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布鲁斯是由美国黑人创造的音乐流派。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用文字来吟唱布鲁斯,其小说《所罗门之歌》中一首古老的布鲁斯歌曲贯穿全文始终,整部小说洋溢着浓厚的布鲁斯美学。本文从布鲁斯美学的角度探讨黑人的身份认同、文化传统的回归。  相似文献   

2.
谈美国黑人历史在《宠儿》中的痛苦再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莫里森想通过她的小说《宠儿》揭示黑奴题材的传统小说在它们的历史性描述中所缺失的更深层次的东西 ,真实展现美国黑人在奴隶制度下的那段痛苦的历史。本文试从个人历史与民族历史的融合、种族关系、民族信仰以及美国黑人女性在家长式统治模式中的地位等几个角度着手 ,探讨了美国黑人历史在这部小说的痛苦再现。  相似文献   

3.
美国黑人小说家拉尔夫.埃里森的小说《看不见的人》人的主人公的原型被普遍认为源自美国黑人民间传说,然而通过对该小说的分析,本文将试图阐明该作品中存在着多重原型,即美国黑人民间传说中的熊大哥,兔子大哥与《圣经.创世纪》中的亚当。拉尔夫.埃里森对此多重原型的运用,意在体现作者理想中的美国黑人文化在美国多元文化社会中的生存之道,即求同存异。美国黑人文化处在基督教文化与黑人民间传统文化的双重语境之下,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此消彼长的二元对立关系,而是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多元并存关系。  相似文献   

4.
《宠儿》讲述了一个不堪回首的故事.这部小说以创伤叙事为手段,再现了美国黑人的历史创伤,是黑人特别是黑人女性走上自我觉醒之路的挽歌.作者托尼·莫里森以伤疤表征的身体创伤、鬼魂再现的精神创伤揭露了美国黑人所遭受的种族歧视,并为美国黑人探索了一条走出历史阴霾的道路,为历史上被剥夺了话语权的民族找到了自己的声音.小说不仅重塑了美国黑人的历史.也为其他少数族裔建构自己被剥夺的历史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从美国黑人小说《看不见的人》的结构、主题、艺术手法的运用以及小说对黑人学的影响几个方面对小说进行了分析,认为作埃利森观察深透,善于捕捉美国人,尤其是美国黑人的思想、生活,反映他们隐蔽的内心痛苦,为黑人小说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短篇小说《日用家当》以20世纪60年代美国黑人权力运动为背景,刻画了母女三人对美国黑人民族文化传统的态度以及黑人妇女的生存状况。本文从美国黑人文化遗产和文化身份认同的视角,围绕“我是谁”、“我与什么认同”两个焦点,对母女三人予以评价和剖析,以凸显该小说深层的社会意义、时代意义及对美国黑人文化遗产应持的价值观与态度。  相似文献   

7.
美国黑人女性戏剧文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深深地刻上了种族、阶级、性别和身份的烙印。同美国黑人女性小说一样,黑人戏剧作品也把身份认同、种族主义、边缘化作为创作主题。本文根据西方后学批评理论对美国黑人女性戏剧文学进行尝试性解读,分析了黑人女性戏剧作品的社会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非洲文化的传统、被奴役的历史以及仍被歧视的现状使得非洲裔美国黑人对姓名的有无有着特殊的敏感 ,这种敏感性自然而然地影响并体现在非洲裔美国黑人的文学创作当中。从几部在美国黑人文学史上颇具影响力的小说中 ,可以探讨非洲裔美国黑人文学中的人物姓名 ,以及自我命名、错误命名、姓名空白和绰号这几种命名现象的文化背景、深刻内涵 ,以及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玛雅.安吉罗的自传体小说《我知道笼中的鸟为何歌唱》记录了黑人女孩玛雅艰辛坎坷的成长经历,从开始的对黑人身份的否定,到逐渐接受,最终到以美国黑人的身份获得仅供白人的一份工作。玛雅这一成长历程正是对杜波依斯"双重意识"的最佳阐释,同时也再次证明,美国黑人只有形成积极的双重意识,以非裔美国人的身份融入美国主流社会中,才能不被同胞唾弃,又不被机会拒之门外。  相似文献   

10.
《宠儿》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最著名的一本小说 ,它描写的是美国黑人在奴隶制被废除前后的悲惨遭遇。然而 ,它决不是一本只描写罪恶和悲惨遭遇的小说 ,它的主题是救赎与希望。托尼·莫里森赋予《宠儿》中的植物以三重意象 ,以引导经过罪恶奴隶制劫后余生的美国黑人从毁灭走向再生  相似文献   

