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伯恩施坦主义作为西欧社会主义运动的指导理论,一直被视为反马克思主义的代表,受到了广泛而深刻的批判。不可置否,伯恩施坦主义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改造是过当的,必须予以批判并做出批判之批判;然而,它坚持从发展着的实际出发探讨问题、反思理论,既符合理论发展逻辑,又贴近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思想变化,值得肯定。在社会主义事业持续推进的今天,伯恩施坦主义具备值得深思的理论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在它诞生以后的半个世纪中,先后战胜了蒲鲁东主义、巴枯宁主义,拉萨尔主义等等公开敌视马克思主义的机会主义派别,到了十九世纪九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已经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并且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占据统治地位。“但是,在马克思主义把一切比较完整的、同马克思主义相敌对的学说排挤出去以后,这些学说所表现的趋向便开始给自己另找出路。”“它已经不是站在自己的独立的基地上而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的共同的基地上,作为修正主义来继续斗争了。”(《列宁选集》第2卷,第2—3页)伯恩施坦主义就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第二国际内部出现的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修正主义的集中代表。伯恩施坦是第二国  相似文献   

3.
当前理论界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民主社会主义起源于伯恩施坦,其实通过分析可以证实,伯恩施坦根本不能作为民主社会主义的鼻祖,他是曾接受马克思主义又背叛马克思主义的典型,而民主社会主义的主流在根本上从不接受马克思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的起源应追溯到社会主义工人国际、第二国际右翼、直到英国工党,英国工党领袖麦克唐纳才是民主社会主义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4.
卢森堡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左派,在反对伯恩施坦主义的斗争中,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从卢森堡批判伯恩施坦的系列文章、在各种会议上的斗争以及对国际上追随伯恩施坦机会主义行为的批判等方面探讨卢森堡反对伯恩施坦主义的实践过程,探讨卢森堡对伯恩施坦主义的批判,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伯恩施坦主义及其谬误。  相似文献   

5.
费尔巴哈是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中的最后一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著名的唯物主义者。他在批判康德、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唯心主义斗争中,恢复了唯物主义权威,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一、费尔巴哈建立了人本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遭受过多次严峻考验.19世纪末20世纪初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以及20世纪末21世纪初东欧亚洲国家的社会主义演变,都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和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阵营努力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重新发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持久价值,实现了真实有力的理论创新。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者为唯物史观申辩、为辩证唯物主义正名、发展数字异化批判,实现了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哲学批判再出发。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者从“机器论片断”、经济危机理论、资本逻辑学说中汲取思想资源,实现了基于《资本论》及其手稿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新建构。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者围绕阶级理论、国家理论、空间批判理论和生态批判理论,重新发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政治批判创新潜能。因此,21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通过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实现理论创新的路径,为我们提供了三点重要启迪:第一,聚焦经典、关注思想;第二,理论联系实际、带着问题意识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第三,站稳当代立场、以开放的心态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8.
Ⅰ马克思主义学者们对待卡·波普观点的立场是各不相同的:他们中有些人只是批判地研究波普的科学哲学,而另一些人主要是批判地研究波普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这里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一批西欧马克思主义者偏偏要研究波普科学哲学所遵循的动机。我们认为:促使这些马克思主义者首先研究波普科学观的主要动机,是毫无根据地把波普对新实证论的批判和列宁对马赫的批判相提并论而  相似文献   

9.
价值学是研究价值和价值理论的哲学分支,它出现于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此间,苏联哲学界一直持批判态度,到了本世纪六十年代,他们对这一学科研究有新的转变,开始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价值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一、苏联价值理论的兴起与发展阶段五十年代以前,在苏联的哲学读物中,涉及到“价值”和“价值学”这个术语和理论是不多见的。他们对十九世纪末出现的价值学,特别是新康德主义中的巴登学派的价值哲学,从根本上持批判态度,根本不承认价值学是一门哲学学科,甚至不承认它是哲学。  相似文献   

