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诗经》中有很多篇章以战争为主要素材,不少诗歌直接描写战争,叙写参加战争的人的感受以及人们对战争的态度等。笔者试图从分析《诗经》中的战争诗入手,谈谈秦人的尚武风气。  相似文献   

2.
《诗经》时代的中国、四方观念反映了周朝居天下之正中以统治四方的地缘政治思维,这种思维也反映在《诗经》中。对《诗经》时代南土疆域的认知,是将陈风视为南土诗歌代表的重要依据。毛郑对二南地域的阐释是《诗经》时代文王德化天下政治记忆的延续,反映了北方文化的中心思想;对《诗经》无楚风的解释以及对陈风作为南土诗歌代表的忽略,反映了毛郑的南土观已经偏离了《诗经》时代对南土疆域的认知以及毛郑夷夏之别的地域政治思维。  相似文献   

3.
《陟岵》是诗经中一首关于战争的诗歌,《陟岵》是对当时人民生活的真实反映。它融对战争的不满和理解于一体,原因在于:一、对父母的孝,主要体现在对父母名声的维护上;二、对国家的忠,建立在家国一体的宗法制社会结构之上。  相似文献   

4.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共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雅分为“大雅”和“小雅”,有诗共一百零五篇。《诗经)战争诗主要在“大雅”和“小雅”中。二雅战争诗主要包括规、雅》中的《六月》、《出车p、《采  相似文献   

5.
《诗经·芣苢》反映的并不是妇女劳动时的愉悦,从社会风俗角度而言,它反映的是妇女为医治不育之症偷偷地采药医治时的紧张和慌乱。而对主题的梳理可以归纳出《诗经》中的另一类诗歌:民俗类诗歌。  相似文献   

6.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500多年的诗歌。作为我们民族最早的诗,我们先民对自然和宇宙发出的第一个声音、第一句歌唱,它对我们后来的文化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经》中所蕴含的文化精神,也已融入我们民族的血液,奠定着我们民族基本的情感表达方式。本文试从上帝与祖先、自然与万物、战争与和平四个方面,解读《诗经》中蕴含的文化精神,及其对后世文化、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由于其时代久远 ,对诗歌内容的诠释 ,分歧很大。而“美刺”说与“淫诗”说是传统的对《诗经》认识的两大误区 ,用历史的民俗的方法 ,辩驳了“美刺”与“淫诗”说。指出《诗经》中许多婚姻诗情诗 ,反映的是当时原始乱婚遗俗的孑遗。而儒家的礼教 ,就是对乱婚现象的纠正  相似文献   

8.
周部族经过了艰难而漫长的历程才最终翦灭殷商,后又多次平定叛乱或抵御外族入侵.作为生存和扩张的重要手段之一,和当时人们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战争成为《诗经》西周时期作品的一个必然主题.《诗经》中西周时期的战争诗反映了当时的重大战争史实,并在对杰出将领的歌颂中表现出周人崇德尚义的战争观和同仇敌忾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9.
《诗经》叙事艺术特征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事艺术在《诗经》中体现充分、反映显赫。本文从《诗经》所特有的现实主义诗风主题追求 ,以及叙事艺术的结构模式在《诗经》中体现两方面对叙事艺术特征进行阐释。也就是在题材和体裁两方面进行阐释 ,在题材上 ,表现出反映社会政治、人事、婚姻、爱情等方面内容。在体裁上 ,主要表现方式体现在叙事的抒发型、情节型、记实型这三类诗歌中。勾画出了叙事艺术在《诗经》中的轮廓 ,总结了叙事艺术在《诗经》中存在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统观《诗经》中写到“狐”的九篇诗歌,《诗经》狐意象可以分为原生态的、象征性的和艺术化的三个层面,但三者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对相关诗篇所蕴含的民俗文化、宗教意识和审美情趣的反映与体现上,《诗经》狐意象的内涵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1.
孔子对《诗经》研究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第一,整理《诗经》,从而使《雅》、《颂》各归其类;第二,以《诗》为教,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诗教理论,这对于其后两千余年的诗歌教育、诗歌研究、诗歌创作等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三,对《诗经》内容的评论,形成了“思无邪”和“温柔敦厚”说,它揭示了文学作品的教育功能,揭示了文学具有倾向性的基本原理,揭示了文学反映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感情的多样性与主导性的关系;第四,对《诗经》音乐的评论,体现了孔子倡导诗歌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揭示了文学具有审美性质和特征的基本原理;第五,对《诗经》社会功效的评论,提出了“兴、观、群、怨”说,这深刻地揭示了《诗经》的本质特征,也揭示了文学具有教育作用和认识作用的基本原理;开创了文学的“功用理论”,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及其创作理论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第六,倡导学习《诗经》要学以致用。总之,《论语》中所记载的孔子关于《诗经》的评论,既揭示了文学理论中许多基本原理,也是我国最早的文艺批评。探讨孔子在《诗经》研究方面的贡献,对于研究中国文学理论史和文学批评史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小序》是《诗经》诠释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历代《诗经》研究者都对此十分重视。然而,《小序》对《诗经》许多诗篇,尤其是对《国风》的解释,却是对《诗经》本义的歪曲。宋代学者对《小序》发难,也多半是由于《小序》歪曲了《诗经》的本义。“二南”原本无非是一些男女恋歌诗、婚礼赞歌、妇人思夫歌、祭祀歌、描写劳动场面的诗歌,而《小序》却把它们解释成赞美文王、后妃等人的诗歌,而赞美后妃的序占了“二南”的三分之二。“二南”之《小序》有维护周代宗法制的色彩,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二南”之序对诗歌本义的曲解,拉开了《诗经》经世致用的序幕。  相似文献   

