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晓红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3(3):141-142
狄金森的诗歌以意象委婉含蓄和结构奇特多变著称,其富有哲理而自由的思想给我们强烈的震撼。本文通过对其诗歌语言的赏析,探索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爱情,以及死亡的深刻见解。 相似文献
2.
刘静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5):129-131
抗战左翼诗人群继承和发展了30年代中国诗歌会的诗歌理念,在诗歌大众化形式方面作了深入、广泛的尝试,其中最有成就的是朗诵诗和方言诗的探索,值得我们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杨秀红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133-134
十四行诗是欧洲的一种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由于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和英国诗人莎士比亚使这种诗体的创作臻于完美,从而使意大利体十四行诗和英国体十四行诗成为欧洲诗坛的重要诗体。本文以同为英国文学巨匠的莎士比亚和弥尔顿所著的两首具有代表性的十四行诗为切入点,从诗歌的格式和押韵的方法并结合诗歌内容和诗歌中所反映出来的思维习惯等方面,展开对意大利体和英国体十四行诗的对比研究,借此深化对这两种诗歌的理解和鉴赏。 相似文献
4.
中西诗歌翻译的改写与诗体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幼平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4):24-29
《天演论》的译者严复提出"信达雅"历经百余年,文学翻译评论家成仿吾提出了诗歌翻译的两种方法,以庞德为代表的中国古诗词英译实践,以卞之琳为代表的英诗汉译,都在不同层面上追求忠实于原文。优秀的创造性翻译(改写)的汉诗英译,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巧妙地传达了原诗的神采,并影响了美国诗歌创作;以似致信的英诗汉译法,忠实地再现原诗格律形式与意义,发挥汉字在诗歌表达上所具有的意象和音律上的优势。中西译诗的成功案例均展现了原诗精髓:以诗译诗,气韵神采,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5.
黄宁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英国十四行诗佳作如云。精心挑选、巧妙设计十四行诗教学可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选择不同诗体、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十四行诗进行比较教学或使用翻译比照、主题相同但诗歌形式不同的诗 ,比照教学可以使十四行诗教学内容丰富 ,方法生动 ,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选本的选旨往往是通过选入的作家及其作品来体现的,《御览诗》的诗歌选录偏重且喜好近体,不仅是选家的审美趣味的体现,也取决于近体诗本身特点,体现出唐代诗风演化的轨迹。在近体中多选五律则与五言律诗创作的成熟、《御览诗》御览的性质以及诗选家重声诗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7.
王晓生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66-72
五四新诗革命是如何受到外国诗歌翻译的影响?当时的翻译者主要选择了泰戈尔、歌德、惠特曼三位诗人进行翻译,目的就是为正在展开的新诗革命寻找理论资源和合法性。徐志摩的征求译诗事件,反映了对翻译实践探索的自觉,更说明了对新诗创作探索的成熟。从他们的翻译实践中,可以知道用中国传统的古体诗去翻译国外的自由体诗,只能是削足适履。这从另一个侧面为新诗革命的白话自由体方向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在唐代进入了鼎盛期的近体诗,即格律诗,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其题目,即“诗题”,与其主体部分,即“诗体”,有着意义上的互补关系或互补性。对于唐代的五言绝句,即“五绝”,情况尤其如此。诗题与诗体的这种互补性在古诗英译中要充分体现出来,否则,古诗的英译版本只能令译语读者费解。以五位译者对《渡汉江》的英译为例,着重分析较短的诗题与诗体的互补性在古诗英译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
从英汉诗歌的对照分析中看英语诗歌的形式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希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3(6):235-237
英语诗歌与汉语诗歌既有相同之处 ,又有不同之处 ,只有在对比分析中才能更好地掌握英语诗歌不同于汉语诗歌的形式特点 ,特别是节奏韵律方面的基本要求 ,并由此出发 ,进而弄清不同类型诗歌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闫晓芳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2):184-186
