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性的研究在国内外引起了较大的关注,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显得更加举足轻重。本文介绍了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2.
基于菜单成本模型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单成本导致产品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粘性,此时货币供给的微小扩张或者收缩无法等比例地传导到价格水平上,于是导致微小货币冲击对产出具有实际效应,进而体现货币冲击作用呈现菜单成本型的非对称性。我们利用区制转移模型描述和检验了我国货币政策菜单成本型的非对称性,发现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受到菜单成本的制约,因此建议采用多次和小幅的货币政策调控,以便发挥微小货币冲击的实际效应。  相似文献   

3.
货币政策作用非对称性离散选择模型及其检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主要是指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效果。采用二项离散选择模型对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进行描述不仅能够度量经济波动和货币政策的状态,而且能够在不确定性条件下检验货币政策产生作用的可能性。在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货币政策作用的非对称性,因此需要对通货紧缩环境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作用机制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效应这个经过大量实证研究得到检验的结论,却在我国本轮经济衰退中被打破了。本轮自2008年底开:治的经济衰退,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及积极财政政策的配合作用下,效果明显。文章主要就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信贷渠道进行了阐述,认为在体制转轨时期地方政府强烈的促进经济增长的冲动、商业银行的积极配合,使得信贷传导渠道畅通无阻,使这次宽松货币政策效果明显,同时指出了扩张性货币政策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5.
中国货币政策存在地区间和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双重非对称性.运用面板数据—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可估计货币政策的产业传导效应,进而探讨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与区域的效应非对称性原因.研究发现,紧缩货币政策的效应在经济衰退时要比繁荣时的更大,且这种经济周期性的非对称性程度存在区域差异.不同的产业具有不同的产业特性,因而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差异导致中国地区间货币政策效应双重非对称性.央行应根据产业分布特点,在保持统一货币政策的前提下,实行差别化的货币政策操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同阶段因产业而导致的区域效应.  相似文献   

6.
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的讨论是当前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这种效应的存在对各国货币政策当局带来了严重的挑战。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的研究不能仅局限在国际货币联盟中,同样适用于单个国家内部,特别是内部发展差异较大的大国内部。从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这一领域相关的成果的基础,对其产生的机制、实证研究、治理机制等角度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基于行为金融的中国股市波动非对称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股票市场波动特征的研究,对于利用金融衍生品管理投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行为金融的发展为研究股票市场的波动性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方法.投资者是否理性是传统金融理论与行为金融理论的重要区别.从投资者非理性角度分析,过度自信、羊群行为和处置效应是中国股票市场非对称性波动的主要原因.通过引入行为金融前景理论中的价值函数,修正EGARCH模型,并以上证A股指数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股票市场的波动非对称性显著存在,同等程度的利好信息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使我国统一的货币政策操作形成了区域非对称的货币供给。依据最优货币区标准的理论分析和基于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的实证分析结果一致认为我国存在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非对称性,东部沿海区域的政策效应优于中西部区域。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差异是形成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非对称性的根本原因,货币政策传导主体的区域差异是形成区域效应非对称性的直接原因。我国应关注区域差异实行适度差别的货币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欧元启动后,欧盟统一的货币政策和相对分散的财政政策成为欧盟政策协调的一个核心问题.成员国财政政策协调失灵,财政危机将会引发欧盟整体的汇率危机和银行业危机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像中国这样幅员辽阔且内部发展差距较大的大国而言,统一的货币政策在各地区的传导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区域非对称性效应。在总结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使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两项计量工具,实证检验了中国的货币政策是否存在区域非对称性效应。本文的研究发现,无论是对产出的影响,还是对物价的影响,货币政策对东部地区的影响都要显著地大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1.
在两岸间经济融合日渐加深的基础上,开展货币合作的社会经济利益是海峡两岸货币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虽然目前两岸的需求冲击相关性不高,但是在供给冲击上呈现了不断增强的对称性。因此。两岸在推进货币合作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制度建设的作用,通过设立危机防范和救助机制来预防和化解未来的金融动荡。  相似文献   

