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义是法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马克思恩格斯的许多重要的文献中大量地论述有关正义的基本问题,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马克思法哲学的正义理论。马克思法哲学认为:正义是作为价值的正义和作为制度的正义的结合,正义不过是法权本身一种更为抽象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法律正义是法律制度设计、执行应该遵循的核心伦理价值观念,法律正义观是人们关于法律制度正义的总体认识。马克思从劳动哲学出发,在批判西方传统法律正义观特别是资产阶级法律正义观的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法律正义观。马克思认为,法律正义建构在物质生产劳动基础上,超越社会物质生产发展阶段的抽象的法律正义在现实社会中不能真正实现,法律正义是抽象与具体的对立统一;资产阶级法律正义的本质是论证资本利益最大化的合法性,社会主义法律正义的本质就是维护劳动权益最大化的合法性;维护以按劳分配为核心的社会物质利益分配方式是社会主义法律正义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袁祖社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1(3)
确认"劳动者"利益本位基础上优良的制度和"为我的"关系全面性意义上实践的社会正义观,马克思向我们贡献了人类历史上唯一具有合理形态的最高位阶的价值理念。其所表达的不仅仅是一种立场,更重要的是这种哲学所身怀着的一种神圣使命、高远境界和公共性情怀。尽管就这种新质的正义观念模型之思想史意义上的智识性贡献和学理性新启示之影响力问题,人们的看法并不一致。本文认为,在正义问题上,马克思的卓越眼界和过人学识,无疑已远远越出了其所处时代的历史性局限和狭隘的资产阶级社会的利益边界。马克思的努力指向一个更为根本、更为实质性的问题:面对世界历史进程中由资产阶级制度继续扩大的普遍的制度性非公正,重要的不是对真正的正义"是什么"的抽象思辨,而是基于革命性改变意义上的"怎么做"?而这涉及新的社会正义观念的合法性体与恰当性主题、合理的规范性理据与实现路径,以及评判标准的设定问题。 相似文献
4.
戴建华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2):77-80
西方的正义观念最早出现在古代希腊,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他的含义历经演化,他的形态变幻无常,但是,考察正义理论发展的历史后发现,正义的基本含义是指一种关系以及由这种关系所构成的秩序和符合这种关系的行为,正义所表现的是规则,所代表的是普遍,所追求的是平衡。总之,就其基本含义而言,正义就是一种平衡关系以及为构建、规范、维护这种平衡关系而确立的规则。 相似文献
5.
关于国家的“正义”──柏拉图正义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论述柏拉图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正义”.作者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柏拉图“正义”观的内涵、实质及产生的历史原因,肯定了它的某些启发意义,并揭示了它与现代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制度正义及其社会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在当今社会里的突出地位和作用使人们愈益关注制度的正义问题.制度正义是制度本身的正义和制度运行的正义两个方面的相辅相承.制度正义的主题是权利和义务的分配,目标是效率与公平的平衡,达到社会的平衡是制度正义的社会价值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7.
刘华萍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6):38-41
柏拉图的"政治-哲学"观就是指柏拉图对政治与哲学的关系的看法和思想。鉴于正义与智慧的关系在柏拉图"政治-哲学"观中的重要性,本文试图从正义与智慧的关系这个视角探查柏拉图政治与哲学的关系,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柏拉图"政治-哲学"问题的缘起;柏拉图"政治-哲学"观的正义与智慧视角;柏拉图"政治-哲学"问题的消解,即正义与智慧、政治与哲学的整合。 相似文献
8.
崔文奎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3(5)
在费希特思想中,正义理念的先验基础即绝对自我不是本原意义上的上帝,而是实践理性化、道德化的上帝,实践理性赋予了人类思考正义问题的基本视角.以此为据,费希特不仅探讨了正义理念的内涵,而且突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的伦理原则,并意欲通过法律手段保证每一个人的自由权利.费希特的正义理念为一切正义法则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分配不公及其带来的不良后果,客观上诉求分配正义的现实出场。从经济哲学的视域观之,分配正义是基于对人类的存在价值和生命尊严的坚守之原则高度,自觉立足坚实的形而下经济基础,对社会经济财富分配所进行的经济合理性检审和价值合目的性追问。分配正义在今天之所以可能,其根据在于:分配不公导致的不良后果为分配正义的出场提供了现实的矛盾推动力;人的自然生命存在和超自然生命存在相统一的存在属性为分配正义的可能提供了人性的根据;现代社会日趋增长的财富积累为分配正义的现实可能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而在今日中国,实践分配正义价值,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基本经济需求平等原则;按劳动贡献分配的“应得”原则;有利于最少受惠者的“差别原则”。 相似文献
10.
