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前不利于妇女参政问题的主要根源是妇女观问题。如传统的角色分工观念,“男尊女卑”意识,“男强女弱”偏见,“女人祸水”滥调,封建女性价值观,古典女性审美观,资产阶级享乐观等陈腐的思想观念,是阻碍或束缚妇女参政的大敌。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才子佳人文学中的两性格局与文人心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萌 《中州学刊》2003,(2):56-60
才子佳人文学以描写文人婚恋故事为主要内容 ,历史悠久 ,影响巨大。它在两性关系上所反映出的男弱女强的畸形格局 ,与文人的依附心态和自卑情结密不可分。本文试图从才子佳人文学作品入手 ,具体分析男弱女强的两性格局 ,从而剖析文人的依附心态和自卑情结 ,探讨文人的这种心态对才子佳人文学的深层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上海、兰州城乡2200个样本的概率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社会分化加剧、各种风险加大的今天,大多数人对婚姻的基本要求仍以稳定、长久为主导,多数人并不信奉"爱情至上",但也并非崇尚"物质至上";传统的男高女低、男强女弱的婚配模式已显著松动,年龄、婚史、收入等"现实条件"在择偶双方情投意合时也更少地成为阻碍力."浪漫爱渐行渐远"的判断未在本研究中得到证实.分析结果表明,生存环境越接近现代化、教育程度较高者以及女性更少认同"找对象时只要两人真心相爱,其他条件都可以不考虑",但这未必表明他们对浪漫爱的追求更少,而只是说明他们在择偶时更慎重、理性.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传统女训的角度对伦理与生存选择问题做尝试性探讨,笔者认为传统社会中女性的地位未必如某些研究所宣称的那么低下与卑微.传统对女性的规诫根源在人类生活世界中的社会分工与生存的需要,而不仅仅是意识形态所宣称的"男尊女卑"之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5.
由于思想主旨不同,道学与儒家在女性伦理上存在各种对立。对于女性的地位和价值定位,儒家强调"男尊女卑",道学主张"阴阳并重";对于女性的人格,儒家持"女人祸水论",道学持"女性崇高论";对于女性的贞节及两性交往,儒家过于强调女性贞节的畸形伦理观而实行"男女之大防",道学较为宽容而倡导自然健康的两性关系;对于女性所循人伦礼节,儒家重文轻质,道学重质轻文;对于女性道德监督机制,儒家诉诸于人的作用,道学主张人神并用。然而,由于道学为了扩大其影响力而不断吸取儒家思想,这又使得道学与儒家在女性伦理上存在融合,它们都奉行尊卑等级观念、倡导"贞顺"之德、重视"孝亲"思想及推行"五常"之道。  相似文献   

6.
吕锡琛 《船山学刊》2014,(4):110-116
在男尊女卑的传统社会,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却在理论和修炼等多个角度彰显出尊重女性和男女平等的观念;道教女丹修炼将道德修养置于首要地位,强调止念调心、打破情关,跳出欲海、谨守女戒,不违坤道,在顺应女性之性别特征的基础上立身处世,完善人生,进而"护国救民"、"救世人疾苦",这些主张不仅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难能可贵,对于追求自我完善的现代女性亦富有启迪。  相似文献   

7.
西欧中世纪的女性观浅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贺璋瑢 《学术研究》2004,5(9):88-93
西欧中世纪的女性观 ,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1 教会的女性观。教会的女性观主要渊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古希腊、古罗马的哲学思想中所包含的灵魂与肉体的二元对立以及随之而来的禁欲主义的内容 ;二是犹太教、基督教 (尤其是保罗的观点 )中对女性的负面评价。 2 对圣母马利亚的崇拜。马利亚成为理想女性的代名词 ,使得女性不再是等同于夏娃 (堕落女性 )的单一形象。 3 骑士爱情。骑士爱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两性关系 ,正是在这种全新的两性关系中培养出了尊重女性、爱护女性的骑士传统和绅士风度。  相似文献   

8.
石晓玲 《理论界》2010,(4):121-122
两性关系描写是元明清叙事文学的重镇,研究近古文学的近世化倾向,爱情描写及其所体现出的两性关系的近世化演变是不能绕开的一个课题。本文择取戏剧和小说中最有代表性的几个范例,试图揭示近世爱情描写由女性主动、男性主导到女性开始具备独立人格意志、在两性关系中占据一定主导权这一演变过程的大致脉络。  相似文献   

9.
汉语谚语中存在着语言性别歧视现象。谚语中对女性的侮称数量要多于对男性的,且涉及的层面较广。众多涉及性别的谚语在内容上表现为"男尊女卑",具体体现为:男主女仆、男主内女主外、男褒女贬、男才女貌。汉语谚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可以从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观念的禁锢、社会习俗的影响等方面探求根源。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家庭暴力引发的犯罪日益增多,其中婚姻暴力案件占较大比例,且以丈夫对妻子的伤害为主,女性受害者占婚姻暴力受害者的90~95%。由于婚姻暴力多发生在家庭的内部,具有很大的隐蔽性,不仅对妇女的生命、安全、人格、名誉以及人身自由权构成威胁,而且对家庭乃至整个社会也具有较大的破坏力,极易诱发多种社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封建的夫权思想,男女不平等的地位是产生婚姻暴力的根本原因。在现实生活中,男强女弱、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夫权思想和大男子主义观念在一些男性的思想深处仍根深蒂固的存在着。这部分男性唯我独…  相似文献   

