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管理权与学生隐私权的冲突与调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管理权与学生隐私权的冲突从高校设立起就开始存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逐步推进,学生权利意识增强,近几年这两种权利的冲突趋于激烈.这种冲突的实质是利益的冲突.由于现阶段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不完善,这种冲突将在一个较长时期存在.要调解这种冲突,一方面依赖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与完善,另一方面高校行使管理权时也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刍议隐私权与知情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现代社会中,权利与权利的冲突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隐私权和知情权便是一对相互冲突的权利,正所谓"你要隐私,我要知情"。因此如何解决两者之间的冲突,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3.
权利冲突问题是权利理论中一个重大问题,我国学者认为权利冲突是指合法性、正当性权利之间所发生的冲突.现实中权利冲突还有欠缺正当性的法定权利与正当性的法定权利之间冲突这一新类型.现代知识产权欠缺一定的正当性,其与人权的冲突便是这类新的权利冲突.  相似文献   

4.
论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权利与权利的冲突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而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知情权的立法已刻不容缓.解决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要协调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首先应区分不同领域内的隐私权与知情权的矛盾,并区别对待.然后根据社会公共利益优先原则和平衡于利益、宽容协调的原则解决冲突.  相似文献   

5.
权利冲突是权利之间的冲突,是权利与权利的一种关系,而非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权利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支配资格,这种支配性具有对应性,即权利被特定主体支配就排除了其他主体对该客体的再行支配。同一客体若被不同主体支配就意味着会发生冲突。作为法律现象的权利冲突,要符合一定的构成要件:一方面要有权利的合法存在,此乃权利冲突的界定基准;另一方面要主体的多元化和客体的一元性,这是权利冲突的主客体条件。同时具备上述两方面条件,方能构成“权利—权利”的冲突。  相似文献   

6.
权利冲突问题在国内法上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在国际法上权利冲突的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资源的有限性、各国际法主体都为自己的利益提出主张以及法律对权利边界规定的不清晰是造成冲突存在的主要原因.解决这些冲突,不但应当考虑应对国内法上的权利冲突时常用到的立法和司法的方式,国际法上别具特色的协商、调解等平衡各方利益的法律以外的方式有时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健康权与知识产权之间的冲突为分析国际法上的权利冲突提供了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7.
实现被告人与被害人的权利平衡是刑事诉讼演进的必然规律.在我国,被害人当事人地位的确立使被告人和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在法律上获得了平等的确认,从而为被告人和被害人的权利平衡奠定了基础.但在具体诉讼舷权利的保障方面,被告人与被害人权利失衡的现实困境依旧存在.被告人与被害人权利失衡之根源在于:价值目标的冲突,利益结果的冲突,权利保障与诉讼效益的冲突.为实现被告人和被害人的权利平衡,应寻求平衡之法,达成动态中的稳定、适度平衡.  相似文献   

8.
浅议权利冲突的实质及其解决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利冲突在实践中是大量存在的,本文主要从分析权利和权利冲突的实质入手,阐明权利冲突在本质上是一种利益的冲突,认为解决冲突的途径有二:立法和利益衡量。而由于立法的滞后性和宏观性。难以对发生的每一权利冲突做出规定,因而很多时候要依靠利益衡量的方法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9.
高校教育管理权与大学生权利的冲突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量出现的高校学生诉高校的诉讼纠纷案件,其实质是高校教育管理权与学生的权利之间的争议,如何更好地用法律来规范和协调学校的教育管理权与学生权利之间的关系已被提上日程.高校管理权和学生权利之间冲突产生的根源主要为传统学校教育管理的绝对权威,学生权利意识与法律意识的觉醒和提高,教育法制与教育体制存在缺陷.矛盾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学校管理权与学生实体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的冲突.我们应多管齐下,化解学校管理权与大学权利之间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推进,权利冲突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法律现象,如果不能及时遏制并解决权利冲突,法治现代化进程就会受到影响.权利冲突是不同的权利主体在行使具体权利时,多个权利无法同时得到满足的互相矛盾、互相抵触的法律现象.权利冲突的原因在于利益冲突、立法缺陷和权利内容的复杂性,应当通过立法的方式预防权利冲突的发生或事后通过私力救济、司法救济的方式解决权利冲突.  相似文献   

