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五代时期朝代更迭频繁 ,政局动荡不安 ,对宰相制度产生很大影响。五代宰相的名号和机构基本上沿袭唐代 ,其一大变化是宰相的品级得到统一固定和提高。五代宰相的权力遭到枢密使、翰林学士和端明学士的侵夺和分割 ,受到极大限度的削弱。五代时期不乏有一些颇有作为的宰相 ,但从整体上看 ,平庸之辈居多。  相似文献   

2.
北宋审刑院与宰相的司法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宋朝审刑院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一个司法机构。由于种种原因,学术界对其设立原因和机构性质存在着这样一种误解审刑院设立的目的是分割中书司法职能,限制宰相权力。本文通过对大量宋代基本文献梳理解析而得出的结论是①审刑院设立于淳化二年,设立目的是“慎刑”;②审刑院并非分中书刑房而设,北宋中央司法审判程序中并未排除宰相机构;③北宋宰相权力得到皇帝和群臣的支持,并未因审刑院的设立而遭到削弱。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各级行政长官兼理司法是中国古代司法体制一脉相承的基本特点,宰相兼理司法的历史链条在北宋时期并未中断,审刑院分割相权说不过是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3.
《论唐代宰相中书门下二省制》一文认为尚书省长官从唐初起就不是宰相,此说不确。武德元年后到唐太宗去世,尚书仆射不加衔即为宰相,高宗继位后到武则天去世,仆射须加同三品等衔方为宰相,这是将三省长官以外官员加衔为宰相之法用到尚书仆射身上,使仆射仍为宰相之职。及至神龙、景云时,仆射有不加衔者即不能履行宰相之职。  相似文献   

4.
安史之乱后,由于藩镇割据势力的凌侵、阶级矛盾的加剧及财政收入的困竭,唐朝中央政权以至皇权都比安史乱前大为削弱。影响唐朝封建皇权由强变弱的主要原因,是在中央政权内部宦官操纵宫廷禁军,挟持皇帝。在宦官专军干政情况下,由唐代皇帝采用多种措施分割削弱的宰相权力更形微弱,宰相的地位愈益降低,外朝宰相的主要权力已转移  相似文献   

5.
宋代宰相为百官之长,其罢免一般出自皇帝旨意,但也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宋代宰相罢免频率相较于前代明显增加。宰相免谪地的远近体现出离开政治核心的程度,与其能否再度返朝任职存在一定关系。宰相免谪地依据距离京师的远近可划分为京师(开封与临安)、临京府路、远府路、偏远府路四种类型。宰相免谪地远近一般取决于罢免缘由,同时又受到宰相出身、地位、政绩以及与皇帝、同僚、后宫之间的关系等因素影响。宰相免谪地的选择被灵活运用到皇帝罢免宰相的政治情势中,彰显在宰相人事任免中的皇权意志和最高统治力。  相似文献   

6.
北宋审官院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官吏管理机构.由于种种原因,学术界对其设立原因和机构性质存在着这样一种认识审官院的设立分割了中书人事职能,限制了宰相权力.然而,通过考察审官院职权范围、北宋京朝官管理的具体分工、宰相的堂除、宋人心目中人事权的归属和实际运行情况却只能得出下述截然相反的结论审官院根本没有限制相权,北宋宰相的人事权力甚重!  相似文献   

7.
对于唐代三省体制为主体的宰相制度,以欧阳修所说最具代表性,所谓“唐因隋旧,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即“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①。从此,所谓“中书造命、门下审覆、尚书奉行”的三省体制成为通行说法②。然考究史实,单纯以中书出令、...  相似文献   

8.
韦庄的精神世界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庄的精神世界探源王煜晚唐五代诗人韦庄(836—910)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人,是初唐宰相韦待价的裔孙,中唐诗人韦应物的玄孙,常被误为中唐宰相韦见素的孙儿①。72岁的韦庄成为前蜀王建的宰相,三年后逝世于成都②。本文以儒道禅为序,探索...  相似文献   

9.
《全唐文》较今存各本《樊川文集》多收三文,均为误收。其《覃恩昭宪杜皇后孝惠贸皇后淑德尹皇后孙侄等转官制》一文为王安石所撰;《授刘纵秘书郎制》一文为白居易所撰;《授司勋员外郎谢宰相书》一文为杜牧《上周相公启》之节文。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0—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相对贫困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8年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显著加剧了我国相对贫困;劳动力市场分割加剧了收入分配不平等,加剧了劳动力资源错配,最终加剧了相对贫困;劳动力市场分割阻碍了我国推动共同富裕。应打破劳动力市场壁垒,解决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更好地建设我国劳动力市场,加快劳动力在各个行业、各个地区之间自由流动,提高劳动力的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1.
解释:比喻阴谋败露,将受到惩治。 南宋宰相秦桧,竭力主张投降。感到岳飞是实现对金议和的最大障碍;他指使别人诬告岳飞谋反,把他逮捕入狱。但是,岳飞宁死不屈,不肯招认,秦桧无法将他定罪。  相似文献   

