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地区间的有序流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工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一、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分布及剩余状况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有4.4亿人。据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的分析预测,到2000年,我国人口将突破13亿大关,其中农村人口约10亿,15—59岁的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6.6亿,实际劳动供给人口约为5.9亿。从劳动力需求看,种植业劳动力需求量约为1.6亿,林、牧、副、渔约需0.8亿,共计2.4亿。也就是说到2000年农村将有3.5亿人的劳动力需要到非农产业部门就业。即使按1978—1988年农业劳动力转移量每年800万人估计,到2000年时农村中仍将有近2亿农业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2.
几年来我国已有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业部门,但主要集中在物质生产部门的乡镇工业。这本来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初期是难避免的,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则是值得注意的。我认为,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中国的绝大多数农村而言,农村剩余劳动力应该比较多的转移到农村第三产业。 <一>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形势,是十分严峻和艰巨的。我国农业人口有8亿多,农业劳动力近3.5亿,现有耕地14.5亿亩,劳均耕地约4.3亩。据农牧渔业部的预测,在农作  相似文献   

3.
一个战略性课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刘肇润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目前,农村的劳动力有4.4亿人,其中已转移到二、三产业上的劳动力约有1.1亿人,从事农业生产的有3.3亿人,剩余劳动力将超过2亿人”①。大量的而且正在继续增多的农村剩余...  相似文献   

4.
人口城市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吉林省经济发展中必须面临的两个重要问题。有必要对吉林省人口城市化状况进行分析,剖析吉林省人口城市化过程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密切关系,并以吉林省人口城市化发展进程为基础,通过对现阶段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的估计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问题的分析,探讨如何在吉林省人口城市化发展中形成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和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出现了大量过剩农业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成了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据中国科学院国情研究小组的调查,中国的劳动力80%在农村,农村约有5亿劳动者,而农业资源仅能容纳1.5亿,加上近几年的乡镇企业容纳1.2亿,外出打工经商0.5亿和从事多种经营0.2亿,农村尚存在1.6亿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6.
未来10年内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状况分析与转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未来10年内我国农业劳动力的供求状况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劳动力虽然成功地实现了1亿多人的转移,大大缓解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但随着改革的深人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农业劳动力就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形势不容乐观,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依然是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根据对未来10年内我国劳动力供求状况的分析,我们仍将面临着1.5亿农业劳动力就业的巨大压力。1.农村劳动力的供给过剩。由于生育下降滞后的影响,与80年代相比,农村适龄劳动人口增长的压力在90年代有了很大缓解。按中国标准计算,1982~1988年农村劳动适…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民工潮”之所以一年猛似一年,便是工业化与城市化矛盾的集中表现。目前,我国约有1.5亿农业劳动力处于绝对剩余和相对剩余的状态,人口的过度膨胀和资源的相对不足,引发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大规模转移。现在“民工潮”的规模已经突破6000万人,其中90%是青年农民。由此看来,“民工潮”已经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时代潮。  相似文献   

8.
正确认识再就业与农村劳动力进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施再就业工程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失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之间的矛盾,这对于组织更多的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切实做好再就业工作至关重要。 一 众所周知,我国现有7亿多劳动力,分布在农村的有4.5亿。由于农村经济靠粗放经营,现有的农业资源就业弹性十分弱小,仅能容纳1.5亿劳动力,加上乡镇企业容纳1.2亿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6000万劳动力和2000万从事多种经营的劳动力,农村仍存在剩余劳动力约1亿,这是一支数量庞大的失业大军。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一方面,城市企业在深化改革过程中,下岗职工不断增多,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再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受经济利益驱动,纷纷进入城市寻找就业岗位。据统计,1997年全国流动的农民工达到6000万。如此庞大的流动人口,对失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形成了巨大的压力。这个矛盾究竟怎么认识、怎么解决,对农民进城是堵还是疏,这是实施再就业工程中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史证明,经济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劳动力供求量平衡和就业结构协调的过程。在劳动力充分供给条件下的中国,均衡则特殊地表现为农业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并有效地配置于现代化部门。劳动力就业结构转换和劳动力供求总量平衡问题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成功与否。   我国农村拥有 9亿多人口, 4亿多劳动力,其中农业剩余劳动力达 30%以上,即有 1亿多农业剩余劳动力。因此,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模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式选择   农业劳动力转移按其经营的产业种类可以…  相似文献   