13.
《诗经》作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对上古时期中国古代文化、精神状态、生活方式等等都有直接反映。它不仅是后世诗歌体的发轫之作,更是一部反映先民生活的百科全书。通过对《诗经》的解读和研讨,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诗歌发展史的本体特征;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们发现并体认先民们的智慧与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诗经》350篇中有将近十分之一的作品是以离乡远役者的生活为创作题材的。这些数量相当可观的诗歌,不仅在《诗经》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而且由于它们在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一致性,在古代诗歌史上形成了一种相对独立的诗歌流派,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行役诗”。  相似文献   

15.
诗歌翻译用韵与否是学术界悬而未决的问题 ,但对于《诗经》而言 ,行文达到同样水准的译诗中 ,韵体可为上品。这是因为《诗经》有其特殊性 :音韵合谐 ,节奏齐整 ,加之迭章手法 ,使诗歌首首有韵 ;其体裁与音乐相配 ,因而诗歌可以配乐吟唱。而且 ,其中的诗歌起初是靠口头传诵而得以流传。通过对《小雅·采薇》的 3种非韵体译文和 4种韵体译文管窥《诗经》翻译的韵脚处理得失 ,阐述了音韵美在《诗经》翻译中造就音乐美和赋予生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反映周朝不同时期思想文化的《周易》与《诗经》,在对待女性这个问题上,有很多相同之处,也有很多不同之处。《诗经》无疑承继《周易》,不过,《诗经》收集的反映西周晚期以来的诗歌,对女性束缚之严厉,比《周易》有过之而无不及。由此也可以得出一般结论:即在男权社会较为稳定,男人们管理社会游刃有余时,就会对女性待以宽容;相反,在社会较为混乱,男人们管理社会力不从心时,就会对女性加以责难。  相似文献   

17.
孔子对《诗经》的评论成为汉学家探究其诗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维度。刘若愚、海伦娜、雷蒙德·道森认为孔子对《诗经》的评论具有很强的实用目的;费威廉认为孔子提出的"文质"问题影响了中国文学批评;范佐伦动态地梳理了孔子论《诗经》的三个阶段;柯马丁探析了上博简《孔子诗论》中孔子对《诗经》的评价与讨论;格雷厄姆·桑德斯认为孔子论《诗经》体现出儒家的"诗歌能力"观。汉学家们大都认为孔子所重视的是诗歌的实用功能。  相似文献   

18.
在《诗本义》中,欧阳修创造性地运用了以人情说诗的方法,通过人情、人事、物理等对诗歌特别是所谓“淫奔之辞”作出大胆而合理的解释,对传统而权威的《毛传》、《郑笺》等说法作了批驳,求得了《诗经》中一些诗歌的本义,对《诗经》研究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19.
在约占《诗经》总数四分之一的婚恋诗中,描写弃妇的诗歌有十首左右,如《卫风·氓》、《邶风·谷风》等。由此推知,周代弃妇亦不在少数。这些女子的不幸遭遇,创造了她们独特的人生悲歌,反映了那个时代不合理的宗法制度与婚姻制度。 一、《诗经》中弃妇遭弃的原因初探  相似文献   

20.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虽是用汉语言文字记录下来的,但它所反映的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活与劳动、爱情与斗争、风情与习俗等等。高歌《诗经》的习俗,在土家族中世代相传,至今不衰。在全国五十多个少数民族中,尚未发现其他兄弟民族有高歌《诗经》的遗风。土家族人民高歌《诗经》,并不是歌唱《诗经》的所有的篇章,也不是歌唱《国风》中所有篇章,他们只是高歌“周南”和“召南”的为数甚少的诗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