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北美学术界对柳宗元诗歌、辞赋、散文、游记、寓言等方面的翻译与研究数目众多,但是对其文学理论方面的关注却远远不够。从翻译者和评论者两个突破口描述柳宗元的文学理论在北美的跨文化交流过程,展现北美对其接受现状。  相似文献   

2.
北美印第安战争陈海宏美国在短短时间里从一个殖民地崛起为世界超级大国,其发展的动力就是它的军事活动。美国把其边疆从大西洋沿岸一直向西推进到太平洋沿岸,这个向西扩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土生土长的北美印第安人进行屠杀和掠夺的历史,也是北美印第安人反抗欧洲殖民...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神学院教授白理明(Raymond Whitehead)应邀来华讲学,曾以《北美宗教状况》为题,在上海作了六次演讲。白在演讲中介绍了北美居主导地位的基督教的历史发展与当前情况,侧重叙述了近年来北美基督教内的各种动向。作为一名西方的基督教学者,他的反映是带有神学观点的。现将白理明的第四讲、第五讲以及第六讲的末段加以整理、发表,以供参考和批判。  相似文献   

4.
杨晔 《21世纪》2009,(9):16-17
在北美创业,最辛苦、压力最大的是老板,需要你真心付出  相似文献   

5.
中国生态伦理思想为北美华文文学创作和批评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北美华文诗人的中国生态伦理想象主要采用了乡愁式和信仰式两种话语模式,以及再现、类比、创造三种话语组织策略.北美华文诗歌中通过这些话语模式和话语组织策略书写的中国生态伦理想象展示了北美华文诗人的人生与情思、感性与知性,同时成就着北美华人诗人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述了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权思想的主要内容、基本特点、形成途径 ,阐明了作为上层建筑的人权思想是北美殖民地经济、政治、文化斗争的产物 ,它对后来美国人权理论和政策予以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早期北美明代小说的翻译和研究受到欧洲汉学的影响。自1933年赛珍珠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水浒传》英译开始,北美对明代"四大小说"和其他重要作品的翻译和研究陆续达到了高潮。北美汉学家(包括在北美的华人学者)对明代小说翻译的贡献不仅体现在种类和数量上,更多体现在重视版本的选取和最大限度地忠实于原著,而且译者一般对所翻译的文本有长期较为深入的研究,因而很多英译本已经成为西方学术界的必备参考书。在明代小说研究方面,北美汉学家也是很重视对批评方法的理论探索,涌现了不少重要成果。通过对北美明代小说的翻译和研究的出版情况较为系统的概述,重点选介具有影响的学者的代表作和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的研究兴趣和成果,以呈现北美汉学在这方面的努力探索与成就,同时也展望北美与东亚学者在这一领域更多交流合作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刘剑利 《社区》2012,(1):61-61
此前,桑兰与美国保姆之间的相互指责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其实出现这样的矛盾和误解跟中美对保姆的认识不同有关。在北美主要有两种性质的保姆:第一种是由雇主付薪的住家保姆,第二种是政府付薪的公费保姆。社会上需求最大的还是住家保姆。和国内家政服务行业门槛偏低的情况不同,想在北美成为一个合格的保姆并不是件简单的事。  相似文献   

