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1 毫秒
1.
唐人选唐诗的最大特色就是以当代人的眼光来关注和研究唐诗,因而与唐诗的发展具有同步性.其中,唐人选唐诗与唐诗的流传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一方面,唐诗的广泛流传是唐人选唐诗得以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唐人选唐诗又进一步影响和促进了唐诗的流传.  相似文献   

2.
盛唐人殷璠编辑的《河岳英灵集》,为后来的唐诗选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范式,成为唐诗选本编辑的高标,影响了其后的众多唐诗选本,在唐诗选本的编辑学上具有重要意义。其意义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它是第一部真正树立唐诗意识的唐诗选本;它确立了唐诗选本的基本编辑体例;它对唐诗选本编辑实践的范式作用。  相似文献   

3.
严羽对古典唐诗学进行了多方面的建构,主要表现为:对唐诗流变进行了系统勾勒与分期;对唐诗美学质性及特征予以了细致探析;从论评原则上深化了唐诗风格学;提出了"唐诗学"这一极具理论意义的命题。他将古典唐诗学带上了一个新平台,引入了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宋人对待唐诗的态度着手,对宋代唐诗学在宋代各期的不同表现以及宋代唐诗学的演进轨迹作了详细的探讨,主要从诗话的流传、宋人的选唐诗、宋人对唐诗别集的整理等角度作出了深入的论证,并在宋代唐诗学的层面分布与演进轨迹的棵索中去分析和总结宋代唐诗学的总体特色.  相似文献   

5.
中华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唐诗乃是中华诗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作为炎黄子孙,向西方传播唐诗、译介唐诗,让唐诗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更多的外国读者所欣赏,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优秀的文化应该穿越时空,为世人所共享。本文重点讨论了唐诗的形关,以及在唐诗英译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再现形美,为唐诗英译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明初诗学批评家高棅编选的《唐诗品汇》是明代最有影响的唐诗选本,也是以评选结合方式来体现自己诗学批评思想的重要的诗论著作。尤其是其唐诗分期理论,在广泛吸收唐末以来唐诗分期学说的基础上,正式确定了四唐分期说,显示了唐诗分期的批评史意义,对明代唐诗学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唐诗学的发展与唐诗创作关系极为密切,但两者并不总是同步。我们视唐五代为唐诗学的萌生期。唐前期的唐诗学与唐诗创作是同步的,即唐诗创作繁荣的同时,唐诗学也由萌生而不断开拓,终于走向自立。唐后期则出现反差,唐诗学全面开拓,唐诗创作则题材转变、萎缩,风格内敛,追求细美幽约,二者大体上呈背离走向。  相似文献   

8.
袁中道与钟惺、谭元春都重提师法古人,标举含蓄浑厚的唐诗,实为矫正公安派的浅俗率易,而要求取古人精神,则为避免七子派的徒袭体貌,对唐诗钩奇探奥,也拓展了唐诗接受的领域.他们一起为明代唐诗学的发展寻求中道,其结果标志着性灵论唐诗观和格调论唐诗观走向折中调和.  相似文献   

9.
英国汉学家克莱默-宾是唐诗英译格律体派早期核心人物,他在理解唐诗本质诗学特征的基础上以诗性语言赋予唐诗英诗表征,构建唐诗格律体英译经典。虽然他的英译存在文化误读与文学误译,相比其他汉学家“学者式”的英译,他的译诗是唐诗在英语世界最为优雅的诗篇,推动了唐诗在英语世界学术圈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唐诗选学角度 ,评论黄瑞云先生选注的《诗苑英华·唐诗卷》,认为选注者打破前人“诗必盛唐”的观念 ,在新选本中强调中唐的地位 ,从选目的分配上更显示出唐诗的实绩。作者对唐诗的注释准确 ,考校严谨 ,评析精当。本书不仅是黄氏长期以来唐诗研究的总结 ,而且集中体现了选者的唐诗观  相似文献   

