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藏学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欧洲各国的藏学研究中,英国的藏学研究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独树一帜、特色鲜明.本文简要回顾了英国200余年(1774-2007)的藏学研究历程,总结了不同历史时期英国藏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希望此篇文章对我国藏学研究的同仁们有所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藏学的历史尚短,藏学领域各分支学科内部的结构和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尚未确定,藏学这门学科的理论、方法术语等也尚未明确。然而,随着一个学科的不断发展,学科体系必须得到逐步完善,否则难以规范并推动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学科理论体系的建构、藏学学科内部结构的合理调整、各分支学科内部的良性组合及其相互关系、传统学科的继承和新兴学科的开创、不同学科的交叉、藏学发展的历史进程等,都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藏学的草创时期,随着西方各门新兴学科的引入,藏学研究逐渐突破了传统体系的范畴,…  相似文献   

3.
冯沅君作为著名的女作家和古典文学领域卓有成就的女学者,一直受到文学爱好者和专业研究者的关注。但人们对于冯沅君的关注大多集中在小说和古典文学研究方面,而冯沅君的旧体诗创作同样有着自身的特点和可观之处,尤其是其抗战期间的诗作或悲、或欢、或怒、或嘲,从另一个角度向我们展示了作者的境遇、心态、思想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这无论是对于全面了解冯沅君本人,还是研究其其它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是有所帮助的。正基于此,本文对冯沅君抗战期间旧体诗的题材和艺术特征试加论述。  相似文献   

4.
冯沅君作为著名的女作家和古典文学领域卓有成就的女学者,一直受到文学爱好者和专业研究者的关注.但人们对于冯沅君的关注大多集中在小说和古典文学研究方面,而冯沅君的旧体诗创作同样有着自身的特点和可观之处,尤其是其抗战期间的诗作“或悲、或欢、或怒、或嘲”,从另一个角度向我们展示了作者的境遇、心态、思想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这无论是对于全面了解冯沅君本人,还是研究其其它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是有所帮助的.正基于此,本文对冯沅君抗战期间旧体诗的题材和艺术特征试加论述.  相似文献   

5.
1988年11月我应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陈方正先生和饶宗颐教授之邀,赴港讲学。台湾的政治大学边政研究所硕士生郑夙芬、程碧惠二女士前来听讲,海峡两岸同道才得以晤对。又承蒙二女士转来政大边政所各位先生殷勤存问之意,及颇有价值的资料,连同过去在海外讲学搜集所得的材料。乃得以草成此篇,用以介绍海峡彼岸诸  相似文献   

6.
吴均 《中国藏学》2006,(2):57-59
研究藏学离不开实地考察。如果你是研究藏学的,说到佛教、教派、地缘政治,光凭空口说是不行的,所以说实地考察是十分必要的。过去,由于交通不便,研究藏学经常是我抄你的,你抄我的,互相抄袭,想实地考察也没有资金、没有机会。当然现在情况好了,比如最近《青海电视报》上刊登的长江、澜沧江江源考察,由于考察人员实地到了那里,效果就非常好。但也有遗憾之处,他们在当地停留的时间较短,对当地地下的文物、资源谈得较少。  相似文献   

7.
藏学研究三十年赤来道吉藏学是什么─—三十年来,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已有突破藏学是一门国际性学科。而中国是藏学的故乡,西藏是藏族文化的发祥地。作为一门独特的综合性学科,我国学者从事藏学研究已源远流长。大量藏、汉文献资料表明,有关西藏历史文化研究的开端,...  相似文献   

8.
近代美国驻华外交官、学者柔克义为近来研究热点,其中柔克义藏学研究为柔克义核心环节未有系统讨论,特别是柔克义与欧洲学界的学术渊源以及与13世达赖喇嘛交往的若干细节,存在若干尚待补充的细节.本文在认真研读柔克义青藏高原考察后研究成果以及哈佛大学馆藏柔克义第一手文献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解决.  相似文献   

9.
张云 《中国藏学》2023,(2):178-188+220
陈庆英先生是著名的藏学家,在藏族历史、宗教、文化、民族关系研究,以及藏文历史文献翻译等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从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对陈庆英先生的藏学研究成果加以分析研究,既是对他去世的一种深切缅怀,也是对他丰厚研究成就的继承发扬,还会对中国藏学事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文章从藏族历史、藏传佛教、民族关系史等方面梳理了陈庆英先生的代表性著作,在此基础上对其治学路径方法及经验启示进行了初步总结。先生始终坚守中国藏学研究事业的崇高使命,服务国家和人民,有追求、有担当,尊师重道,提携后学,为中国藏学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0.
法国的藏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早期的藏学研究代表人物是雅克·巴科(Jacques Bacot,1877-1967)。巴科是法国高等实验学院教授、法国金石和美文学科学院院士,1946-1951年间任法国亚细亚学会会长。他1906-1910年前后曾两次赴西藏东南部进行考察,穿越澜沧江上游,到达打箭炉(今康定)西北的雅砻地区。他又转向东南,企图抵达雅鲁藏布江流域,虽未成  相似文献   

