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与推动现代农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与实践意义,分析了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和基本结构,明确了发展循环经济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并提出了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经营结构、建立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体系、完善农业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创新农业循环经济的机制、制定有利于循环农业的投入政策、加强宣传教育与加快观念转变等六个方面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当前学界对循环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对循环经济基本理论的研究;对循环经济实践价值的研究;对循环经济理论基础的研究;对循环经济相关理论建设的研究;对循环经济实践发展的研究等.总起来看,当前的循环经济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对循环经济的研究存在浮躁化现象;对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还比较肤浅;对循环经济实践价值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循环经济研究尚未能有效指导循环经济实践.今后应加强循环经济理论基础的研究;完善循环经济的相关理论建设;深化循环经济实践价值的认识;探索适合国情的循环经济发展方略.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三个方面的深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循环经济成为国家战略,我国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已经处于需要深化研究的阶段。回顾1998年以来我国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对需要进一步理清和深化的问题进行评述。在此基础上, 从定位、理论和战略三个方面提出了深化循环经济研究的框架体系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本文阐述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提出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目标引导下的一种新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黑龙江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黑龙江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明确思路,树立理念,探求农业经济循环模式,强化行政和政策推动。  相似文献   

6.
农业循环经济立法应重视"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以"循环性"为宗旨进行农业循环经济管理.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法制工作应遵循如下思路:吸收本国和外国、本地和外地有关农业循环经济法制建设的有益经验,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依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和河南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以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行业组织、公民、政府等法律主体为对象,以减量化为重点,整理、制定和修改河南省有关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法规、规章和标准,为河南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7.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缓解我国农业资源短缺、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通过对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生态畜牧业、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措施等在贵州循环经济中的应用;从实证的角度总结了科技支撑贵州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节约型农业体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本文从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意义、途径和政策措施等方面阐明了关于在我市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节约型农业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陶思源 《理论界》2013,(5):28-30
农业环境污染是当前世界大多数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实践表明,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是改善农村环境、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农业废弃物的内涵、特点和分类的分析,阐述了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必要性,介绍了国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成功经验,进而对我国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当前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激励政策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杠杆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华  常素巧 《河北学刊》2006,26(4):85-88
发展循环经济自20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后,时至今日已从理念发展到实践,由试点单位扩展到全国各地。但如何使循环经济长大,如何激励循环经济的主体——企业主动实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仍是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试从经济学的视角。阐述如何通过建立相关经济激励政策,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企业进一步实行“资源能量消耗少、经济效益高、污染排放少”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美国出口型农业的生态危机催生了美国学派有关生态经济学和循环经济的先驱思想,他们不仅通过对这种生态危机进行定量分析为美国的工业化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论证,而且提出了从土地取走的东西要循环回土地的循环经济思想;提出了使消费者居住在生产者旁边的城乡平衡发展学说,建立了以科技为基础的土壤资本理论并开启了现代科技农业的发展。美国学派不仅是生态经济学、循环经济和外部性分析的先驱,而且他们的思想及其政策主张对目前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地区间产业布局、城乡统筹、循环经济和生态(有机)农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破解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学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广泛开展循环经济实践活动,但循环经济理论研究较为薄弱,突出问题是循环经济的经济学研究不足,体现为:无源之水——循环经济与经济学相割裂、政府独奏——有循环,无经济、调控乏术——期模限制难以体现。为此,应阐明循环经济的经济思想渊源,建立生态经济大系统“内外均衡,一体循环”的循环经济概念模型,并深入探讨循环经济的市场运行机理和经济学调控方法等影响我国循环经济深入发展的基础性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循环经济的科学发展之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方法,对循环经济的动态发展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上推动循环经济的实践经验,分析了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并从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法规完善、市场机制运营、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建立、实践领域扩大、全社会共同参与等方面,提出了中国循环经济的科学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作为我国一个农业大省有一定的优势,但与国外及国内农业发达地区相比,其资源消耗过大,与生态环境矛盾突出。从分析吉林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出发,指出发展中的障碍因素,提出发展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循环经济立法若干难点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发展循环经济必须立法先行,循环经济立法已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到议事日程.我国循环经济立法还存在若干难点,本文根据我国循环经济的实践,在借鉴国外循环经济法制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循环立法的基本原则、循环经济立法中若干难点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农业循环经济涵盖农业清洁生产、农业废弃物的再利用与资源化、农业循环型产业链、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四个方面,其发展面临观念认识误区、法律法规缺失、激励机制不足、技术瓶颈制约、农村融资困难等问题。推动我国农业循环经济进一步发展,需要在观念、政策、制度与技术等方面加以完善,并借鉴和学习发达国家在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精准农业等方面的优秀经验。  相似文献   

17.
试论发展旅游业循环经济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循环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在旅游业内建立和推行循环经济模式 ,是科学发展我国旅游业、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要求和重要途径。因此 ,阐述循环经济理论对发展旅游的要求、分析旅游业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模式和探讨旅游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对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代农村循环经济价值观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化解"三农"问题,必须构建农村循环经济价值观.农业生产活动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开放性思维、知识和实践农村循环经济价值观形成的主体性因素;以人为本是农村循环经济价值观的终极目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是农村循环经济的价值取向,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农村循环经济价值实现的途径;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加强对农村循环经济价值观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四川循环经济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6年全国循环经济基础理论与发展模式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5月25-28日在四川绵阳西南科技大学召开。大会组委会共收到学术论文71篇,内容主要包括:循环经济的学科基础;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循环经济的动力和约束机制;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企业、行业、产业、园区、区域)经验总结;我国循环经济的模式选择;我国循环经济的制度设计、我国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等。来自数十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政府职能部门的专家、学者近百人出席大会,并围绕上述内容展开讨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循环农业的基本原理、发展循环农业的必要性,认为循环农业是基于循环经济的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开发无公害农产品与绿色食品为目的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