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认为学报编辑主体思维具有超前性的特性;学报编辑主体的实践活动和学报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性是其超前性思维产生的前提;学报编辑主体对未来的编辑活动的超前把握具有确定和不确定的二重性;超前思维在学报编辑过程中的不同环节有不同的内容;如何才能提高学报编辑主体的超前思维能力呢?文章从三方面作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超前夸张句式的特征与基本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前夸张句式是一个由多个具体句式聚合而成的句式群。超前夸张句式具有四个一般特征:参照性;超前性;主观评价性;标记性。参照性是前提,超前性是核心,评价性是功能,标记性是形式。  相似文献   

3.
反映即认识,它具有直接性、间接性和超前性特征。反映的直接性与间接性,实质上就是认识的源与流的问题。现代认识论把符号和工具引入认识过程之后,人的认识越深入、越向前发展,对符号和工具的依赖性就越强。在此情况下,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往往以间接性为主。比如对历史客体和外域客体的认识,就是通过物质中介和精神中介进行间接性的认识。超前认识,也是一种间接性认识。它是人们对未来世界以及人们的未来行动的认识。超前认识带有预见性,对人们未来的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要证明人的反映必然是能动的,就必须证明人的反映是超前的,这是反映能动性的中介证明法。超前性范畴是人、动物、自控机器所共有的,它可分解为信息的选择性、定向的主动性、反馈的调节性等简单要素,它又是对因果关系的自我调节过程。超前性历经定向的超前性、定势的超前性、主体势的超前性三个阶段。所以,所谓选择性、建构性、图式运动等等在动物行为中早已存在,它们当然也是人的反映的具体特性,反映的具体进行形式。由此可见,人的认识的本质仍然是反映,超前性范畴确证着人的反映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5.
编辑主体能动的超前性,是指编辑在超前意识下立生的积极超前行为。它是信息飞速发展与信息需要的产物,具有从客观现实导向未来的价值和意义。编辑主体能动的超前,不是用超前能量去覆盖所有工作,它选择的只是具有导向性环节。编辑主体“遁形”的逻辑性从深层次上揭示了编辑工作的基本属性及其独特意蕴,它是编辑职业自身固有规律所左右的结果。文章的美学原则,构成编辑“遁形”逻辑起点。编辑主体的能动超前与“遁形”,构成编辑工作不同阶段的不同运动。  相似文献   

6.
编辑主体能动的超前性,是指编辑在超前意识下产生的积极超前行为。它是信息飞速发展与信息需要的产物,具有从客观现实导向未来的价值和意义。编辑主体能动的超前,不是用超前能量去覆盖所有工作,它选择的只是具有导向性环节。编辑主体“遁形”的逻辑性从深层次上揭示了编辑工作的基本属性及其独特意蕴,它是编辑职业自身固有规律所左右的结果。文章的美学原则,构成编辑“遁形”逻辑起点。编辑主体的能动超前与“遁形”,构成编辑工作不同阶段的不同运动。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化大生产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日益朝着宏大、复杂和信息、因素众多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企业领导者要具有超前思维的能力。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思维的结果,即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二是指思维的过程,即人运用概念来作判断和推理的功夫,也称思维方式。超前思维,就其思维结果来说,是指思维“超前反映”的能力,即思维的超前性。预见、预测和未来研究就是“超前反映”的表现形式;就其思维过程来说。它是指思维要超前于客观事物(思维对象)的发展而发展,是相对思维与客观事物的发展间的关系而言的。  相似文献   