12.
短期国民收入决定的IS—LM模型、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和AD—AS模型不能很好地解决开放经济下总供给不具有无限弹性时国民收入如何决定的问题,所以可以建立一个开放经济下满足国际收支均衡的AD—As模型。该模型既考虑了开放经济又考虑了总供给,能弥补IS—LM—BP模型、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和AD—AS模型在讨论开放经济下国民收入决定时的缺陷。运用此模型,讨论外商直接投资、顺差和国外通货膨胀三个国外因素对中国均衡收入和物价水平的影响,可以看出,推导出来的开放经济下的AD—AS模型可以为国际贸易问题和有关国际经济的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期货市场价格波动非对称性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EGARCH模型,以铜、大豆及小麦三个主要的连续期货合约收益序列为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利空消息对我国期货价格波动的影响,要大于利多消息对期货价格波动的影响.对300个期货交易者的问卷调查结果也表明:我国期货投资者普遍存在的"过度恐惧"心理,是造成利空消息对期货价格波动的影响大于利多消息对期货价格波动的影响的最为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运用GJR-BEKK-GARCH模型和风险溢出指数方法对中国2005年7月22日—2021年4月2日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房地产市场、黄金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及其非对称性做系统性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市场间具有广泛而显著的双向风险溢出效应和非对称溢出效应,负向冲击引起的波动大于正向冲击;样本期间金融市场平均风险溢出指数为25.5%,风险溢出方向具有非对称性,房地产市场、商品市场和股票市场是风险的净溢出者,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是风险的净接受者;金融市场风险溢出指数具有时变性、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国内外重要政策颁布和风险事件爆发期间金融市场风险溢出效应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乡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非对称性特征及其后果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中国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在城乡呈现出非对称性的特征。在农村,这种非对称性表现为投资收益外溢城市,而在城市则没有形成投资收益对农村的外溢,只表现为投资收益内溢城市区域自身,其结果则是农村的发展因缺乏必要的人力资本而受到限制,致使中国城乡发展的差距不断扩大。应该发挥政府作用,大力加强对农村各种形式的人力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16.
从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出发,可分离出货币供给量中的扩张和收缩趋势,结合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具体探悉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动态影响机制.扩张性货币政策拉动房地产价格的作用比紧缩性货币政策降低房地产价格作用更为明显,但总的来说,紧缩性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调控作用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采用B-P滤波对1999-2012年我国农产品价格指数进行处理,观测到我国农产品价格呈现出4个波动性周期,并且表现出明显的不可重复性和非对称性;再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与非对称GARCH族实证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检验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具有稳健性特征,并且EGARCH模型描述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更为有效。最后绘制EGARCH模型的市场信息冲击曲线,进一步验证结论。  相似文献   

18.
采用B-P滤波对1999-2012年我国农产品价格指数进行处理,观测到我国农产品价格呈现出4个波动性周期,并且表现出明显的不可重复性和非对称性;再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与非对称GARCH族实证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检验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具有稳健性特征,并且EGARCH模型描述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更为有效。最后绘制EGARCH模型的市场信息冲击曲线,进一步验证结论。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阈值自回归模型(TAR)和冲量阈值自回归(M-TAR)理论方法及其检验统计量的构造,并应用Bootstrap自助法来获得检验统计量的渐近P-值或渐近临界值.运用该方法分析了我国GDP增长率周期波动的"深"和"尖"两方面的非对称性特征,研究发现我国GDP增长率周期波动呈现较强的"深"型波动,而"失"的特征并不明显.同时通过对价格指数的非对称性研究,发现价格指数周期波动并不存在非对称性,因此以价格名义变量来解释我国GDP增长率周期波动的非对称性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20.
大多数经济体在一定程度上不是最优货币区,在统一货币政策冲击下,一个经济体各个区域的反应并不具有一致性,反应程度和反应时滞都存在很大差异。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明显,受货币政策冲击后区域反应显著不同,但是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的研究在中国却严重滞后。对这一领域的国外最新研究成果进行较为全面的综述,对于中国货币政策制定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研究方法经历了从最优货币区理论到VAR模型的发展过程,从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区域非对称性、金融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区域非对称性以及经济主体行为的非对称性等因素阐释了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的形成机理;未来,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研究将会集中在与总量研究相结合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