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三峡传统聚居与民居形态的地域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三峡沿江地域大量的传统民居,是峡区古代文明信息的物化载体,其聚居群落、建筑形态等包含了十分浓郁的地方文化特征,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通过对三峡地区主要以古场镇为特征的聚居形态、以吊脚楼式、南方天井式为主要建构方式的民居类型以及与之相关的材料、装饰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三峡传统民居在峡区特定的山江环境中所形成的地域性特征及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探究其与自然互为依存的艺术成就,汲取其设计精华,为现代人居环境的建设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2.
徽州民居是我国传统民居建筑艺术的瑰宝.徽州传统民居的建筑样式和艺术风格是其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自然地理环境及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它将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抽象的符号系统以物化的形式赋予建筑,并与建筑的实用功能相结合,形成了徽州地区特有的古民居建筑群落.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在古代巴、楚两个民族交错杂居的长江三峡地区 ,不宜用“巴楚文化”来作为这一地区的地域文化名称。因巴文化和楚文化各有特点 ,虽有一些相互影响或部分融合现象 ,但尚不构成一种新的文化 ,故仍不宜随意命名。同时 ,对“三峡地区是楚文化的摇篮”的提法 ,也认为不妥。对有的学者还用“巴楚文化”这一词汇来涵盖从古到今的地域文化 ,更觉不宜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民居与民族传统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居建筑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敛性、"天人合一"观、宗法观念、"风水"观念在我国古民居中都有所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造就了中国古民居的型制风格,中国古民居又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凝固的形态和表征。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文化产业迎来了繁荣发展的新阶段,与此同时,我国古民居建筑艺术也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期。徽州古民居建筑雕刻艺术作为我国民族艺术的瑰宝,其艺术产业的发展关系着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所以有必要深入研究徽州古民居建筑雕刻艺术。为此,本文以徽州古民居建筑雕刻艺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徽州古民居建筑雕刻艺术的精髓,探讨了徽州古民居建筑雕刻艺术的应用,旨在发扬徽派建筑门窗雕刻艺术,促进其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广泛而复杂的,而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往往是渐进且不易被人察觉的。随着三峡地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造成了三峡地区民族传统文化不断消失,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消亡,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后继无人的严酷现状。如何在三峡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保护和传承,已经成为社会科学和民族文化研究领域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三峡景观传说是三峡地区劳动人民生活的沃土里绽开的奇葩,它们不仅真实地反映了三峡地区劳动人民生活的面貌,也展示了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才华。文章从民间文学和价值学的角度对三峡景观传说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初步凸现了三峡景观传说独特的思想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8.
徽州古民居建筑的美学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徽州古民居是我国传统建筑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在我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在民居布局、空间处理、装饰细部的处理以及色彩的应用上都体现着独具特色的徽派建筑美学思想,对其作深入的研究和挖掘,对现代环境艺术、造型艺术都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三峡风物传说是三峡民间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三峡民间文学又是在巴楚文化传统的沃土里滋长起来的,故而笔者认为,如能联系巴楚文化传统,从文化精神的大背景下来考察三峡风物传说,不仅有助于从新的理论层面来认识和把握三峡风物传说的美学特色,亦可窥见巴楚文化的某些精神因素是如何内在地制约和影响三峡风物传说形成独特的美学品貌的。须要说明的是,从严格意义上讲,“巴楚文化”并非两种文化称谓的并列,而是指春秋以至战国时期在荆楚与巴蜀交接之地(即长江三峡及周边地区)由巴、楚土著文化相互融会后形成的一种新的区域文化类型。由于学术界目前对这种区域文化的内涵、特质及演变过程尚未进行深入的研究,所以本文仍从一般的意义上使用“巴楚文化”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10.
传统民居同其它古建筑一样,是人类历史留下的财富,应当重视和保护.湘南永州地区有很多传统民居保存较好,集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审美观念于一体,具有较高的研究和保护价值.湖南省永州地区传统民居在历史与文化、艺术与教育、科学与环境、社会与经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保护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三峡地区独具特色的自然环境、长期以来多族群文化互动的传统以及社会大变迁和大发展等多重因素为特色鲜明的饮食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可能,这些因素又进一步模塑了三峡饮食文化的平民化、社会化和神圣化特征。饮食文化是三峡地区重要的文化资源,注重三峡饮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传播,对促进三峡文化旅游以及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客家传统民居建筑多种多样,作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客家民居,是客家人对文化崇尚精神反映的载体,每一种屋式都通过其独特的建筑艺术体现出其深厚的客家文化和审美,从而使客家民居建筑更具魅力。  相似文献   

13.
