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庭坚贬宜山及在宜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黄庭坚(公元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因与张耒、秦观、晁补之三人同游于苏轼之门,时人称为“苏门四学士”,后世又有人将他与苏轼并称“苏黄”。书法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黄庭坚生活于北宋新旧党争异常激烈的年代,曾因党争牵累,在政治上几度浮沉,  相似文献   

2.
黄庭坚1045-1105,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字鲁直,号山谷老人、涪翁,官至吏部员外郎。文章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开江西派,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书法为“宋四家”之一。黄庭坚出身于一个家学渊源深厚的家庭,父亲为著名诗人,当时著名的文学家王安石、欧阳修和梅尧臣都是他的远亲。他从小聪慧过人,能过目成诵,治平四年,他22岁便考中了进士。初任叶县尉,神宗元丰年他写信给苏轼,并以诗文作了自荐,其诗文得到了苏轼的称赞和尝识,自此声名大震。后来他又和秦观,张耒、晁补之俱游学于苏氏门下,成为“苏门四学…  相似文献   

3.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是南北宋之际的重要诗人,江西诗派中的后起之秀。他的诗歌不但较早以反对异族侵略的爱国主义思想内容放射异彩于宋代诗坛,而且在艺术上也对黄庭坚、陈师道的诗风有所突破。宋末元初的方回说:“古今诗人当以老杜、山谷、后山、简斋四家为一祖三宗。”(《瀛奎律髓》卷二六)对陈与义给予很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又号涪翁,北宋洪州分宁人(今江西修水),是有多方面卓越成就的文学艺术家,尤专于诗道。他不但与苏武并称“苏黄”,而且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江西诗派,代表了宋代诗歌的主要特色,有人贬斥黄庭坚诗歌晦涩难懂,语言生硬模糊,令人费解。担任何事物都存在着矛盾同一性,缺点从另一面看就成为优点,诗歌的模糊令人费解的同时也能够带来含蓄蕴藉,飓尺千里的审美境界。同样道理,我们从另一角度也将看到黄诗独特的审美艺术,以及与唐诗的主要区别特征。黄庭坚诗歌的独特审美艺术,体现在他的诗歌(尤其是写景抒情诗)注…  相似文献   

5.
<正> 在古籍整理出版日渐困难的情况下,乔力同志的新作《晁补之词编年笺注》最近由齐鲁书社出版了,这是令人十分高兴的事。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晚年自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县)人,为苏轼门人,与黄庭坚、秦观、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是北宋颇有成绩的作家、诗人兼学者.其生性耿介,不事干谒,一生命运多舛,仕途坎坷.其身后寥落,诗文散佚颇多,现尚存的唯有《鸡肋集》七十卷,其中诗赋二十三卷,散文杂著四十七卷。词现存160余首.其诗文,历来没有注释校点本。其词作,则除了龙榆生先生的《苏门四学士·晁氏琴趣外篇》校点本外,罕见他书。对其年谱、著作编年,  相似文献   

6.
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哲宗赵煦亲政,起用新党,斥逐元祐党人。苏轼远逐岭表,复谪海南。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也在所难免,以其所修《神宗实录》被新党末流章惇、蔡卞诬为不实,于绍圣二年贬涪州(今重庆涪陵)别驾,黔州(今重庆彭水)安置。到元符元年(1098年)以避亲嫌迁戎州(今四川宜宾)止,黄庭坚在黔州贬所凡四年,给我们留下了三十余首诗。  相似文献   

7.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水人,是南宋与陆游齐名的“中兴四大家”中一位杰出的诗人。他力求冲破江西诗派的束缚,在更广阔的领域对诗歌创作展开新的探索。他所创造的“诚斋体”,无论在内容方面还是在艺术表现方面,都很有特色,在当时自成一体,为诗坛一大家。一北宋后期,黄庭坚所代表的江西诗派是诗坛的创作主流,他们在创作与欣赏上,偏重于形式而忽略内容,强调诗歌的创作技巧。但是,随着江西诗派缺点的逐渐暴露,有一些诗人,如吕本中、陈与义、曾几等人,认识到江西诗派的局限性,因而在创作实践中,力图有所突破。特别是南…  相似文献   

8.
彭文良  木斋 《殷都学刊》2008,29(4):75-78
北宋的主要词人中,张先、苏轼用词书写士大夫自我的日常生活,代表着宋词士大夫化的走向;而黄庭坚词,除了反应士大夫生活外,还把目光凝聚于普通平民的生活.从题材上看,浓厚的平民化、世俗化,是黄庭坚词的一个重要特征.黄词题材上的世俗化倾向,是北宋中期、后期词人努力开拓词境的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9.
陈与义诗风与江西诗派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与义(1090—1038)是南北宋之交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对于他和江西诗派的关系,前代批评家评说纷纭。在此我想对它们作一理性检视,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吕本中曾于北宋末年作过一篇《江西诗社宗派图》,其中未列陈与义之名。与义一生也未有人谈及他与江西诗派的关系。在其表侄张(山皋)与友人葛胜仲的悼文与诗序里,也只谈到他与山水诗人陶渊明、谢灵运、韦应物及柳宗元的关系。南宋人将陈与义与江西诗派相关联,是在江西二巨子偃息之后逐步形成的看法。二者之间的纽带是杜甫。杨万里开始注意到陈诗与杜  相似文献   