9.
近二十年来,汉语词汇习得领域的研究主要涉及词汇习得过程、词汇认知、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的影响等三方面.北美地区汉语新造词汇有以下两个突出的特点:词语借用途径的多元化、普通话词汇和对其他方言词汇的融合.结合在词汇习得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北美汉语词汇现存的两个突出特点,北美汉语词汇教学既要有语言学理论的高度,又要具有接受词汇融合的力度.通过词汇习得概念,简要回顾近二十年来词汇习得,尤其是汉语词汇习得研究方面的成果,结合北美汉语词汇现状,我们总结出了北美高校汉语词汇教学四个主要特点:注重保持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积极性,注意平衡不同词汇在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方面训练的力度,训练遵循难易顺序,重视汉语词汇和汉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北美与南美独立前同属殖民地,但独立后北美与南美社会发展却呈现明显差异.究其原因,与采取的不同竞争措施紧密相联.本文对北美与南美独立前后状况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基础设施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一国贸易成本的大小,而贸易成本的大小又会对一国产业空间布局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发现: (1) 改善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改善两地间的基础设施都能提高落后地区的绝对福利水平,但当发达地区初始的基础设施水平高于落后地区时,两地间基础设施的改善会扩大地区间实际收入差距;(2) 改善落后地区基础设施将使落后地区福利水平上升,但会使发达地区福利水平下降,从而存在降低社会总福利的可能,这种情况极易在地区间规模差距和基础设施差距都很大时发生;(3) 中央政府改善发达地区基础设施抑或改善落后地区基础设施以提高全社会福利水平需要相机抉择,最优决策取决于两地经济规模和基础设施的相对水平。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东亚地区国际贸易与域内贸易数据的计量分析,以及东亚地区与EU、NAFTA等自由贸易区的贸易特点的深入比较分析,指出了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以中间零部件贸易为主的域内贸易新特点以及跨国公司在东亚地区的贸易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对跨国公司在东亚地区生产区位选择的新动向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并从FDI、外包、生产分断化等各种新的国际产业组织模式方面对跨国公司的产业生产网络组织模式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东亚地区各国的主导产业发展、劳动就业环境以及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等方面提出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3.
从政务环境、市场环境、金融环境、人力资源环境、社会环境等五大方面建立5分制量表,采用“问卷星”调查平台对盐城营商环境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实证检验了盐城营商环境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制定政策过程的严谨性和全面性、政府部门对营商环境政策的宣传和解读能力、落实相关政策中出台配套措施的及时性和实用性、技术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流失程度、企业对银行贷款所需时间的满意度、对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整体满意度等6个因素对盐城营商环境具有显著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为优化盐城营商环境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法治政府建设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征是权力有限的政府、公开透明的政府、注重服务的政府、讲求诚信的政府、权责一致的政府;建设法治政府应该具有"主权在民"的理念、"职权法定"的理念、"监督用权"的理念、"程序合法"的理念;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和国家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和要求,法治政府的建设应该着力提高国家行政立法质量、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实行依法科学民主决策、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推进政务公开、落实问责制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组织领导。  相似文献   

15.
美国现政府竞选时就提出了重新谈判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设想并在执政后将其变成了现实。现有研究主要从选举、利益集团、大国博弈、贸易失衡等角度进行解读。不过,重新谈判这样的安排,若非是一体化的根基出现了动摇,很难具备经济上的合理性,也难以得到广泛的国内支持。北美自由贸易区内部贸易结构的变化是美国态度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除了相关理论自身的前提条件和现实世界存在差距外,区域生产网络和区域价值链的重塑、内部市场容量增长有限、技术创新能力和潜力的相对下降、国际直接投资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是其内部贸易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这给予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和地区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6.
以陕西省、四川省8个县(区)762份调查问卷为依据,运用AHP模型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西部返乡农民工创业环境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表明:西部返乡农民工创业环境综合评价水平较好,陕西省和四川省的综合评价水平也较好。其中,经济环境、融资环境、政府服务环境和政府政策环境指标处于较好至差4个水平区间,四川省均优于陕西省1个区间;教育及培训服务环境、市场环境、社会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处于一般至好3个水平区间,2省水平相一致;基础设施处于好和较好水平,陕西省优于四川省。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经济性行业协会承担起行业管理的重任。但是我国的行业协会还没有完全实现自治,尤其是在行业协会与政府的关系上,如政社不分和职权不明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行业协会的发展。政府应该依循治理念为行业协会提供适当的发展空间,促成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合作,以实现经济社会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社会资源,它可以大大降低市场交易中的交易成本,加速资本的周转.我国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市场环境的不规范及对失信行为的责任人处罚机制不到位,导致失信行为泛滥.这造成诚信机制和契约机制被破坏,金融失信行为愈演愈烈.因此,必须通过强化信用观念,完善市场规则,建立我国的信用中介组织和加强政府管理,以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相似文献   

19.
城市基础设施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当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依靠单一的财政投入存在着巨大的资金缺口,滞后于城市化进程,已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阻碍甚至是经济发展的阻碍,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多元化的投资制度.以博弈论为理论基础,分析了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多元化投资制度的可行性.进而提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多元化投资制度改革的三方面措施:一是政府创新融投资政策,建立有效的基础设施项目产权,培育多元化市场投资主体.二是以转变政府管理职能为切点,创新投融资体制,加强多元化投融资金管理.三是保障城市基本设施建设融资渠道,营造激励非政府财政资金投入环境.  相似文献   

20.
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动因、可行性及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1月1日南亚七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决定于2006年1月1日起建立南亚自由贸易区。这一举动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再次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在这样的国际经济发展趋势下,东亚各国经济要发展、要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组建某种形式的经济合作组织变得更为迫切。以此为背景,通过对东亚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动因、可行性及障碍的分析,对比借鉴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模式,认为以"10+1"为主体、以"10+3"为框架是东亚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