11.
法国哲学家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为我们研究莫里森作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最蓝的眼睛》《宠儿》《爱》中莫里森所采用的叙述视角与叙述话语以及其中的人物话语,为黑人女性争取了话语权力,使她们由失语的物体一跃成为讲述的主体。话语权是黑人女性确立其主体地位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末,爵士乐在美国兴起,受到美国白人和黑人的欢迎.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埃利森从中学时代就开始接触爵士乐,深受其影响.从爵士乐产生的背景入手,分析爵士乐对埃利森创作的影响,并深入探寻爵士乐所传达出的融合思想在埃利森的两部重要小说《无形人》和《六月庆典》中的体现,对研究埃利森的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新时期小说的否定意识起源于对一个时代的控诉与批判,它在伤痕小说、反思小说、改革小说中逐渐积聚廷展,并在寻根小说中得以突显和强化,直至升腾于"后现代性"的先锋小说和"后现代主义倾向"的新写实小说的高峰顶尖.它的生成与发展与我国当代特殊的政治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思想的变化密切相连,其否定意识形态也始终在不断地变化,但"建构性"的否定意识小说却基于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和社会文化启蒙,倡导思想解放,改造民族精神和推动社会发展而明显区别于后现代主义特色.它在突破和超越17年小说的基础上,既上接"五四"文学革命传统,又广引西方现代与后现代艺术技法,从而开创了我国小说创作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4.
公安题材小说尚未进入现当代文学的主流学术话语体系。公安题材小说不能等同于侦探小说,公安题材小说有公安侦破小说和非公安侦破小说,公安侦破小说与警探小说(侦探小说中的一种)具有一定的同质性,两者都遵循着一定的写作模式,主要角色多是警察。公安题材小说因贴有“公安”标签,突出的是人民警察的“职业特征”。“职业特征”则蕴含职业精神,体现人性深度。公安题材小说应定义为以文学的笔法书写公安系统人民警察的工作、生活、命运遭际和心理流变等,并凸现“公安”这一职业特征的艺术样式。  相似文献   

15.
张永葳 《南都学坛》2011,31(3):39-42
搜奇志异是古代小说的一个特征,从文言的志怪志人小说到白话的通俗演义,无不追求"奇"的效果。明末清初,通俗小说"奇"的内涵发生了变化,从原本追求"怪奇"之事到推崇"平奇"之事,继而从追求"事奇"转而崇尚"文奇",由肯定"文奇"进而称赞作者"人奇"。在以往对小说尚奇理论的研究中,人们多只注意"事奇"层面由"怪奇"到"平奇"的审美转变,而对于"文奇"和"人奇"则较少关注,实际上,"事奇"、"文奇"和"人奇"是明末清初通俗小说尚奇理论中不可分割的三个逻辑层面,彼此之间具有内在联系,且都受到晚明文坛崇真尚奇的文论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后历史小说创作对情欲的书写发生了很大变化。它有利于历史小说创作从过往僵硬的史实再现套子中解脱出来,尝试艺术审美的多样化探索与创新;但同时也带来了历史小说创作的庸俗化和粗鄙化现象。要克服这种现象,历史意识仍是历史小说作家创作必不可弃的一个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17.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中有关房屋意象的描写具有重要的哲学意味。从性别角度上看,男性所建立和拥有的房屋对于女性而言意味着“牢笼”,而女性自己所建造和生活的房屋是女性自身向往自由的象征。房屋这一空间意象在不同性别领域中的意义转换,表征了女性的自我觉醒、自我建构的过程,进而指出女性的独立不仅是物质上的独立,更体现在真正的灵魂自由。莫里森小说探讨了在奴隶和父权制度下黑人女性的生存状况,以及更为深层次的黑人女性的人生命运问题,反映出作家更为超越的女性主义思考。  相似文献   

18.
叙事主体主要包括隐含作者和叙述者,传统小说中二者基本一致,普遍信奉叙述者权威的原则。在传统小说向现代小说的转变中,叙事主体以及主体的评价都发生了变化。由于中西现代小说的内涵不同,导致这些变化也出现了差异:西方现代小说打破了传统“全知叙事”的方式,其主体分化动摇了叙述者权威,主体评价侧重从传统的单一评价转向多重评价;中国现代小说摆脱了传统白话“口述”方式的“全知叙事”,基本上仍信奉叙述者权威,主体评价侧重从传统的显性评价转向隐性评价。在新时期,中国小说也出现了西方意义上的叙事主体分化。  相似文献   

19.
《汉志》小说包含先秦小说与汉代小说两种类型,先秦小说是先秦语体文献在战国时期的新发展和新样式,本质上属于语体。这两类小说反映先秦两汉时期小说演进的两种类型,同时也预示了志怪与志人小说的嬗变。《汉志》所著录小说实际上包含两个层次的意义,一是语体意义上的小说观念,一是近于现代意义上的小说观念。这两种不同的小说观念被《汉志》杂糅在一起,这不但遮蔽了先秦“小说”观念的真实面貌,同时也模糊了现代意义上小说观念的真正起源。另一方面,《汉志》有关小说的看法尽管源于对先秦小说的认知,但它所阐明的小说观念主要是围绕先秦社会采集民间议论这一现实而展开的,这意味着《汉志》的小说观念与先秦小说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20.
志怪小说是古代小说的重要小说类型.纵观志怪小说的发展史,文人的创作心态和接受心态由于受时代价值取向和审美心理的影响而发生了较大变化,对志怪小说的本体价值产生了不同的看法.依据这种变化,我们将志怪小说史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并分别指出各个时期的主导价值取向,本文主要分析这些取向的表现和成因,探寻其递变的文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