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期望效用理论的发展历程及最新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列悖论的出现,使得传统期望效用理论对于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度不断下降。近年来,学者们不断对传统期望效用理论模型进行修正和完善。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借助于实验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对期望效用理论的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如何将期望效用理论从实验室搬到现实之中,继而解释和分析现实中面临不确定性问题所出现的各种经济行为,是期望效用理论今后发展过程中所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广义循环经济学研究的理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跃进 《东岳论丛》2005,26(2):84-86
“循环经济”不仅仅是一种与地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 ,更是广义的生态文化现象 ,广义循环经济学研究聚焦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 ,对把握社会文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以自然生态系统的先在性为前提、遵循生态规律的生态经济 ,这是对传统忽略自然生态系统的先在性、遵循线性因果规律的工业经济的根本超越 ,因而以此为研究对象的广义循环经济学对传统工业经济的理论基础西方传统经济学理论范式的经济人假定、效用最大化等理论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 ,对经济学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叶:上一场讨论中你问到:效用主义的解释范围到底有没有边界?信仰行为是在这一解释范围内呢?还是超出了效用主义可以解释的范围?任何理论都是有限范围的理论,如果承认这一判断,我们也应当为效用理论及广义效用理论划界。现在,让我们顺着你的问题继续讨论。 首先,“效用主义”的边界是否可以确定在人在自主、自为条件下的“目的性行为”的范围内?因为,这类行为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点,那就是(在给定偏好前提下的)“自我意志的自由选择”,而选  相似文献   

4.
序数效用论的缺陷与不足: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序数效用论能够在更为宽松的假设条件下解释消费者的市场行为,因而能够取代基数效用论,成为现代效用理论的标准分析范式。但是序数效用论依然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主要包括:消费者在对商品效用进行序数比较时,仍然要以基数比较为前提;揭示序数效用的显示偏好理论存在循环论证错误;偏好最大化与福利最大化经常出现不一致的情况;许多经济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并不能完全取代基数效用论。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基数效用论近些年来出现了回归主流经济学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经济学视野中的人类道德——现状·假说·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对传统经济学分析方法进行改造的基础上提出“广义效用假说” ,把人类所有行为都看作一个资源约束条件下通过偏好选择追求广义效用最大化的过程 ,从而把“道德偏好”、“情感偏好”、“审美偏好”甚至“宗教偏好”和“信仰偏好”都纳入最大化的分析框架。本文力图证明 ,在人类整体行为模式中 ,非经济偏好对经济活动来说并非是一个外生变量。在广义效用最大化过程中 ,人类行为将依据一定的偏好结构呈现出形态各异的价值取向 ,从而为经济学的最优方法运用于人类道德行为的分析提供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合作是人类社会构成和存在的深层基础,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基石。然而,合作行为很容易被其他自利的个体所利用,广泛存在的合作行为缺少有力的经济学论证。本文在坚持人性自利假设基础上,引入斯密的“同情心”,以广义效用论为分析工具,对人类合作行为做简要解释。  相似文献   

7.
行为经济学的兴起引起了人们对传统经济学、传统管理学的反思,"感受型效用"对传统效用理论提出了挑战,丰富了管理激励理论和实践.从剖析效用的概念入手,明确"感受型效用"的概念,着重研究"回忆效用"、"寄情效用"、"期望效用"等几种感受型效用及其在员工激励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论行为经济学对传统经济理论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为经济学是一门试图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融入传统经济学理论的科学。它通过实验探讨人类的非理性行为入手,研究人类经济行为背后的心理根源和心理机制。行为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提出挑战,认为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判断依赖于代表性原则,可得性原则,锚定调整原则和小数原则;并且提出"前景理论"修正了传统的期望效用理论;提出"心理账户"理论解释金钱的"非替代性";同时认为人类行为的终极目的是幸福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孙鹏  胡建 《学术论坛》2012,35(11):47-53
基于法经济学中理性经济人、效用最大化和稀缺性三个基本假设,在波斯纳定理、帕累托最优标准、成本效益理论、科斯定律和制度变迁理论的指导下,对死亡损害赔偿和法律适用等问题予以法经济学的分析解释和制度重构,以使死亡损害赔偿的算定有效证成社会成本的最小化,并提供一种可达最优预防水平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0.
"经济人"效用内涵演化追溯、批判与反批判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逻辑分析的假设前提,是整个西方经济学大厦的基石,自从其诞生以来伴随经济学不同流派乃至其他学科的批判与反批判而不断演化.其中,"经济人"的理性即追逐效用最大化之"效用"较古典政治经济学愈来愈狭窄,走上了物质化的不归路.解决"矛盾",或拓宽效用内涵与变量系统(建立广义效用函数),或进行工具主义方法论辩护,或坚持效用固有内涵,认定其作为工具性假设的必要性、科学性,承认其应用范围的限制性及局限性.在经济学帝国主义的现实下,坚持效用内涵似不合时宜,拓宽效用内涵可以获得万能的解释力但实际上陷入了无用论的境地.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区分经济学研究的不同视角,从而需要各自的效用内涵.  相似文献   

