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唐甄思想的发展究竟“是从心学走向事功,突破了心学的限制,还是从事功回到心学,从外到内,更抑或是两者共存,互相包容”,历来众说纷纭,而以持第一种见解者居多。卢敦基同志从考证唐甄的学术源流入手,主张第二种见解,其论述足以新人耳目。但我更倾向于第三种见解。 显而易见,一、二两种见解的共同前提是:唐甄思想不仅有前后期之分,而且从前期到后期有质的变化。我认为这是经不起推敲的。  相似文献   

2.
受现代新儒家重要代表牟宗三的影响,台港学人往往以康德的思路研究孟子,认为康德和孟子异代同心,其伦理思想相差无几,甚至孟子在许多地方还超过了康德。这种学风近年来在大陆学者中间也日渐盛行。我们认为,孟子与康德之间虽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也存有相当大的差距,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伦理思想。康德代表的是西方传统的理性伦理,孟子代表的则是儒家的心学伦理,根据孔孟思想的内在联系,我们称之为仁性伦理,这二者决非同类。本文仅对孟子仁性伦理与康德理性伦理的不同特点,作一个初步的分疏。  相似文献   

3.
《四川社科界》2006,(6):38-40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关于伦理与政治学说的一种思想文化体系。作为我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化思想,儒学及其伦理思想一直占据着中国传统社会的思想统治地位,并且对包括藏民族在内的中国各个少数民族产生着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那么,儒家文化及其伦理思想何以会受到藏族同胞的关注、学习、运用,并吸收其为自己文化及其伦理思想的一部分呢?我们认为,其基本原因有如下几个万面:一是儒家伦理的普世性倾向所带来的一种必然结果;二是儒家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思想主张符合藏民族需要的结果;三是儒家文化本身的亲和力倾向对藏民族产生的强大吸引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唐宋八大家”代表了一个散文流派的兴起和延续 ,标志着唐宋文章的代表作家和最高成就 ,是人们对唐宋散文成就的高度概括。一般认为此说肇自明代茅坤或较早的朱右 ,周振甫推至元代吴澄 ,笔者以为此说应该起于南宋吕祖谦。首先 ,吕祖谦具备八大家思想 ,他告诉习文者当读“韩、柳、欧、苏 (从吕祖谦日常论述看此为三苏 )、曾文字 ,四六且看欧、王、东坡三集以养根本” (《东莱吕太史别集》) ,强调学习唐宋八大家文章。其次 ,吕祖谦为宋六家散文的宣传做出了重要贡献 ,主要表现在他编纂了《皇朝文鉴》。《皇朝文鉴》或称《宋文鉴》 ,是吕祖谦…  相似文献   

5.
明中后期心学在徽州的流布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界一般认为,阳明心学的兴起几乎没有对徽州产生什么影响。这一观点是有违历史事实的。其实,明中后期,徽州这个程朱理学的故乡,也成为王(阳明)、湛(甘泉)心学肆意流布的地域。徽州士民之所以迅速就接纳了心学思想,究其原因有二:其一是与徽州学术思想演变的逻辑进程有关,其二是因为心学思想适应了当时徽州商业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盛邦和 《中州学刊》2003,(6):133-137
《论语》、《孟子》是中国儒学资源的最古“地层”与原型 ,时至今日 ,儒学已经历多次重大层累过程 :缘起于孔孟 ,成功于朱、王 ,发展于民国。思想的“层累”主要指因新时代递变 ,社会新阶层迭出 ,各时期思想家对原型思想的新认识、新诠释与新发展。当代新儒家是陆王心学的现代殿军。陆王心学是孔孟心性学与佛学的“化合”产物 ,民国心学是融会佛学、结合西学的结晶。再次融会佛学以熊十力等人为代表。结合西学 ,开创“新心学”则以贺麟为代表。更新儒学 ,必须依靠西学 ,否则徒劳无功 ,为此贺不赞成“中国本位文化的思想” ,甚至认为中国儒学更新当重视对基督精神的汲取。“西洋文化之输入 ,给儒家思想一个试验 ,一个生死存亡的大试验 ,大关头” ,则说明他实质上已在警戒文化建设中的中国式“原教旨”倾向。  相似文献   

