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范伟 《河北学刊》2001,21(5):68-69
革命浪漫主义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后加入 的一个概念,倡导者认为,将革命的浪漫主义和革命 的现实主义结合起来,作为社会主义文学必须遵循 的创作手法,丰富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内涵。然 而,当我们透过历史的烟霭,重新来审视这段文学史 的时候,不难发现.将浪漫主义结合进现实主义,不  相似文献   

2.
一、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兴起世纪初,欧洲文学艺术普遍形成了一种新的潮流,新的风格,就是所谓的“浪漫主义”。19浪漫主义的产生,虽然可以溯源到世纪的卢梭时代,但是它形成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及拿破仑专政18的时期。在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中,反映了当时欧洲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感情和对社会生活的态度。因此,浪漫主义不仅是一个创作方法和作品风格的问题。欧洲的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就是在复杂的社会大动荡的背景下产生的。当时,由于欧洲知识分子所处的社会地位,思想情绪以及对待革命、生活的态度不同,浪漫主义出现了两…  相似文献   

3.
关于《女神》的创作方法,历来意见不一,各有所据。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有三种:一、有的同志提出《女神》“在本质上应该仍是现实主义之作”,因为“《女神》中那种狂暴地咀咒黑暗社会,猛烈地反抗传统思想的革命精神,是不可能不根源于现实的”。二、认为《女神》基本上是革命浪漫主义,具体论述又有差别。有的说“是革命浪漫主义”,有的说“是植根于中国现实生活的泥土之中,和现实有着血肉的联系,但又对未来充满着美好的理想的革命浪漫主义”,有的则说“就《女神》而言,不但闪耀着革命浪漫主义,也有现实主义的成分”。三、认为《女神》基本上是积极浪漫主义的。但具体论述又是各有  相似文献   

4.
从启蒙到革命:中国浪漫主义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周旺 《文史哲》2007,(6):81-86
中国浪漫主义从一开始就介入了中国的思想启蒙,启蒙理性与浪漫主义无边无际的情感之间的张力,在中国现代思想中并不存在。中国浪漫主义唤醒了自我,但是这个自我是情感性的自我。这个情感性的自我将客观世界的一切都视为黑暗的,当作浪漫主义的素材,与世界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这种关系投射在政治上,浪漫主义放弃了对客观世界的政治判断,它在政治上的表现是同情与轻蔑,拒绝介入任何具体事务。浪漫主义在大革命年代发生了分化,其中一部分浪漫主义作家自觉融入革命潮流,将浪漫主义的情感性自我与革命激情相糅合,直至被后者取代。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浪漫主义理论的创造性发展─—论毛泽东的浪漫主义理论马晓玲,黄南珊(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毛泽东既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又是伟大的革命浪漫主义者。他的革命生涯始终高扬着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精神旗帜,其豪放激越的诗人气质、潇洒俊逸的浪漫情怀和博...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古典文学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问题,是几年来学术界热烈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1961年,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深入和发展。各地举行的讨论会、报告会和报刊杂志(包括某些高校的学报)继续就这一问题展开反复的讨论、研究。现将一年来讨论中的若干问题和意见分歧,扼要归纳如下。一古典文学中究竟有没有(能不能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去年以前,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有肯定和否定两种不同的看法。周扬、郭沫若等同志认为古典文学中是有两结合的。周扬同志认为:“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的结合,这是对全部文学历史的经验的科学概括”,又说:历史上许多伟大的作家“总是常常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精神、两种艺术方法的不同程度的结合”。(分别见《新民歌开拓了诗歌的新道路》及《我国社会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的潜隐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寿桐 《河北学刊》2001,21(5):61-64
在现代主义似乎都已被无情地“后”掉的现在,浪漫主义无疑是一个悖时的题目。但它作为一个似乎已经沉 寂多年的文学史概念还在时常敲击着我们的耳鼓,有关现代中国浪漫主义的研究成果正以逐渐走旺的势头被陆续推出。质 之于中国,五四时代究竟是否形成了浪漫主义文学的潮势,由此确立的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究竟有着怎样的内涵.此后这样的 传统是否一直得到了承续和发展,革命的罗曼蒂克和革命浪漫主义是否而且如何冲击和消解了浪漫主义的真正品质,说到 底,浪漫主义是否在现代中国形成了比较清晰的发展脉络,浪漫主义在现代中国有着怎样的命运以及如何会有这样的命运。 都是不容忽视的文学史问题。在我主讲的博士课程<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研究)上,围绕着这些问题,近30位博士研究生以 浓厚的兴趣进行了以“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命运”为专题的讨论,那情形可以说是在热融的气氛中精彩纷呈。限于篇幅, 从中抽出了一些角度不同的论题,组成此一小辑。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8.
陈晨 《齐鲁学刊》2006,1(2):96-99
革命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注重创作内容和创作态度服务于政治目的的实际效果,这一创作方法的形成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均有所改造和接受。通过对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关系的梳理,可以更清晰地呈现革命现实主义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青年时期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是根植于浪漫主义哲学之上的.在德国早期浪漫派与黑格尔思想的交织性影响下,并在追求哲学的现实化过程中,马克思走上了实践的反讽诗学之路.无产阶级革命是浪漫反讽在现实世界中表现的历史形式,无产阶级作为历史革命的主体与反讽主体,肩负着摧毁资本主义社会的使命.反讽哲学的自我否定性在马克思阶级理论中具有三次表征,即无产阶级革命在曲折进程中的自我批评;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而造成的资产阶级的自我毁灭;以及无产阶级自我救赎中的自我扬弃.在反讽哲学观的这一视角下重新阐释马克思的阶级理论,这既是对马克思青年时期浪漫主义诗情延续的历史说明,也是对马克思哲学具有浪漫主义根源的现实论证.  相似文献   

