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儒家君子道德人格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格典范,对当代教师职业道德和人格修养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致力于传统文化精髓之当代传承,旨在借儒家君子道德人格之内涵涵养当代师德,系统总结君子型教师之道德人格特点,并从哲学、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角度研究君子型教师养成之机理,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三个维度讨论有操守、有担当、有襟怀、有胆识、有知识、有雅趣的君子型教师之养成路径.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义利观规定了中国传统社会价值的大致走向,塑造了理想化的"君子"人格,形成了神圣化的义利观.在当今价值多元化的社会,神圣化的义利观转化为平民式的义利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新价值观的认知与追求.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义利观规定了中国传统社会价值的大致走向,塑造了理想化的“君子”人格,形成了神圣化的义利观。在当今价值多元化的社会,神圣化的义利观转化为平民式的义利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新价值观的认知与追求。  相似文献   

4.
文化自信乃主动的张扬,是对固有文化价值的认知及不遗余力的作为。面对晚清社会的欧风美雨,林纾对本国文化价值深信不疑,涵括儒家道统、伦常纲纪、君子人格、民本思想、国家思想及经世思想、推尊古文等。基于强烈的传统文化自信与坚守,林纾有深切的论述,亦有颇具个性的抉择。既有晚清民初酷烈的现实刺激,也有文化自身的传承性和稳定性的因素,同时亦受其时"中体西用"思想的浸润。探讨林纾的文化自信,旨在彰显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恒定价值,展现林纾自身的文化价值和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儒家君子人格的内涵,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缺失,认为当代大学生人格中存在着道德信仰缺失、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的不平衡、权利与责任的分离、认知与行为的脱节、自强意识淡化等现象。在此基础上,探讨将儒家君子人格论运用于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君子文化源于先秦儒家学说,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君子文化集中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集聚的精神力量,受到了历代思想家的广泛推崇。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结合历史语境与现代语义分析君子文化的语义生成,探求君子文化所蕴含的家国情怀、道德遵循、人格力量等时代内涵,以进一步明确君子文化价值定位,实现君子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 ,其价值思想对中国传统哲学和民族心理产生了重大影响。儒家价值思想是通过对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个体价值和群体价值、认知价值和实践价值、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论述 ,突出了道德价值的核心地位。这种价值观既表现出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优点 ,又具有不可忽视的缺点  相似文献   

8.
儒学与儒商     
经考证"儒商"是一个历史范畴。在肯定儒家的智、仁、勇"三达德"思想是塑造现代儒商的重要资源,同时,又指出儒家的君子人格论是一种"片面的道德型人格"。建构现代儒商必须在吸取儒家"三达德"思想的基础上,从理论架构上提出"德、智、情"三位一体的儒商人格模式,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政治担当是儒家政治价值观的重要取向,它同时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如何认定儒家政治担当的基本特征是认识儒家政治文化的关键问题。儒家政治担当的主体特征主要是:在身份上具有多样性,在意识上具有先进性,在人格取向上具有圣人、君子的特定性。  相似文献   

10.
人的问题一直是社会转型时期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而该核心问题的关键在于公民性品格的培育。从社会学角度而言,公民性品格培育之要义,为公共价值和行为方式的认同和选择。在濡养国人公民性品格的思想资源中,墨子思想可谓是最佳资源之一。其根据在于,国民人格多是遵循儒家的君子之道,即儒家君子人格是公民性品格塑造的基础。而墨子兼爱与儒家仁爱的差异恰恰是两者能够形成互补的前提;两者的共通性使得墨子思想能够比较顺利地进入国人人格内部,实现融合与对话。儒墨的差异性和共通性决定了墨子思想能够与儒家思想形成对接,最终对国民公民性品格塑造形成补益。  相似文献   

