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进一步发展观光农业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光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 ,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项交叉性产业 ,也是充分利用农业资源 ,改变单一农业结构 ,发展高效农业的一条重要途径。该文分析了观光农业的内涵、分类、对经济发展的意义、发展现状 ,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进一步发展观光农业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各地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观光农业园区,吸引了很多中外游客到农村,看农家景,干农家活,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这种以农业生产、观光旅游为一体的观光农业园区称为农家乐。观光农业改变了过去农民只专注于土地的单一模式,把旅游业和农业结合在一起,拓宽了农业发展的空间,还带动了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的途径。重庆市南岸区现有1000多家农家乐,2002年大约接待了362万人次游客,收入达2.85亿元,占全区旅游总收入的32.7%。成都市龙泉区,以种植水果丰富被当地人们关注,每年3—  相似文献   

3.
王虹 《宿州学院学报》2004,19(4):107-109
本文旨在结合实际,研究马鞍山市城市郊区发展观光农业的可行性,并针对城市郊区发展观光农业所应遵循 的原则探索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阐述铜川市发展休闲农业的基础上,分析了铜川市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区位优势、文化优势及农业科技优势,并进一步提出铜川市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模式,以此开辟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5.
论观光农业中的土地流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基础上,分析了观光农业中土地流转的方式,提出土地流转中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是关键,同时,提出3个措施:(1)组建农业旅游合作社;(2)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应严格把关,保障农民长远利益;(3)确保观光农业中土地流转政策与制度的良好实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光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相互融合的产物.伴随着观光农业的快速发展,一些问题开始暴露出来,通过分析我国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提出解决现存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观光农业近年来在我国各地的县镇、乡村尤其是民族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发展模式和增长点,并且最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连续要求积极发展观光农业。本文将观光农业视作一类商品,运用差异产品理论重新审视其“同质性”,并立足武陵山民族地区的资源禀赋,构建武陵山观光农业产品差异化的机理,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湖南观光农业旅游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光农业旅游以其特有的诱惑力已植根于我国沿海一些发达地区。湖南作为农业大省 ,具有有利的内、外部环境 ,有着发展观光农业旅游的优势。我们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主客观条件 ,发展观光农业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9.
研究休闲观光农业基本特征和发展内涵,分析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背景、原理和依据,提出了马克思休闲论、休闲经济理论、体验经济理论、农业多功能性发展理论等是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重要原理和理论基础;同时,还研究了海西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重要意义及其对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提出休闲观光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流模式,是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有利于对接台湾休闲农业产业,促进两岸产业合作,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等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10.
农业旅游开发利用的美学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旅游是农业生产新的开发领域,包含观光农业旅游和休闲农业旅游两类,具有乡土风情特色鲜明、季节变化、现实生产、文化多样性等美学特点,发展农业旅游可提升城市文化的休闲娱乐品位,开拓都市农业旅游领域,有利于合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因此,应加大合理配置与开发利用农业旅游资源的力度。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生产是首要任务,而生产发展则要以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为主线.原村乡农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农业从单纯的种植业向与养殖和观光农业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工业从单纯的采矿业向煤炭精加工和农畜产品深加工方向发展;积极发展由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带动的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2.
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城市化的起点,城市化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过程,评价城市化的成效要放在二元结构的背景下来考虑.我国城市化迅速发展,需要建立适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化发展的机制,使之既与城市化的一般规律相适应,又与中国农村、农民、农业发展相适应.城市化并非是让城市取代农村,并非让农民都变成城市居民,而是要让城市吸取农村的优势.城市化是城市发展与乡村再造的有机统一,城市化要与农业、农村、农民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观光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交叉型新兴产业。山西省观光农业资源丰富多样,但由于开展较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管理规划不到位、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意识较低、宣传促销不力、特色意识不强等问题,需要从完善政策体系、科学规划、加大投资力度、加快人才建设、增大宣传力度和开发特色项目等方面来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4.
矿区合理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重建模式的选择对于发挥提高重建生态经济系统效益,促进矿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在矿区观光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模式定位的基础上,进行了矿区发展观光农业的区位条件、客源市场、自然条件(土地资源条件、气候条件)、景观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旅游基础条件的可行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有利于满足游客需求、有利于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需要、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角度提出矿区观光农业生态经济系统重建的森林公园、生态教室、农业公园、观光农园、躬耕园、保健园、观光走廊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5.
矿区合理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重建模式的选择对于发挥提高重建生态经济系统效益,促进矿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在矿区观光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模式定位的基础上,进行了矿区发展观光农业的区位条件、客源市场、自然条件(土地资源条件、气候条件)、景观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旅游基础条件的可行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有利于满足游客需求、有利于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需要、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角度提出矿区观光农业生态经济系统重建的森林公园、生态教室、农业公园、观光农团、躬耕园、保健园、观光走廊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6.
观光农业园以农业与旅游观光相结合而形式,在近几年不断地发展壮大,成为新兴产业。由于观光农业园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一些诸如资金来源面狭窄甚至不足等融资问题。观光农业园融资难已经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之一。以合肥市丰乐生态园为例,分析其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然后提出解决合肥市观光农业园融资问题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江淮分水岭是安徽省重要的粮、油、肉等农产品的主要产区之一,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该地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低、生态环境脆弱、农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率低等问题,区域内传统农业的前景不容乐观。经研究发现江淮分水岭经济发展迅速、观光农业资源丰富、旅游需求强烈,非常适宜观光农业的发展。结合发展现状及开发误区,因地制宜地对江淮分水岭进行区域划分,提出开发建设构想框架及具体发展模式。以期待合理整合观光农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江淮分水岭地区农业与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大力推进休闲农业发展,有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有助于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甘肃省皋兰县什川镇在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有利的区位优势条件的带动下,充分响应国家政策,积极发展休闲农业。由于什川休闲观光农业园处于起步阶段,自然资源类型相对单一,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经营管理服务滞后,资源规划不科学,品牌意识模糊,休闲旅游主题不明确,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社会引导机制欠缺等诸多问题逐渐在发展中暴露出来。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的解决,势必会影响什川休闲观光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必须采取抓住市场机遇迎合观光者需求,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员技能培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科学合理规划,打造什川休闲农业特色乡镇,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多方渠道筹措资金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为兰州市的农业、旅游业及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生态观光农业是以农业为依托,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交叉产业。客观、全面、科学地评价生态观光农业项目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应用层次分析法和协调度模型能够对相关项目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客观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项目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发展观光农业的条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观光农业是城市化、工业化的产物 ,属于现代文明旅游的一种 ,体现出知识经济的成份。它的出现 ,拓展了旅游业的发展空间 ,对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 ,旅游业的开发模式有 :观赏型、实践型和综合型等三种。观光农业的发展要求有良好的配套服务、强有力的经济后盾、独特的田园风光和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以及明确的产品市场。因此 ,在发展观光农业时 ,要科学规划 ,统一布局 ;发挥优势 ,把生态与文化结合起来 ;运用高科技 ,展示农业新成果 ;开发精品 ,融入乡土文化 ;多方融资 ,拓宽资金来源 ;广泛宣传 ,促进产品推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