10.
蒋承勇 《社会科学战线》2023,(3):146-155+282
经历了17、18世纪自然科学与理性精神持续发展与张扬,19世纪浪漫主义以反叛现代文明的姿态应运而生,以文学“革命”的方式向艺术本位复归,其主要目标是让文学从科学理性、社会政治理性及功利主义的束缚中挣脱出来,因此,浪漫主义与生俱来有抗拒科学与理性的一面。但是,浪漫派又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不同程度地肯定其积极作用,并从中汲取知识、方法及理念,借以激发艺术灵感、更新创作题材与技巧。在此意义上,科学助推了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发生与发展,浪漫派与科学有难以割断的精神联系;它对启蒙运动造成的科学与理性崇拜予以反拨,并朝着张扬人的感性本质的方向发展,使启蒙时期的自由主义和个性解放思想在另一层面上得以延伸与发展,而且一直延续到唯美主义等19世纪末的文学及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之中。西方文学史发展的事实证明,科学之于文学是抗拒与接纳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1.
还浪漫主义以本来面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浪漫主义在文学史上撒下了火种,世世代代以来成了艺术上不灭的火焰,它与现实主义相彪炳,给人类艺术宝库增添了瑰丽的光彩。当然,我们这里说的是积极的、革命的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而不包括那消极的、反动的浪漫主义的恶劣遗风。象一切事物的成长和发展一样,作为文学艺术基本创作方法之一的浪漫主义,它的产生和发展也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尽管雨果镌刻的被誉为“浪漫主义的里程碑”的《〈克伦威尔〉序言》,早就给浪漫主义制定了宣言和纲领,司汤达在《拉辛与莎士比亚》的著名论著中,也盛赞过浪漫主义文学是“最能给予近代人以愉快的文学”,然而它还是免不了遭到不少误解、非议和攻讦。在我国,几乎近半个世纪以来,浪漫主义都是被否定的,直到一九五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在“五四”达到高峰后不久因队伍分化而陷入低谷,但它在低潮中继续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到抗战时期,由于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的主要矛盾,左翼文艺界开始重新评估浪漫主义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本来处于左右两大社会势力夹缝中的浪漫主义思潮拥有了较大的回旋空间;而在左翼方面率先放宽了文艺批评的标准后,面对国民党当局的文化专制,包含个性主义精神的浪漫主义又获得了反封建的意义。以此为背景,郭沫若于1936年4月接受蒲风的采访时,重新肯定了浪漫主义,他40年代初的历史剧创作则直接继承和发展了他自己…  相似文献   