12.
路尘 《中华魂》2013,(5):29-30
唐玄宗开创的开元盛世,既得益于其励精图治,也与其善用贤能有关。他的用人,不拘一格,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他任姚崇为相,因其能力超群,精于吏道,办事水平无人可比,被誉为“救时宰相”;他用卢怀慎为副相,则因其道德高尚,操守出众,又善于荐贤举能,可为天下作榜样。  相似文献   

13.
晏殊晏几道父子都工小今,大量写闺情,词风委婉。大晏是北宋初期的“太平宰相”,词中多反映上层士大夫的生活情调和思想;小晏是落拓公子,词中多表现下层知识分子的苦闷和抑郁之情,特别是以歌妓为题材的作品,使小晏词在思想内容上达到令词的高峰。  相似文献   

14.
图像分割是指将一幅图像分解为若干互不交迭的区域的集合,是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的基本问题之一。为了提高图像分割的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2维直方图加权的塔形模糊c均值(FCM)聚类图像快速分割算法。该方法先通过构造合理的2维直方图对噪声进行抑制;然后通过塔形分解来缩减聚类样本集;最后利用加权FCM聚类算法进行分类。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效率明显优于标准的FCM算法。此外,为确定分割的最优类别数c,还引入了一种基于该快速算法的聚类有效性评价函数——修正划分模糊度,实现了最佳图像分割类别数c的自动确定。基于人造图像和实际图像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与作文》2009,(8):28-29
宰相下台无外乎两种途径——主动走人和被炒鱿鱼,但是在明朝中期的时候却有一位宰相既不是被皇帝削官,也不是辞职获得批准,而是靠一种极其特殊的方式下台的。这个人就是历史上递交辞呈最多的宰相——李廷机。  相似文献   

16.
宰相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机构和名称因朝代的不同而不同。古代宰相制度演变有以下特征:宰相职位的非世袭性;宰相之权的非独占性;宰相机构和名称的非固定性;宰相参与决策,以辅佐天子为己任;宰辅制度的发展变化始终围绕皇权进行等。我国古代宰相制度演变的原因,一是由于皇权与相权之争;二是由于在新形势下,为了提高统治效益及质量,维护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不得不对宰相制度做出一些改革。  相似文献   

17.
《旧唐书》勘误一则赵强中华书局出版的点校本《旧唐书·萧传》有一处突出的标点错误:“时令狐楚左迁西川节度使,王播广以货币赂中人权幸,求为宰相……”令弧楚是唐宪宗晚年的宰相,元和十五年七月罢免相位后降职为宣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和宣歙池观察使,并非西川节度使,...  相似文献   

18.
旨在考证辽朝的中书省职官,认为大丞相,左、右丞相,参知政事等都是实职官;同平章事分为两类,其中兼中书侍郎或门下侍郎者是实职官,其他则为虚衔;中书令和中书侍郎完全是虚衔。辽朝的中书省职官制度既有对唐、五代、宋初宰相制度的借鉴,又体现了在“因俗而治”的原则指导下南面官的自身特点。另外,也兼及中书省与南枢密院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共有物分割诉讼为形成诉讼,但分割判决兼具形成判决与给付判决的性质;其本质为非讼事件而被称作形式上形成之诉,但又具有诉讼化审理的特征。该事件性质上的特殊性必然会引起审理程序规则上的诸多特殊之处。共有物分割诉讼中,若共有人就同一共有物分别起诉分割,前后两诉诉讼标的同一,构成重复起诉。诉不动产合并分割时,可认为其标的及防御方法有牵连之处,诉讼标的不同,法院对于被告的反诉应实质审理。共有人在诉讼程序中达成的诉讼上和解应具有裁判分割的形成力与执行力。分割诉讼中系争共有物价值非属要件事实,不宜适用举证责任分配原则。对于裁判分割方法,亦不应完全排除举证责任之适用余地。通说认为原告对于法院所定分割方法不服时仍可对之提起上诉,即采实质不服说,故所谓原告分割方法的声明对法院全无拘束性这一观点并非绝对。分割共有物诉讼无不利益变更禁止原则的适用。基于共有物分割请求权与分割方法的牵连性,共有人的上诉效力应及于诉讼判决之全部。即使被告仅对一审准予分割及所定分割方法的判决提起上诉,二审法院仍可对协同办理分割登记及交付分得物部分调查裁判。  相似文献   

20.
职业分割是社会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与工作-家庭冲突有密切联系。文章在回顾工作-家庭冲突现有理论的基础上,采取整合视角探究了职业分割对工作-家庭冲突的影响,构建了配偶支持、父母支持、职业分割和工作-家庭冲突的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在非国有部门工作的个体,在国有部门工作的个体工作-家庭冲突水平更低;管理职级对工作-家庭冲突有显著正向影响;相比低水平的配偶支持与父母支持,在高水平的配偶支持与父母支持下,在国有部门工作的个体工作-家庭冲突水平更低;配偶支持与父母支持削弱了管理职级对工作-家庭冲突的正向影响。文章剖析了不同职业分割维度下个体的工作-家庭冲突问题,并增加了中国情境的解释视角,为个体与组织缓解工作-家庭冲突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