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话学作为一门人文科学,是在本世纪初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传入的。其中,人类学派对我国神话研究曾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一学派偏重于从进化论的观点来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神话是其研究远古社会的重要资料,对神创造人的理论进行了批判和冲击,是马克思主义神话理论广泛传播之前一个很有影响的进步学派,不管在资料的积累上或研究的方法上,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借鉴。这一学派也有它的历史局限。在研究神话与宗教的关系时,只承认神话存在由单个到体系,宗教由多神到一神的量变过程,而忽视了两者关系及它们自身的质的变化,形而上学地  相似文献   

2.
原始宗教与原始神话离现在久远,当时没有文字,无法记录它们的详细情况,两者的关系又非常复杂,这就给研究带来很大困难。我们只能根据宗教学、考古学、民族学、神话学提供的材料进行一些推断。本文仅就自己掌握的材料,粗浅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3.
神话宗教原始宗教──一种原始文化的世界性透视高福进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人每向前走一步,总要回头看一步。要想真正了解现在认识自我并指导未来,那么就必须研究历史及其文化,而且要从古代历史开始。原始宗教与文化便是一个尤为值得研究的问题。一、宗教的价值与魁力在...  相似文献   

4.
文身是文饰皮肤的方法之一,除文身外还有绘身、结疤。这种习俗在世界上分布较广,在我国台湾少数民族中分布也较普遍。现已基本汉化的平埔族中,凯达加兰人、道卡斯人、巴则海人、巴布萨人、和安雅人、西拉雅人在历史上均行过文身。直至晚近,泰雅族、赛夏族、排湾族、鲁凯族、卑南族以及曹族、阿美族还保留着这种习俗。本文试图利用台湾少数民族文身习俗这一活的“社会化石”,就与其有关的原始宗教、原始艺术诸问题,作一初步探讨,或许对原始社会史的研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5.
如所周知,教育问题和宗教问题都是人类社会无法回避、也不能回避的重大问题。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本文想要探讨的问题.而要探讨这一问题首先需要明确两个定义:教育的本质和宗教的本质。关于教育的本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的解释是:“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该书又说:“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①这里说得很明确,教育作为特定的科学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认为,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  相似文献   

6.
艺术和宗教几乎是同样古老,而且长期相互影响和渗透的人类社会意识形态.它们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表现出激烈地对抗和不相容,但同时又紧密而恒久地纠葛在一起.这种现象是令人迷惑费解的,也是需要认真研究的.它们联系的共同基础似乎是:①宗教和艺术都植根于人类的情感生活;②宗教情感和艺术情感的基础都在于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矛盾;③宗教和艺术的情感体验都具有超我超物、超越物我矛盾的特征.但是,可否因此断定宗教情感与艺术情感以及宗教和艺术就是一回事呢?显然不是的.这里,试将它们的情感本质的根本区别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建国前,岷江上游的羌族社会已进入封建制阶段,但羌族地区仍普遍地保留着原始宗教的痕迹。羌族原始宗教产生于羌族氏族制社会,是作为羌族原始社会的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而出现的。尽管羌族原始社会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由于宗教作为社会上层建筑之一的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加上其他原因,故羌族原始宗教得以延续下来。又因为羌族地区在历史上长期处于汉族历代王朝和吐蕃政权的统治之下,受汉、藏文化影响较深,所以有的羌民也兼信汉族地区的佛教、道教和藏传佛教。  相似文献   

8.
神话与原始宗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神话是艺术的土壤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神话是艺术的前提。是艺术的武库,是艺术的土壤。“它不是对自然,对社会的随便的一种不自觉地艺术加工,而是人们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是“对自然的观点和对社会关系的观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  相似文献   

9.
在原始社会形态的研究中,原始宗教一向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通过对原始宗教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原始社会意识形态的特征,原始思维的一些演变规律,另一方面,从社会建筑的高层俯视,可将这个社会的其他部分,看得比较清楚或全面,我们研究宗教问题,若具备有关原始宗教的知识,就能对宗教的形成、根源、本质及其发展消亡的规律,取得历史的概念和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解放以前,鄂伦春族在大小兴安岭里从事渔猎经济,同外界接触很少,虽然已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地域公社发展阶段,但是由于知识未开,因此原始社会早期延续下来的原始宗教,即萨满教还较完整的存在着,其中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等。 一、自然崇拜 恩格斯指出:“最初的宗教表现是反映自然现象,季节等等庆祝活动。一个部落或民族生活于其中的特定自然条件和自然产物,都被搬进了它的宗教里。”这就是自然崇拜。鄂  相似文献   

11.
原始宗教产生的根源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它由诸多因素互相制约而形成。除了原始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自然根源、历史根源和认识根源以外,以原始民族成员的生理、心理为基础的诸因素,对原始宗教产生的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这是由于原始人所处的社会发展类型的低级性质和人自身的智能形成的局限和界定,使他们的社会行为带有更多的原始本能和冲动,甚至像他们的意识、观念、认识都无一例外地涂润和浸染着大量原始情绪的因素和情  相似文献   

