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元明清三代戏剧代表之作《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都渲染了女主人公的爱情追求,她们爱情追求的方式和理由虽各具特色:崔莺莺一见钟情式的爱情,杜丽娘超越生死的爱情,杨玉环维系政治式的爱情,但她们于爱情追求中表现出来的勇气与执著是同质的。她们情感追求之热烈,行为表达之大胆,个人意识之独立是旷古罕见的。她们对传统封建伦理纲常观念发出了强有力的冲击,体现了男权社会中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女性个人意识觉醒的反映,这是她们爱情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北京实在是大,就连化妆师这个“不起眼”的职业,从业者竟也高达3000人之众。她们中有的人跑剧组,拍广告和电视栏目,使之“有幸”成为了与明星“零距离接触”的人。下面请读者跟随记者的笔触去看看她们眼中的明星是什么样儿,以及她们自己在化妆行业中的人生步履……  相似文献   

3.
《所罗门之歌》在塑造男性主人公的同时,也刻画了一组性格迥异、栩栩如生的黑人女性形象。莫里森透析她们的声音,描写她们在男权主义和种族主义双重压迫下的压抑和愤懑、隐忍与抗争,让读者看到黑人妇女为改变生活和命运而作的种种努力。  相似文献   

4.
在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中,他用幽默风趣、轻松活泼的语言刻画了很多女性人物,她们身处金钱万能的时代,虽面临着生存的压力和贫穷的困扰,仍顽强、积极、乐观地坚持着.她们对待爱情的执著和奉献令人感动,尤其值得当代读者深思.但她们往往缺乏反抗精神,一味地忍耐,无法摆脱堕落或毁灭的命运,这也正是欧·亨利作品的局限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世说新语·贤媛》中的女性形象,或为具高风亮节、品格也敦厚纯粹之“贤”女子,或为有远见卓识、气象亦超凡拔俗之“伟”女子,或为理性、果敢并聪明伶俐之“奇”女子,或为刚强、正直且傲岸不屈之“烈”女子。这些女性用她们庄严的生命意志与澎湃的诗情强烈地宣示出这样的真理:虽然封建社会给予女性以极不公正的对待,使之遭遇了悲惨、酷烈的命运,蒙受了巨大的痛苦,但她们依然顽强地生活和奋斗着,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显示出永恒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6.
在《西游记》中,虽然对女性人物泼墨不多,但在有限的字里行间中成功塑造了众多和小说同样具有永恒生命力的女性人物。她们虽然类型、性格、功能迥异,但她们都被深深地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处处以女性之美与儒释道融合为代表的中国人文传统深度契合,能有效地折射出她们所承载的文化因子,同时也为从文化角度对比研究中西方女性的文学形象提供了有益的素材。  相似文献   

7.
作为叱咤风云的一代女领袖,她们是如何维护妇女权益的?她们又是怎样为人之妻、为人之母的?她们的处世哲学是什么?平常又怎样待人接物?这些都是鲜为人知的。这里,从几个侧面对巴基斯坦原总理贝·布托夫人作些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宋代女性词展示了宋代女性的真实情感,在内容上主要抒写对爱情婚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送别怀远之情.在宋代特有的背景下还抒写了她们的思乡之情和忧国之忍.因而她们的作品呈现出了纯真、意境、崇高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9.
南京安德门农民工就业市场的田野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一些制度性因素实际上无视女性农民工的公民权利,致使她们在劳务市场这一制度性空间里遭受各种歧视与侵犯。但女性农民工也在通过各种方式与政府治理术里不公平的部分和男权主义宰制下的"身体政治"进行周旋与反抗。她们成为"身体的政治"之典型场所的同时,又进一步转变成"政治的身体"之积极行动者。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以来女作家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涉入乡土写作,反映在她们文本中的是:一方面揭示历史情境变迁下伦理的偶然和道德的无常,一方面依据性别意识去辨识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伦理。她们思考伦理问题的模式,成为她们在乡土写作中惯常采用的逻辑思维。其中的温情之力,情境道德思辨、超性别意识可以为我们理解她们对寻找一种恰当的道德态度以面对乡土背景下之道德问题所付出的思考和辛劳。  相似文献   

11.
高校女知识分子成长道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女知识分子以独立之人格、精英之风采,展示于社会,拓荒于过去女性极少涉足的高等学府,成为硕士、博士、教授、专家。毋庸置疑,对尚处于嬗变中的时代观念,不能不是一个巨大的震动。传统观念在接受她们之时,亦为她们铺垫了长途跋涉之坎坷与荆棘,准确地揭示高校女...  相似文献   