11.
刘汉全 《江汉论坛》2005,20(2):9-13
20世纪30年代以来,新古典经济学尽管经受多次批判,但其理论内核和主要思想仍然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特别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础是主观效用价值论,而主观效用价值论又是建立在其需要(欲望)理论基础之上的。新古典经济学需要理论并非十全十美,既有其合理性,又有其明显的缺陷,从批判的角度审视新古典经济学需要理论,对于批判式借鉴西方主流经济学,重建经济学价值理论,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如果经济学是关于理性选择的科学 ,那么人类的道德行为是否理性选择的结果 ?能否用经济学的方法加以分析 ?进而 ,经济学研究的范围和边界究竟在哪里 ?要不要对其进行限制 ?怎样限制 ?对2 0世纪 6 0年代以后兴起的所谓“经济学帝国主义”应该持什么态度 ?本文从理性范式与广义效用论的角度对这一系列近年来为主流经济学十分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经济学对幸福的概念依次经历了欲望、效用、偏好和满意度的解释。从中西哲学的溯源来看,至善才是统摄人类整体行为模式以谋求人类幸福的最佳实践方式。经济学应建立以至善为本的经济学——善本经济学——幸福(利益)与道德的统一的经济学来协调幸福(利益)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以获得人类的幸福。  相似文献   

14.
经济学与心理学:一个可以期待的融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效用的计量在经济学中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20世纪30年代以后 ,经济学家试图用“序数效用论”和“显示偏好理论”取代效用的计量。但实践证明 ,这种取代是失败的。本文认为 ,效用以及效用的计量 ,从本质上讲是一个心理学问题。因此 ,只有通过经济学与心理学的交叉融合 ,才能真正解决这一经济学难题。  相似文献   

15.
汪 :你在杭州的论证让我相信 ,效用主义观点似乎可以解释“爱情”现象的一部分。为更有说服力 ,让我们把似乎可以得到效用主义解释的“爱情”归入“人类情感”范畴 ,然后讨论“情感”是否可以纳入广义效用理论的解释范围。首先 ,“情感”在我使用的中文语言里 ,应当与“感情”相区分 ,因为前者似乎更加高尚 ,例如真正的情感往往包括爱情、爱国、献身 ,等等行为。而感情则可以包括日常生活的例子 ,如对事物的感情 ,对朋友的感情 ,等等。这两种“affectiveness” ,抱歉 ,这个英文语词 ,在佛格森的《文明社会史论》里面正好对应于我们说的“情…  相似文献   

16.
理性选择理论:社会学研究的新视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社会学研究一改对经济学方法冷漠的态度,开始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颇为注意,并把它们运用到社会学的研究之中。而今天,用经济学的基本方法研究社会学问题是社会学界的新趋势。最为著名的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和社会学教授加里·贝克尔(Gary Becker)的研究,贝克尔抱守“经济人”的信条,坚持用经济人假设,即寻找最大利益的理性代表之假设,解释人类的行为,坚信市场机制能够比其它人为组织更好地解决大多数经济和社会问题。理性选择理论(Rational Choice Perspective)则是社会学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社会学问题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理性选择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以理性的行动,以满足自己的偏好,并使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当前人类面临的稀缺资源类型已从人造资源转变为自然资源.稀缺要素的转移使传统经济学研究假设发生了变化,传统经济学价值理论的现实缺陷也日益显现.循环经济理论以广义自然资源稀缺作为其研究基础,实现了对传统经济学价值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具有不可动摇的稳固地位,效用价值论只是从表象说明了交换的比例关系.在我国的经济学研究中,人们对效用价值论采取了完全否定的态度.效用价值论虽在本质上是错误的,但这一理论对企业的竞争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那就是企业竞争的主要内容不再是劳动时间问题,而是产品的使用价值与效用,消费者对商品的效用评价是商品在市场上获得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对我国企业来说,必须通过产品的对象化,生产效用能被消费者认可的商品,为此,创新型竞争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动因和治理:一个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飞虎 《学术论坛》2008,31(4):84-88
文章以目前国内上市公司违规行为问题为切入点,结合经济学领域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建立了以监管机构、上市公司、中介机构为研究个体的"1×1×1"模型.并在效用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上市公司作为一个理性经济人选择违规行为的背景和动因,进而提出治理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梁鸿  徐进 《东南学术》2008,60(3):61-67
社会事业的内涵在不断发展,但两个方面是不变的,一是"社会性"和"公益性";二是事业性.公共财政是社会事业的资金来源之一,对于这一来源的作用,从古典经济学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以至财政学和公共经济学都做出了不同的解释,但其共同不足在于忽视支出分析和长期分析.内生增长模型为解释社会事业的公共财政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框架,但是在制度对技术和广义资本积累的作用机制方面仍有待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