12.
一、彝族原始宗教的概念与内容我们在研究彝族的原始宗教时,既要清除过去有关彝族"原始宗教"概念的模糊性和岐义性,不能把"原始宗教"等于"自然宗教";同时,更要充分考虑作为原始宗教意识和行为的主体——一定历史阶段上的人(社会群体),也就是"氏族"、"部落"以及"原始民族".原始宗教,正是氏族、部落以及原始民族的各种宗教形式的总称.彝族的原始宗教也是这样.因而那种以"不同时代"的各种宗教形式的  相似文献   

13.
景颇族约有8万人,大部分聚居于云南省潞西、瑞丽、陇川、盈江和梁河等县的山区。到了解放前,景颇族的原始社会制度虽已濒解体,但产生于原始社会阶段的原始宗教仍以传统或者改变了的形式,继续在景颇族社会精神生活中起着作用,颇值得研究。现试从五个方面,就景颇族的原始宗教观进行初步的探索(注)。  相似文献   

14.
<正> (一) 我国历史上的先秦阶段,从氏族社会到封建社会初期,正是我国原始宗教形成、发展、衰落的时期;秦汉以后,逐渐出现新的、较为完备而高级的宗教或世界宗教;春秋战国时期,则可以看作原始宗教向新宗教过渡的时期。在这个过渡期中,一方面存在着许多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的遗迹,同时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人们共同体中还保留了图腾崇拜;就在一个共同体中,“自发宗教”和“人为宗教”往往长期并存;另一方面无神论思想陆续出现和形成,虽然和有神论意识形态拥有广泛的信仰者的状况相反,它最初仅仅流播于少数思想家或政治  相似文献   

15.
蒙古族最早信奉萨满教。萨满教是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民族信奉的一种原始宗教,源于母权制氏族社会。从民族学的资料来看,凡经过原始狩猎、捕鱼经济的原始人类都具有类似萨满教的这种意识形态。在东南亚的一些岛屿的居民及美洲的印第安人当中,至今还有类似萨满教的信仰。现在在我国南方地区的汉藏语系,南亚语系的一些民族以及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的一些民族中,萨满教的残余仍在一定程度上产生着影响。  相似文献   

16.
郝保英  郝瑞斌 《理论界》2009,(2):112-113
针对反动的宗教神秘主义思潮,普列汉诺夫极为巧妙地从原始宗教入手,从根源上揭示了宗教思潮理论的内在荒谬性.普列汉诺夫对原始宗教的研究,包括万物有灵论及其产生的根源;万物有灵论和宗教的关系以及原始宗教的表现形式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一、什么是原始宗教? 按照宗教的一种历史性分类法,所谓“原始宗教”(自发宗教、自然宗教)是与“人为宗教”(人文宗教、文化宗教)相对应的名称,二者概括了全部宗教历史形态的两种类型。为了便于理解,不妨把二者分别称为“原始的自发性小宗教”和“发达的人为性大宗教”。这两个术语的含义当然均不是指实有的单一宗教系统,只不过是宗教类型名称,历史上出现的所谓某某教都是指某一或某些群(族)体在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单一宗教系统,一个宗教系统一般都是以一个中心宗教形式(崇拜形式)为主,结合其他相关宗教形式构成一个信仰体系。也可以这样说,世界上很少或不存在真正只有一个或一类崇拜对象的宗教(宗教系统)。  相似文献   

18.
我国南方的三十多个少数民族,解放前夕虽然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但是,对原始宗教的信奉以及原始宗教对这些民族的影响,却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的。本文运用民族学调查材料,对原始宗教的发生、发展、表现及其形式、外来宗教的影响渗透等作了分析。本文认为,南方民族的宗教活动内容多与他们从事的生产活动紧密相关;在进入阶级社会之后,原始宗教尽管还存在着,但已渗进了不少阶级内容,统治阶级总是利用宗教来为自己的统治服务。  相似文献   

19.
原始宗教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是原始人类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程度的表现。故此,我们在探讨原始思维时,有必要深入地考察一下原始宗教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表现形式。那么,原始宗教到底有哪些表现形式?它  相似文献   

20.
吴利中 《学术探索》2003,(12):63-65
原始宗教是原始氏族———部落制社会的伴生物,是氏族制社会的上层建筑。适应氏族———部落制的社会存在,原始宗教的根本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初民的生存需要和群体组织延续的需要,原始宗教在事实上从诸多方面满足了这种需要,在人类早期文明发展史上体现了其应有的文化价值。可以说,如果没有原始宗教及其文化功能的发挥,人类文明的维系、积累和传承就失去了精神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