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识对象从具体到抽象,人们对于对象的认识从抽象到具体,这是人类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遵循这个规律。广义唯物论把客观世界的一般共同性“存在”作为研究对象,并把认识论的唯物论主义原则应用于对这个对象的研究中,使对于“存在”的认识走向了具体。  相似文献   

2.
列宁说:“毫无疑问,,在黑格尔那里,在分析认识过程中,实践是一个环节,并且也就是向客观真理的过渡。”①那么,在黑格尔那里,实践这个环节在整个认识论的链条上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黑格尔作为一个唯心主义者,没有也不可能“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论的基础”吗?②是否肯定了这种“基础”作用,就会抹煞黑格尔认识论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呢?本文依据黑格尔的原著,对这个问题试作解答。 (一)在黑格尔那里,逻辑学和认识论是一致的,但是,黑格尔专门论述认识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主体性思想是康德批判哲学的精髓和灵魂。在知识领域中,康德明确完整地确立了认识的主体,把认识论的方向由机械被动的认识论转变到以人为中心的主客统一的能动的认识论上来,实现了认识论上哥白尼式革命;在道德领域中,康德确立了以迪德主体为中心的主客统一的原则,扭转了伦理学说史上的那种以对象为中心的主客体关系,从而把主体自我提到道德哲学的最高位置,实现了欧洲道德哲学发展的一场哥白尼式革命;在情感领域中,康德把审美主体提高到主客体关系中的主导地位,也就是把“人”提升到审美的中心位置,并从主客体关系来揭示美的本质,把美的本质看成是人作为审美主体的判断力和客体对象(美)的形式的统一,从而实现了欧洲美学发展史上的一场哥白尼大革命。  相似文献   

4.
列宁说:“毫无疑问,,在黑格尔那里,在分析认识过程中,实践是一个环节,并且也就是向客观真理的过渡。”①那么,在黑格尔那里,实践这个环节在整个认识论的链条上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黑格尔作为一个唯心主义者,没有也不可能“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论的基础”吗?②是否肯定了这种“基础”作用,就会抹煞黑格尔认识论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呢?本文依据黑格尔的原著,对这个问题试作解答。 (一)在黑格尔那里,逻辑学和认识论是一致的,但是,黑格尔专门论述认识的发生、发展以及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见于主观逻辑的“观念”论中。不是断章取义,而是通观整个思想,我们必须承认,在实践观上,黑格尔有以下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认识论是唯物辩证的认识论,他的这种认识论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的,富有生气和活力,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研究。鲁迅的认识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基本观点上。第一,认识对象的客观性。所谓认识对象的客观性,指的是认识对象在人的意识之外,先于认识而客观地存在着。鲁迅是承认认识对象的客观性的,这从他早期的著作中就可以看出来。在1903年发表的《中国地质略论》中,他认为生物的进化是客观的事实,达尔文的进化论是对自然界生物进化这一客观事实的如实反映。他说:“石类既自少而至多,生物亦由简以进复,…  相似文献   

6.
庄子认识论是不可知论的说法相沿日久,几乎成为学术界的定论。所谓不可知论,是指“主张除感觉或现象而外,什么也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或本体无法知道的哲学学说”(《辞海》哲学分册57页)。以此界说去衡量庄子认识论,我们看到,庄子并未主张事物的本质或本体不可知,因此,庄子认识论不是不可知论。但问题又不这样简单,庄子认识论包含相对主义、神秘主义因素,这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可知论,而是比较特殊的可知论。从表面上看,庄子认识论的最大特点是否定知识,鼓吹无知无欲,绝圣弃智,其实不然,庄子是承认并肯定人的认识的。他认为,人的认识是一种主观接触客观的实际活动,认识的对象是主体之外的客观自然界,认识的完整过程包括主体对客观对象的身体接触和心智思考。他说:“知者接也,知者谟也。”(《庚桑楚》)“接”指接触、作用,“谟”指谋划、思考,认识就是主体对客观对象的实际接触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先验分析论是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一书的精华所在,那么,笔者认为康德先验分析论中的“三重综合说”则是康德认识论的精华所在。康德为了解决认识与对象相一致这个认识论的根本问题,同时为了克服机械唯物主义简单地认为知识必须符合于客观外界对象的机械的、直观的认识论观点及主观唯心主义简单地把客观对象完全消融于主观意识之中的  相似文献   

8.
一、“因”的认识论原则和形名说的唯物主义观点宋尹学派从他们唯物主义世界观出发,对认识论提出了一些新见解,《心术上》说: 人皆欲知,而莫索之其所以知。其所知、彼也;其所以知、此也。不修之此,焉能知彼?这是认为,认识的客体和认识的主体是不同的。前者是“所知”,是“彼”;后者是“所以知”,是“此”。同时,两者又必须统一起来,认识客体需要认识主体,后者是前者的必要条件。这种认识论上的重要思想,启发了以后许多哲学家和逻辑家。至于“人皆欲知,而莫索之其所以知”,明确提出要把认识本身当作研究的对象,就更富有启发意义了。显然,  相似文献   