11.
关于唐诗的模范作用,明初诗人从分期、体制演变等方面进行探讨,与在诗歌创作中倡导"鸣国家之盛"相配合,使其对盛世气象的追求与对盛唐诗歌风貌的讨论合为一体,最终推动了高繤<唐诗品汇>的出现.明初的唐诗学精分四唐,明辨众体而推尊盛唐,完成了唐诗学的构建,深刻影响了有明一代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12.
唐顺之是唐宋派的代表作家,在哲学上又是南中王门的重要人物,他的文学思想和学术思想影响了当时及之后的一大批文人,汤显祖就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一位。汤显祖通过与徐渭、唐鹤征的交往,在哲学理论和文学创作上继承了唐顺之的"天机"、"本色"及对复古派和文法的观点;同时,汤显祖在自身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人生感悟下,又在对情欲的肯定和对"奇"的追求上发展了唐顺之的思想,并对其后的文学流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唐代的书法与唐诗作为两门独立的艺术各显异彩 ,延世久长 ,同时它们之间又有着实为密切的联系 ,本文就此相关问题主要论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唐代书法艺术与唐代诗歌之联系 ;二是唐代诗人以书法为创作内容的许多篇什 ;三是书法艺术丰富了唐诗的内容以及唐诗对书法艺术的促进 ;四是唐代诸多诗人皆工书艺以及诗人书诗幅互赠 ,增进了情谊又致使书、诗并进  相似文献   

14.
江南文化的浮沉与吴中四士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唐诗如何走向盛唐诗是研究盛唐气象生成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更多地是关注文学繁荣的政治、经济等因素,而忽视了在文化整合过程中江南文化的价值.江南文化在初盛唐之际从隐没走向复兴预示着唐代文学观念的本体回归,而吴中四士以淡泊旷达之人格境界、放浪自由的行为姿态进入北方社会而自觉接受北方文化的熏染,其江南水性的诗风在客观上促进了南北文学交融,成为初盛唐诗歌嬗变的一个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唐代诗序是与唐诗密切结合在一起且同样精彩的文化形态。现存唐代伤悼题材诗序共24篇,占唐代诗序总数的2.58%,是唐代诗序的一个小类别,但它形象化地再现了300年间唐代文人感伤生命消歇、探索生命质量、关注生命、思考生命的心路历程;不仅如此,唐代文化的诸多因素也借这类诗序得到了很好的保存。这是我们解读唐诗以及唐代诗人所不应忽略的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16.
唐初,唐王朝对高句丽采取了较为和缓的怀柔安抚政策,高句丽荣留王高建武在位期间,亦一直奉行亲唐政策,尽力处理好与中央王朝的关系,使得这一时期唐丽处于蜜月期,极大地促进了彼此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7.
中唐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也是列锦辞格发展演进的重要时期。中唐踵继初唐与盛唐,在列锦模式上又有了四种新的变化。列锦辞格在中唐的运用是相当普遍的,它对诗歌作品意境与画面感的营造,对诗歌韵律美的营造,都有很大作用。不过,中唐诗歌中虽然列锦辞格的运用相当普遍,但也有许多形式上类似列锦而实非列锦的辞例,这种情况是需要予以厘清的。  相似文献   

18.
唐后乐府诗的界定与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历史、文化、审美等多方面的原因,宋、辽、金、元、明、清六朝的“唐后乐府诗”,与传统的“汉唐乐府诗”相比,具有明显的质的变化与不同。从立题名篇的角度来看,唐后乐府诗可分为旧题乐府与新题乐府两大类,新题乐府系由即事类乐府、歌行类乐府、竹枝类乐府等所构成,应对各自的界定与类别特点进行甄别与考察。研究唐后乐府诗,不能以研究汉唐乐府诗的眼光进行审视。日本学人松浦久友提出的“非乐府歌行”说,与唐后乐府诗的实况严重不符,不能用以界定唐后的“乐府歌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