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区分问题,是关系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社会主义国家国民经济计划化和经济结构合理化的战略性大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国经济学界在六十年代初期就进行过讨论。近年来,随着我国四化事业的发展,讨论进一步展开,持各种观点的同志都发表了许多有见地的文章。当前讨论正在深入。 社会主义生产劳动问题是个很复杂的问题,要把它搞清楚,关键在于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在马克思的经济著作中,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理论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的这一理论是在直接批判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优秀成果(主要是亚当·斯密的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亚当·斯密关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劳动曾经有两个定义,马克思对  相似文献   

2.
在商品二重性、劳动二重性问题上,我国经济学界至今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认为,要搞清楚商品二重性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历史范畴还是永恒范畴这一问题,就必须首先搞清楚商品二重性与产品二重性之间的本质区别;以及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与生产产品的劳动二重性之间的本质区别。如果把产品和商品混为一谈,把体现在产品中的劳动二重性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混为一谈,那就很  相似文献   

3.
许多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论文以及经济学说史教科书都认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对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划分有两种解释,或者说亚当·斯密给生产劳动下了两个定义。(一)能为资本家生产利润、并直接和资本相交换的劳动是生产劳动;(二)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是生产劳动。 我认为斯密给生产劳动下的定义不是两个,而是一个。下面我从三方面来谈谈斯密给生产劳动下的定义。  相似文献   

4.
<正> (一) 说到斯密的价值论,都知道它是二重的。对于这个二重性,流行着这样一种提法:斯密在论述商品价值决定时混淆了商品生产中所耗费的劳动量和商品交换中所能够购买的劳动量。他有时认为生产时耗费的劳动量决定价值,有时又认为商品交换中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价值。陈岱孙教授在他所著的《从古典学派到马克思》(以下简称《陈著》)中指出:斯密在论述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以前的“商品真实价格”时,确实分清了耗费劳动和购买劳动。前者是商品价值的内在决定因素,后者是商品价值的外在衡量标准。意思是说,斯密在论述上述历史时期价值决定时,并没有混淆耗费劳动和购买劳动。应该承认,陈著的观点在斯密的《国富论》中是能找到很多根据的.在《国富论》的第五章,斯密一开始就指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个人占有某物,但不愿自己消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是经济学界争论的难题之一。倘若我们重视学习马克思对庸俗经济学反对斯密生产劳动理论的批判,了解马克思揭露和批判庸俗经济学为何以及如何庸俗化斯密的上述理论,会有助于较正确地理解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从而较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理论问题,以及防止陷入类似庸俗经济学的某些论点的错误。  相似文献   

6.
已有劳动力价值理论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理论、商品价值构成理论以及劳动力市场实践都表现出种种矛盾和问题。承认生产劳动力的活劳动形成劳动力的新价值,就能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7.
已有劳动力价值理论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理论、商品价值构成理论以及劳动力市场实践都表现出种种矛盾和问题.承认生产劳动力的活劳动形成劳动力的新价值,就能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8.
工业管理是一个大概念,它包括对一个工业企业,对整个工业部门以及对工业中的某个部门、行业进行的管理。管理是协作劳动的产物。管理具有二重性质:由社会化生产所决定的自然属性和由特定生产关系所决定的社会属性。深刻理解管理二重性的原理,弄清同基于社会化大生产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工业管理的异同,认识社会主义工业企业管理(微观)与工业部门管理(宏观) 的关系,无论对工业管理的理论建设,还是对工业管理的实践活动,都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批判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发现和论证了劳动二重性的原理,大大推进了政治经济学的革命过程,树立起完整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说:“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这种二重性,是首先由我批评地证明了的。这一点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资本论》第55页)劳动二重性原理不仅解决了什么劳动形成价值,劳动为什么形成价值的问题,而且是理解资本、剩余价值、利润、平均利润、生产价格、利息、地租等一系列问题的关键。因此,这个原理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10.
对亚当·斯密价值学说的再认识──谈斯密劳动价值论的一贯性侯洛生大家都认为,在亚当·斯密的价值学说中有三种价值决定的表达,即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决定;由用该商品所能买到或支配到的劳动决定;由工资、利润、地租这三种收人决定。所以,我们说他没...  相似文献   