9.
谈到老子的认识论,人们常常说,他的认识论是唯心主义的,是一种把“人类引入愚昧”的“反认识”的认识论;也有人说,他在认识论上是虚无主义者、蒙昧主义者。在我看来,这些评价都是不够公正的。其实,老子并不反对认识,相反,他非常重视认识论;他对  相似文献   

10.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了一个先验认识论的“图式说”。对于这个“图式说”,历来人们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有的认为康德的图式与“先验演绎”是相矛盾的,责其先验唯心主义不彻底;有的则认为图式说在康德的先验逻辑中是画蛇添足的东西,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有的却把它看成是康德对认识论的一项重大贡献,揭示了人的认识能动性。究竟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康德的图式说呢?  相似文献   

11.
现代西方哲学家对认识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有“结构论”、“证伪论”、“世界3论”等。其中对认识论的发展方向,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美国当代哲学家奎因,主张认识论应成为研究认识过程、规律、方式的自然科学。另一个是西德哲学家卡西尔,他主张认识论应与整个人类文化融合。西方关于认识论的种种观点,有许多科学因素,但是他们抛弃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体系,夸大认识中某一侧面、因素,把它作为体系是不可取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原理是否定不了的。比如,把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作为认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在四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一九八二年,胡耀邦同志在全国统一战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把非党知识分子干部列为十个方面的统战工作对象之一。随后,中央领导同志又明确地指出,非党知识分子既是依靠对象又是统战对象。有些同志对把非党知识分子作为统战对象不够理解,或者感情上接受不了。如有的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不应该再说它是统战对象了”;还有的说:“既是依靠对象,就  相似文献   

13.
张金龙 《南都学坛》1999,19(2):85-86
马克思把人的认识活动放到人类创造历史的社会实践中去考察,将作为社会历史活动范畴的“实践”引入认识论作为基础,并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过程,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能动的革命的认识论,实现了认识论的革命  相似文献   

14.
论作为一种交往行为的采访刘勇如果把新闻采访放在认识论领域来审视,首先就要肯定采访是一种认知行为。记者只有通过采访才能获取对采访对象的基本认识,获取写作的第一手材料,这已是一般的新闻理论研究早已论述清楚了的。如若换一个思考角度,把采访当作一种特殊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开封师院学报》一九七八年第四期发表了《直接经验,认识论的基石》一文,从文章的标题到文章的内容,作者都是把直接经验看作认识论的基石的。文章一开头就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把实践当作认识的泉源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正确的标准,把实践得到的直接经验当作认识论的基石”。我们认为,用直接经验取代实践作为认识论的基石,是值得商榷的。这里,我们只就认识论基础问题谈点看法。 我们知道,认识论是研究人类的认识怎样产生、认识的内容以及认识发展过程的哲学学说。它是哲学基本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认识论上,从来就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  相似文献   

16.
“存在就是被感知”是巴克莱非物质主义哲学最主要的认识论命题。这一命题的提出,并非仅仅针对洛克的唯物主义学说,而是直接指向“怀疑主义”;它涉及到巴克莱对认识主体、认识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等问题的独特见解,并以其特有的方式肯定了认识主体性思想;内含于该命题中的主体性思想,有其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7.
论明清小说理论对艺术真实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小说理论对艺术真实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实录观念把历史的准确记录作为真实性;“贵幻”说否定了实录观念,对小说的文学特性加深了理解,肯定了虚构的作用,提出了“幻中见真”的观点:其后出现的写实思想向“实录”回归,但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在否定之否定中对艺术真实有了较完善的认识。这个探索历程与当时的小说创作发展是紧密相联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在四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一九八二年,胡耀邦同志在全国统一战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把非党知识分子干部列为十个方面的统战工作对象之一。随后,中央领导同志又明确地指出,非党知识分子既是依靠对象又是统战对象。有些同志对把非党知识分子作为统战对象不够理解,或者感情上接受不了。如有的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不应该再说它是统战对象了”;还有的说:“既是依靠对象,就不能是统战对象,工人阶级怎么能对自己搞统一战线昵?”产生上面这些模糊认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主要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理论的内含理解的不够全面,在概  相似文献   

19.
我在《把参照系范畴引入认识论的沉思》(见《社会科学战线》1989年第二期第103页)一文中,提出了“在认识论中,除了有认识的主体和认识的客体外,还应当有认识的参照系”,并提出了外参照系——客体参照系和内参照系——主体参照系两个范畴。本文试就在《把参照系范畴引入认识论的沉思》一文的基础上,对认识论中的参照系问题作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文章首次对社会认识中的“无知”现象,从社会认识与自然认识的联系与区别上作了梳理与探索,不仅把社会认识中的“无知”作为人的历史活动中的一种客观现象进行了论证,并且肯定在社会认识中“无知”的必然性及其可能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