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安妮·泰勒的作品《思家饭店的晚餐》在叙事结构上摆脱了传统的历时叙述模式,巧妙地采用了并置、陌生化和弱化情节等隐喻性的空间手法,打断故事在时间上的连续性,使文本产生空间共时性的效果,体现了空间形式在叙事功能方面的建构作用:并置和弱化情节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创作主题的表达和深化起到重要的作用;陌生化增加了对艺术形式感受的难度,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审美快感和艺术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2.
“脱卸”是明清小说评点家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一个独具中国特色的小说理论概念。脱卸具有审美的中介特性 ,含义包括连接点、转换点 ,指叙事场景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与转折 ,从此情节转入彼情节 ,它是一个中介概念。间接联系是中介概念最本质的特征 ,脱卸具有这种间接联系的特点 ,用于表征上下情节联系的间接性 ,而不是表示某个情节段落的结束。脱卸还具有空间并置的功能。它打破了时间叙事的线性因果关系 ,变循序渐进的历时性叙事为跳跃性的共时性叙事 ,把不同空间场景并置在一起 ,扩大了空间描写的张力。情节改变预定的叙述方向 ,沿着并置所呈现的新的空间轨迹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
《远航》被普遍认为是伍尔夫早期创作的现实主义小说,然而婚姻前景与死亡结局所形成的矛盾情节引发了评论界的焦虑。从与情节叙事并置的意象叙事入手,分析文本如何将婚姻与死亡呈现为女性内心互为关联的"生活的真相",为后维多利亚时期女性自我发展开拓空间。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美国犹太作家索尔·贝娄的作品《赫索格》为研究对象,从读者心理空间构建的视角分析作品所运用的叙事艺术。笔者认为作品中的非线性叙事、空间并置和视角转换等叙事技巧有助于激发读者的主观能动性,帮助读者凭借自己的回溯、归纳、推理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来参与到作品情节的创作中,从而构建起客观立体的读者心理空间。读者心理空间构建的叙事手法,凸显了作品思想的博大深邃,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志趣。  相似文献   

5.
穆时英在小说中借鉴电影蒙太奇的场面切换手法 ,对各类时间上不具有连续性的场面进行并置 ,达到了小说形式空间化的效果。此外 ,作家还摈弃情节、故事的完整性 ,描写场面时多使用叙事时间为零的静述 ,利用句式颠倒等破碎语义以及运用大量新奇、精妙的修辞手段营造陌生化的语言风格 ,客观上都造就了小说的空间形式  相似文献   

6.
<达洛维太太>是一部充满实验精神的意识流小说,充分体现了伍尔夫的现代主义创作技巧.文章运用现代小说空间形式的批评方法,从空间并置、多视角叙事、印象主义手法等方面探讨<达洛维太太>的艺术特征,认为其是一部具有空间形式的小说.空间技巧的引入扩充了作品的艺术容量和思想内涵,拓展了小说的审美功能,大大地丰富了小说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7.
空间形式理论是由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约瑟夫·弗兰克首次提出的。弗兰克指出,现代小说家常借助时空交错、时序倒置等方法表现出对时间和顺序的弃绝,对空间的偏爱。《宠儿》采用的情节并置与时间永恒、碎片式叙事与开放式文本、多视角重复叙事和蒙太奇的意识流等策略中断了叙述的时间流,缓慢了情节的推进,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化形态,也使文本产生出不同寻常的空间美学效果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拿伯的葡萄园"是《圣经》中的一个小故事,典型地体现了圣经全知叙事的简洁、含蓄的特征,但也具有自己的独特的叙事技巧。首先,叙述者的直接干预较少,通过戏剧化,巧妙运用"展示"、"讲述",进行客观化叙事,有效调控了叙述者与人物的距离。其次,在情节设计上,形成了独特的菱形结构和叙述圈复合序列的结合。最后,运用关键词重复、细节重复,以及对比手法来揭示故事的深层内蕴:道德与属灵的冲突。  相似文献   

