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教学中,十七年文学显得相对薄弱,但它的价值却不容忽视。通过整体观照与历史还原相结合的方法,突破十七年文学教学原有单一的政治评判模式,把握其"工农兵"文艺建构与超越的特质,即文学思潮的交替演进、认同与焦虑的作家心态以及革命性叙事的建构与超越,认为十七年文学在受到政治意识形态规约的同时,又蕴涵了自身所特...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文艺方针,“工农兵方向”一直支配着解放区文学与新中国文学的发展。它在歌颂新人物、新生活的同时,也潜在地规定着作家队伍构成的主次轻重之别。在工农型作家“中心”、知识分子型作家“边缘”的秩序作用下,“十七年”文学始终洋溢着颂歌、赞歌情调,直到新时期,这种单一的文艺秩序才为思想解放的多元化存在所打破,“人民”的外延才由“工农兵”扩展到“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大众化运动”几乎贯穿20世纪文学史,牵涉到文学领域之外诸如思想、政治等领域内的诸多问题。从“五四”时期启蒙知识分子殷切呼唤的“平民文学”,到延安时期毛泽东《讲话》政策性指明的工农兵文艺方向,文艺大众化运动在话语与实践两方面经历了复杂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4.
艾青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诗人,却不是工农兵文学的代表诗人,他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前后写下的最具影响力的诗作,并不是按照工农兵文学的创作规范创作的。这些诗作的诗情既和工农兵文学相通,又是对工农兵文学的超越,具有比工农兵文学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心灵震撼力。艾青的创作启示我们:要通过个人的“私情”来表达符合人民利益的感情;在“为人民大众”的大方向下,作家可以而且应该有选择题材、表达个人情感的自由。  相似文献   

5.
二十年前,在延安的文艺座談会上,毛泽东同志作了著名的讲話,指示了我們的文學艺术的工农兵方向。其基本內容是:(一)文艺反映以工农兵为主体的人类社会生活,直接或間接地影响劳动人民,团結和教育全体人民,为无产阶级服务,为革命的工农兵的根本利益服务,(二)文学艺术家投身于工农兵的火热斗爭,与革命的工农兵結合,改造自己的思想感情,向工农兵学习,(三)在文艺专門家的帮助下,开展群众的业余文艺活动,发展工农兵自己的文学艺术創造。文艺的工农兵方向,指示了文艺与劳动人民結合的政治方向,指出了文艺真正复归于劳动人民的伟大道路。一定的时代,一定的社会,总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一定的文艺方向。历史已經走到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开始了一个“新的群众的时代”。我們的社会,經历着一次深刻的变革。在文学艺术方面,要求一个相应的革命,是势所必然的。但是,没有革命的理論,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革命一定要产生天才的巨人,由他們研究出革命的理論,作为行动的指南。一九○五年,列宁就提出了“党的文学”的口号,要求文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要解决的最根本的问题,是文艺为劳动人民服务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把这个问题提高到文艺方向(基本方针)的原则高度上来加以论述。他说:“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又说:“如果大家同意这个基本方针,则我们的文学艺术工作者,我们的文学艺术学校,文学艺术刊物,文学艺术团体和一切文学艺术活动,就应该依照这个方针去做。离开这个方针就是错误的;和这个方针有些不相符合的,就必须加以适当的修正。”遵循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方向,四十年来,经过成千成万的文学艺术工作者的努力,我们的文艺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五十年代以来的中国文艺思潮放置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系统中进行了考察,认为五十年代以来,中国文坛经历了三次大的演变和更迭。第一次是流贯于四十至六十年代的工农兵文艺思潮;第二次是泛滥于“文革”时期的文艺逆流;第三次是勃起于历史转折时期为现实的文艺思潮。  相似文献   

8.
四十年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同志根据列宁的文艺党性原则,结合我国的革命和文艺创作实际,明确地提出了我国无产阶级文艺的服务方向问题。那就是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的”,是为“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服务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后来被概括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六十年代,进一步被概括为“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现在,党中央根据七十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概括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些口号虽然文字不同,但精神实质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在“五四”文化革命旗帜下 ,“五四”新文学取得巨大成就 ;在农村革命和文化革命深入中 ,无产阶级文学蓬勃发展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确立了文艺创作的方向和原则 ,促进了文学事业的发展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工农兵服务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新中国文学初见成效 ;十年文化专制 ,文学创作遭受空前浩劫 ;在文艺的春天里 ,文学创作焕发生机。文学艺术的繁荣 ,必须有正确的文艺思想和政策 ;必须处理好文艺和政治的关系 ;必须尊重文学艺术的自身规律。  相似文献   