11.
论儒家"礼乐教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礼乐教化思想发轫于中国的上古时代,在此思想的基础上,儒家对此进行了新的阐释和发挥,把礼乐教化思想分为社会性礼乐教化与个体人格修养,前者是面向所有人的,后者是面向"君子"的,后者是儒家思想的重点.儒家礼乐教化是以"礼乐"为手段的"仁义"教育,包括礼教、乐教、诗教,其表现形式是审美教育,其核心是道德教育;尽管如此,儒家礼乐教化所要塑造的是"文质彬彬"、"美善相乐"的"中和"人格,也就是审美修养与道德素质、美育与德育兼备;儒家所以认为"礼乐"可以发挥教化人心的功能关键在于"乐"的"感动人心"的作用,也就是说是一种以情感为核心的教育,而主要并不是一种"知"的教育,使道德要求潜移默化地成为人的一种素质.儒家的礼乐教化思想对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社会的建构都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先秦儒家道德人格层次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人、士、君子和圣人是先秦儒家基本的道德人格类型,四者因智慧、境界和价值等差异而居于不同的层次。小人是缺德者,是君子的相反人格。君子是承载儒家道德理想和道德规范最重要的载体,是先秦儒家的核心道德人格类型。士是入德者,是君子的最佳候选人,与君子在内涵上有交叉的地方。君子和圣人同为理想人格,君子的设立源于对道德修养的现实困难之敏锐体察,圣人的塑造则是出于道德理想追求与修养过程的无止境特性的应然考虑。  相似文献   

13.
先秦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提出的基本理想人格是君子人格类型。儒家君子的内涵品行充分体现在个体、社会、政治三个层面。儒家塑造的君子人格理想对中国文化、对中国人的基本价值观、对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已经成为人民辨是非、论善恶的基本依据,现在依然是人民判断知识分子以及公务员品德高下的基本标准。探讨君子之道对于儒学复兴与弘扬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梳理和分析了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中的两条线索 :一条是在儒家思想影响下的君子人格的建构 ;另外一条是在道家思想影响下 ,所形成的追求空灵飘逸、追求意境的艺术精神。希望通过对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中这两条线索的认识和分析 ,为今天审美文化的研究和审美教育实践提供一点可供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君子文化萌芽于先秦儒家学说,语义体系围绕"君子"词义展开,其核心要素是君子人格。培养新时代君子,实现君子文化融入立德树人实践,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君子文化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逻辑生成语境、君子文化融入立德树人实践的行动语境,从而实现君子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对塑造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理想人格特别是“君子”人格,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索,一是规范了“君子”应当具备的德行,二是凸现了“君子”人格的重大价值,三是阐述了“君子”修身应当注意的问题.其理论成果,即使到了今天也仍有不可低估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电影中建构的国家形象,是一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对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输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在意识形态领域用符合国情的价值导向塑造大学生的和谐人格,尤其在社会关系层面上,以儒家的君子之道陶养学生的利他精神,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和谐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在儒家和谐思想体系中,道德完善、刚毅进取的君子理想人格是整个学说的人格基点。君子理想人格对儒家所倡导的社会和谐至少起三方面的作用:君子品质优秀,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因子;君子成为人们追慕的道德典范,对社会和谐起范导性作用;君子注重公平正义、合作互助、协调和解、诚实守信等外在的行为规范,充满道德伦理与自律精神,有利于社会公德的建立,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但因为过于"理想",君子理想在古代社会无法真正实现,一些君子之道的践行者甚至走向君子的反面。  相似文献   

19.
儒家学说自其创立之时,就以理想人格的成就为旨归,此理想人格即是君子和圣人。但儒家并不以君子人格的养成为最终目的,而是进一步指向了政治生活的实践维度。我们通过对《论语》中“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孔子使子路问津”和“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三章的文本诠释,来凸显儒家德性与政治之间的内在关联,指出“天命”为君子人格提供下学上达的形上根据,并奠定了理想人格的逻辑基础,提示儒家君子人格走向政治生活的必然性(天命的召唤);孔子与隐士对政治生活的不同态度体现了儒家理想人格的现实追求;圣人“无为而治”一方面呈现了理想人格的治世方式,另一方面也突显了德性在政治生活中的基础性地位。  相似文献   

20.
儒家德育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实施“以德治国”的中介手段和本质内容,也是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基本原因之一。儒家认为, 以道德教育作为治理国家的主要手段比刑罚治国更得民心, 更易于长治久安。这一理论可称为“德治- 德育”理论。儒家德育思想中的“学而优则仕”和君子人格等内容, 对中国封建社会发生了深远影响。研究和评析儒家的传统德育思想, 或许给我们今天宏观认识德育事业的深远意义, 提供一种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