苏皖古民居均是中国江南地区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它们同处越海民系范围内,是该民系建筑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比较两地古民居的建筑特征,发现在它们宏观的共性特征下,隐含着许多微观的个性元素。这些共性与个性的特征在两地古民居的布局模式、结构特征、装饰趋向等方面均有体现,使得苏皖地区古民居呈现出彼此相似但又不乏个性特色的建筑艺术特征,进而也反映了身处同一地域文化范围内传统民居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正巴、楚毗邻,人文互动;"巴楚文化",源远流长。自上周迄今,巴文化与楚文化藉战争、商贸、移民等,在长江中上游文化带与武陵民族走廊文化带内,于长江主线与其支脉清江及武陵山脉、武山山脉构建的核心空间之中,混荣耦合为"巴楚文化"。"巴楚文化"作为"巴楚艺术"的子范畴,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文化生态理论的泉州民居艺术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泉州是闽南文化核心区域,泉州民居作为闽南文化的载体,在自然地理气候、人文环境和历史条件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形成了特殊的艺术特征。从文化生态的角度研究泉州传统民居的保护,关注民居内生活形态的重塑和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传统材料制作工艺的保护,将民居保护纳入到闽南文化保护体系中考察,是对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的有力补充,也为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三峡旅游地众多的文化类型中,三峡地区的巴文化是三峡文化发生与发展的根基。而处于三峡腹心地带的忠县,是古代巴文化发展、建树的历史重地,在古代巴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在三峡巴文化旅游开发中,应以忠县为主要根据地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话语随着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 ,三峡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性文化 ,正在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界定三峡文化独特的内涵、结构和特质 ,开掘三峡文化潜在的人文价值和精神价值 ,弘扬三峡文化的优良传统 ,让三峡文化为三峡地区当下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服务 ,已成为时代赋予我们三峡地区文化学术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本栏目组发的七篇文章便是我们三峡地区部分专家学者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做出学术选择的结果。这些文章从文献整理、民俗考察、山水审美、文化心理、口承文化、旅游文化和三峡学等不同的角度对三峡文化进行全方位的审视和观照 ,提出各具特色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这对于拓展三峡文化研究的理论视野 ,提升三峡文化研究的整体水平 ,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话语随着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 ,三峡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性文化 ,正在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界定三峡文化独特的内涵、结构和特质 ,开掘三峡文化潜在的人文价值和精神价值 ,弘扬三峡文化的优良传统 ,让三峡文化为三峡地区当下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服务 ,已成为时代赋予我们三峡地区文化学术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本栏目组发的七篇文章便是我们三峡地区部分专家学者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做出学术选择的结果。这些文章从文献整理、民俗考察、山水审美、文化心理、口承文化、旅游文化和三峡学等不同的角度对三峡文化进行全方位的审视和观照 ,提出各具特色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这对于拓展三峡文化研究的理论视野 ,提升三峡文化研究的整体水平 ,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三峡旅游文化概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主持人话语随着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 ,三峡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性文化 ,正在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界定三峡文化独特的内涵、结构和特质 ,开掘三峡文化潜在的人文价值和精神价值 ,弘扬三峡文化的优良传统 ,让三峡文化为三峡地区当下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服务 ,已成为时代赋予我们三峡地区文化学术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本栏目组发的七篇文章便是我们三峡地区部分专家学者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做出学术选择的结果。这些文章从文献整理、民俗考察、山水审美、文化心理、口承文化、旅游文化和三峡学等不同的角度对三峡文化进行全方位的审视和观照 ,提出各具特色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这对于拓展三峡文化研究的理论视野 ,提升三峡文化研究的整体水平 ,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话语随着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 ,三峡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性文化 ,正在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界定三峡文化独特的内涵、结构和特质 ,开掘三峡文化潜在的人文价值和精神价值 ,弘扬三峡文化的优良传统 ,让三峡文化为三峡地区当下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服务 ,已成为时代赋予我们三峡地区文化学术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本栏目组发的七篇文章便是我们三峡地区部分专家学者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做出学术选择的结果。这些文章从文献整理、民俗考察、山水审美、文化心理、口承文化、旅游文化和三峡学等不同的角度对三峡文化进行全方位的审视和观照 ,提出各具特色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这对于拓展三峡文化研究的理论视野 ,提升三峡文化研究的整体水平 ,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