10.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时代”与“革命的话语”双重叙事情境下,回应工农兵群众对红色革命文艺的现实诉求,逐步建立起文艺发生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了革命主体与革命文艺的双向互动、革命文艺与革命实践的同步前进。在建构新民主主义革命“武装战线”的同时形塑了一支革命的“文化军队”,不仅对塑造革命意识、激发革命行动、丰富革命生活等发挥了巨大作用,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革命文艺理论成果。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我国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回溯延安时期文艺发展历程,对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真理性、坚守中国共产党文艺领导的方向性、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人民性以及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历史参照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1.
新英雄传奇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种新的小说叙事类型.现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战争、新中国诞生后建构新型意识形态文化的客观需要、工农兵文学思潮的文艺主张等等,为新英雄传奇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生存土壤或必要的生长条件.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文艺与社会生活”的辩证关系;第一次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文艺如何为人民大众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问题;继承和发展了列宁提出的党的文学的原则。它发表后虽已经历半个世纪,但它的基本精神、基本思想,至今仍然是引导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前进的指针。  相似文献   

13.
平武县文艺宣传队成立三年多来,在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指引下,终年身背背篼翻山越岭,走村串寨,行程六千多里,走遍了全县每个社队,把一台台革命文艺节目,一直送到贫下中农家门口,被誊为“背篼剧团”,四川山区的“乌兰牧骑”。这样的“背篼剧团”,好就好在它时刻想着工农兵,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正确处理了为工农兵而刨作和为工农兵所利用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既坚持了为工农兵的大方向,又摸索  相似文献   

14.
《超越语言》一书的全称是《超越语言——文学言语学刍议》。它是鲁枢元继《创作心理研究》、《文艺心理阐释》之后的又一部重要论著。《创作心理研究》独设机杼,畅议了创作领域一些新颖的论题,为建构文艺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准备了重要部件,《文艺心理阐释》承续而下,在东西方  相似文献   

15.
延安整风运动及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作为延安文艺的分水岭,使得延安作家的文学创作、理论话语阐释发生巨大转折。从整风前后延安文艺状况的比较着手,以报告文学为视角进行研究,认为报告文学在《讲话》发表后异军突起,不但成为实践《讲话》“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精神的重要文学样式,而且成为延安文艺由多元向一体化转型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马克思关于“世界文学”的理论既阐明了世界文学的出现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又是对当今时代文艺的科学预见。世界文学与民族文学的关系是“多元一体”的关系,是辩证的统一。本文还对葛红兵《超越“民族化”和“西方化”》中的若干观点提出了商榷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一文艺的工农兵方向,从提出到现在,已经四十八个春秋了.它的提出,最早见于毛泽东一九四二年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当时的提法是:“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后来人们习惯上称它为文艺的工农兵方向,  相似文献   

18.
五十年前,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这是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光辉文献。它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创造性地解决了革命文艺发展中一系列重大问题,特别是指出“为群众”和“如何为群众”是革命文艺问题的中心,在中国文艺史上,首次提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而贯彻这一方向的正确途径则是文艺工作者与人民相结合,首先是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讲话》在中  相似文献   

19.
不少学者认为左翼文学曾经成为了主流意识形态。其实,当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时,它早就已经被解构了,而这种解构正是从延安文艺时代就开始了的。由于革命的需要,许多左翼知识分子来到延安,为延安左翼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但是,左翼文学与延安的主流是冲突的。在延安,文学作品的批判性遭到削弱,歌颂工农兵成为主流,左翼文学的精神遭到改写。同时,作家的主体意识也经历了从有到无的变化。而且,左翼文学的主题及人物形象也被解构。正是左翼文学与延安的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了激烈的碰撞,最终,左翼文学融于工农兵文艺的大潮,失去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0.
四十年代初,毛泽东同志对我国“五四”以来蓬勃崛起的新文学理论与实践,给予了科学地总结。他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顺应历史潮流,从文艺为什么人这个根本问题入手,科学地阐发了文艺理论上一系列原则性问题;并根据当时解放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讲话》号召革命文艺工作者“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把平淡的日常生活现象集中起来,“把其中的矛盾和斗争典型化”,从而造成“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