11.
论环境权及其与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关系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环境权是人的一项应有权利 ,当前 ,环境权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认同 ,国际社会以及一些国家开始用立法和法律解释的方式对环境权加以确认 ,这是环境权从应有权利向法定权利的转化。环境权要成为一项实有权利 ,还是前路漫漫。环境权与生存权和发展权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是 ,它们之间又有着许多不同之处。所以 ,既不应把环境权与生存权对立起来 ,也不能把它们看做是同一项权利  相似文献   

12.
现实的实践活动是人的具体的生存和发展方式。实践主体有权利在一定范围内选择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方式,选择自己的实践活动。同时,选择即意味着多样性,意味着具体的实践活动不可能是完全合理的,而是有待批判、有待修正的。要规范人们的实践活动、实践权利,最好的办法是充分保证人们对实践进行批判的权利。但无论是实践的权利还是实践批判的权利,都需要合理规范,谨慎行使。  相似文献   

13.
人工生育中的隐私权,即指人工生育技术中公民的个人事实与私人活动受法律保护、不得被公开或非法侵犯。人工生育中的知情权是指人工生育技术中各公民获取与自己有关的官方或非官方信息的权利。因为本质属性与内容的不同,人工生育中的隐私权与知情权就非常容易出现冲突。对人工生育技术中出现的隐私权与知情权冲突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工生育中各自然人对他方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尊重并对自己的隐私权与知情权合理合法的行使。  相似文献   

14.
生育权性质的法理分析及夫妻生育权冲突解决原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育权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生育子女的自由和不生育子女的自由。生育权是人格权,具有绝对权、支配权性质。生育权行使的天然限定条件是夫妻生育权冲突的根源。生育权冲突的解决应遵循协商一致原则和妇女生育权优先原则。  相似文献   

15.
被遗忘权是网络时代为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权,由自然人享有的一项新颖的权利。它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自然人有权要求信息控制者删除其信息并停止传播的权利。被遗忘权是隐私权的延伸,属于隐私权的范畴。为了保障和有效实施被遗忘权,需要明确被遗忘权的范围和边界,并协调好被遗忘权与言论自由、基本经济自由等权利的关系。被遗忘权在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中虽然作了粗略规定,但为了适应网络社会的迅速发展,需要在借鉴欧盟、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对被遗忘权规范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我国被遗忘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6.
知情权名称厘定与性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right to know"源于美国,传入中国时出现了多种译法,如知情权、了解权、得知权、知道权、知的权利、资讯权等.为了理清纷乱,求得共识,并为今后的立法提供一个准确的法律词语,统一为"知情权"之译当为明智的选择.关于知情权的性质,从根本上讲,知情权就是一项基本人权;从内容看,知情权包括消极知情权和积极知情权.  相似文献   

17.
积极城市权利能够使市民平等的参与城市社会空间的生产和再生产,积极构建公正的城市空间,也产生出服从城市空间管制的道德义务。积极城市权利能通过“威尔曼公式”的检测,它是以道德理由为基础,至少包含了五种霍菲尔德状态的权利体系,应该将其视为真正的道德权利。积极城市权利也是最为基础和重要的权利类别——人权,是人的能动性与自治性的实现。要实现这项人权,就要从道德领域转向法律领域进行保护,同时不同于道德权利,法律规定的积极城市权利需要接受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8.
碳排放权:一种新的发展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国际社会逐渐把碳排放权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权来看待,其法理依据主要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以及可持续发展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公平正义原则等。后京都时代碳排放权的分配应考虑发展需要、人口数量、历史责任以及公平正义原则等因素。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中国在坚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前提下,应逐步实现从"差别原则"到"共同责任"的转变,在加强与发展中的大国协调的同时,适当支持小岛国联盟和最不发达国家的要求,并重视碳排放权分配中的发展权问题。  相似文献   

19.
法律上所确认的权利能够得到司法上的实现,才更具有现实意义。宪法上的平等权在受教育领域具体化为受教育平等权。实践中,公民受教育平等权因法律适用不平等而受到严重侵害。目前出台司法解释的时机基本成熟,建议通过司法解释,将受教育权明确纳入司法审查范围,以此更好地解决受教育权法律适用不平等及受教育权可诉性之难题,使受教育权得到有力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