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来,四川省宜宾市在推进人口计生综合改革中大力实施"健康共享"促进工程,积极为群众提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服务,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少数民族妇女生殖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88年全国2%生育节育抽样调查资料,对中国主要少数民族(壮族、回族、维吾尔族、彝族、苗族和满族)的生殖状况作一综合分析并与汉族加以对比。历史背景、宗教信仰、地理气候、传统习俗及文化水平的不同造成了各民族生殖状况的差异。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虽低,但实际人口绝对数很大,1990年有7个少数民族的人口超过500万,其中壮族人口已愈1000万。由于历史发展、宗教信仰、地理位置、风俗习惯和传统观念的差异,少数民族的发展不平衡。做好少数民族的生殖健康工作,对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意义重大。本文应用1988年的人口抽样调查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对几个主要少数民族的生殖状况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1994年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首次将青年生殖健康确定为人口与发展优先关注的领域之一,要求各国有效地关注他们的生殖和性健康的需求。此后,生殖权利与生殖健康国际理念逐渐纳入政府和社区支持的计划生育政策之中。1995年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计划生育工作纲要(1995—2000年)》,指出应积极推行孕前服务,对育龄人群实行分类指导,把避孕节育技术措施落实在妇女怀孕之前,努力减少意外妊娠,为群众提供优生优育的技术咨询和服务。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提出“要开发、推广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的新技术、新产品,发展生殖健康产业”。为了落实中央决定,国家计生委提出了发展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产业,以事业带动产业,以产业促进事业的战略构想。过去几十年,人们对计划生育药具和技术的需求主要依赖国家的计划供应和免费服务,这对保证广大已婚育龄群众的基本需求,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确保人口计划的完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虽然国家向实行…  相似文献   

5.
近日,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在"生殖健康进家庭"优质服务活动中,精心组织,制定措施,广泛宣传,确保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一是优生优育知识进家庭。利用人口学校对新婚夫妇做好性教育和新婚文化、优生优育、晚婚晚育等宣传指导。共发放宣传折页、宣传品等4200余份。  相似文献   

6.
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目前已成为直接面对广大农村群众,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推进优生优育和满足群众生殖健康需求的主要力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切实加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全南县把生育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要抓手,强化“五注重”措施,扎实推进生育文明建设,有效促进了人口计生工作健康持续发展。注重宣传倡导。建立人口文化大院、人口文化书屋、组建人口文化志愿宣传队等,广泛宣传计生政策和法律法规,倡导优生优育、男女平等、关爱女孩的婚育新观念,普及婚育科普知识和生殖健康知识。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灵石县人口计生局注重将建载体和搞活动与新农村建设、家庭文化、媒体宣传等方面有机结合,融入渗透,推进了人口文化的健康发展。融入农村文化活动。依托农村人口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阵地,在文艺演出、社火表演活动中广泛宣传新型人口文化;将14支农村电影放映队投放到农村,为群众提供生动的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家庭养殖等知识。融入校园教学活动。开展"青春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采取专题讲座、图文讲解、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9.
近日来,新河县人口计生局在全县开展了以"三进家"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活动。人口计生政策宣传进家庭。县计生局工作人员与乡、镇干部一起深入农户家中,发放印有新颖标语的挂历和手提袋,广泛宣传党的计生惠民政策,告知他们在计划生育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健康服务进家庭。围绕群众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需求,深入农户家中,  相似文献   

10.
手机短信宣传由于具备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大的特点,在新形势下,如何有效运用手机载体传播优生知识,积极引导人口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利用手机短信搞好对当前的人口计生宣传,是摆在人口计生宣传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手机短信人口计生宣教平台建设。建立手机短信人口计生宣传的工作平台市级或县级人口计生部门与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合作,建立计生手机短信(彩信)平台,既是人口计生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宣传的载体,又可作为人口计生部门的工作平台。  相似文献   

