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重识家门口“好东西”2005年6月12日,中国江西国际傩文化艺术周大型踩街表演在江南名楼滕王阁前拉开序幕。事情过去了两年,观赏了傩舞表演的人们,还能记住当时精彩演出的瞬间。  相似文献   

2.
胡诚水彩画家,国画家,教授,一九四七年生,江西新余人,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美术系,是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中国民进江西画院副院长、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江西文史馆特聘画家、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艺术委员会主任、江西职业美术教育艺术委员会主任、江西省包装技术协会设计委员会副主任、江西电脑艺术设计协会副主任、江西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委、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包协设计委资格会员、二十一世纪高职高专教材编委会委员和艺术专业工作委员会主任。2004年荣获"江西省首届教学名师"奖。其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展览,并由国家文化部、中国美协选送出访南非、美国、日本、阿曼、法国等国家,2005年应法国邀请前往巴黎参加法中文化艺术交流展,并由法中文化艺术中心授予"中欧文化艺术特史"称号。多部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文化中心和知名人士收藏,部分作品发表在国家和省级各种报刊杂志上。先后十次获国家、省级以上大赛金奖,先后出版《胡诚作品集》、《胡诚作品精选》和《胡诚国画作品集》,并在新余、南昌举办胡诚画展。以及邀请参加傅抱石诞辰一百周年画展,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江西电视台井冈之子、社会传真栏目、江西教育台、中国文艺报、江西日报、经济晚报、工人日报等新闻媒体作了专题采访报道,并进行了高度、全方位的评价。近年来多次参与编写国家和省级教材,多次受聘为江西各种艺术作品大赛评委,以及策划和组织省级、国家级职业美术教学成果展,荣获世界华人艺术家证书和"杰出画家"称号,名录已入编海内外多部辞书。  相似文献   

3.
今年2月13日埃及《金字塔报》在网页上发表了埃及驻华大使穆罕默德·努曼·贾拉勒博士致埃及实业家们的一篇文章,题为《中国,新世纪的巨人》,就在中国进行投资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同月,埃及《半边天》杂志发表了他的另一篇题为《中国印象》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埃及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以狭窄的苏伊士运河与亚洲大陆相接,埃及通过红海又与印度洋相连。这样的历史和地理条件,使中国与埃及很早就开始了友好往来,互相有所了解。中国关于埃及的记述,最早见于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该书在《航海外夷》条上提到的《勿斯里》,就是埃及。此后,中国古籍不断有关于埃及的记述,但是这些记述基本上是地理与风尚方面的内容,关于埃及历史的记述,到清末才出现,首先见于林则徐组辑的《四洲志》。该书提到了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18朝图特摩  相似文献   

5.
埃及学家汉尼希(R.Hannig,西德)博士、朱威烈教授主编的《人类早期文明的“木乃伊”——古埃及文化求实》(以下简称《人》)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即将问世。《人》再现了法老时代(约公元前3100~前332)文明的盛衰。全书分为古埃及文字、文学、宗教、考古、艺术和科技等六章,依次由令  相似文献   

6.
据埃及《消息报》报道,阿拉伯著名大作家纳吉布·马哈福兹的名作《宫间街》、《思宫街》、《甘露街》三部曲已被译成波斯文.在德黑兰举办的1992年国际书展上展出了《三部曲》的波斯文译本.这是埃及长篇小说首次译成波斯文出版.  相似文献   

7.
傩面具起源于原始宗教的巫术驱疫活动,是傩文化中最具特征的符号。贵池傩面具在制作上吸取了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表现技法,具有很强的民族地域特性,对傩文化及面具艺术研究其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在传统的傩文化研究中,数字化技术的介入,使贵池传统傩文化在拓展应用的同时,更散发出文化的价值,并从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对数字化领域内傩面具的图形设计进行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8.
埃及文学家纳吉布·马哈福兹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以后,埃及和整个阿拉伯世界为之欢呼,中国文学界,特别是阿拉伯文学的爱好者和研究者也无不为之欢欣鼓舞。《人民日报》和一些报刊杂志发表文章为之祝贺,并介绍这位埃及和阿拉伯当代大文豪。我们国际电台阿拉伯语广播也播出了一些稿件,其中有录音采访“阿拉伯也门驻华使馆参赞、文  相似文献   

9.
伊哈桑·阿卜杜·库杜斯是埃及和阿拉伯现代最有名的文学家之一.他1919年1月1日生于开罗一个艺术、政治气氛十分浓厚的家庭,1942年毕业于法学院,当过律师和新闻记者,60年代和70年代曾先后担任过《鲁兹·尤素夫》杂志、《消息报》、《金字塔报》的主编或管委会主席.他出版的作品共100多部,其中50多部已经改编成电影、电视和广播连续剧,堪称一位多产作家.由于对埃及和阿拉伯文学的巨大贡献和影响,他曾荣获埃及文艺一级勋章,并于1986年得到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的接见,握手留影.  相似文献   

10.
作者简介 刘国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纽约大学Stern商学院访问学者,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公共关系学会(PRSC)理事,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客座研究员,福建省品牌建设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泉州品牌发展专家智库专家.出版《网红经济》、《共享经济2.0》、《雷军:乘势而为》、《品牌形象论》等专著10多部,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相似文献   