8.
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的超前性与滞后性胡月星(宁夏大学社会心理研究所副教授,宁夏银川,750021)一问题的提出近些年来,在有关社会科学理论发展研究当中,时不时会听到一些关于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超前或滞后之类说法。其意是希望社会科学研究应该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之需...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是一个实践唯物论的概念,它吸收了中国经世致用的优秀学术传统,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实践论思想,具有普遍意义。“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探求事物的固有规律以得到对真理的认识,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它不仅是一种认识原则,也是一种实践方法论。践行这一思想和方法,就要从全面、具体的客观实际出发,将其当做人类的感性活动、实践去理解,避免主观倾向的干扰,既重视实际,又不轻视科学的理论。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界,产生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体现在学理上就是学术性与意识形态性的矛盾问题。要走出这种困境,就要实事求是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内容与发展变化,正确考察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实际和实现现代化的基本规律,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 2 0世纪数学的主流——结构数学的一些分析和讨论 ,指出了数学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提炼和数学自身逻辑发展构造而来 ,这两种类型的对象互相影响 ,互相渗透。数学具有经验与演绎双重性质 ,并且有其超前性。算法思想将成为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数学的主要思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间性理论的视角来研究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分别从主体间性、文化间性两个角度来阐释艺术生产理论所蕴含的“间性”理论资源,进而揭示出艺术生产理论在知识谱系上的超前性,为寻求这一理论的当下价值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是在超越资本主义法的历史条件下建立起来的。生产力的先天不足,未为其奠定坚固的经济基础,因而无疑具有历史的超前性。作为法律运作主体的中国民众和执法人员由于受封建法律文化的影响,因而其法律意识严重滞后于我国先进的法律制度。法律制度的超前和法律意识的滞后之间的矛盾阻碍法律在司法实践中的顺利实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在我国的超前建立,需要法律意识的超前培育和确立,我们应当在推行法律制度现代化的同时,同步推进法律意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交互式零知识证明是数学实践发展中的产物,对传统的数学证明理论具有挑战性。在数学哲学上它具有数学方法论和认识论意义;在科学哲学上对科学理论具有重要的启发性意义;它丰富了知识论中认识来源的理论,凸现了证明的说服与提振信念的功能,区分了证明与理解;它对复杂性理论与思维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试论教育工程的超前性建设李桂荣,李菊梅超前性是教育本身所具有的一个特性,它是指从战略的高度,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使教育的功能作用在社会发展中充分体现出来。教育工程的超前性建设,是整个社会的奠基工程,它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败长治久安,在某种意义上...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思想、内容与方法的历史性变革过程中,数学真理的现代性开始发生转向,逐步表现出一些后现代特征:数学真理从追求形而上学的目标与价值转向追求相对的、多样化的理论构建;数学真理是一个具有不同层次性和等级结构的开放体系;数学真理超越了自然真理的范畴,开始生长出一种新维度——可选择性;形式化与非形式化都是获得数学真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从教育实践的内部结构中寻找划分教育研究成果的客观依据。由于教育实践是由外部环境要素、内部环境要素与教育实践活动要素以一定的结构方式所构成的动态开放系统,相应地,可以把教育研究成果划分为外部——理论型研究成果、内部——混合型研究成果和活动——诊断型研究成果三大类。这种划分方法对于建立适合我国教育实际的教育科学体系,提高教育研究成果的整体水平,增强教育研究成果的效用性、实践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教育实践、教育理论与教育理念具有各自的内涵,教育理论是对教育事实符合逻辑的描述与解释,教育理念通过教育实践而外化,而教育实践遵循着教育理念的指引,教育实践与教育理念是相互作用、动态生成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离主要是因为没有严格区分教育理论与教育理念,教育理念具有超前性、有限理性和整体性.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数学理论呈现出超前性和应用的广泛性 ,一场空前的跨世纪数学革命———实验数学正在进行 ,从其与科学发展的关系可以看出 ,数学语言为科学带来了简洁性和精确性 ,并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逻辑推理的工具 ,为科学带来了可靠性 ;数学的各种定量分析方法提高了科学研究的质量 ,加速了科学向技术的转化 ;反过来 ,科学又是数学的解释和模型。  相似文献   

19.
一、突出重点。党和政府在各个时期都有中心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必须紧紧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这个重点进行,为中心工作服好务。为了与中心工作的步骤合拍,调查研究必须具有超前性,否则,调研工作会成为“马后炮”,失去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的意义。搞好超前调研,主要是指调查研究中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对事物发展趋势的预测具有超前性。这要求从事调查研究的同志,第一,有敏锐的政治洞察能力,把握整个社会的宏观趋势和事物的微观特征;第二,强化超前和先导意识,目光长远,具有一定远见和“透视”功能;第三,有努力开拓、勇…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关系中的一种新型的安全模式——合作安全。从理论上讲:合作安全的理论基础是国际关系中的新自由制度主义、理想主义,是一种超越冷战思维模式的新思维,它具有平等性、和平性、开放性和全局性等新的特点。从实践上讲: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上许多关于安全方面的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加强安全合作,建立各种不同类型的合作关系。树立新型安全观,探讨合作安全模式,加强安全合作,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