万绍和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4):26-29
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论述了他的政治法律的正义观,他用整体主义的方法论对城邦人民的社会生活进行了理性设计,把社会依人民的才智和能力划分为三个阶层,各人在其所在的职位应尽其职责,统治阶层应具备为城邦社会谋福利的知识,统治者应该是哲学王。对于柏拉图的这种正义观,我们从人类需要价值的超越性这一点看其对于开启西方政治法律思想的作用,其地位才会明白地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11.
武建敏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6(4):111-117
马克思的早期法哲学是人本学的法哲学,但随着马克思对经济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他实现了从人本学的法哲学向"经济学的法哲学"的转变,而"经济学的法哲学"则实现了对自由、平等的法权观念的批判和超越,从而使得马克思的法哲学深深植根于生活的生产和经济活动之中。但对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把握又不能单纯地停留于经济分析之中,而必须深入到"实践"的概念,在实践的基础上把握马克思法哲学的批判性和超越性,这种实践论的法哲学是对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整体性理论诠释。 相似文献
12.
“美的规律”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志宏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3):14-22
从马克思哲学体系中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和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的相关性中,可以看出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天然统一"阶段;"抽象对立"阶段;"自由建造"阶段。基于"美的规律"的"自由建造",应当是衡量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的公正性尺度。 相似文献
13.
黄云明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8(2):1-17
马克思以劳动哲学为基础的法哲学主张从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出发把握法律事实与法律价值的辩证关系,法律价值既要适应法律事实,同时又要超越法律事实,引导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改造.马克思既反对资产阶级自然法学和理性法学的法律价值绝对主义,也反对实证主义分析法学的法律价值相对主义.马克思认为对正义、自由、平等等主要的法律价值观念的理解都不能停留在抽象概念层面,它们都是物质生产劳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伴随物质生产劳动发展不断变化.法律价值观念的具体价值取向取决于物质生产劳动发展的水平.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价值观念是工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其本质是维护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捍卫资本的利益所得.社会主义法律价值观念是劳动者的价值观念,其本质是维护与劳动创造等比例的利益所得.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正义,那时,法律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就进入历史博物馆了. 相似文献
14.
李包庚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21(2):80-83
“辩证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新唯物主义”等表述均不能作为马克思、恩格斯所共同创立的哲学的名称。按照哲学史上的通常表述方式,和恩格斯本人的意愿,以及方便实际研究与使用的考虑,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哲学应该叫做“马克思哲学”。 相似文献
15.
杨昀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1):59-61
马克思哲学实现了哲学史的重大变革,然而,马克思哲学的定性问题仍然是理论界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文章认为事物的性质关键是要从该事物的内在发展逻辑去论定,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马克思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并同时探讨了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以及实践唯物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福岩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3(6):18-22
旧哲学的自由观对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人的自由问题的解答的四种方式,都是人类认识的一个环节,都是一种非现实的解答方式。马克思哲学自由观是在批判旧哲学自由观和自身不断完善过程中形成的,揭示了自由是人在自然领域与社会领域中辩证的、历史的统一。自由是人在实践基础上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是主体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是绝对和相对、具体和历史的统一。“自由王国”是“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的能力的发展”的领域,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是一个不断的历史过程。马克思哲学实践论自由观仍具有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袁楚风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6):106-110
科学发展观为法学研究提出了新要求、新课题,为判断行政法权利正义和构建行政法权利正义制度提供了标准、原则和理论支持。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行政权利正义以法哲学的方式,通过探讨行政法权利正义的特点、原则与建构,提高对行政法权利制度的认知能力,从而更好地规范、控制行政权力,实现行政法权利正义。 相似文献
18.
“实践”概念不仅是马克思哲学之核心概念 ,而且与 2 0世纪西方哲学之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连 ,因而探讨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就有着深刻的意义。从“劳动”与“实践”两个概念在历史发展中的关系入手来考察 ,马克思哲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发现了传统处于对执状态的劳动与实践概念之内在关连 ,并将劳动引入实践概念 ,由此而带来了实践概念之融入现实生活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9.
孙晓东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4(5):111-115
从法哲学的角度对法律领域中因果关系的本体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对已有的因果关系理论范式的分析是总结和提出新的理论范式的前提。客观规律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和经验范畴上的因果关系相结合的本体范式是正确认识和分析法律领域中因果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