7.
邓新华 《江汉论坛》2004,(12):100-102
明代中叶思想家王阳明所创立的心学是从理学内部分化出来的一个哲学流派,它具有鲜明的反理学倾向。阳明心学的出现不仅从内部造成了理学的瓦解,而且也为明清两代文艺新思潮的产生提供了思想上的催化剂:阳明心学以“情”为人“心”所固有的观点消除了程朱理学以性化情、存理灭欲的强制色彩,为明清两代的文艺家在创作中尽力表现人的情感和明清文论中“情感”论的盛行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阳明心学提出的“心”本体论充分肯定和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为明清两代的文艺家大胆突破礼教规范、提倡抒写性灵表现个性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阳明心学及后学对圣贤的绝对权威的否定和对人人平等的价值观念的推崇,也直接引发了明清两代的文艺家在创作上表现出“语出本色”、“贵浅不贵深”的强烈的平民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8.
陆九渊对理想社会的构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九渊对理想社会的构思□范立舟张伟陆九渊是南宋时期著名思想家,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开创者,他的思想成就不仅在于确立和阐发了道德超验的心学本体论,而且以此为认识基点,在社会政治方面亦颇多创见。其政治哲学和历史学说倾向于在解释世界的同时向社会提供改变...  相似文献   

9.
一反传统的《诗经》研究,是指摆脱传统研究《诗经》的套路,如尊诗教,着重于考订训诂等,而单纯从文本出发,体味它的艺术审美特质。明代反传统的《诗经》研究与明代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有密切关系。程朱理学是末、元、明三代居于统治地位的思想。它作为封建社会后期兴起的新儒学,援佛入儒,重义理而轻事功,有很强的内省倾向,对封建文人的思想起着重大影响。到明正德年间,鉴于理学的末流已支离庸弱,不足以振起人心,王守仁提出“致良知”之说。他认为“心即理”,“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这就是心学。作为理学的分支,心学把一切都解决在纯主观的心理活动之中,认为“此心目太古,何必生唐虞;此者苟能明,何必多读书”  相似文献   

10.
论陈白沙的佛教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文化是白沙(陈献章)心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白沙心学思想体系中,溶铸佛教文化,特别是对惠能禅宗的吸收和改造,就是其佛教文化的突出表现。本文通过白沙心学对佛教文化既相融合又相冲突的分析,揭示白沙心学佛教文化观的理论架构和思想特征。一 白沙心学作为宋明理学的组成部分,同宋明理学一样,是儒、释、道思想融合与冲突的产物,在白沙心学思想体系中包含着儒、释、道的思想内容。然而如何界定佛教文化在白沙心学中的地位,却存在着截然相反的看法。一种观点把白沙心学完全归结为禅学,并把白沙心学中“自然为宗”的思想内…  相似文献   

11.
王世贞晚年潜心佛道,主"三教合一"、"即心即佛"思想.表现出援儒入释、扬释道抑儒的倾向,并从佛教心性论角度阐发阳明心学,通过改易"四句教",使阳明心学走向禅林.黄宗羲认识到王艮、王畿在"跻阳明而为禅"中的作用,却忽视了王世贞在"跻阳明而为禅"者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2.
朱熹思想之与陆象山金春峰陆象山哲学思想是心学思想。和王阳明一样,其哲学的基本命师题是“心即理”。朱熹讲“性即理”,不讲“心即理”,故学术界常认为朱陆为理学中两大对立的学派。“朱陆异同”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门题目。实际上,朱熹的基本观点是心学,不过心学...  相似文献   

