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2021年是中国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新时代元年。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现代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制度建设、现代社会福利共识、科学精准疫情防控、重塑国家形象和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等,需要共同聚焦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现代宪法福利学议题应运而生。文章首次探讨宪法福利学内涵外延、主要构成要件与基本特征;界定宪法福利学、财税制度与福利国家制度范式历史发展四个阶段与时代特征;简述宪法福利学纵向研究的全球、地区、主权国家、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地方社区和个人家庭福利体系七个层次;探讨政治福利,宪法福利,立法、司法与法律福利,政府与行政福利,财税福利,公共福利,社会福利和生活化福利八大领域;探讨现代宪法福利学理论范式、中国现代社会主义福利国家与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国家目标之间的社会制度逻辑,以期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宪法化福利制度与福利化宪法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将社会福利建设作为重要政治命题,致力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福利制度,在构建民生政治的过程中始终将社会福利建设作为本质要求。党领导社会福利建设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生存保障型"到计划经济时期"国家统揽型",再到改革开放时期"发展型"及新发展阶段"共建共治共享型"的历史演进,形成了与民生逻辑相呼应的实践经验。党领导社会福利建设的百年实践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党始终遵循与时俱进的福利理念、始终尊重循序渐进的内在发展规律、始终将"获得感"作为福利建设的目的和最终归宿。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福利权益理念以及全面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都要求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建设,因此要从明确民政福利到民生福利政策的基本目标,推进社会福利领域的改革进程,构建社会福利责任共担机制三大战略层面来思考党领导社会福利建设的未来趋向。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中国传统社会福利制度也进入了改革与转型期,即中国社会福利事业正在向社会化、现代化的新型社会福利制度迈进.通过一系列改革,中国社会福利事业获得了较快发展,职工福利逐步向其原本的性质、地位和功能回归,民政福利逐步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社区服务成为重要的具有社会福利性的服务行业.在我国,一个以国家、集体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以社会力量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为新的增长点,以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以居家供养为基础的社会福利体系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福利的现状与发展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利恐惧症"、"社会福利社会责任论"、"社会福利可替代论"等是对社会福利事业的误解,这些看法与观点的流行,导致了中国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滞后,并构成了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短板,日益深刻地影响到老年人、儿童、残疾人、妇女的实际生活质量。当前亟待重新审视社会福利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在坚持国民福利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的条件下,客观检视现行社会福利制度安排的缺陷,真正走出一条适合国情的中国式社会福利事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语]社会福利是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并列的社会保障体系三大构成部分之一。社会福利主要包括老年人福利、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与妇女福利等类别及若干具体项目,是满足相关群体需要并使其分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不仅有助于化解国民物质生活方面的后顾之忧,而且特别注重精神慰藉与情感保障,具有不可替代性。但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对计划经济时代"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否定,福利似乎成了一个贬义词,社会福利被认为是滋生懒惰的温床,福利国家在一些场合几乎就是"福利病"的代名词。正是对福利与福利国家的污名化,导致了中国社会福利事业的滞后,使社会福利成为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短板,影响到城乡居民特别是老年人、儿童、残疾人与妇女的实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描述了中国福利的发展历史,分析了中国社会福利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社会福利发展、改革的方向,实现中国社会福利统一安排,统一监管,政府应该加大对社会福利事业的投资,加快社会福利法制体系建设,完善健全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基于福利理念和文化基础,政府福利态度,福利建制结构三个维度的比较分析表明,受到执政党意识形态、政权组织方式等因素影响,东亚福利模式的关键维度都无法解释中国大陆地区福利制度的建设状况和模式走向,中国大陆地区的福利制度与东亚福利模式存在着显著的异质性。在未来社会福利体系构建中,要推动家庭福利和社会福利共同发展,完善多层次的福利结构,同时要考虑西方学者所提出福利理论的逻辑基点及其对中国大陆的适用性,不能盲目照搬使用。  相似文献   

8.
社保财政支出是国家社会福利支出的主要内容,而中国社会福利支出的规律和随经济发展的变动趋势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探析中国社会支出随经济发展的变动规律,结果表明主要省份社会福利绝对、相对支出与经济发展呈现倒"U"型关系。从社会福利和财政制度等视角分析发现,低水平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设计理念实际上导致了对福利发展水平的管制。相关政策启示包括:适度放松社会福利制度管制、改革低水平福利制度、实现民生型财政转变等。  相似文献   