从古至今,音乐与诗歌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并且一定时代的音乐形式必然与其时代的诗歌相适应。在文学形式、文学体和裁语言形式等方面,音乐对诗歌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认真地研究音乐与诗歌的关系,是当前中国音乐研究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
《诗薮》一书体现了胡应麟的诗歌流变观,是明代晚期一部重要诗歌理论著作。文章以七言体为例,兼及古体七言歌行及其所影响的七言律诗,分析胡应麟《诗薮》之诗体流变观。分别考察辨体与体变、古体七言之变、近体古体七言之变,分析《诗薮》诗体流变观之复杂性与宏观性,运动性与规律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性别的两位英国诗人弥尔顿、白朗宁夫人在诗歌创作中运用多视角多种手法的研究,体现他们风格设计的精妙之处,反映出英语诗歌在思想和艺术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许霆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1):81-88
新诗自由体在百年诗坛的主导地位,是由其诗体本质特征所决定的。尊尚思想的自由和尊尚表达的自由,形成了自由诗体精神自由和形式自由的特质。但其自由是相对的,自由诗体也有自身的韵律规范,这种韵律不是传统的而是新创的,它把诗行作为基本节奏单元,把对等作为韵律建构原则。这种新韵律对诗歌读者惯常的感受方式的冲击很大,迫使他们形成新的阅读速度、语调音律和节奏预期。基于自由诗体的新韵律,我国诗人在百年创作过程中探索了说话式、抒唱式、诵读式、歌吟式和实验性等多种自由诗体节奏模式。百年新诗自由体的光辉发展历程和多种节奏形态,始终又是同自由诗体本身的精神自由和形式自由的本质特征密切联系着的。 相似文献
14.
魏新俊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5(4):110-112,116
埃得蒙·斯宾塞是生活在乔叟时代和莎士比亚时代之间的英国最杰出的诗人。他继承了乔叟所开创的英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加以丰富和发展,把诗歌的火炬传给后来的诗人,因而被称为“诗人的诗人”。他创立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斯宾塞诗体。后来的不少诗人从他那里学到了这种美妙的诗歌创作技巧。仅19世纪就有浪漫主义诗人拜伦、雪莱、济慈分别用斯宾塞诗体写出了传世佳作。本文详细分析了诗人和相关的诗篇,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种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5.
张德明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诗歌作为一种艺术样式 ,有自身的艺术规律。诗人在创作时应懂得诗的艺术规律 ,有强烈的文体意识。中国新诗自诞生以来 ,至今缺乏明确的价值判断和审美标准 ,许多诗人的文体意识不强 ,诗歌作品缺乏诗质。诗体重建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刘沫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2)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中国诗坛上兴起的以冰心、宗白华为代表的小诗体创作的热潮,作为现代诗歌革命的一种阶段性的收获,达成了现代诗神与形两者相对平衡的艺术效果,唤醒了传统诗灵,但是由于缺乏一种文体类型应该具有的体的自觉与规范而告一段落。小诗体的矛盾运作过程诠释的是一个个热情的、寂寞的诗灵在寻找躯体的历史,为在古今中外的文化建构之中找寻新诗体的突围之路提供了可贵的教训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18.
何宁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25(6):15-18
综观近20年来的英国诗坛,流派纷呈,新人迭出,虽然英诗的影响力在减弱,但正是其多元化的诗风,开放的格局孕育了不少出色的诗人。在非主流诗人群体崛起的同时,传统的精英诗人也在承继传统的同时求新求变。而科技的突飞猛进,社会的日新月异,文化的多元发展都使得新一代诗人对于叙述、话语和比喻等更为关注。不少诗人都以自己独特的想象力和出色的技巧在诗坛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9.
刘艳娥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4)
从英语诗歌的特点入手,简要阐述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英语诗歌教学的意义,并从诗歌选材、课堂教学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搞好诗歌教学. 相似文献
20.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Z1)
英语精读是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基础课,教师在教学中侧重于传授给学生基本的语言点,并运用相应的练习来夯实学生对语言技能的掌握与运用。学生在传统精读课程中的语言学习通常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非主动创造或生成的状态。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在教学中带领学生进行英语诗歌赏析和写作,这不仅帮助学生提高思维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使用英语进行输出的自信,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