10.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严峻的形势。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压力,乡镇企业仍然起主渠道作用,发展小城镇是根本出路。针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特殊情况,应大力鼓励劳务省际输出和境外输出,把人口负担转化为劳动力的资源优势,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11.
农民素质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需要与其生产技术条件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对劳动者素质要求相适应的劳动力。工业的发展要求劳动力的高质化和劳动者素质多样化,而我国农村劳动力的供给按受教育程度呈现出“金字塔”型,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呈“倒金字塔”型。这种农村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的非对称性,导致农业剩余劳动力人数增加,成为实现“十五”计划目标的极为严重的障碍。一、农村劳动力的根本问题是农民的素质问题我国12多亿人口,9亿多农民,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耕地锐减,加剧了人多地少的矛盾,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三农”问题突出。理论界一种观点…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有4.4亿多人。除务农者外,乡镇企业吸收了1.2亿人左右,剩余劳动力有近1.2亿人,据有关权威部门九十年代初的预测,到2000年则增加到2亿人以上。农村日益增长的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自/、十年代以来一直困扰着党和政府部门以及理论界的一个棘手问题,至今未找到一个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本文就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一、正确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首先要澄清三个模糊认识,转变三个观念,排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想障碍。如何看待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无论是政府有关…  相似文献   

13.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利弊及对策杨锦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对活跃城乡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据测算,目前全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达1.3亿,全国跨省流动的农村劳动力已达2000万以上,如果按照目前的状况,到本世纪末,全国农村...  相似文献   

14.
试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李二虎目前,我国农村有4亿多劳动力,其中剩余劳动力有近2亿。在这近2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中,有5000~6000万人处于流动状态,形成了所谓的“民工潮”,而且在村剩余劳动力还将以每年10001人的速度递增’“。据估计,到20...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理论思考与对策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就地解决了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业劳动力跨区间迁移规模日益扩大 ,“离土不离乡”的兼业式转移比重较大 ;隐形就业的性质相当明显 ;各地区农业劳动力转移规模存在很大差异。针对这一特点 ,文章提出了当前我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路 :城市吸纳目前有限、但有潜力 ;乡镇企业向城镇集中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载体 ;农业内部消化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具体对策是 :大力进行户籍制度改革 ;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加速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兴建中小城镇结合起来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与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结合起来 ;扩大劳力输出是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良性转移是整个社会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解决失业问题、提高农民收入 ,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有序持续发展的一个必经途径。本文试图从我国已经向城市、乡镇企业转移了大量农村过剩劳动力的基础上 ,分析存在的障碍因素 ,并就此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基本状况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解决农村过剩人口的一个重要途径 ,也是农业人口向非农转移的最终归宿地。近 10年来 ,无论是从城乡从业人员的变化还是从城乡人口的构成来看 ,我国城镇化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从前者可以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葛金田 《东岳论丛》2004,25(2):80-83
城市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 ;目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 ,城市化水平滞后严重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城市化进程中面临下岗职工再就业、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矛盾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 ;农民工已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焦点问题 ;要彻底清除限制农民工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歧视性政策和规定 ,确保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几年,我国每年出生人口一千七、八百万,也就是说,每年约有同等数目的青年成长起来,进入社会。这是一支强大的劳动后备军,如果安排得好,将促进四化建设;如果安排不好,就会浪费大量劳力,对青年及其家庭、对社会安定团结都不利。我国人口80%以上在农村,每年约增加一千多万农村青年参加劳动,但我国耕地少,平均每人约只有一亩半地,只相当于全世界人均耕地的四分之一。我国农村约有三亿多劳力,平均每劳动力只负担耕地五亩左右(美国928亩;苏联135亩。解放前,在华北地区,雇农给地主扛活,每人负担三十亩以上)。这些情况说明,我国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我国还有荒地约16亿亩,有草原42亿亩,有荒山荒坡11亿亩,还有大量的江河湖海水面,农林牧渔各业也都有大量的副产品可以综合利用。这又说明,我国农村的自然资源是丰富的,发展生产大有潜力。  相似文献   

19.
一、在改革中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70年代末期开始,由于生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的贯彻,和全国性可耕地的减少,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问题日趋突出.至80年代初,据中国的某些推算,由于耕地减少和劳动力过剩,到2000年,将有4亿农业人口必须向非农业部门转移.可是到2000年中国城市能够容纳的农业人口,充其量不过3000万人.据有的推算,这只占必须从农村转向城市的2亿人口中的15%.那么,下余的1.7亿人究竟将去向何方呢?十年改革以来,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特别是在产业之间的转移(向非农业部门的转  相似文献   

20.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当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规模迁徙成为新时期人口流动的主体,而打工则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基本的生存方式和劳动形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给务工地区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和注入活力的同时,也给东部地区特别是城市的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困惑和冲突。客观地看待社会转型时期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迁徙,充分利用这部分劳动力资源,协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