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与朝鲜长时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中国经济的繁荣发达已经成为朝鲜的社会集体想象。朝鲜使臣在使行中国时,对明朝经济发达的通州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记载。他们不仅记载了通州经济的繁荣,而且对京杭大运河的政治和军事作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们对通州漕运的盛况给予了详细的记载,并从细节上对中国的漕运制度进行了仔细的观察。通过对通州盛况的观照,朝鲜使臣进一步强化了对中国经济繁荣发达的社会集体想象,而这种社会集体想象,则是朝鲜使臣们希望本国繁荣富强的心理反映。  相似文献   

2.
美学上的“哥德巴赫猜想”有两个难题:一个是美丑本质,一个则是美丑感本质。这两个难题又象孪生姐妹,组合成一个“哥德巴赫猜想”,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儒人痴士苦苦求索,至今未得正果。没有人真正彻底说清楚,也没有人相信别人已经彻底说清楚。所以,形形色色的美学专著层出不穷。美学“热”也好,“冷”也好,总有人在孜孜不倦地探索着。一般而言,美学界探索美丑本质问题的专著多,而探索美丑感本质问题的专著却罕见。原因大概是美丑本质好入手些,什么主观性、客观性、物质性、意识性、主客观统一之类,泛泛而谈,几十万言的大著  相似文献   

3.
历史是属于人民的。中、朝人民几千年的友好史册,既凝聚着汉族人民与朝鲜人民之间的血汗结晶,又载记着我国边区少数民族与朝鲜人民共同奋斗结下的友谊硕果。朝鲜《李朝实录》,以大量、丰富的史实,生动地描绘了明代女真族与朝鲜族的友好历史。它通过明代女真族与朝鲜族的历史活动,在中、朝人民之间搭起了又一座友谊之桥,这种友谊是很值得回顾的。本文拟就明代女真族与朝鲜族的相互接近,经济交流,通婚、语言交往和风俗的相互影响,以及朝鲜族在清帝国草创时期的历史贡献等,谈一点个人浅见,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读了收在《中国古代文学论丛》(以下简称《论从》)里的二十多篇论文,觉得对魏明安先生论学的特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魏明安先生与我有相近的学术兴趣。对虚夸学风,我们常引以为戒。对清代学者的实证精神,我们很喜欢谈论。对近代学者,我们注意到几位大师不仅从清代考据学汲取了严谨的治学精神,并善于将西方哲学的、心理学的、逻辑学的方法,乃至自然科学求证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我院毕业生和在校生陆续出版了一批学术论著,显示出一代新人的虎虎生气.其中有的著作得到了学术文化界的较高评介,本文评介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即是一例.该书作者是我院文学系1981届毕业生,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该书已被国家教育委员会指定为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今后本刊拟陆续发表对我院师生学术成果的评介,希望得到院内外的热情支持.  相似文献   

6.
钱钟书在<管锥编>中以比较的方法,对一些中国古代学人的诗文和莎士比亚剧中、诗中的许多内容进行了议论.从钱氏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窥视中西文人对不少事物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思维取向.而且从这些比较中我们亦可以得到许多如何进一步做好外国文学研究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正《想象异域——读李朝朝鲜燕行文献札记》是葛兆光教授在从周边看中国这一研究课题中的一部专著。作者在阅读李朝朝鲜的燕行文献过程中,感到这些燕行文献不仅是重新审视清代中国的重要文献,也包含了近世异域知识人理解中国的立场与视角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见《且介亭杂文二集》)是一九三五年写的。在这篇杂文里,鲁迅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解剖了孔夫子,批判了历代“尊孔崇圣”的反动思潮。这是一篇著名的讨孔檄文,也是鲁迅对上层建筑领域里长时期来尊孔与反孔斗争的科学总结。在当前蓬勃开展的批林批孔运动中,重读这篇杂文,有着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清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拼命鼓吹孔孟之道,再三挥舞“克己复礼”的破旗,妄图在我国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  相似文献   

9.
国内第一部大型朝鲜通史著作《朝鲜通史》(全五卷)的第一卷近日由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在我国朝鲜史研究领域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这部通史的出版,必将推动朝鲜历史教学科研的进一步发展。本书的突出特点是:1.内容全面详实。  相似文献   

