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取得成就最高的诗人,其抒写悲剧性爱情的无题诗,更为后人津津乐道。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惨痛的感情经历,为他写作无题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他无题诗中缠绵的意象,精巧的比喻,朦胧的境界,也展示了作者对人生的独到的感悟。  相似文献   

2.
3.
关于李商隐创作无题诗的原由,历来比较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爱情说;一是政治说.那么李商隐创作无题诗还有其它原由吗?本文试着从多个角度来探讨他创作无题诗的原由,并肯定他的无题诗创作在诗歌创作上,独辟蹊径,开创了新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4.
论李商隐的道教无题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商隐的道教无题诗历来为研究者所注目,然而大多从追索诗歌的本事出发,主要运用传统的“诗言志”的观念,把这些道教无题诗比附为政治遭遇诗;另外解释为诗人与女道士秘密恋爱的本事记录.这两种解诗方法都忽略了诗歌作为有机的艺术整体本身所具有的审美内蕴.联系诗人的经历及理想追求,可知这些道教无题诗抒发了诗人人生遭遇的不平心绪.  相似文献   

5.
李商隐是晚唐杰出的诗人,他善于用婉曲的艺术手法表现自己的情感世界,他的无题诗就体现了这一特点。历代诗家众说纷纭,对无题诗进行各种解读,其争论延至今天。其实,无题诗是有一定的情感指向,首先表现的是个人的爱情生活,其次表现的是个人的怀才不遇和对生命的忧患,从总趋势上看,无题诗表现的是一种幻灭感。  相似文献   

6.
婉转是常用的修辞格,陈望道对婉转修辞格做了精辟的论述,婉转修辞格的运用,可以使文学语言变得委婉含蓄、蕴藉深沉。李商隐的诗基本上都具有含蓄深沉的特点,特别是无题诗,究其原因,和婉转修辞格的运用有很大的关系。通过婉转修辞格的运用,透过表层的符号,表达出深层的含义,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诗歌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7.
李商隐十年京师应举,十年京师求仕,然而在京师未有一席栖身之地。他力求有所为的一生,终究牺牲在政党斗争之下,成为坎坷又潦倒的一生,最终"一生襟抱未曾开"。无题诗委婉地再现了诗人执著追求理想、实现抱负的艰难历程,但所落空空的人生巨痛。抒写了诗人期望与失望,执著与彷徨,叹惋与绝望,悲愤与痛苦的情感。  相似文献   

8.
“兴寄”说是唐代重要诗学理论,李商隐是晚唐颇具代表性的诗人.将两者联系起来,深入研究“兴寄”理论与诗人“沉博绝丽”“深情绵渺”的独特诗歌风格之间的关系,以及无题诗的“比兴寄托”特征,可以揭示出诗歌理论与诗人风格形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借以呈现晚唐诗歌“兴寄”风貌特征.  相似文献   

9.
许兆剑 《新天地》2011,(8):124-124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对当时和后世都有深广的影响。李商隐诗中最能代表其纤巧凄美风格的是其以《无题》为题的爱情抒情诗,从爱情关系上,可将李商隐的爱情诗大略划分为两类。一是实有其事的,这类爱情诗抒情对象明显、特定,与诗人具体的爱情经历有关。  相似文献   

10.
李商隐《无题二首》"昨夜星辰"中的名联"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实为描述宴饮中博戏"凤翼"的场景,是赋兼比、兴。"灵犀"一词应释为"用犀牛角做的骰子"。古今注解者因未能理解此联的博戏本义,导致了对"凤翼"、"灵犀"两词的注释存在一定的瑕疵,并对此联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误读、误释。因此,在注释上应正确注释关键文辞的含义,在释读上应着重兼顾诗句中所描述博戏"凤翼"的本义,而李商隐诗歌侧重对"凤翼"的化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李商隐诗歌中,柳树作为一种重要的诗歌意象频频出现,且包含的情感内涵各有不同。李商隐笔下的柳意象按其生长的生态顺序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新柳、繁柳和衰柳。按三种情况分析李商隐的诗歌,以具体分析柳意象在不同状态下所表达的诗人的主要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12.
李清照诗与词的风格有较大差异。其词多以个人生活为表现内容 ,词风或缠绵悱恻 ,委婉动人 ,或哀怨抑郁 ,凄苦怜人。其诗以切时弊为主要内容 ,诗风激昂慷慨 ,愤郁雄浑  相似文献   

13.
"汉朝情结"是由唐太宗率先大力提倡和在创作中亲做表率而形成的,它整整影响了有唐一代诗人的诗歌创作.晚唐诗人李商隐在诗歌创作中,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的诗人们外化"汉朝情结"的方式,另一方面由于他的特殊经历和个性,又创造性地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这一个"的诗歌特征.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李商隐所处时世、身世及家世的分析,得出这三个方面促成了他悲凉、内向的性格和心态.并通过分析他的政治诗、咏史诗、爱情诗,进一步展现了李商隐的悲剧心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诗歌所呈现出的朦胧、蕴籍的独特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5.
回顾中国现代修辞学发展百年史,我们认为,中国修辞学的发展今后应朝着以下三个方向努力:一是注意语法修辞相结合的研究,二是加强汉语修辞史的研究力度,三是重视对新媒体时代的修辞新现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一首诗的创造成果在更多方面是不可见的 ,复杂的诗歌作品尤其可能通过许多沉思和启迪逐渐发展而成。诗歌创作有三个过程 :无意识过程、意识过程、审美的升华过程  相似文献   

17.
先唐送别诗多注重对即时离别场景的描写,抒发离情别绪,情感哀婉忧伤,形成中国古代送别诗的基本意境模式。盛唐的送别诗相比前代有了艺术性的超越,拓宽了送别诗境,借送别诗言志,致使表露功业情志成了送别诗的有机组成部分,诗篇取景宏大,情感奔放,意境雄浑。以李商隐为代表的晚唐诗人对盛唐送别诗发展主流非扬而重在弃,其送别诗情感深沉厚重、缠绵凄婉、景物意象多继承传统送别诗,在意境上有向先唐送别诗回归的倾向,这种回归并不是对先唐送别诗简单的肯定,而是一种否定之否定,在对离别心理的意境止观或景物观照上,李商隐的送别诗与先唐有相似之处,而李商隐又善用典故、象征、暗示等手法,其送别诗意境具有狭细、流走、朦胧的特质,对后世送别诗创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伤逝情绪在本质上是对生命的体悟和思考。李煜词中伤逝情绪提高了词的抒情功能和词的品格。本文重点分析了李煜词中的 4种时间模式 :顺时式、对立式、对照式、错位式 ,从而突现了李煜词对生命的体悟和思考———伤逝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