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布哈林的平衡论是建立在系统理论之上的系统之动态平衡思想,如果不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布哈林的平衡论。布哈林把自然界和社会都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当作一个体系即系统来研究其动态平衡关系。布哈林的平衡论应该得到它应有的地位,至少也应该看作是系统论的最初萌芽。系统之动态平衡思想以其鲜明的特色和理论高度构成了布哈林经济哲学思想的核心。特别是布哈林关于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思想,是布哈林平衡论思想在经济领域中基本运用,是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在苏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平衡运动论是布哈林的主要理论——平衡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布哈林在《过渡时期经济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两部著作中较为集中地阐述了这个理论。平衡运动论是布哈林将自然科学中的平衡理论和黑格尔的辩证法进行批判结合的产物。它由一大规律、三大范畴和两大概念构成基本轮廓。一大规律是指平衡运动规律。布哈林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运动过程都经历平衡——平衡的破坏——在新的基础上建立平衡这样三个阶段。①这三个阶段是循着被黑格尔所揭示  相似文献   

3.
布哈林在从事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活动中,结合俄国实际,运用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分析路径,创立了其独特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他指出:自然界是社会有机体的"培养基",劳动联系是社会有机体存在的基础,社会有机体是一个相互作用着的现实的集合体或体系,是由物、人、观念三种基本要素组成,并分为不同的类型;社会有机体可分为社会的技术装备和社会的经济结构与上层建筑及其结构两个层次,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依存;革命和改革是推动社会有机体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有机体的发展就是社会平衡状态不断被打破,又在新的基础上恢复、再破坏、再恢复如此循环往复的过程,因而平衡是社会有机体发展的保证。探讨布哈林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将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和认识布哈林在传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方面的重要贡献,同时也将大大拓宽布哈林思想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只有实现生命科学与生命伦理学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才能保证人类社会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呼唤。现代生命科学与生命伦理学是一对处于共构状态下的矛盾,互相制约,共同发展,有机互动,从而实现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这一动态平衡过程,促进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是社会矛盾的主要方面,而结构性失衡又是"不平衡"的突出表现。解决"不平衡"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需要分析结构性失衡的原因,并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指引,加强制度创新,提供有效制度供给,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效制度供给,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简政放权制度,以求平衡制度结构、收入分配结构、供需结构;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主要方面,实现供需动态平衡,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并不是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存在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而逐步形成的;它也不会在历史上永远存在下去,而是会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而自行消亡。民族的发展是受社会发展制约的,也是随着社会发展规律向前发展的。因此,任何一个民族都处于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之中,不是这一个社会的民族,就是另一个社会的民族,不属于任何社会的民族是不存在的。 世界上存在着民族,就必然会存在民族问题。概括地说来,民族问题就是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毛泽东同志在他的光辉著作《矛盾论》中,反复阐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他说:“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  相似文献   

7.
因为建设社会主义不是一种单纯的经济运动过程,而是在经济基础上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几个方面交互作用的运动过程,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和发展.早在1921年,列宁同托洛茨基和布哈林之间就有过一次激烈的论战.托洛茨基和布哈林说他们关心的是提高生产,而列宁关心的则是政治,是“从政治上看问题”.列宁在回答这种责难时,深刻地强调指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不肯定这一点,就是忘记了马克思主义的最起码常识”.(《列宁选集》第4卷第441页)列宁还指出“全部问题就在于(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也只能在于):一个阶级如果  相似文献   

8.
“非常”的意义、性质和语法功能不是单一的 ,而是丰富多彩的 ,之所以如此 ,源于它的虚化历程 ,经历了由实到虚 ,再由未完全虚化到实的一个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论社会公正的三维制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什么是评判社会公正的合理尺度,历来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难题之一。这一争论的症结在于:人们习惯于将社会公正理解为一种单维平面尺度,而不是一种多维立体结构。社会公正是社会效率、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之间的三维制衡;社会公平是在这种三维制衡关系中各种平等原则的历史平衡;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公正的主导维度有所不同;社会公正的实现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真理论认为,真理是客观的,又是发展的。真理的发展是在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真理自身的矛盾运动中实现,也是在真理和谬误——认识的矛盾运动中实现,又是在认识与实践——人类活动的矛盾运动中实现。这三对矛盾的对立统一,是真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三条规律的协同作用,体现真理的发展过程。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这所谓“总和”,并不是机械的相加,而是指趋势、累积、延续、总汇等意义。也就是说,不是由若干互不相关的相对真理的相加构成绝对真理,而是由“一个接一个”反映事物的各个方面、层次、阶段的相对真理,形成套叠结构,构成绝对真理。真理的发展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无限互相转化,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使得客观真理愈来愈丰富、多样。真理的发展又是在真理和谬误——人的认识的矛盾运动中实现的。在任何具体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始终是对立的,不承认这点,就会导致相对主义;但若把具体条件下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夸大为任  相似文献   

