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凤梧 《统计研究》1989,6(6):66-68
一、函数指数的基本出发点及理论基础 在指数理论界,有人曾把指数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原子法阶段,也称统计指数,第二是函数法阶段,或称作经济指数。 传统的综合指数是从拉氏、派氏的物量和价格指数中推衍出来的。如将拉氏物量指数和派氏价格指数组成综合指数,或将拉氏价格指数、派氏物量指数结合起来组成综合指数。这种组合既严格遵循了相对数上的数量对等关系,也遵循了绝对数上的数量对等关系。东方指数理论更崇尚第一种组合,即  相似文献   

2.
陈婉贞 《统计研究》1986,3(6):52-55
王新驰同志在《统计研究》1986年第1期发表了《经济指数中数量变动及其影响的剖析》一文(以下称王文),就编制综合物量指数,要采用价格(P)作为同度量因素,提出了如下看法:价格“不仅起着‘同度量因素’的‘媒介’作用,还起着‘权数’的作用”。由此,强调应“把价格作为同度量因素和作为权数的两种作用区分开来”。这些看法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怎样理解同度量因素和权数的性质和作用;一是编制综合物量指数(∑P_0Q_1/∑P_0Q_0)时所用的价格(P)是否既有同度量因素的媒介作用,又有权数的作用。对于这两个问题,我有些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一、同度量因素和权数的关系同度量因素和权数是统计指数理论中经常用到的两个概念,有人认为:“统计指数中的同度量因素一是起媒介作用;二是起权数用。”①有人认为:“统计指数中的权数就是同度量因素同它的构成相结合。”②有人认为:“同度量因素和权数是同一因素的不同称呼。”③归纳这些观点,实际上就是认为同度量因素等同于权数,把两者等同起  相似文献   

4.
论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在由简单形式发展到加权形式的过程中,源于L氏指数和P氏指数中同度量因素(权数)的选择和时间的固定的不同,在其编制和计算中形成了L氏指数法和P氏指数法—由此,加权综合指数和加权平均数指数构成了当代编制与计算总指数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两种形式。于是在编制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时,分别采用P氏指数法和L氏指数法。加权综合指数和加权平均数指数在二者的变量(或指数化因素或指数化指标)和同度量因素(权数)、分子分母资料的表现形式、对资料的要求和使用等三方面有不同之处,但后者是前者的变形。  相似文献   

5.
统计综合指数方法中同度量因素的权数作用可通过比例构成来描述。用比例构成表述的同度量因素的权数作用同于加权算术平均数中的权数作用;从相对意义来说,比例构成反映了复杂现象总体的一个核心内容——总体构成及形式;各种综合指数方法之间产生相对计算结果差别的原因可用比例构成来解释。  相似文献   

6.
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以货币表现的建筑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及相应的价值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动都会影响投资总量的变动。根据目前制度规定:投资额的构成由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完成额、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完成额和其他费用投资完成额三部分组成。所以编制投资价格指数要充分别编制分类价格指数,然后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运用派氏公式和拉氏公式计算出投资价格总指数。(-)投资价格分类指数计算方法根据投资价格总指数的要求,将投资额的构成分解,并计算各个部分分类价格指数。工.建筑安装工程投资价格指数测算建筑安…  相似文献   

7.
工业生产指数计算原理及方法(一)宫彤一、工业生产指数计算原理工业生产指数是反映工业发展速度的指标,工业生产指数法是依据各种产品发展速度,然后加权计算出综合发展速度的一种方法,它反映的是产品物量的综合变动程度。用公式表示为:数,PoQo为基期权数。从公...  相似文献   

8.
如何计算工业生产指数黄灿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要求,我省从今年一月开始试行计算工业生产指数,即用工业个体产量指数来加权平均计算综合产量指数,以此来反映工业生产的综合发展速度。使用的计算公式是拉氏物量指数的变形公式,即:Kq=q1q0·q0p0q0p0...  相似文献   

9.
由于房地产业特有的性质,计算普通商品价格指数的方法很难直接用于房地产的价格指数编制。目前各地在编制房地产价格指数时大多采用拉氏指数公式,即仍采用一般商品价格指数的计算方式,由于房地产的个别性,用此公式计算出的价格指数很难反映城市房地产市场的真实供求关系,从而失去意义。  相似文献   

10.
L氏(P氏)动态物价指数模型探析□文/赵培标一问题的提出L氏(P氏)指数系指意大利统计学家拉斯贝尔(Laspeyres)提出的以基期消费品的数量为权数的拉氏物价指数(P氏指数,系指法国统计学家派煦(Pasche)提出的以报告期消费品的数量为权数的派...  相似文献   

