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杀盗非杀人也”这一命题,是墨家的光辉逻辑著作《墨辩·小取》中提出的,对这一命题人们历来争议较多。不少人受《荀子·正名篇》的影响,认为这个命题是诡辩,是“惑以用名以乱名”。也就是说这个命题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也有人认为:这一命题是墨家为了宣扬“兼爱”的政治主张,而忽略了逻辑;另外,也有不少人为这一命题作了辩解。认为《小取》中提出的这一命题是从“获事其亲,非事人也”等例,根据《小取》“以类取,以类与”的原则和“援”式合乎逻辑地推出“杀盗非杀人也”的结论的,因而认为这一命题不是诡辩。(参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1年版《中国逻辑思想史论文选》462—470页)  相似文献   

2.
张青卫 《船山学刊》2011,(3):113-115
对墨家"杀盗非杀人"的命题,逻辑界大致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这一命题是诡辩,另一种观点认为这一命题是正确推理的结果,其实两种看法均有偏颇。正确的说法是:墨家在此处举例不当,犯了混淆概念的错误。  相似文献   

3.
程中棠教授文章所谓"中国文化不能产生逻辑学",其论点不当之处,论述如下:1.希腊哲学是奴隶主的哲学,希腊逻辑产生于意识形态领域阶级斗争的表现--"百家争鸣".2.一个国家把政治、道德放在第一位,并不排斥逻辑学的产生.3.不同的阶级、派别有不同的政治要求和善恶观念,并不妨碍他们有共同的逻辑学.4.<小取>是逻辑学,并非意识形态著作;墨子的"兼爱"与"杀盗"并非互相冲突的政治主张;<小取>"杀盗非杀人"的论证并非诡辩.5."程文"关于"逻辑思想"的解释是混淆概念.6."程文"为了论证中国古代无逻辑学不惜贬斥中国古代的逻辑思维和文化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4.
古代中国有种反常的“以杀度人”信仰 :杀人才能得道 ;甚至杀人越多越能得道。本文认为其渊源出于摩尼教 ,盖按摩尼教的教义 ,其根本宗旨是“解救”一切生灵体内所含的“光明分子” ,肉体被视之为光明分子的牢笼。因此 ,尽管摩尼教也有“戒杀”律令 ,但是其基本教义仍可能被曲解为“杀人即能拯救光明分子”的观念 ,并付诸实际行动。又 ,明、暗的殊死搏斗是摩尼教的最基本教义 ,而这种精神方面的你死我活搏杀 ,同样可能被理解为肉体方面的你死我活搏杀。但是必须强调指出 ,古代中国的“以杀度人”信仰 ,只是对摩尼教教义的“曲解”或“借鉴” ,而非“继承”。  相似文献   

5.
王玲芳 《天府新论》2020,(6):101-109
涵摄模式下的法律论证要针对特定的案件事实寻找最密切的法律规范,不能用抽象的法律原则代替法律规则,从而向一般条款逃逸。在连接法律规范与客观事实时,要符合形式逻辑和价值判断的要求。形式逻辑要求法官在裁判时尽最大可能陈述大小前提逻辑的展开,寻找涵摄的中间项;价值判断则构建了规范与事实实质上的同一性,确保裁判结论的可靠性。基于司法裁判的特点,法官进行的法律论证需要受到限制,包括论证的具体性和论证克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论法律的不确定性与后现代主义思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法律的不确定性与后现代主义思潮沈敏荣法律不确定这一词题的提出是在本世纪60年代。在此之前,法律具有确定性是法律公认的正确命题,是实行法治、排斥人治的内在要求。德国于19世纪五、六十年代盛行的“机械法学”最具代表性:机械法学绝对地排斥法官的主观判断,...  相似文献   

7.
法律逻辑学作为逻辑学和法学的交叉学科,将逻辑理论和逻辑方法充分运用到法学研究和司法实践领域中逻辑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以什么逻辑角度或视野来研究法律逻辑学,如何将法律逻辑学的研究引向深入?本文主张将法律逻辑学的研究置于非形式逻辑的框架下,根据法律的特征,遵循法律思维的规律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8.
法律中的"经验"与"逻辑"——霍姆斯大法官"经验论"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80年,霍姆斯首次提出了“法律的生命不是逻辑,而是经验”这一命题。他所说的“经验”是指法官在遵循先例的前提下,根据变化中的社会生活,给予先例以新的生命。这揭示了关国普通法的精神。霍姆斯并不否认逻辑在法律推理中的作用;但当逻辑无能为力时,法官应该抛弃形而上学的束缚,在法律的空隙“立法”。这个观点反映出霍姆斯的实用主义法学观。  相似文献   

9.
价值推理的逻辑程序及其局限性赖金良一、价值知识间的层属关系与逻辑推理程序人类的任何思想知识都以判断作为基本构成单元,而“判断”。“命题”、“陈述”这几个术语,往往只是因用而异名,通常作为思维形式被称为“判断”的东西,在逻辑学、语言学意义上便名之曰“命...  相似文献   

10.
<正> 在逻辑学发展史上,黑格尔第一个揭示了概念,判断和推论之间的必然联系,论述了概念过渡到判断、判断过渡到推论、然后又返回到概念的“主观概念”理论.这一理论是以具体概念的环节的分化、区别和同一为基本内容的.具有逻辑学与辩证法相结合、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相结合和系统性三个将征,是黑格尔的概念学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黑格尔的主  相似文献   