10.
庄子内篇中存有一种明显的思想"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并且提出了如何才能"安之若命"的方法——因、循、顺、游等,体现了庄子的人顺于自然和无为的思想。但"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与他所说的"无用之用"似有矛盾,前者讲无为,而后者用尽各种办法努力保全自己。实际上二者在保全自己生命的最终目的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朝鲜使臣作为朝鲜士大夫的一个群体,他们对明代社会的观察与思考至明中叶发生了明显变化。尤其是朝鲜朱子学逐渐深入,使得朝鲜"小中华"自主意识不断增强。与明前期相比,朝鲜使臣开始以从中华学到的价值观念为武器,用批评的眼光来观察思考明代社会。他们通过对明代社会观察与思考,既希望朝鲜王朝引为前车之鉴,更期待着由朝鲜来实现真正的"中华",反映出朝鲜作为东亚的主要朝贡国对自身在东亚国际关系体系中所处地位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明代中朝使者往来频繁,其经行路线因为明朝都城迁徙、东北边患加深、朝鲜申请等诸多原因曾数度改易。根据史籍、《皇华集》《燕行录》《东国舆地胜览》等相关文籍的记载,明代中朝使臣的经行路线大体可分为4个阶段,从中可见明使与朝鲜远接使的周旋吟咏之迹。  相似文献   

13.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首次科学地阐发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最基本规律,标志着唯物史观的诞生。唯物史观的基本特征是把物质生产看成是历史的前提和基础,认为物质生产的运动规律最终决定着历史的发展,对物质生产的运动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揭示是唯物史观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现代散文,它写的是家庭遭遇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儿子时的一番动人情景。作者通过朴实真切的文字记叙,抒写出家人父子骨肉至情,表现了当时社会中小有产者虽然屡经挣扎仍不免破产的可悲境遇,以及由此生发出来的伤感情绪。作者在1947年答《文艺知识》编者问时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只是写实。”正因为有了自己的“写实”,才充分体现了本文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感人力量。  相似文献   

15.
阎云翔先生的《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龚小夏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一书是一部优秀的民族志。该书重点考察在中国农村过去的50年(1949—1999)中发生在农民家庭与个人生活领域的种种变化。作为优秀的叙事文本,其理论分析与经  相似文献   

16.
徐东日教授《朝鲜朝使臣眼中的中国形象》,运用形象学理论,对众多朝鲜使臣《燕行录》、《朝天录》进行了全方位、大面积研究.该著不仅灵活地将文化阐释学等理论整合到形象学研究实践中,揭示了满族人习俗描绘的“他者”形象,还注意到汉族人形象在朝鲜朝燕行使臣笔下也有一些选择性和部分扭曲,并且动态化地剖析了异国形象生成变化的多重成因.著者成功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方法,着重从域外视角反观中国文化,具体考察朝鲜士大夫看待中国人与中国文化的特殊视角、价值取向,以及朝鲜民族对中国的总体想象,拓宽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视野.  相似文献   

17.
2011年6月,王铁仙主编、刘福勤为副主编的《瞿秋白传》,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部传记,一方面受惠于20多年来瞿秋白研究的积累,有丰富而较为全面的资料论证予以支持;另一方面得益于传记作者的精心作传布局,使读者在读史识人的同时,精神上和情感上得到极大满足。  相似文献   

18.
本书的英文名字——Earth-Bound Chinain New Era及书中的内容其实是在讲新时代的乡土中国。费先生的《乡土中国》是在探讨乡土社会的特征,如果将这些特征比喻成土壤的话,《新乡土中国——新农村建设武义模式》则是从这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芽。因为他突破了传统的乡土社会的一些  相似文献   

19.
在众多的社会科学研究门类中,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可以说是一个与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相交叉的、具有多重身份的跨学科领域。从历史学的眼光看,人文意义上的历史无非是由人的活动以及人活动于其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构成的,故理解中国政治制度史就成为理解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门径;就政治学的立场而言,政治制度乃是政治现象中最具稳定性和规范性、也最容易把握的部分,因此制度研究就成为政治学研究的起点和基础,只有经过制度研究阶段,才能谈得上向政治行为研究阶段发展;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政治制度史又构成了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要想全面深刻地分析社会,当然不能回避这部分社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