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前,在我国法治建设不断得到完善的大背景下,通过公益诉讼的途径来解决公共利益的保护问题成为一种有效的途径。2012年8月底最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第一次增添有关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条款,并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本文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对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制度构建等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阐述了我民事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2.
逯姣  申慧  李季 《经营管理者》2011,(4X):314-314
<正>一、公共利益以及公益诉讼含义1.什么是公共利益。当我们在谈到公共利益的时候都是指称那个时代的公共利益。随着时代发展,公共利益范围也在不断变换着。它是一个对外的概念,是相对于国际组织或者外国而言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2012年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中增设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后,涉及“污染环境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违法行为日益得到关注。但是,由于我国法律规范较晚、理论研究尚未形成完整体系,民事公益诉讼的时效性尚未完全发挥。本文拟通过对民事公益诉讼的理论依据、现有诉讼模式进行评析并对民事公益诉讼模式适用提出一点设想。  相似文献   

4.
新《民事诉讼法》确立了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本文着重对民事公益诉讼的几个基础性问题进行探讨,以求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支撑。包括利益与诉讼、公共利益与公益诉讼、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概念特征三部分。  相似文献   

5.
国有资产流失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问题,该问题也得到的法学界的关注。学者们一方面致力于保护国有资产的立法对策研究,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国有资产流失的司法保护,随着公益诉讼成为国内法学界讨论的热点,大多数学者认为可以通过民事公益诉讼来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即将国有资产诉讼来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即将国有资产流失案件纳入民事公益诉讼的适用范围。笔者并不赞同这一观点,从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来看,将国有资产流失案件纳入民事公益诉讼的适用范围存在着法理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6.
西方国家在民事公益诉讼中,普遍认同检察机关、社会团体的原告资格,英美法系国家还赋予公民个人在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传统的当事人适格理论已不能满足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确定的要求,而诉讼信托理论恰能给予合理的解释。对检察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进行类型化分析基础上,建议应赋予这三类主体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检察机关有支持起诉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权利,在实践中,各级检察机关也有介入民事公益诉讼的案例,但是其诉讼地住至今在法律上无法明确.目前,公益诉讼主要是环境污染和国有资产流失两大问题,由于传统的诉讼法律上原告必须是"与之有直接利害关系人".公共利益处于无人救济或者是救济不能的尴尬境地,所以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必要性讨论是必要的.本文仅从现实基础、历史基础、理论基础、价值基础、法律现状五个方面对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法律地位作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现代化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环境侵权行为不断增多,环境公益诉讼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而我国有关环境公益诉讼的制度和实施才刚刚起步,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本文就环境公益诉讼的界定、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我国环境公益诉讼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建立和完善中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作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法制化进程在不断的进步,公民的权利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运用诉讼这个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维权方式。然而,诉讼也有它固有的局限性,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人利用诉讼这一形式来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随着司法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诸如降低诉讼费用和诉讼门槛,扩大公民诉讼权利等措施一方面有效解决了“上诉难”、“维权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为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近年来,恶意诉讼频繁地发生,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公益诉讼中的公益存在两种解释,一种是集体利益,多数人集合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利益;一种是‘一人为私两人为公”的多个单独可分割的个人利益的集合体。而公益诉讼中的公益取前一种解释,即公益诉讼是指多数人集合的不可分割的集体整体利益。故环境公益诉讼也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本文就环境公益诉讼的涵义、原告资格和救济途径三个方面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公用事业民营化就是将国有公营的公用事业的所有权或者经营权转移到民间,引入真正的市场机制,更多地依靠民间机构,更少地依靠政府来满足公众需求的行动。在我国公用事业民营化进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和收益,但也出现了诸多损害公共利益的现象和问题。对于这些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利益或社会整体利益的行为,光靠政府规制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建立行政执法为主、公益诉讼为辅的双重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2.
黄进 《经营管理者》2009,(14):273-273
传统的诉讼法理念要求提起诉讼的主体必须具有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原告资格,而在反不正当竞争法领域常常出现没有具体侵害对象但却对社会公共利益确确实实造成了损害的不法行为。对这类侵害行为,往往因为行政执法的不彻底与具体的请求人投诉无门而被放任自流。因此,我国的反垄断公益诉讼应当赋予私人主体、社会团体以及检查机关等提起诉讼的原告资格,使我国的反垄断公益诉讼制度变得更加完善,以期对竞争法制环境起到积极健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巍 《决策与信息》2010,(11):106-108
传统的经济法研究一直在努力证明自身独立存在的价值,研究多局限于实体法意义上的思辩,却缺乏对程序法的深入探讨,而没有自身独特的程序保障的经济实体法也只能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了。公益诉讼制度的产生与经济法密切相连,应当是经济法程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环境侵权成为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如何对环境侵权进行有效的救济,长期以来一直是环境法要解决的一个难题,但是,由于环境侵权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适用传统的救济方法已远远不能达到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为此,有的学者提出了环境侵权公益诉讼这种新型的制度。本文从环境侵权诉讼这一概念出发,分析建构这一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这一制度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5.
杨浩 《管理科学文摘》2009,(17):104-105
公众的环境权益被侵害,却因无适格原告而维权无门。本文从现行法律及学理角度,解析最有资格成为环境公益诉讼几个主体。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然而近几年国有资产急速流失,环境污染问题突出,通信、电力、医疗、铁路、民航等部门随意涨价、暴力经营等失信于民的行为时有发生,严重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处于无人救济或救济不能的尴尬境地。现如今,何人能够提起公益诉讼,如何提起公益诉讼,已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难题。本文对此进行探讨,从检察机关本身出发,探索其提起公益诉讼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学界对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有着广泛的争议,但是在关注主体资格扩张的同时,也应考虑采取相关的限制性措施来防止主体利用环境公益诉讼获取不正当利益,从而在维护环境公益的同时保障享有起诉资格的主体能够正确的行使权利。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法理上的“当事人适格”入手,逐步分析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确定问题。在比较了国外典型的公益诉讼主体选择之后,结合我国现实为公益诉讼中原告资格的选择提出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陈思亮 《经营管理者》2009,(21):265-266
公益诉讼目前主要是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上,虽然社会公益诉讼事件日益增多,但多处于尴尬的局面。结合我国公益诉讼的现状,提出可能的路径选择,对公益诉讼面临的理论桎梏以及司法实践的可操作性差的问题进行突破。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结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分析了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必要性、可行性,并从主体资格的角度探讨我国公益诉讼诉权的归属,认为在当下中国,人民检察院最适合担当这样一个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