11.
张洁与"五四"女作家创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传增 《中州学刊》2005,(4):224-226
"五四"和新时期是我国现代女性文学创作的两个高峰.作为新时期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张洁与"五四"女作家在创作姿态、创作立场、对爱情婚姻问题的思考与探索等方面既有一定的传承关系又有独到之处.在创作姿态上,她由"五四"时代的"逆女"变为新时期的"孝女";在爱情婚姻问题上,她由"五四"女作家将爱情视为人生追求的最终目标转变为对爱情与婚姻本质的思考、对人情人性和女性生命价值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文学中“女强男弱”现象的文化读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古代爱情类叙事文学中 ,有这样一类现象 :女主人公的形象总比男主人公的形象丰满、突出、动人 ,而且这是一种普遍现象 ,我们称之为“女强男弱”现象。这与中国古代社会的男权中心地位是极不相称的。本文从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中去寻找原因 ,发现这是古人的“恋阴”情结所致  相似文献   

13.
多丽丝·莱辛的女性观点新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苏忱 《江淮论坛》2005,(5):144-148
当代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众多作品中,都会蕴涵着具有受虐倾向的女性形象,她们在爱情中放弃了自我,自愿成为两性关系中的牺牲品。本文试从这样一种重复的互文式的写作出发,以作者在四个不同时期的四部代表作为例,探讨莱辛在对待女性问题上的悖论,即女性必要经历受虐的过程才能找到真实的自我。  相似文献   

14.
暴希明 《殷都学刊》2008,29(4):118-120
“男”字的甲骨文构形为以力耕于田,所以男子在农耕时代处于物质生产的主导地位,也决定了其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而“女”字的甲骨文构形,乃是女子跪着操持家务的形象,女子退出物质生产领域而以操持家务为职,直接导致了其地位的江河日下,使男尊女卑成为历史的必然。“男”、“女”二字之甲骨文构形是男尊女卑形成的一个活化石。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男性作家笔下出现了众多淳朴善良而伟大的乡村女性,她们因自身与知识、文明的疏离,以及历史积淀和个人经验积淀的影响,形成了难以释怀的知识分子情结.这种知识分子情结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在对男性的爱情选择中,她们认同的是男权化了的价值尺度;在与男性相处的过程中,她们追求的是男尊女卑的男权观念;在对男权文化的认同与追求中,她们不自觉地迷失了自我.  相似文献   

16.
黄忠顺 《阴山学刊》2004,17(1):61-64
杨沫的<青春之歌>将"个人记忆"织入"宏大叙事",以最具个人化特质的爱情叙事与"政治"叙事巧妙缝合,在经验与超验之间建立暗喻转换的关系,使知识女性林道静的爱情经验与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成长历程在由爱情履历里三个男性所构成的精神履历里的三个阶段中统一起来,一举获得成功.其中,作为知识分子主人公的女性性别的文化意味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这部小说局部的明显不足和修订本的失败则缘于"个人记忆"的欠缺和消退.  相似文献   

17.
钱锺书和杨绛塑造了爱情之死的"围城"意象,他们不是在解构爱情,而是在叙说婚姻中的无爱现状,杨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第三者,而钱则让"亚当"出走。"围城"还象征着高级知识分子缺乏精神家园四处漂泊的孤独与无望。钱和杨嘲讽了那些伪知识分子的学术能力、婚恋生活和小气虚伪的生活作风。杨是中国早期的高知女性,因此钱对高知女性的书写也可视为对杨绛女士及其生活环境的一种回应,钱在《围城》中对女博士苏文纨、高知女性孙柔嘉和鲍小姐极尽讽刺之能事,女博士在这个时候就被妖魔化了。  相似文献   

18.
有强烈女性意识的池莉从来就不是站在女性的对立面来塑造男性,相反,池莉对饮食世界里的男性寄予了深深的理解、宽容与同情.这种既不爱男也不薄女的男女观直指20世纪文学中研究最匮乏的性别意识领域,并就如何描写两性关系以及如何塑造两性世界里的男女形象提供十分有价值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韩非是战国法家的杰出代表,他的法术思想对后人有着深厚的影响,具有进步的意义,但他的女性观点无疑是不可取的.他认为女性的全部价值为"色",把女性当作红颜祸水,并在"利"的掩盖下鼓吹男尊女卑.  相似文献   

20.
蒋锦璐的小说以写实为主要特征,她的<双人床><城市困兽><美丽嘉年华><爱情跑道>等小说也以女性生存主题及地域文化色彩延续了其审美立场和写实风格.而其中表露的女性焦虑与困惑又是女性生命体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执著书写两性关系的冲突,解构当下的婚姻伦理,以一种技巧艺术的理性和道德社会的判断来定位自己以人为本的文学立场,实现了以情感穿透故事的新突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