13.
贾艳艳 《天府新论》2004,1(2):109-112
浪漫主义文学在现代中国总体的启蒙背景中开始了自身的运动和发展 ,呈现出不同于西方浪漫主义思潮的本土性特征。它既是启蒙的衍生物 ,以对个性与自由的倡导和对封建理性的反抗与启蒙运动相应合 ,又因浪漫主义自身疏离现实、拒绝功利的要求与启蒙存在着的内在的冲突 ,并由于传统文化对作家文化心态人格的影响和浪漫主义自身缺乏沉淀的不彻底 ,逐渐走向衰微 ,被启蒙与革命的时代声浪所遮蔽和改造  相似文献   

14.
有人认为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以下简称“两结合”)创作方法的提法,没有根据、不科学,“两结合”的作品根本不存在,应该否定。对此,笔者不能苟同,发表管窥之见,供同志们讨论。 (一) “两结合”创作方法的提出,有渊源、有根据,是一个创见。为什么这样说呢? 其一,中外文学史上许多优秀的、著名的作家作品中,出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不同程  相似文献   

15.
毛主席提出我们的文学应当是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文学。这个口号已经和正在我们的创作实践中发挥出巨大的威力。文艺工作者,尤其是从事文艺理论工作的同志们,纷纷举行座谈,发表文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初,欧洲各国风起云涌地展开了反对拿破仑的民族解放运动,并最终推翻了拿破仑的统治。然而,战争的结束给人们带来的不是民主与自由,而是失望和痛苦。在这一时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屡次失败,封建的复辟、专制的黑暗统治以及“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消失,使欧洲知识分子感到迷惘和苦闷,普遍产生了仿徨、消沉的情绪。欧洲浪漫主义文艺思潮正是在这样一种复杂而动荡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由于当时知识分子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思想情感上的差异,加之对待革命与现实生活的态度不同,故决定了浪漫主义本身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浪…  相似文献   

17.
浪漫主义最基本的核心是:个性意识、创新意识、反抗意识。本世纪初至30年代,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化,最适于浪漫主义思想的盛行。五四时期的社会思想、文艺思潮,都具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最深刻地了悟浪漫主义精神的人是鲁迅;最早在小说创作中表现出浪漫主义素质的小说家是苏曼殊。现代中国小说在如下方面受到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或者说,表现出浪漫主义的精神特色:个人与社会的决裂、对抗;个人性情绪的泛滥;情欲的艺术化;对于自然风景的爱好。  相似文献   

18.
孙晓燕 《齐鲁学刊》2006,(2):100-105
“两结合”时期的长篇小说创作将“革命的浪漫主义”转化为对于时代现实的政治问题的诠释,这从根本上背离了浪漫主义的原旨内涵,使浪漫主义文学观念异化为意识形态的附庸,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声筒。  相似文献   

19.
早期鲍德里亚思想中对当下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逻辑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其理论缘起于莫斯--巴塔耶的草根浪漫主义.基于此种理论背景形成的鲍德里亚的生产一消费伦理观一方面对当代西方社会具有巨大的现实批判意蕴,但另一方面由于脱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这种批判最终只能导向一种观念革命,而这是我国当前消费伦理领域建设特别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史诗,它坚持继承创新之路,紧贴时代脉搏,运用生活和斗争现实,紧贴人民群众的生动语言,以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开创了一代新诗风,为中华诗词的发展树立了典范,提出了诗歌民族化、大众化的正确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