12.
通过比较元散曲中妓女所作之曲与男性所作青楼之曲,论证了前者更真实地反映了她们的从良愿望、凸现了她们的文学才华,审美品位也更高尚.论述了为何元妓人数倍多于唐宋妓,而有文学才华的却最少.从元代重武轻文、统治者不通文墨、元妓普遍文化水平低下三方面探索了原因.以<青楼集>等文献和元杂剧妓女戏为据,论证了元妓比唐宋妓更有自觉争取人权的抗争意识,并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新疆少数民族女作家的女性意识与她们成长的文化背景密不可分,受自身所处的民族文化的规约,她们未必有非常的反男权的姿态,也鲜见女性主义色彩分明的文学创作,但是她们至少已经开始把自己当作自己的主人,当作社会的主人、时代的主人、民族的主人,开始代少数民族女性"沉默的大多数"发言,为女性不公命运呐喊,对女性生命价值给予赞美。在文学中开始表现女性为开拓生存空间的努力奋斗,也对女性、时代、民族面临的问题作出自己的思索,这应该说是在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的空白之页上对女性意识的开创性书写。  相似文献   

14.
在"三言"、"二拍"中,作者为完成"文以载道"的文学主旨,塑造了一群媒婆形象来牵引出男女主人公的世俗之爱。她们角色虽小,却产生了作者主观意图之外的效果。她们受时代风气的影响,成为见证社会转型的一员;她们在"逐利"过程中引导闺阁女性大胆追求肉体与精神之爱,促进了女性解放;同时,她们成为文学形象中最先具有反叛思想的人物角色,有着永恒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许地山小说中女性的残缺人生出发,分析她们在残缺多舛的命运面前所坚持的人生哲学,认为她们在残缺人生面前并不消极悲观,而是坚持不懈地"补缀"残破的人生之网,执着地追寻她们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6.
乡村天使     
她们不是医生,也不是护士。她们只是一群来自印度低种姓阶层的文盲妇女。然而,作为受过培训的乡村卫生员,她们为孕妇接生、救死扶伤——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命运。  相似文献   

17.
英国19世纪女小说家的恋爱婚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19世纪涌现出了一大批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他们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结合在一起,创作了不少不朽之作。其中那些女作家尤其突出。她们的一系列爱情故事小说表达了她们对恋爱婚姻的理解和解释。她们一致认为:幸福美满的恋爱婚姻是建立在真爱的基础上的。同时,她们也有完全不同的观念。简·奥斯丁揭露了门当户对恋爱婚姻观;夏洛蒂·布朗特认为男女在爱情上是平等的;爱米莉·布朗特则把爱情写成矛盾的漩涡,更有人不慎失足于其中;而乔治·爱略特强调女性要循规蹈矩,甘于平凡。她们充分表达了19世纪女作家的形形色色的恋爱婚姻观。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以仁爱之心和赤子情怀主要铸塑了纯真的少女、赤诚的妓女和良善的妇人等三类"纯真"女性形象,她们承载着作者的理想之梦,寄寓着他独特的情感和生命体验,也是其自身人格和性情的艺术呈现.这些女性形象发散出一种素朴、纯真的人性美光泽,给读者带来一种别样的审美感受,但与当时现实女性的生存境遇存在一定距离,她们更多是承载了作者的审美理想和人性理念,泄露了其潜意识中根深蒂固的男性中心文化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9.
“女性经验”是台湾女性诗人诗歌成长的一个空间,譬如“树”和“楼”意象就是这个空间中一个典型的经验维度。在这个空间里,女性找到了提升自我的凭借,也回应了社会对她们的压制,她们在不同的“经验”之路上,把记忆与希望都放大到了和男性强势话语相提并论的起点上,给自己也给了世界一个探究当代台湾文化一个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20.
梧桐是文学中一个常用的、意蕴丰富的意象,然而在古代女性的创作中其意蕴十分狭窄,主要用来抒发闺怨之情,这主要是由于不平等的性别文化拘限了女性生活的范围、内容和目标,从而限制了女性创作的情思与意境、深度和广度.在性别文化政治改变以前,女性创作的内容与风格难以获得改变与突破.如果时代的文化环境和性别秩序有所变动,那么女性创作也就有所变化,她们眼中的梧桐就不再是抒发闺怨之情的物象了,从梧桐她们领悟到了深刻而丰富的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