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史学哲学的形成、发展和特点方光华中国古代史学从史官制度中产生,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但古代史学哲学的形成,则是由孔子修《春秋》开端的。孔子认为历史是人群活动的陈迹("其事则齐桓晋文"),而史学则是史家主体意识在.历史记述中的体现("其义则丘窃取...  相似文献   

2.
补史学之缺成一家之言──评乔志强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社会史》蒋美华,李爱蓉乔志强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社会史》(1992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乔书)这部洋洋35万字的力作,是整体社会史学科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它填补了史学研究领域的空白,有功于学林。...  相似文献   

3.
杨东晨 《云梦学刊》2011,32(2):55-63
从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史学发展到近代中国史学,世代史学家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做出了重大贡献。讨论"封建"与"封建社会"学术问题,应坚持马列主义史学理论和方法,正确对待传统与近现代史学及世代史学家,在继承中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学。  相似文献   

4.
丁尔纲 《阴山学刊》2010,23(2):106-111
《红太阳的陨落——千秋功罪毛泽东》一书用断章取义与曲解等手法,摘引马克思、恩格斯的片言只语,借以杜撰出许多谬说,旨在挖掘颠覆马克思主义的陷阱。针对所谓马、恩晚年"抛弃"了"共产主义伟大目标",皈依所谓民主社会主义之说,将其所摘全部马、恩文句,一一还原到原著之中显现其全貌及语境的本原内涵。引证马、恩论著中完整的论述,从而充分证明该书此举之伪、之谬。以恢复被歪曲了的马、恩形象,及其艰苦创立并为之奋斗终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与共产主义理想之真谛。《陨落》歪曲马、恩颠覆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的是:推行所谓的"民主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史学研究的起步首先从对以往史学的反思开始,其涉及范围之广、研讨问题之多、反思之深刻,都为先前无法比拟,因而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世纪之交的中国史学研究如何健康深入地发展,当需注重几个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史学理论体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丁尔纲 《阴山学刊》2010,23(3):31-37
《红太阳的陨落——千秋功罪毛泽东》一书用断章取义等手法把马、恩关于"股份公司"的论述曲解为"和平过渡"与"民主社会主义"谬论硬塞给晚年的马、恩。从早年《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第一卷到晚年的《资本论》第三卷等一系列代表作中征引马、恩的原话可证明:他们倾毕生之力建构其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核心的严谨、完整、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倾毕生之力与所谓"和平过渡"及"民主社会主义"谬论作绝不妥协的斗争。他们关于股份公司的论述,核心是剖析其"剥夺"剩余价值的资本主义本质;并作出"剥夺者就要被剥夺"的预言。这一切证明:"抛弃"马克思主义,兜售民主社会主义绝对不是晚年的马、恩。这恰恰是《陨落》一书的要害所在。  相似文献   

7.
殷墟卜辞中的"梦"字,大体可分为三种形构:其一为从爿()从扭曲状人形会意的"",表示人在睡梦中的体态,为"梦"字之初文;其二则是在初文基础上添加声符"媚"而形成的形声字,卜辞中写作"",是"梦"字最为每繁缛的写法;其三则为省形形式的形声字,通常写作""。三者一脉相承,充分体现了中国早期文字的发展脉络。战国文字的习见的从夕、媚声"(梦)"字,乃遵循其他思路新造之文字,与卜辞之"梦"没有传承关系。至于形体与之相关的"薎",似可分析为从戈从媚、媚亦声,或从伐省、媚声,其本义与杀伐相关。卜辞"梦"字本身与文献所记载的驱梦、驱厉等习俗无关,不可强行牵合。  相似文献   

8.
探析近代史学演进历程的创新之作──读陈其泰著《中国近代史学的历程》王记录学术研究总是在不断创新中向前发展的,而每一部富有创新精神的著作,都构成了学术发展的界标。《中国近代史学的历程》(陈其泰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1月出版)是近几年来出版的中国近...  相似文献   

9.
中国口述史学漫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口述史学漫谈钟少华一、口述史学义界人类原始发展期间,有一项重大的创举,那就是利用语言。几万年以来,语言已成为人类文明重要的工具和标志。中文的“古”字,正是十口相传之意,即古代事情是由人们口述流传而来的。我们今天能够知道有盘古开天地,有所谓燧人氏、...  相似文献   

10.
彭华 《殷都学刊》2014,(3):85-96
"巴蜀文化"是华夏禹域重要的区域文化之一,"蜀学"是巴蜀文化的灵魂与精华。蜀学的灵魂与精华,可以通过对儒释道三教、经史子集四部、文史哲三科的梳理而予以揭示,其重点体现于其思想与理论。大致而言,蜀学在哲学方面向有"深玄之风",但又"玄而不虚";在史学方面,特别注重"文献之传",尤其重视"通观明变";在文学方面,往往能开一代风气,且可表仪一时。蜀学之神韵与风骨,呈现为以下三端:经史为基,儒学为本;学风崇实,经世致用;融会贯通,赫然名家。未来蜀学之发展,应当继往而开来,即在"打通古今"、"融通三教"、"会通中西"十二字上用力。  相似文献   