11.
黄鹤逸,1929年3月生于湖南洞口县。自学成才。16岁发表处女作《清明回乡散记》,做过教师、农技员、记者和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文学作品400余万字。代表作有散文系列《田园春夜》、《乘风破浪》、《最后一点钟》;短篇小说集《三会陈黑》、《五里寨应对》;五卷本长篇历史系列小说《汪精卫》和一卷本《国际大审判》等。他以突出的创作成就,名列《中国作家大辞典》、英国出版的《中国当代名人录》等10余种辞书。在当今的中国文坛上,致力于长篇历史小说创作的不乏其人,但作品在国内外产生轰动效应的却是凤毛麟角。屈指数来,黄…  相似文献   

12.
贾樟柯的《世界》终于与我国内地观众见面了。自从1995年拍摄《小山回家》获得香港独立短片及录像比赛故事片金奖以来,贾樟柯先后拍摄了《嘟嘟》(1996年)、《小武》(1997年)、《站台》(2000年)、《公共场所》(2001年,31分钟纪录片)、《任逍遥》(2002年)、《世界》(2004年)等影片,多次获得国际电影节的重要艺术奖项。然而直到如今,他的影片才第一次获得在内地公映的机会。从“地下”到“地上”,虽然今后的路途也许会更艰辛,但对中国第六代电影人来说,应该是个新的开始。  相似文献   

13.
巫傩和面具艺术一向被认为是中国先民们原始思维和风俗历经几千年发展的结果,但是在这种发展之中,中国古代发达的文献记载实际上为傩文化的发展多次提供中断后再生的可能。现存傩文化也更多来自于历代官僚文人通过文献记载对古代傩仪的猜想与恢复,而非简单的原始巫傩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海维谅是位闻名海内外的回族学者,青年时期就读于印度来克劳大学和埃及爱资哈尔大学,获博士学位.“中国阿文界之新青年”中,“当以留学埃及的云南人马坚、纳子嘉及湖南的海维谅为著称”(《湖南回族》1988年版),其大半生涯在台湾驻穆斯林国家的外交部门任翻译,在阿拉伯语言学和汉语言学方面均有较深造诣,在伊斯兰教学术研究方面成绩斐然,先后出版著作和译作10余种,对拓展中阿文化的交流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寇学臣别署品墨斋主,1969年生.河北青龙县人。1992年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2001年毕业于首都师大书法硕士研究生班。现任河北师范大学副教授。为中国高教美育研究会理事,河北省书画艺术研究会秘书长,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北省书法家协会硬笔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系河北省第九届青联委员,石家庄市桥西区政协常委。十余年来,潜心钻研书法艺术,软笔与硬笔兼施,理论与实践并进,五百余幅(篇)书法作品和理论文章先后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书法》、《中国钢笔书法》等刊物发表,十几次在全国及国际书法大赛或学术研讨会中获奖。参加编写河北省中小学《写字》试用课本(10册),出版有《书法涉步》、《书法教程》、《硬笔书法教程》,《宋词三体字  相似文献   

16.
埃及的乡村小说发端于本世纪初,至五六十年代渐趋成熟。乡村小说主要描写乡村生活,是真实反映埃及乡村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的一面明镜。本文试从埃及乡村小说的时代背景、作家、文学特点及语言特点四个方面作一浅述。 一、乡村小说的时代背景 1902年,埃及作家马哈茂德·赫伊拉目睹遭受统治者的残酷剥削,生活极端贫困的埃及农民的现状,创作了埃及文坛第一部反映乡村生活,体现农民强烈要求社会变革的小说《乡村青年》。1906年,丹沙微事件爆发之后,马哈茂德·塔希尔以这一历史事件为社会背景创作了《丹沙微的少女》。从此埃及出现了第一代乡村小说作家及其作品。 20年代,埃及社会上倡导公正,要求平等的呼声越来越高,穆罕默德·侯赛因·海卡尔为此创作了长篇小说《宰娜白》(1914)。三四十年代,埃及陷入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危机,为了填补挥霍殆尽的国库,统治者们对农民课以重税、盘剥无度,使农民的处境极度悲惨。这一状况使“社会小说”成为埃及作家们关注的焦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小说是:陶菲克·哈基姆的《乡村检察官手记》(1937)、阿伊莎·阿卜杜·拉赫曼的《庄园主》(1944)、阿卜杜·拉赫曼·谢尔卡维的《土地》(1954)。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来日本加强了对阿拉伯现代文学的研究,先后翻译出版的阿拉伯各国文学作品有: 《苦难树》塔哈·侯赛因(埃及) 《东方来的小鸟》陶菲克·哈基姆(埃及)  相似文献   

18.
科普特博物馆内的历史回声埃及中世纪史及“科普特学”研究者阿·苏·阿梯雅教授在他的《基督教时代的埃及》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人们一想到埃及就会想到古代埃及和它的金字塔,然后,他们就从古代埃及飞跃到清真寺林立的伊斯兰时期。……然而,在这两极之间还有一座不大不小的桥梁”,这就是埃及的基督教时期,或称科普特基督教时期,它“应该被认为是埃及民族历史上光辉的时期之一。”(《埃及简史》中译本,三联版,第45页)  相似文献   

19.
创建于1822年的埃及学是一门研究古代埃及历史与文化的综合性学科.中国埃及学建立于20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与西方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尚有很大差距.但从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埃及学也有了较快的发展.1985年,我国加入了国际埃及学家协会,国内学者也陆续出席国际埃及学家大会;国内有三所大学先后成立了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世界上古史·埃及史研究所和埃及研究中心;我国学者发表了一批埃及学论文和专著,撰写了古埃及文明的通俗读物,翻译了国外埃及学著作,为中国埃及学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胡诚: 1947年生,江西新余人;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民进江西画院副院长、江西职业美术教育艺术委员会主任、江西省教育厅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委,江西省高校名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