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社会主义制度下是否存在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 沈立人不承认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无形损耗。主要论据是:(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不少地方阐述无形损耗的运动,都是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前提的;(2)无形损耗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前提下产生的;(3)无形损耗是在自由竞争和利润平均化的过程中显示出来的;(4)无形损耗是在生产“过剩”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经济建设,必须把重点放在对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上,执行以技术改造为主的方针。为此,必须研究解决折旧基金的有关问题,充分发挥资金效益。一、折旧应该考虑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有的同志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折旧不存在无形损耗问题。这是不对的。产生无形损耗的原因主要是技术因素,不是社会因素,因而无论是存资本主义条件下,还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都存在无形损耗。旧社会制度对无形损耗的处理方法却是有影响的。  相似文献   

3.
孙冶方同志对固定资产再生产理论有多方面研究,关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也应考虑无形损耗的问题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今天在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过程中,我们重新读一下孙冶方同志的这方面论述,更可认识到他提出这个理论的重要意义。 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以多长为好?这在我国是一个争了近三十年的问题,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三种意见:一种认为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既要考虑它的有形损耗,也要考虑它的无形损耗,由这两个  相似文献   

4.
无形损耗理论是马克思固定资产再生产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理论界对这一理论展开了长期的讨论。但是,这一理论对流动资产有何意义,流动资产是否也有无形损耗,应该如何看待流动资产的无形损耗等问题,却很少为人们研究。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一、折旧的意义 根据会计法,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损耗而消失的那部分价值。对于计提折旧的目的有两种理解:第一种观点认为计提折旧的目的是为了反映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而使其功能降低、价值减少,以便于对固定资产重新估价和考虑设备的更新改造,保证企业的生产能力。第二种观点认为计提 折旧的目 的是为了将固定资产的价值在其投入使用后的有效使用期内,以折旧的形式在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并转化为货币资金的过程。并按收入与费用配比的原则,分期摊销,合理确认企业的产品成…  相似文献   

6.
三关于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概念的内涵对具体劳动概念内涵的表述,也是一个被忽视的问题。各本教材、专著以及众多的辞书中,基本上是两种说法。一种说,具体劳动是指生产目的、操作方式、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生产结果都各不相同的劳动,或称不同形式的劳动;另一种说,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此外,也有不少著作是把这两种说法混同使用的。  相似文献   

7.
李强 《晋阳学刊》2002,(5):109-110
固定资产修理费是指企业为修理固定资产所支出的费用,是保证固定资产正常运行,确保安全生产及持续经营的一项费用。它是企业为了保证各项资产在规定的使用期内能够正常使用所必须的支出。企业内部所有的固定资产由于使用而形成有形或无形损耗,都需要进行修理来恢复资产的使用性能,以达到企业生产正常运行。但如何用好这项资金,控制好这项费用的支出,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使用效益,必须加强以下几个环节的管理。1.加强修理费资金的有计划管理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修理费资金同样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资基础,是影响企业生产发…  相似文献   

8.
固定资产是社会生产的物质基础,是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马克思把机器设备称为“生产的骨胳系统和肌肉系就”。①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革新、技术革命的日益开展,国家对于固定资产的投资量将愈来愈大,它们的折旧问题也就更显得重要。最近经济学界对固定资产无形损耗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论点,本文想对基本折旧(为叙述方便,以下简称“折旧”)与无形损耗补偿的关系也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同  相似文献   

