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要求,深刻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科学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路径、学校路径以及家庭教育与自我教育路径,是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需要,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邓雪媛 《现代妇女》2014,(10):158-158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问题十分迫切。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需要有鲜明的导向,需要教育者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教学艺术,需要赠强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需求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相似文献   

3.
引入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大学生培养思想政治自我教育能力的重要渠道,在人性化教学中,教师通过向大学生传授思想道德知识,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增强大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信念,为开展思想政治自我教育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梁萍 《职业时空》2008,4(2):115-116
国际意识有时称为“世界意识”,有时称为“全球意识”,其内涵是一致的,都是适应全球化发展要求而构造一种民族的、国家的思想意识。在全球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又一个新的教育主题,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国际意识。国际意识是一种开放的心态和意识,一种遵守国际规则的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国际意识这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社会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客观要求,但这种客观要求能否内化为学生的思想意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层面如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都显得极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包括马克思主义教育、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教育、国情教育、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教育等。公共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对大学生进行国际意识的培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  相似文献   

5.
项宏志 《职业时空》2008,4(4):28-28
在我国,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是通过国家制定的方针、目的、内容,以任务形式传达,并根据国家具体政治、经济、法律要求确定的一种国家意识。其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施教者(他律)和受教育者(自律)的有机地结合,即良好的自律精神必须坚持长期的教育、引导来进行培养。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强化大学生自律精神的培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基于工学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飞 《职业时空》2008,4(9):57-57
工学结合是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新尝试,其实质是将学生的理论学习和生产性的实践锻炼合为一体,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宗旨是立足于生产、技术、管理、服务一线的需要,更有效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种教学模式的创新,不仅仅对专业教学提出了变革的要求,而且对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提出了变革的要求。顺应工学结合变革的要求,弄清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变化、新问题,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是现阶段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高校师生交流的重要因素和新时代条件下的新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体现亲和力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要求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把握学生的成长规律,在关心和爱护学生的基础上,以学生为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本文试图根据当前高校实际情况,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丰富内涵,列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可行方法,帮助学生主动地接受正确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建名  卢玲玲 《职业时空》2008,4(3):130-131
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教育者在自觉的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形式、方法、结构等的总称,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机制和主体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具体表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从静态角度去考察,是指教育的主体即教师、客体即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等组成的有机整体;从动态角度去考察,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动机目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效果等的有机统一。从思想政治教育内在各方面的组合看,其模式是指教育形式、内容和关系等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9.
增强中职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就要紧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采取有效措施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得富有感染力、具有吸引力,能够让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听得进,道理记得牢,新思想被规范,行为被导引。  相似文献   

10.
田嫚嫚 《现代妇女》2014,(11):144-144
思想政治教育的测量评价制度是以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为中心内容构成的一个复杂的、可操作的、系统化的评价体系,它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根据思想政治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或个性特征等一种量的测定。建立一个动态式、全方位的测评制度已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测评制度建立的基本依据出发,探讨建立完善的测评制度的途径,厘清测评制度包含的要素中评价主体和客体二者的内涵和外延,试图揭示测评制度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应辩证地看待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认清理顺新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一些有关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环境等方面的现实问题,明确方向,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积极效能,在高校作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和自我教育培养、资源整合等方面积极探寻有效路径,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高校社团的蓬勃发展,开辟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新领域.实现学生社团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对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学生社团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3.
翟屿潼 《现代妇女》2013,(11):39-4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对思想政治教育是这样解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国一直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其精神文明建设的第一要务,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帮助我国解决社会矛盾问题,也能很好帮助人民了解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的规范,了解自己的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按照人成长的规律特征。促进人的发展,帮助人们确立自己的价值观,凭借价值观的确立,激发人民内I心的情感、提升人们自己的需求、改变人们的利益观念.激励并鼓舞人们追求更崇高的理想。  相似文献   

14.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是满足大学生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是教育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亲近感和悦纳感,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合力。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具有人文性、情感性、渗透性的特征。面对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应该以教育者的亲和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亲和力、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亲和力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亲和力为着力点来探析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问题,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立德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的重要课题。高校应建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育人模式,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找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作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相应的促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能够结合社会的发展,学生的需求以及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创新,进而全面的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本文针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郭建忠 《职业时空》2013,(6):112-114
在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大环境下,传统的知识论和技术论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日渐衰微,哲学中的“生活世界”话语也就渗入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新的方式来思考和关注学生的生活和教育问题。教育离不开入的生活世界,只有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实现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维 《职业时空》2010,6(8):183-184
高校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顺应互联网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在要求的必然选择。文章在阐述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机会以及负面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教育生态学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除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对象的生理及心理环境,还应该包括规范环境,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在阐释思想政治教育规范环境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规范环境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可以借助微载体传播大量的信息。微文化传播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特征,能够起到更好的感染效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开拓了新的空间,而且可以根据高校学生的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措施,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微文化传播可以促进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所以,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载体意义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