10.
(一) 郑观应,自号待鹤山,道号教昌、一济。他“自幼好道,尝究身心性命之学。”及至青年时期,博览群家道经,醉心于道,并且“寻真访道遍遨游”,“凡有道之士,靡不执贽求教”。北至京奉,南至闽浙,东至芝罘,西至巴蜀都留下他修炼的足迹;他曾七次到江西、江苏等地入室修炼。仅江苏的一次竟达十年之久。 郑观应除修炼以外,还从事道教经籍的整理和道教的社会公益活动。他整理道教经籍以丹鼎  相似文献   

11.
黄庭坚词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以诗与苏轼齐名,时称“苏、黄”,然而他的词名亦自不小。陈师道曾说过:“今代词手,惟秦七(秦观)、黄九(黄庭坚)耳,唐诸人不逮也。”(《后山诗话》)可见评价之高。可是,他的朋友晁补之却又说:“黄鲁直间为小词,固高妙,然不是当行家语,乃着腔子唱好诗也”(《侯鲭录》卷八;亦见《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对他的词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因此,黄庭坚的词,颇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12.
黄庭坚书法的创新精神文师华在中国书法史上,黄庭坚堪称独树一帜的第一流书家;在江西文化史上,黄庭坚是独占鳌头的书法大师,他的书法成就远远高于钟绍京、解缙、朱耷、李瑞清等古代江西籍书家。探讨黄氏的书法理论及书法创作方面的创新精神,对提高我们的艺术修养和书...  相似文献   

13.
赵泽光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1(7):148-153
唐宋时期,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局面已经形成.北宋统治者在实行三教并重政策的同时,对道教采取扶持和尊崇的政策,道教与北宋政治之关系十分密切.北宋统治者对道教的利用和道教对北宋政治的影响是十分值得探讨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存诗近1800首,17岁开始诗歌创作,至61岁绝笔,其创作活动历时45年。纵观他的全部诗作,可见到其创作的发展是存在明显的阶段性的:创作探索时期,从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至熙宁十年(1077年),作诗313首;风格形成时期,从元丰元年(1078年)至元丰八年,作诗650首;范式建立时期,从元祐元年(1086年)至元祐八年,作诗413首;艺术变化时期,绍圣元年(1094年)至崇宁四年(1105年),作诗422首。这种阶段性是诗人艺术本质和风格形成、变化的过程在创作中的体现,而其发展变化又必然受到时代文学思潮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张三丰,元朝著名道教学者。他名通,字全一,一名君实,字铉一,别字玄玄,又号保和容忍三丰子。亦号昆阳,字君宝。因为他不修边幅,又号张邋遢。张三丰先世为江西龙虎山人,祖父张裕贤自江西迁至辽东懿州(今辽宁省彰武西南)。共父名居仁,亦名昌,字子安,或云仲安,号白山,元太宗时曾“赴试策论科入选”,终因“性  相似文献   

16.
论晁补之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是北宋后期一位较活跃的作家。与黄庭坚、秦观、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与张耒齐名,词则比肩苏轼,独能得苏轼之神髓。翻开他的《琴趣外篇》,苏轼新词风的影响是明显可见的。而他也正因在当时正统词风占统治地位的情  相似文献   

17.
道教内丹养生在北宋文人士大夫间的盛行,使一些诗人的心态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形成了主体、闲适、自娱为特征的心态,这种心态流露于作品中,进而影响到他们的诗歌风貌.面对人生挫折,北宋诗人往往受道教“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影响,高扬主体精神,用内丹养生中“性命双修”、“自适其适”的思想和心境驱遣烦恼忧愁.道教内丹养生对北宋诗人心态的渗透,是造成北宋诗学娱乐倾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黄庭坚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在诗坛上,与当时文坛领袖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诚然,从总的方面说,黄庭坚的文学成就是无法与苏轼比肩的.但他的诗歌创作自有其特色,对后世,尤其是对南宋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一些方面,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苏轼.许多人学习他,竟然形成一个声势浩大的流派,这便是人所共知的“江西诗派”.作为“江西诗派”宗主,黄庭坚在唐诗盛极难继的情况下,勇于探索,独辟蹊径,以独特的艺术构思和语言技巧,为诗歌的发展增添了异彩;使诗歌在  相似文献   

19.
“夺胎换骨”之我见熊一坚黄庭坚是北宋大诗人,他的诗在有宋一代影响很大,但人们对他的诗以及他的诗论毁誉参半。“夺胎换骨”,就是黄庭坚受到人们抨击的“罪状”之一。此说始见于宋僧惠洪的《冷斋夜话》:“山谷云:诗意无穷,而人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无意,虽...  相似文献   

20.
<正> 黄庭坚以诗名世,号为宋诗代表而与苏轼并称。其词成就虽不如诗,但亦颇受世人推重。晁补之称许黄词“高妙”(吴曾《能改斋漫录》),陈师道谓:“今代词手,唯秦七(观)黄九(庭坚)耳(《后山诗话》),李清照推山谷为北宋知词四家之一,苏轼赞赏其“清新婉丽”(《能改斋漫录》)。后世词家和论者也多有褒扬:或云“精妙可思”(先著《词洁》),或日“清迥独出,骨力不凡”(黄蓼园《蓼园词评》),或称“妙脱蹊径,迥出尘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等。今天,当我们多角度、多层次地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