11.
逻辑在法律体系中具有何种地位,与法律体系的特征有重大关系。法学中的确存在"三段论逻辑"这样的逻辑形式,但"三段论逻辑"仅仅是对于法律思维的一种哲学概括,它与现代逻辑学中所谓的"逻辑推理"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同时,"逻辑思维"也不能用于指导法律思维,因为法学中诸如"公平"、"正义"等基本理念不是通过逻辑关系而定义的公理,而是根植于人心的价值理念,因此法学体系归根结底是价值体系而非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现有逻辑论著关于语句、命题、判断三个概念的主要阐释分别进行考察 ,揭示出目前学界在这三个概念阐释上存在的混乱或不一致现象 ,并就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又从语法学和人类思维实际过程的角度 ,借助实例分析 ,对语句、命题、判断三个概念应有的特点及其关系进行了阐述 ,并从逻辑学的学科性质方面阐述了逻辑界认为命题具有真假值的缘由  相似文献   

13.
周永坤教授《法理学》一书中的几个核心命题是:法本质论中的“理想命题”,法价值论中的“平等命题”,法社会论中的“主体际关系命题”和法(学)方法论中的“责任担当命题”。这几个命题是世界法哲学或法理学关注的核心命题,对这几个命题的澄清也可以看作是对邓正来先生提出的“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在法理学层面的某种回应。我们和周永坤教授的《法理学》分享一种共同的学术立场,即理想和价值是法律的本体要素,追寻理想目标,担当价值责任,是法理学题中应有的本原之义。  相似文献   

14.
语句、判断和命题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句、判断和命题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在学习逻辑学的过程中应该严格区别,并且应该用命题代替判断作为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之一,以避免采用判断称谓形成的内容体系上的前后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15.
"自然内在价值"无法证成法学方法论的生态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卓 《东南学术》2005,(5):168-168
自然是否存在内在价值?出于人的良知以及对生命的敬畏,我们愿意把自然作为与人同样平等的独立物来看待,并善待自然、善待生命。但这是否就意味着法律上自然也具有内在价值,可以作为与人平等的主体而独立存在?作为人类的法律又该如何取舍,如何规范? 一、对“价值”与“内在价值”的分析我认为我们在“自然的内在价值”这一问题上的混乱主要在于没有从本质上区分“价值”和“内在价值”, 使得我们迷失在自然是否具有“内在价值”,进而能否上升为法律主体这一问题上。  相似文献   

16.
《法律的道德性》一书是富勒在与哈特论战的大背景下写就的,同时亦是富勒本人法理学主张的全面展现,是其思想发展的巅峰之作。富勒在该书中全力论述的“法律的内在道德”主要是一种愿望的道德而非义务的道德,它是“使人的行为服从规则治理”这一目的性事业本身所固有的道德性原则。尽管“法律的内在道德”引起了颇多争议,也遭致了包括哈特在内的许多法学家的批判,但这一观念的提出无论是对于法律本身的理解抑或是对于法学理论的发展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任强 《学术研究》2003,(12):72-76
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迅速变革的时期,这一变革带来了新的对法律的巨大需求。法律的发展必须在维持现存秩序与协调环境变化之间找到一个平衡,而这些发展都离不开法律思想和法律文化的支撑,缺乏了思想与文化底蕴的法律,是不能赢得社会对它的尊重的。有鉴于此,如何为变革时期的中国法律寻求思想与文化上的资源,就成了当前理论法学面临的一个重要研究命题。这里,我们特约了三位中青年学者从研究方法、研究领域、价值评判等角度对此展开论述,编辑而成这组笔谈,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批判性思维及其社会文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判性思维不仅指谓一套可由逻辑或其他类似课程提供的具体思维技能和方法,更指一种思维方式和习惯,甚至一种人生态度.批判性思维和逻辑学在学理上交叉,其交叉部分就是非形式逻辑,而非形式逻辑是对逻辑推论理论在实际非形式论证中的作用机理的刻画.作为逻辑学的重要分支,批判性思维也具有显著的社会文化功能,因而应大力开展批判性思维教育.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的建设与法律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去年在本刊主持了两期“法学中国化”的栏目,发表了十余篇笔谈文章,引起了部分学者的关注。我们认为,关于这一命题有继续讨论的必要,需要作长期探索和深入的研究。经过一年多的思索,我们认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可以作为法律的价值追求。和谐所能容纳的内涵,也许不只是公平、正义、秩序、自由、平等、效率等,这其中的任何一个概念都不具有和谐的宽广胸怀,它们与和谐不是同一个层面的概念。和谐社会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西方社会科学中的任何概念都不像和谐这样显得博大精深。和谐能包容西方法学所倡导的各种法律价值,但又不同于其中的任何概念。这是一个有中国特色、能显示法学中国化的概念。因而我们在去年研究的基础上,今年就这一命题继续进行讨论。和谐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是向中国整体性文化的回归,这正是中国人思维方式的优势。我们已引进西方法学的许多概念,都可以涵盖在和谐的名下重新探讨。从现在的报刊文章中我们看到,各个学科的人士都在谈论和谐社会的建构,涉及问题的各个方面。所以,以建构和谐社会为契机,在和谐精神的指导下,可以加快法学中国化的进程。和谐社会的建设也需要方法,借此东风,我们也可以使法律方法论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法律方法论是建设和谐社会所不可缺少的,是值得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在《山东社会科学》编辑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今年继续就“和谐社会建设、法律方法和法学中国化”展开讨论,欢迎各位同仁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20.
法律逻辑学对法学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学者和司法实务人员的重视。目前,法律逻辑学尚未形成自己完全独立的体系,法律逻辑学课程与普通逻辑学课程差别不大,与法学领域联系不够紧密。应就法律逻辑学在法学课程中的定位、课程内容,以及体例结构安排、法律逻辑学与法学课程的结合、对课程讲授者、教学对象及教学方法的要求等方面进行认真思考,改革课程的内容及教学,以发挥该学科对法学理论与实践应有的辅助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