11.
在关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与比例关系问题的讨论中,有不少同志认为速度与比例的关系不是矛盾的统一。对于这一点,我们持有不同的看法。依我们看,在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中,高速度与低速度是矛盾的统一体;在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过程中,平衡与不平衡也是矛盾的统一体。而且在这两对统一的矛盾之间又相互成为矛盾,结成了速度与比例的矛盾的统一。我们认为,作为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必须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这个崭新的社会制度在我国的出现,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光辉历程了。二十多年的实践,已使人们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的、毫无生气的社会,而是充满着矛盾的、生气勃勃的社会。但是,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成长中,有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正如《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的,“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矛盾,同其它社会(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矛盾相比,究竟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呢?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如果只是模糊地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充满着矛盾,  相似文献   

13.
言意新辨     
一、“意”是可以分析的 言意之辨作为中国哲学史和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一个热门话题,盛于玄学兴起的魏晋南朝时期。言意之间的矛盾是一个客观事实,言意之辨并不是某些人造做出来的论题,而是有现实根据的。讨论言意关系的文章不绝如缕,于今尤盛,这益发说明了言意关系是一个客观存在着的重要的实际问题。 辨言意关系的文章尽管积案盈箱,而其论旨归纳起来不过三种,即“言不尽意”论、“得意忘言”论和“言尽意”论(参阅汤用彤著《魏晋玄学论稿·言意之辨》,人民出版社1957年6月版;  相似文献   

14.
与平等不同,公平不是一把单一的尺度,而是对各种平等尺度的权衡。公平所要平衡的最为核心的关系,是权利平等与特殊保护之间的关系。这两种对立要求在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领域中以各种不同方式表现出来。中国公共政策的公平理念,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嬗变过程。把握二者关系的公平之度,要遵循边际贡献原则、针对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和合作性原则。  相似文献   

15.
<正> 一、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必然性根据唯物史观,一种新的经济体制的出现,总是以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过程的必然结果.同样,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这个新的经济运行机制的提出,也决不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现实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过程的必然结果.首先,社会主义革命并没有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取得胜利,相反,它却在社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里首先取得胜利.这些国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普遍都比较低,而且很不平衡,具有多层次结构.与此相适应,它所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体制,就根本不可能实行生产资料  相似文献   

16.
论社会与体育●寇永俊人类精神文化的发展历程,是与整个历史交织在一起的。体育的历史虽然必须以自然的历史为基础,但不是一种纯粹的自然过程,也不是自然界进化的结果,而是人类社会的产物。作为体育运动主体的人,不但要以自然界所赋予的肉体存在为前提,还要以社会赋...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性转化有着深刻的多维动因:牢牢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其历史维度的动因;改革开放40年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的社会现实助推理论创新是其现实维度的动因;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必然要求,推动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是其理论维度的动因。探析这些动因是正确理解新时代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8.
综合平衡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是我国经济工作和经济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有丰富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本文主要对有关这方面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作些探讨。一、平衡和不平衡平衡:是指经济过程中各个矛盾方面的对立统一。国民经济计划中的平衡,主要是指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的矛盾得到统一。平衡是对不平衡而言的,平衡是相对的,绝对平衡是没有的。长期以来流行着一种说法: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平衡是绝对的、永久的、经常发生的;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平衡—平衡—不平衡。只有遵循这个规律,国民经济才能高速度地发展。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人们作计划  相似文献   

19.
邓龙奎 《学术探索》2014,(12):42-47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目的论和社会发展动力论有机统一起来。在推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动力系统中,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推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和科学技术是推动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直接动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合力。“五位一体”的各部分并非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各部分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共同形成一个合力推动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评《艰难的转轨历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艰难的转轨历程》·陈鹏鸣·中国社会由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转变为近代社会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一番艰难的转轨历程。在帝国主义国家洋枪洋炮的打击下,中国虽然不是心甘情愿,却也不得不打开长期以来闭关自守的大门,从此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在这转型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