11.
同度量因素与权数问题是指数理论的-个重要问题.那么,什么是同度量因素呢?同度量因素等同于权数吗?对此,有的书上是这样理解的:所谓同度量因素,使得不同度量单位的现象总体转化为数量上可以加总,并客观上体现它在实际经济现象或过程上的份额或比重.  相似文献   

12.
孙慧钧 《统计研究》1990,7(2):22-26
一、指数与随机变量关系的问题当研究某种商品的价格或物量的变动程度时,是通过计算价格指数p_1/p_0或物量指数q_1/q_0来反映的。但在研究多种商品构成的复杂总体的变动时,通常是计算加权比率平均指数或加权综合指数(简称综合指数)。这里需要解决的一个中心问题是,以基期指标还是以报告期指标作权数。这个问题,一直是统计界争论而未能解决的问题。这里试引入离散型随机变量,将个体指数和随机变量、权数和概率之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谈指数偏误及评价标准广东工业大学颜小龙(一)指数法作为现象综合数量对比方法,在统计方法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人们在长期的指数理论研究过程中构造了不少公式,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拉氏指数和派氏指数。然而,这两种指数都存在偏误问题,引发出不少争议和思考。商品价格...  相似文献   

14.
权数是影响CPI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基本分类价格指数计算中的权数缺失和高层级价格指数计算中权数滞后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将销售量作为权数的"联合比"法对基本分类价格指数进行计算可以大幅提高其精度;高层级价格指数计算所用权数的滞后性同样会降低CPI的精度,且主要存在高估CPI的系统性误差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冯海发 《统计研究》1987,4(4):60-65
一、权数在农业总生产率指标中的地位农业总生产率是农业总产出和农业总投入的比率。这里的总产出和总投入都是综合指标。经济指数原理告诉我们,要实现对不同度量的对象的综合,必须进行同度量处理,这就需要有正确的同度量因素,即权数。缺乏权数,农业总产出和农业总投入就无法计算。就是在具备权数的条件下,由于权数的取值不同,农业总生产率水平也会出现差异。因为,农业总生产率指标分为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前者反映一个具体年份农业总生产率的水平;后者  相似文献   

16.
现行工业发展速度计算方法亟待改革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是,对采用何种新方法有不同意见,目前意见集中在工业生产指数法和价格指数紧缩法两种方法上。我们认为这两种方法在理论上都能够站住脚。到底孰优孰劣?两者相比,基本原理相同,只是所用个体指数、权数等资料不一样,工业生产指数以产品产量相比计算个体指数,以产量乘以价格得到的价值量指标为权数,加权计算出的结果就是工业发展速度,而价格指数以产品销售单价相比计算个体指数,以产品销售量乘以价格得到销售额为权数,加权计算出的结果为价格指数,然后用价格指数再行一步去紧缩…  相似文献   

17.
如何用二重权数计算经济效益总指数所谓二重权数计算的综合经济效益总指数,就是用综合经济效益选定的指标,用标准值和发展速度分别计算指数,然后将两个指数分别乘以给定的权数,相加得出综合经济效益总指数,具体计算公式为:(1)综合发展速度指数上年同期完成值权数...  相似文献   

18.
费雪理想指数的分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指数分析是许多人所熟悉且常用的经济分析方法。除了指数提供综合信息之外,如今人们对指数的分解也越来越感兴趣,通过分解,可以揭示综合价格指数或物量指数变化的根源,即通过分解可以了解综合指数中各构成分量对综合指数变化的贡献。例如,著名拉氏物价指数:Lp=!p1q0!p0  相似文献   

19.
杨灿  孙秋碧 《统计研究》2006,2(6):73-78
在国民核算和经济统计实践中,广泛运用多种价格指数和物量指数,其中最重要者莫过于生产指数(如GDP物量指数)和消费者价格指数(如CPI,即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这些指数可以选择不同的公式逐年编制,从而形成各种指数序列。SNA(1993)、麦卡锡(P.McCarthy,1999)、许宪春(2000)和施雷耶(P.Schreyer,2005)等先后对国民核算指数进行了专门研究。本文试图首先归纳和扩展指数序列的一般理论,进而探讨国民核算中有关指数编制与应用的若干问题。一、几种基本指数序列及其特征为便于讨论各种指数公式和指数序列,我们约定以下公式符号:记t时期j…  相似文献   

20.
崔斌 《统计研究》1988,5(3):73-78
综合指数同度量因素的时期选择原则是:质量指标指数用报告期的数量指标;数量指标指数用基期的质量指标。对这一原则持否定态度的同志认为:(一)用同度量因素来进行对比,会使指数具有假定性和局限性,与实际存在着一定的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