9.
正确计算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是企业财务成本管 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固定资产在使用中,随着它的逐 渐损耗(包括无形损耗),其价值以折旧费的形式,逐渐 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这部份转移价值一方面构成新 产品的成本;另一方面也作为一种货币沉殿,被当成固 定资产更新、改造及购置新固定资产的基金。因此,正 确计算固定资产折旧,一方面关系到产品成本的合理 负担;另一方面也关系到固定资产价值的合理补偿。本 文拟根据现行财务制度,对固定资产折旧计算中的几 个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固定资产作为劳动手段,是社会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是人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有计划地合理地进行固定资产再生产,是发展生产,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要的重要条件。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对社会产品的生产和分配,由国家通过计划进行自觉的社会调节。正确的财政分配是固定资产再生产的重要保证。因此,探讨财政分配与固定资产再生产的关系,对于改革不合理的生产力布局,调整畸形的生产结构,提高我国工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社会生产的经济效益,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夏雅丽 《人文杂志》2006,23(4):59-63
经济增长的源泉来自有效的制度安排,公司发展的关键在于设置合理的制度。由无限责任制度发展到有限责任制度,继而刺破公司面纱是历史的进步,是用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替代原有制度或对一种更有效制度的生产过程,是制度主体解决制度短缺,从而扩大制度供给以获得潜在收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第三次技术革命,在生产中实现了自动化、电子化,甚至出现了“机器人”,使得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劳动手段上,它使整个机器体系发生了质变。在原有机器的发动机、传动机、工作机三个组成部分外,又增加了控制机这一部分。过去技术革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固定资产再生产的问题上,不少同志已经对投资规模、投资结构、投资方向等等作了很多研究,这是十分必要的。但在固定资产投资上如何体现经济建设要坚持技术进步的原则,似乎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即打算对此作一些探讨。一、顺应和促进技术进步是固定资产投资应遵循的基本指导原则首先,从科学技术进步对固定资产再生产  相似文献   

14.
关于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规律,究竟是适用于全部生产资料,还是一部分生产资料;在生产资料内部,劳动手段与劳动对象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如何,在我国六十年代就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生产资料的优先增长只适用于劳动手段,不适用于劳动对象,特别是不适用于制造消费资料的劳动对象。一种看法认为,所有的生产资料都在优先增长之列,而且劳动手段的增长速度、所占的数量比例不一定比劳动对象快、大。这个问题涉及对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原理的理解,又涉及在实际工作中,究竟如何处理生产资料内部各种生产资料之  相似文献   

15.
何济 《江汉论坛》2006,25(3):26-29
从宏观的角度看,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质是技术或基本生产函数的不断创新,制度促进经济发展或阻碍经济发展的实质,也就是制度能否使社会的创造力充分释放出来,从而不断推动技术及基本生产函数的创新。制度的价值在于它能为经济活动提供一种稳定的长期服务,凭借它,人们可以对经济活动产生长期的预期。因此,人们选择一种制度并使其在历史过程中延续下去,必然意味着人们不断地对其做长期的利益投入并对其抱以长期的收益预期。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理论由于充分认识到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限制和制约,因而相对于传统发展观来说,是一种重大的变革和进步。然而,除此之外,由于其潜藏着的以未来框范现实的非现实主义的病态逻辑及其根深蒂固的发展主义、人类自我中心主义、技术乐观主义等深层观念,使它实际上并没有比传统发展观前进多少。它试图在不变革现代社会的基本结构,不改变现有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的条件下,依靠现有的社会机制和技术进步来改变环境现状。这无疑是一种基于技术乐观主义和经济效率的浅层方案,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而且本身潜伏着危机。  相似文献   

17.
实现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的伟大历史任务,给经济理论和经济管理工作提出了许多亟待研究解决的新课题。固定资产无形损耗问题就是其中之一。我们要在总结过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前进,使固定资产折旧问题,在理论上更加符合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18.
技术进步是一个涵义很广的概念,它包括物质生产技术和知识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服务技术和生活服务技术的进步,管理生产技术和管理服务技术的进步,综合管理、生产、服务技术的进步,以及提高社会组织效率、新技术应用和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等方面,统称  相似文献   

19.
固定资产减值是指固定资产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应合理地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都是固定资产的备抵项目,两者互为补充,共同反映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减少,因此,二者有着许多共同之处,但从涵义、对象、及时性、规律性、核算内容等却又有许多的不同点以及固定资产减值对累计折旧在会计处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一、经济依据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机器设备的使用,一方面耗费了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另一方面则生产出一定的成果(包括服务)。如果设备在技术上落后,就会耗费较多的劳动,产出较少的成果,经济效益较低。这就必须施以技术改造(主要形式是更新)。技术水平的落后程度可以由技术损耗(无形损耗的主要部分)来表示;技术损耗指标就是技术改造的经济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