10.
伯恩施坦实践活动与思想理论初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伯恩施坦从一个反封建的自由主义者和民主主义者 ,转变为一个反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者 ;他长期流亡国外 ,奔走呼号 ,为德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作出积极贡献 ;他参加苏黎世三人团 ,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但认识错误态度诚恳 ;他在担任《社会民主党人报》等报刊编辑的 15年 ,是他马克思主义者的 15年 ;他坚持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主张 ,创立自己的理论体系 ,其中有不少合理因素 ;但他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是完全错误的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人自由全面充分发展的社会。消除异化,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充分发展,一直是人类社会为之奋斗的目标。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者也继承并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并在对现代资本主义进行深刻的技术批判和社会批判的层面上,展开了对人的发展的阐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人的发展的思考,对我们理解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也颇有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名著。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通过对黑格尔特别是费尔巴哈哲学的分析和批判,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划清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的界限。认真学习和研究这部著作的光辉思想,对于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  相似文献   

13.
马蓥伯 《中华魂》2010,(4):14-17
列宁是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顶住第二国际机会主义修正和背叛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性狂潮,坚持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各个领域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复兴了共产主义运动。他的名字已经不可分离地同马克思结合在一起。他把马克思主义发展成为马克思列宁主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符号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中出现的一个新的理论方向。这一理论方向肇始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经由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泛化,从上层建筑领域延伸到经济基础领域,最终形成符号学马克思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15.
一个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热潮正在全国兴起。马克思主义哲学“完全继承了法国十八世纪和德国十九世纪上半期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传统”,“恩格斯早就嘱咐过现代无产阶级的领导者,要把十八世纪末叶战斗的无神论的文献翻译出来,广泛地传播到人民中去。”“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如果认为,……只有通过纯粹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这条直路,才能摆脱愚昧状况,那就是最大的而且是最坏的错误。”狄德罗是十八世纪法国唯物论和战斗的无神论的卓越代表,恩格斯称他是为了对真理和正义的热忱而献出了整个生命的人。“异质元素论”是他全部哲学的基础,也是近代  相似文献   

16.
青年毛泽东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中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中西方文化的剧烈碰撞和冲突深深地影响着正在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毛泽东。在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以前,青年毛泽东虽然没有提出关于中西文化的系统理论,但是,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反思中,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借鉴中,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待中西文化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认真探讨青年毛泽东的中西文化观,有助于加深对其思想转变历程的认识。 周恩来说:“毛泽东是在中国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历史巨人。”青年毛泽东首先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成长起来的新文化的探索者。毛泽东出生于十九世纪末一个具有浓厚传统意识的农民家庭里。1902年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七四年二月,“四人帮”假批林批孔之名搞三箭齐发,干扰了毛主席战略部署。毛主席曾严肃地批判了他们的行径是“形而上学猖獗,片面性”。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四人帮”在哲学世界观上已完全背叛了马克思主义,背叛了毛泽东思想。我们必须批判“四人帮”在所谓“评法批儒”中玩弄的某些形而上学手法,以揭穿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经数百年“理性化”发展,世纪末的人类正面对着现代性的难题。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理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批判性地反思人类的生存现状和历史。在对人类生存规范基础的先行澄明基础上,依照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的问题意识和针对原本批判的理论逻辑,着眼于现代性两难的现实,努力发展一种既内含马克思理论的批判精神,又带有指向人类自由、解放实践倾向的社会批判理论,这便是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9.
对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反思一直是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主要工作之一,其代表人物都对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出现的教条主义、实证主义、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等错误理论实践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在此基础上,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重构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指出理论批判性的丧失和实践革命性的缺位是其错误的根源,为我们全面认识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正确评判其理论状况和历史地位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普列汉诺夫是俄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一九○三年以前,当他还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时候,曾写过大量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对当时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1898年)一书批判了宿命论和英雄史观,着重从理论、方法论的高度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