11.
百年日本藏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括介绍了日本学者自20世纪初至现今在藏学方面的开拓成绩。文中着重突出了日本藏学研究中宗教、历史、语言和实地调查方面所展现出的研究特点。从日本藏学起初的佛教研究到中期的各项专业的蓬勃兴盛,再到眼下各专业开展的深入细致的探讨,日本藏学在百年发展中呈现出了自己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2.
周季文,男,汉族,湖南湘潭人。1953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毕业后留校工作,1980年任副教授,1991年退休。至今仍坚持着藏学研究工作。他在中央民族学院任教期间共带领45个班次,学生806人,其中研究生131人;先后带领3个班级,共55人前往藏区实习;科研方面:著有许多语言和翻译教材以及很多研究著作。其中包括:《藏语安多口语》《藏文拼音教材(拉萨音)》《藏语拉萨口语》《汉藏翻译教材》等教材;著有《藏译汉音的〈波罗蜜多心经〉校注》《论拉萨音归纳问题》《藏文翻译史略谈》等研究著作;先后还前往西藏、玉树、甘南等地开展了多次科研调查。目前正致力于敦煌文本的研究,已出版《敦煌吐蕃汉藏对音字汇》。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世界上的多民族大国,拥有丰富的民族文献资源.相当多的文献保存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图书馆.馆内藏有24种民族文字的图书50万册及部分外文图书,可以供民族学、民族史、民族语言、民族经济和宗教学等多学科的研究.其中藏学文献资源尤其丰富. 1988年春,我们对馆内藏学文献资源作了专门调查.藏文  相似文献   

14.
蒙古族和藏族之间的关系,人们一致认为是从13世纪中叶蒙古阔端诺颜与西藏萨迦派四祖贡噶坚赞在凉州会晤为标志的。但在一些民间传说、神话中我们看到两者之间早已有了来往。无论是在文献记载还是在民间传说中,两个民族之间的交往原由从末离开过宗教。在宗教旗帜下,语言学、文学、医学等诸多方面也相应地发生了不可分舍的关系。下面就以语言学和文学为例,略述其反映的蒙藏人民源远流长的民族关系,并以此说明蒙藏学比较研究之必要性。语言学方面 乍一看,属汉藏语系的藏语和属阿尔泰语系的蒙语无任何关系。光从语言角度讲,蒙藏两种语…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民族理论、民族问题、民族史、民族经济、文化、宗教、教育、语言文字、人物研究等方面,综合阐述了“九五”期间青海省学术界有关民族研究概况,对所取得的成就予以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6.
1942年,英国唆使噶厦拒修抗日战略运输线——康印公路,擅设“外交局”,损害了中国主权和抗战大局.蒋介石启动了对藏军事计划,施压西藏地方当局,同时命令外交部与英国交涉.英国内阁没有因为与中国是二战盟国,就放弃干涉中国内政.1943年,丘吉尔首相在太平洋会议上更公然宣称西藏是“独立国”,蒋介石指示宋子文严正交涉,维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  相似文献   

17.
四川藏族地区土司制度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司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分封地方首领世袭官职,以统治当地人民的一种政治制度。四川藏族地区在元、明、清时期曾比较普遍地设置了土司,清代以后尽管多次推行“改土归流”,而多数土司却未能废掉,成为解放前我国少数民族中保存土司较多的地区。本文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和实地调查材料,对四川藏族地区土司的设置,封建王朝和诸土司的关系、土司统治地区的社会经济结构与政治制度,作一个粗浅的概述。  相似文献   

18.
正林冠群教授,祖籍福建林森,1954年生于台北,先后在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化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印第安纳大学阿尔泰学系访问学者。曾任教于台湾政治大学民族系、台湾中正大学历史系,现任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教授。专攻中国民族史(唐代吐蕃史、藏族史)、隋唐史,著有《玉帛干戈:唐蕃关系史研究》《唐代吐蕃宰相制度之研究》《吐蕃赞普墀松德赞研究》《唐代吐蕃史研究》《唐代  相似文献   

19.
张晓梅 《中国藏学》2011,(3):181-183
俄罗斯藏学是国际藏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萌芽早、发展时间长、文献收集数量庞大、研究成果丰硕、涉及领域广泛等在国际藏学界独树一帜,自成一派,为促进国际藏学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通过探析俄罗斯藏学的起源,以期对其形成原因及发展特点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王红 《中国藏学》2006,(4):95-99
影视人类学是以现代化的视听技术为主要科研手段的新兴学科。上世纪50至60年代引进到中国以后,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与藏学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当前,积极引进影视人类学,并逐步构建影视藏学,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藏学研究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要不断探索和逐步形成适应影视藏学的理论,大力培养有关的专业人材,为构建影视藏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