11.
购买劳动和耗费劳动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问题,是理解斯密劳动价值论的关键所在。流行的观点认为,斯密对价值的分析,先是从耗费劳动出发,由此得出了一些比较正确的结论;后又从耗费劳动转向购买劳动,由此导致了各种错误。显然,在这种“先正后误说”看来,购买劳动是斯密劳动价值论中异己的、相互矛盾的因素。于是,人为设置的购买劳动与耗费劳动的矛盾和对立,不仅掩盖了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而且取代了斯密劳动价值论的真实矛盾。笔者认为,购买劳动范畴是斯密劳动价值论的基点(既是起点又是基础)。具体地说,在斯密价值论体系中,购买劳动与耗费劳动的区分是明确的,后者恰好建筑在前者这一基点之上;斯密在展开劳动价值论的过程中,始终以购买劳动为基础,即使在他由耗费劳动转向生产费用时,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12.
就性质而论,《资本论》是马克思为无产阶级革命实践而准备并有针对性地撰写的理论著作;其决定资本之读的路标是历史之读-阶级之读,哲学解读与文本诠释必须服从这个基本前提。作为劳动哲学,《资本论》采取“非A的A”表达式;作为资本哲学,则坚持走出哲学之读的否定辩证法研究路线。这锁定无产阶级哲学价值取向的无产阶级科学特质,是把《资本论》作为一门严格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著作的理解前提。因此,《资本论》体系是否定的体系,是坚持始终面向自然历史过程、与主体异化抗争的开放发展结构。《资本论》以矛盾规定的开端(作为发现资本普遍知识的原始开端)启航资本之读和哲学改造,目的在于揭示阶级与经济的同构,经由唯物史观的工作中介,将历史之读-阶级之读(研究规定性)尘埃落定为阶级之读-经济之读(叙述规定性)。阶级科学得以成为资本矛盾的逻辑羽化,经济范畴成为对资本恶的性质及其构造的知识型塑。所谓资本恶的历史二重性命题,是确认在这一行程中的以劳动二重性为根据的阶级规定和“剥削由统治而建”的特殊价值形式工作形态,即W=c+v+m的生产及其流通实现的全部行程。对第一重性质而言,资本作为历史矛盾的发生和工作呈现;对第二重性质而言,其继...  相似文献   

13.
斯密经济增长思想的理论内涵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斯密的经济增长思想,包括历史渊源、内涵、问题和对增长理论发展的影响等作了深入分析.本文的主要观点是:斯密是经济增长思想史上的第一个高峰,不仅当时有很大影响,现在也是主流增长理论的核心,对增长理论和经济学的发展贡献很大.斯密强调供给增长和资本的思想方法在当时环境下有科学性,理论上却有缺陷.他忽视经济增长的需求方面和人们的主观努力,正是斯密和继承斯密传统的增长理论陷入理论困境的根源,斯密增长思想的成就和失误对当代的增长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人类劳动的二重性导致生产关系具有二重结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首先表现为商品货币关系 ,其次才是资本的关系 ,即不等价交换的关系。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质不同 ,但都是以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为一般基础 ,在经济运行上有许多共同的方式和手段。这些方式和手段 ,既不姓“社” ,也不姓“资” ;它们可以为资本主义服务 ,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马克思劳动二重性论是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石和有效方法 ,也是分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理论基石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经济增长的动力是历代经济学家致力于解释的一个问题。学术界一般认为,该问题的经典解释起源于斯密和马克思的劳动分工理论。按照这一思维线索,首先回顾亚当.斯密(Adam Smith)关于劳动分工的论述,然后介绍卡尔.马克思(Kari Marx)对劳动分工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最后在综述和比较的基础上作简要的评论,旨在通过重新解读斯密和马克思的劳动分工理论,对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有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论述以产品异化开端,因为产品异化是感性的经济学事实,而感性必须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学界一般认为,从产品异化到劳动异化是由果溯因,异化劳动其余各规定间的过渡是因果推论。根据马克思的辩证感性论,人的感性生命具有二重性,即把自身对象化并在对象中直观自身。马克思把这种特性理解为人的类本质,认为人与自身的二重关系实现为、并且反映着人与人的关系。所以前两种异化与类的异化并非因果关系,而是异化现象与其本质的关系,并且三者只有联系到人与人的异化才具有现实性。概言之,马克思对异化劳动四重规定的论述以辩证感性论为立论根据,按照由异化现象到其本质、由理论思辨到社会现实的逻辑展开。  相似文献   

17.
奥康纳继承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劳动范畴,将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时代主题,把自然生态因素与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相联系研究生态危机的根源及其现实解决途径,确立了自身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域。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奥康纳在肯定人与自然之间互动协作关系的同时,强调生产劳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主导作用。奥康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将自然等作为生产条件,论述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第二重矛盾,即资本生产与生产条件之间的矛盾,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生态危机的资本主义根源、新社会运动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制约作用、国家对资本生产与自然矛盾的协调,以及资本主义向生态社会主义转型。奥康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无论是其理论视域,还是其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以及他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自然关系的思想,都与生态文化建设有着内在的关联。我们应该重视观念转变对于生态文化建设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购买劳动这个概念是斯密在探讨商品价值问题时第一次提出来的。目前,我国学术界对这个概念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因此,弄清楚这个概念的含义,对政治经济学史的教学,以及对区别斯密的价值论,乃至他的经济学说中的科学因素和庸俗成分,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教育劳动是不是生产劳动?教育投资是不是生产性投资?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争论不休。它不仅是教育学的理论问题,也是经济学的理论问题。它涉及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劳动的学说,关于社会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学说。这里我只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马克思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曾给予了明确的定义,他说:“因为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固有的产物是剩余价值,所以只有直接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是生产劳动,只有直接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能力使用者是生产的劳动者,就是说,只有直接在生产过程中为了资本的价值增殖而消费的劳动才是  相似文献   

20.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的《中国文化报》于1993年8月18日发表我校中文系教授郭正元的论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文艺的意识形态特性》。作者认为文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应该把整个社会文艺生产商品化,任由商品生产的原则去主导文艺生产”。他认为文艺生产的劳动“本来就有二重性”,既“具有商品交换的价值”,又“具有非一时一处才表现的审美价值”。而“市场经济本身有二重性。它可以同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成为解放和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