11.
《淮南子》一书"极"、"栋"、"柱"三字存在相互"代用"的情况;结合同书相关神话、该句语法、古注来考察,"四极废"之"极"字原本是"柱"之代用字,该句当释为"(擎天的)四根柱子倒了"。  相似文献   

12.
"史""学"二字连用始创于魏晋,时以"史学祭酒"与"经学祭酒"、"律学祭酒"并立出现。此"史学"之概念尚不能推论在何种程度意义上表示一种学科或一门学问,不过此时"史学祭酒"一职与编撰史书等业务尚无较多关涉。此后"史学"一词作为中国古代固有概念迅速使用起来,历经隋唐以还诸朝不同语境的使用,又衍生出"一种学问的修养状况"与"研治史书之学"等涵义。直至清末民初以降,伴随着西学东渐力度的剧增,以日本为中介的西学术语大量涌入中国。在此新学大潮中,本内涵明确而稳定的"史学"语词,在借以对译西方概念的过程中,与传统的"历史"语词及近代新生的"历史学"、"史学史"术语缠结在一起,共同诠释了历史语义文化演变过程中概念的古今转换与中外对接。"史学"概念的演化,决不仅仅只是一个定义变迁的问题,它实际上反映了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史学谱系的日益丰富以及人们对"史学"的理解向着广延度和深刻度不倦地进军。此一"史学"概念梳理、辨析工作,当为适度解构现有的中国史学史体系、试图恢复中国史学发展的原生状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史学,指的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史学。这30年来中国史学最根本的变化,可以说,就是从帝王之学一步步走向普遍性的人学。  相似文献   

14.
"乐山"名称的由来马琦乐山①历史悠久,文化昌明,为天下胜地。从史籍所载,由近之考察发现,觉其名颇有来历。故以近来求索之得,抒一孔之见,求教大方。-、"乐山"得名的几种说法有史可考,春秋时代乐山为开朗故治。战国时期名南安②。秦、汉、魏晋至南北朝之萧梁仍...  相似文献   

15.
历史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广义地讲,历史学是研究客观世界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并阐明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马、恩曾把历史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我们通常所讲的历史,是指人类社会的历史,即人类社会的运动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研究。历史学是一门非常古老的学科。在古希腊神话中,就有专司历史的克丽奥女神。公元前五世纪的希罗多德,被誉为西方史学之父。希罗多德以后,历代史学流派纷呈,成为丰富的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中国更有悠久的史学传统,早在夏代就设有史官。此后历代不仅有严密的史官制度,而且史学著作层出不穷,体例完备…  相似文献   

16.
史学交流是人类文化的一种特质,也是史学生命力之所在。中外史学交流史源远流长,不过迄至近代,特别是到了19世纪末中外史学直接碰撞以来,才以其恢弘之势,写在人类史学交流的史册上。中外史学交流研究内容宏富,它将为史学史研究开辟新天地,即从它与汉学、马克思主义史学及后现代主义思潮之关联就可略见一斑。中外史学交流多途贯通,其主要有译书、教学、著述和讲学等。中外史学交流对于正在迈步走向世界的中国史学意义重大,也将给未来的中国史学研究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17.
孙玉巧 《江汉论坛》2008,(6):142-143
手上这册洋洋洒洒50余万字的<中国实录体史学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是谢贵安教授勤耕史学园地20余年所培育出的一枝嘉禾.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族史学是中国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近代中国史学变革过程中 ,民族史学研究决然不可忽视。梁启超的史学成就与地位深为人知 ,其史学之核心实为民族史学。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梁启超曾经指出:“中国于各种学问中,唯史学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唯中国最发达。”①的确,中国史学,尤其是古代史学极其发达,那层出不穷的历史学家,灿若星河的史学著作,种类繁多的史书体裁,丰富多彩的史学思想,都是世界其他各国所不可企及的。那么如此发达的中国史学究竟起源于何时,遂成为中国历史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而对这一问题的探索与解决,无论是研究中国史学发展的历史,抑或对把握中国史学发展演变的规律都多有神益。关于中国史学的起源,这是一个古老而又新生的史学课题。说名古老,是因为早在汉…  相似文献   

20.
傅斯年在中国现代史学上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斯年在中国现代史学上的贡献张书学傅斯年是我国现代学术界一位富有个性的学者。他终生徘徊于政治与学术之间。在政治方面,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曾为"五四"爱国运动的学生领袖;抗日战争期间他奔走呼号,痛斥汉奸,和各种破坏抗战的行为作斗争;带头驱逐孔祥熙、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