13.
陈旭 《阴山学刊》2005,18(4):90-94
海瑞赞赏陆、王心学,认为万物皆备于心,无需向外求索。在行己与从政的活动中讲求知行合一,在个人品格上向往浩然正气充塞于天地宇宙间的大丈夫品格,在政治思想上倾向于孟子的“仁政”学说,在具体的政治行为中主张恤民、利民、爱民,主张减轻对农民的剥削,而其归宿是维护王权政治秩序的长期稳定,其目的在于忠君。他心目中的理想政治模式是圣王政治。  相似文献   

14.
孙应鳌继承和发展了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将"心即是理"引申为"心即是仁",并由此出发,提出了"诚意"、"慎独"以"求仁"的工夫论,从而为其美学思想的滋生提供了心学的理论土壤.对孙应鳌的美学思想的认识,应着眼于对心学与美学相联结的原因进行探究,由此对心学与关学的联结生发出的心即是美所体现的主体性进行考察,这样才能看清他的美学思想所袁明的心学立场,从而看清他形成自己的美学思想,完全是他建构自己的心学体系,展开论述自己许多心学观点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书院在明代再一次得以复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明代中叶心学的兴起和发展。王阳明、湛若水等心学大师及其门人大力兴办书院,以书院为发展与传播他们思想的阵地。心学在书院中活跃,并上升为主流思想。无论祭祀、讲学或藏书,明代书院心学化趋势明显。书院的心学化在社会各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 湛若水(1466—1560)字元明,号甘泉,广东增城人。官历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为明代重要哲学家。湛若水著述颇丰,主要有《春秋正传》、《格物通》,《文集》,后人总辑为《甘泉全集》。 湛若水哲学受其师陈献章心学的影响,又接受了张载的“气”论,表现为二元论的世界观。湛若水哲学的二元论倾向与同时代的心学大师王守仁的思想形成鲜明的对照。一方面,由于湛若水哲学中的心学思想与王守仁相同,因此湛、王二-人“意之所在,不言而会,论之所及,不约而同”(《别湛甘泉序》,《王文成公全书》卷七),  相似文献   

17.
敖运梅 《船山学刊》2011,(4):165-168
王阳明的诗歌创作与其心学思想是相呼应的,通过对其诗歌的剖析可以深入理解他的心学思想,借助诗歌这一载体,王阳明将其心学思想中的“心”、“意”、“知”、“物”概念通过诗歌呈现出来,其心学思想的递进过程正是其诗歌内容的表达向度。本文通过对其诗歌的独到分析,揭示王阳明哲学与文学、儒学与佛道思想的循环交汇与构架转移。  相似文献   

18.
<正> 中国历史上的各种伦理思想,大多与某种哲学倾向相联系,并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份,与一定的社会形态相适应。王夫之的伦理思想当然与当时封建的社会形态相适应,但由于它是对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人们思维的某些规律,积淀了一些积极成果,对今天仍然有不少有益的启示。关于人性的成因问题,孔子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著名命题,认为人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50、60年代之后,西方德性伦理的复兴成为当代伦理学发展的前沿领域.在德性伦理思想的复兴中,主张理论化的德性伦理思想与早期反理论化的伦理思想有着重要的区别.努斯鲍姆等人认为,自近代以来,德性的失落与现代道德哲学中理性没有真正地充分发挥其本来作用直接相关.他们就此批判功利主义,力主伦理理论化的思想,开创了理论化的德性伦理思想的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20.
朱熹、张栻、吕祖谦是齐名于南宋时期的理学家蛉说难趸疃诘笔敝泄涎睾5厍?故世称“东南三贤”。其中,朱熹(1130—1200)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直居于正统地位。张栻(1133—1180)、吕祖谦(1137—1181)的学术成就和影响虽比不上朱熹,然而各有特色。吕祖谦有深厚的家学渊源,注重历史和文献的研究,同时注意汲取当世不同学派的思想资料,创立了以史学见长、杂博著称的“吕学”。张栻是抗金名将张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