9.
鲁迅、卡夫卡的反讽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讽的最基本特征是不一致性,克尔凯郭尔将反讽界定为对虚元的无限否定性精神,也即反讽不再只是一种修辞形式,而是一种认知方式和生活态度,一种世界观。鲁迅、卡夫卡在小说创作中,大量运用并置、重复和戏拟的反讽形式,形成了叙事风格的两面性,即悲剧性与喜剧性并置,现实性与历史性重复,荒诞冷酷与神圣严肃交叉。而这种叙事风格的形成,来源于他们对现实世界的体验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约瑟夫·康拉德的中篇小说《黑暗的心》自问世以来,因其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新颖独特的叙事技巧一直高居文学经典之位.文章从约瑟夫·弗兰克的空间形式理论切入此小说,说明了通过巧妙地凝固叙事时间、并置以及采用印象主义手法来融合读者的感知等叙事技巧,康拉德成功地赋予了小说鲜明的空间感这一问题.文章最后指出,康拉德独具匠心的空间叙事不仅提高了作品内容的丰富性、含蓄性和作品题旨的多义性而且增强了小说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地方风物传说由引子部分、主体部分和确证部分三部分组成 ,它们都具有很高的叙事技巧。其中引子部分 ,常以单向递进式、“借花献佛”式、“移步换景”式、“拉郎配”式以及“特写式”等多种叙事技巧来引出并介绍其传承对象的地理位置 ,描述其状貌特征。主体部分使用对比式、三复式、巧设悬念和连环式等诸多叙事技巧来结构主要情节 ,增强其艺术感染力。确证部分则根据传说情节与可信物之间神、形是否存在某种内在联系来选择是运用粘附式还是依附式叙事技巧来收束全篇。地方风物传说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联使地方风物传说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维吾尔小说创作领域出现了具有不同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的新潮小说。非理性因素成为了新潮小说重要的叙事话语。非英雄化是新潮小说作品区别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作品的重要特征之一。叙述技巧上的大胆尝试,淡化情节或无情节化,运用意识流、象征、怪诞、神秘与魔幻等新的表现手法,可以说是新潮作家自觉的形式探索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13.
略萨的代表作<酒吧长谈>运用了"对话波"这样一种独特的叙事形式结构全篇.其中的"对话"艺术,不仅可以展示对话人物的个性特征,限制叙述人的主观干预性,使小说叙事更为"客观";还可以引发叙事时空的转换,推动情节的发展,造就独特的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14.
以"空间"为切入点,运用叙事空间理论,探讨《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的叙事空间艺术。由叙事技巧上的"空间叙事"可以看出,梦境作为整部儿童小说的基本框架,构成奇异的幻想空间,具有"神圣空间"特质。而从叙事结构上的"空间形式"可见,该儿童小说采取了圆圈式的叙事空间,由空间转换建构而成。  相似文献   

15.
意象叠加和意象并置都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用的技巧,美国意象派领袖人物埃茨拉.庞德不断模仿这些技巧进行诗歌创作和翻译,他的模仿经历了一个从意象叠加到意象并置的过程;意象并置成为庞德诗歌语言的一大特色。由于庞德的大力提倡和推崇,意象并置这一技巧在美国新诗运动中得到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6.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其代表作《达洛卫夫人》中巧妙利用空间形式以一天写一个女人的一生并生动地展示了整个伦敦社会的面貌。一是作者大胆地抛弃了传统的因果性和年代形式的小说结构模式,打乱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线性时间流程,以公园、伦敦的街道等物理空间为载体,采用重复、并置、蒙太奇等共识性的叙述方式,通过多重场景的来回切换,营建了叙事中的社会文化空间;二是在叙述语言技巧上,以扭曲的时序与意象为读者主观知觉的构造提供空间,通过精细的描写来延缓甚至中断情节的推进,以破坏故事历时性的顺序发展,从而达到一种时间停顿和共时性的陌生化效果。  相似文献   

17.
《枕边禁书》是一部实验性电影。该片大胆采用多线索叙事,多重情节交织,构成了错综复杂的叙事风格。导演采用"在身体上书写"的形式贯穿全片,形成了全片的中心线索,将多情节依附于此进行展开,具备较强的实验性色彩。  相似文献   

18.
从"文体"的角度解读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小说三要素即情节、环境、人物刻画为立足点分析《长恨歌》,可以发现其具有"诗体小说"的艺术特征。《长恨歌》在继承前人创作的基础上,运用多种小说叙事技巧,以诗歌的形式给世人呈现出内容丰富、感情充沛的帝王后妃故事。诗歌的这种新变离不开诗歌自身发展的客观因素,但同时也离不开天才诗人的大力创作推动。中唐时期带有故事性的叙事诗即"诗体小说"的出现,使得唐代诗歌呈现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9.
《水浒传》"玄女授书"情节虽然以《大宋宣和遗事》的相关记叙为基础,但内容和风格更为丰富生动。这是因为该情节的结构设计受到了传统人神遇合型尤其是人与庙神接遇型故事的影响,同时在细节设计中又植入了大量神异叙事的常用元素以增强神化环境和人物的效果,并透过"石碣"揭示天书的形式和内容。"玄女授书"情节不仅增添了全书的玄幻色彩,而且实现了推动情节发展、神化故事人物的叙事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不可靠叙述是当代叙事理论中一种重要的叙事策略。美国短篇小说家雷蒙德·卡佛在其短篇小说《毁了我父亲的第三件事》中,对重要情节的省略、空缺以及含混的叙述,造成了叙事和文体层面上的不可靠。作者运用不可靠叙述这一技巧,邀请读者与文本中人物、叙述者、隐含作者积极互动,以感受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彰显人物性格的异化。文本中所发生的事件对叙述者"我"的深刻影响,深化了小说主旨,于冷静疏离的叙述中,展现出生活中荒谬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