的生产出来。然而过去传统的流通渠道不能够保证农产品销售的畅通。国家基于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目的提出并开展了"农超对接"工作,本文根据这一背景着重研究农业合作组织在农超对接中的角色定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市场营销观念,是指工商企业从事经营销售活动的指导思想或商业哲学,主要包括企业经营活动的目的、重点以及实现经营目的的基本策略和方法等,其中企业经营的目的是社会生产目的的具体表现,在一定社会制度下总是不变的。但是,为实现企业经营目的而确定的企业经营活动的重点、策略和方法,却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2011年6月14日,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复函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国标委办工二函[2011]17号):“GB18401-2010《国家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延期至2012年8月1日实施,自2012年8月1日起,不符合GB18401-2010《国家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的纺织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这个标准是强制性标准,是一部法律文件。这样,所有的纺织品生产、销售、使用以及监督,有了统一的技术指标。标准实施的目的是保护消费者健康,提升我国纺织品服装及其相关行业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日前,江苏省如东县人民法院对一起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作出一审判决:被告单位如东县掘港镇兴达钢厂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罚金人民币100000元(已缴纳50000元,余款50000元于判决生效后10日内缴纳),被扣押的生产、销售的伪劣产品  相似文献   

12.
    
畜禽产品是北京市民消费的主要农副产品,长期以来,厂商直销和中间商代销是主要的销售模式。物流损耗大、流通成本较高、流通渠道长、交易方式简单等问题影响畜禽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缩短流通时间、减少流通环节、改进销售方式是北京市畜禽产品流通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是我国现阶段“打假治劣”的重要刑事立法。本文即以《决定》为根据,论述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概念、构成要件、处罚及法律适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与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之间存在竞合关系;“足以”并非表明该罪属于具体危险犯,而是为了限制处罚范围对所生产、销售的食品性质提出的要求,因而仅生产而未销售的,也成立生产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的既遂;主观上认识到他人将利用提供的服务实施犯罪,客观上也促进了他人犯罪实施的,根据中立行为帮助的理论,只要提供贷款、运输、邮寄、仓储、出租房屋等服务中立行为没有制造不被法所容许的危险,就不成立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的共犯.  相似文献   

15.
在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违法犯罪活动中 ,首先要正确理解“商品”的内涵和外延 ,然后 ,从销售金额与违法所得关系 ,刑法第 149条的适用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与非罪的界限等方面去考虑司法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16.
知识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形式 ,正从无到有 ,逐渐引起关心经济的人的重视。知识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它与实物产品有着不同的特征 ,但其生产、销售与使用也同样要遵循市场的供求规律、竞争规律和价值规律  相似文献   

17.
正出版业的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生产数量突飞猛进,而作为消费者的大众人数并没有同比例增长。为了争取到消费者,出版者使用了越来越丰富的传播手段,越来越发达的销售渠道来进行竞争。当今出版界引导受众进行图书选择的主要方式是广而告之式的,如此人们在各种销售信息面前变得被动、软弱无力,购买行为充满着偶然性。为了实现更有效、更合理的营销目的,出版者应加强尊重受众理性的图书营销观念。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刑法规定生产销售假药罪须具备"足以危害人体健康"的危险,而刑法学界和司法部门对于如何认定有无"足以危害人体健康"等问题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导致司法实务部门在对假药犯罪"危害人体健康"的司法认定上各行其是。因此,统一理论界与实务界对生产销售假药罪定罪量刑的认识,全面思索刑事立法对于生产销售假药行为加以干预的提前化和视角转换问题,对于完善生产销售假药刑法规制体系具有立法和理论研究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结合我国刑法第140条及最高司法机关相关解释规定,探讨了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的销售金额、货值金额与定罪量刑标准之间的联系;分析了生产、销售金额计算中的一些问题;并剖析了现有立法中的若干缺陷。  相似文献   

20.
对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要把握几个要点:一、刑法中的“伪劣”二字,有其本意和引申义如虚、假、欺、诈、冒等内涵与外延;二、该罪的立法价值在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行为扰乱了社会秩序,冲击了社会秩序的基石,侵犯了人的生命与健康。因此需要构建抵御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行为的防线,有助于抑制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犯罪行为;三、该罪的主要特征:犯罪形态上的多样性、行为方式的概括性、危害结果的间接故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