9.
当代社会福利理论发展的基本特征体现为,从传统的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及社会主义的争论,演变为国家干预主义、新自由主义及福利多元主义三者的争论。这些争论实质上是围绕国家、市场及社会三种力量在福利体系中作用如何发挥、角色如何承担来进行的。在这个意义上,当代社会福利理论的发展表现为从单一的"市场取向"或"政府取向",向综合的"社会取向"发展的趋向。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负效应日益凸显,致使民众对社会福利的需求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我国社会福利体系在不断建立健全,各种社会福利项目应运而生,呈现蓬勃发展的情势。然而,纵观我国社会福利的发展历程,由于福利体制、政策、主体等方面的局限,传统的政府大包大揽的福利体制已经不能满足当代民众的生活需要。因此,借鉴发达国家的福利建设经验,并从中反思我国福利建设中政府角色、项目运行等问题,对于构建科学合理的中国特色社会福利事业体系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11.
转型期多元福利实践与整体性福利理论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处于结构转型与社会现代化过程中,个人福利与社会秩序关系议题突出。在经济市场化和福利社会化的处境下,国家、市场、社区和家庭均对个人福利产生重大影响,其中劳动市场和国家再分配对个人福利影响最为重要。转型期多元主义社会福利实践证明:现有社会福利理论模式难以解释“混合经济”体制下的福利特征,“整体性”福利制度框架与政策模式应运而生。最后,笔者讨论“整体性”福利概念框架的现实、政策与理论涵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福利改革与发展战略:从照顾弱者到普惠全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福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一直滞后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的发展,并存在着体系残缺、多元分割、制度紊乱、功能异化等缺陷,越来越不适应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城乡居民福利需求全面升级的需要。因此,国家应当全面促进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并在政府的主导下,通过建立项目完整、保障功能强、社会化运行、多层次发展的社会福利体系,全面满足城乡居民的社会福利需求,让全体人民真正实现生有体面、死有尊严,实现中国社会福利体系从照顾弱者向普惠全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重要阶段,社会的剧烈变化使得发展现代社会福利事业成为推进工业化的必要条件。西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是国民政府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理论依据,而中国工业化初期的客观历史背景和抗战建国的特殊需要则是推动国民政府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际发展理念强调,好的发展应该是在生态规模一定的情况下社会福利持续增加。经济和社会发展不仅取决于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还受生态资源社会福利产出效率的制约和影响,即生态福利绩效。从生态福利绩效指标构建方法、指标设计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进行梳理和评述,为中国问题导向的后续研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二十年来,美国人对社会福利问题不断进行争论。这个争论除涉及到国内经常谈到的凯恩斯与斯密理论之外,还涉及到公共产品、公共选择等一系列理论问题。据笔者了解,对后一些问题,国内目前还缺乏深入的研究。但是,中国改革中承包制与租赁制的发展将会很快把有关社会福利的问题提到重要地位。这不仅仅因为社会福利问题是所有国家所必然面临的问题,而且还因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特殊性质决定了人民福利的重要性。因此,无论从理论或实际的角度来看,研究美国社会福利的争议点及其有关理论,对中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政治哲学、政府职能定位、现代化、社会福利、责任社会划分和制度建设质量理论为基础,简要划分1949-2015年间中国老年福利政策法规四个历史发展阶段与时代特征,重点关注和系统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出台有关老年福利政策法规框架范围内容与优先领域变迁轨迹,紧密围绕老年福利政策法规基础理论政策议题,首次提出现代老年福利制度建设的10个"核心问题清单",分析中国老年福利政策法规框架现存的结构性缺陷与体系性不足,总结概括中国老年福利政策法规基本特点,旨在全面、客观描述中国老年福利政策历史演变若干总体性趋势,总结和提炼中国老年福利政策法规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形成和提出中国老年福利政策发展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若干基本理论政策议题,并在此基础上以中国老年福利政策法规历史模式为典型个案,提出观察、衡量现代老年福利制度建设质量标准的议题,理论上力图建构中国现代老年福利制度的框架。  相似文献   

17.
2021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社会福利服务制度成为中国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战略重点与优先领域。现代社会制度主要由政治民主制度、市场经济制度、社会福利制度和多元文化制度四大制度组成,现代政治民主制度、市场经济制度均服务于现代社会福利制度。通过界定宪法财政学内涵外延、构成要素与基本特征,区分宪法财政学与财政宪法学的异同。明确限制国家公权力、保护公民权利、发展社会福利制度是国家政治责任与宪法制度目标。国家政治民主与宪法制度现代化是依宪治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与关键。现代宪法观与国家政治责任主题是财税制度现代化,核心在于宪法财政化,宪法财政化的关键则是社会福利财政制度建设。中国正由“政治化宪法”向“法治化宪法”,“宪法财政学”向“宪法化财政制度”,“个人义务为主”向“公民权利保护为主”,“国家本位兜底救助”向“宪法权利社会本位福利”转型。  相似文献   

18.
西方社会保障理念基础的演变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根据从恩施论到国家责任论再到福利国家论的发展线索,概括了西方社会保障理念基础的演变历程,认为这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尤其是对农村社会保障进程的推进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广义的社会福利理论及其对公共政策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狭义的社会福利理论认为 ,所谓福利 ,仅仅是经济福利 ,即收入和财富给人们带来的效用 ;个人福利优先于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是个人福利的加总。广义的社会福利理论则认为 ,人们的福利除了经济福利之外 ,还应包括政治福利和文化福利 ;社会福利是社会中全体个人福利的总和 ,个人福利只是社会福利中的一部分 ,按照系统论整体决定部分的原则 ,个人福利是由社会福利决定的 ,而不是相反。广义的社会福利理论在研究方法论上与当代公共政策理论是一致的 ,在实质上对于我们制定和理解以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的公共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福利变迁下养老服务中非营利民间组织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从20世纪末开始了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在人口老龄化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背景之下,养老服务体系已进入以社会化为重要特征的重建阶段,西方社会福利私营化等新的福利理念及实践对中国福利改革有多方面的借鉴意义,专业化已成为社会福利政策发展和实务操作的主要去向,非营利民间组织在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其地位可从效率和责任层面以及人文主义和成本效益层面来理解.政府应从对非营利民间组织的政策扶持和民间组织建立评估机制这两个主要的制度方面着手积极发展民间组织,促进养老服务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