11.
建国以来新疆人口的省际迁移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人口总数中。省际迁移人口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分析了建国以来新疆人口迁移特点,结果表明:新疆人口迁移活动主要表征为国家有计划的迁移和人口自发迁移。迁移过程具明显的时间阶段性;迁入人口以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村男性青壮年为主:人口迁入地区主要为开发程度高、经济发展快、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迁入主因是国家政策及大量土地资源的吸引.人口迁出主因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调整,祖籍亲缘关系、户籍管制的放松;省际人口迁移促进了新疆的经济发展以及新疆与其他省区的交流,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刺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历年有关统计资料,人口普查资料时新疆锡伯族人口历年变动趋势和现状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同全国锡伯族人口、全国人口和少数民族人口状况进行比较分析,探索其发展特征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新疆人口空间分布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蕾 《西北人口》2005,(3):22-25
新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自然条件,导致其人口空间分布状况与变动情况有其独特的规律性和特点,本文主要分析了建国以来新疆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以求找到实现新疆人口分布合理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新疆省际人口迁移现状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追  陈艳 《西北人口》2013,(6):56-59,63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迁入地双方均产生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因而人口迁移和流动一直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新疆一直是人口迁移活动频繁的地区。本文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对近年来新疆省际人口迁移的现状进行了翔实的描述,评价了新疆省际人口迁移的效果,指出了省际人口迁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建立新疆人口省际迁移的协调机制、采用灵活人口政策吸引外省优秀人口和实现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三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疆少数民族人口婚姻状况及其变动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历届人口普查资料及各类有关调查和文献资料,对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等五个主要的少数民族人口婚姻状况变动趋势进行综合分析,探索这些少数民族中出现的各类人口婚姻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新疆县域人口分布与社会物质积累协调性分析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集中分布特征,本文围绕基础设施、交通和社会财富水平的协调发展,对新疆县域人口分布与社会物质积累协调性进行了综合评价。总体上,新疆人口分布与社会物质积累协调性较好的县市占的比例很低,说明新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7.
新疆境内回族人口历史,最早可追溯于13世纪,清朝及民国年间为人口增长的一个重要时期。解放后至今除出现一些间断性的小波动之外,均呈稳步增长态势。新疆回族人口集聚于天山以北,与历史上中央政府制定的政策、移民倾向以及地区工农业、商业、交通发展有关。新疆回族人口聚居于海拔500米以及低于海平面的盆地层带,在聚居于农业区比重较大的同时,还具有在城郊、交通枢纽及水源充足的地居住的独有特点。其人口在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各地人口比例出现变化。其城镇化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但进度极为缓慢。  相似文献   

18.
北疆城镇区域人口重心迁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口重心模型结合GIS,以2003-2012年新疆统计年鉴为基础,对北疆城镇区域人口重心的迁移特征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近10年来北疆城镇区域人口重心的迁移轨迹呈连续单一方向逐步向乌鲁木齐市移动.人口重心的迁移受到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姚东  ;伍维模 《西北人口》2014,(5):107-113
基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研究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十三个师所属团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年龄分布、性别分布和地域分布。兵团团场2010年老年人口总数为18.3万人,占团场总人口的10.4%,性别比为113.3,年龄中位数为72.1岁。兵团团场的人口年龄结构属于老年型,老年人口比重、老少比和老年抚养比的空间分布不均衡,北疆团场比南疆和东疆团场高。虽然单位土地面积上老年人口的分布不均衡,但是,单位耕地面积上老年人口的分布是均衡的。兵团团场老年人口密度为2.7人/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和17.6人/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人口老龄化对北疆团场经济社会发展和养老保障的压力将不断增大,对兵团承担屯垦戍边及保障新疆长治久安任务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刘晖 《西北人口》2007,28(6):76-82,87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自然生态的协调发展意义重大。作为新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天山北坡经济带中人与自然生态的发展状况处于何种阶段,不协调的因素有哪些,是否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近来成为经济学家探讨的热门话题。本文从人口、资源、环境三个系统间的协调程度入手,借助历史数据,运用协调系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天山北坡经济带人与自然生态的协调发展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