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德治国”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步入 2 1世纪的新发展时期所制定的重要治国方略。本文旨在剖析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阐述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重要性的基础上 ,探讨我国实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江总书记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鲜明地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并把“以德治国”作为一项重要的治国方略加以强调。江总书记指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同是社会主义国家治国的方略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法制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两者虽属不同的范畴,但都是管理国家、治理社会的重要手段。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同时也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行为,而德治则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内在和自律意识,从而达到规范行为的目的。法治和德治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内涵的分析可知,以德治国是依法治国的基础,依法治国是当下我们要追求的首要目标.要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两者的关系,使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同时,要准确地理解德治与法治的含义,避免片面强调法治或德治.  相似文献   

4.
高旗 《江淮论坛》2006,(4):30-3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对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本文对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问题进行探讨,在于论述法治与德治的内在联系,着重阐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意义和重要作用,并对我国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提出具体途径和办法。  相似文献   

5.
金萍 《江西社会科学》2001,(12):110-111
“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我们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犤1犦江泽民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以德治国”方略与儒家“德治”观的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社会主义的“以德治国”方略是对儒家“德治”观的扬弃。它是在继承和弘扬儒家“德治”思想的优良成分、抛弃其糟粕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社会主义的“以德治国”方略与儒家的“德治”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为何“以德治国…  相似文献   

6.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紧密结合 ,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治国方略的科学认识 ,是由法律和道德的不同特点决定的 ,是法律和道德的不同性质所要求的 ;是由“法治”和“德治”的关系所决定的。必须把“法治”的权威性和强制性与“德治”的说服力和劝导力结合起来 ,才能从根本上治理好国家 ,管理好社会  相似文献   

7.
法治与德治衡平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平 《江淮论坛》2001,(6):47-51
“法治”是一种治国方略 ,强调“依法治国 ,法律主治” ,“德治”强调“以德治国 ,道德主导”。整合二者之间的关系 ,不仅是理论上的重大问题 ,也是关于社会治理模式的重大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同等重要。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法治与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与时俱进 ,实现德治的创新 ,就必须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法治和德治是一个传统的话题 ,但现代宪法提升了其内涵 ,使之与民主、自由、公正等价值目标相联系。宪法也界定了法治与德治的差异 ,依法治国的宏观性、强制性、程序性、表象性的特点和以德治国的微观性、引导性、无序性、深刻性的特点 ,决定了依法治国是基本的治国方略 ,以德治国则是对依法治国的补充和升华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高瞻远瞩的治国方略。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德治和法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以偏废。   “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虽属不同的范畴,一个属于思想的上层建筑,一个属于政治的上层建筑,但在治理国家的意义上却有许多共性。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  相似文献   

11.
贺敏 《社会科学家》2006,3(3):84-87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是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在新时期的重大发展,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升华和完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治是关键,德治是基础。只有法治与德治协调配合,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地实现和谐社会之国家治理,更好地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与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2.
在以何种方式治理国家方面,我国法学界曾有过三次大的讨论。在90年代后期达成共识,法治与人治的区分不在于是否由人来治理,而在于法是否具有至上权威,应当实行依法治国,彻底抛弃人治。法制一般指静态的法律制度,法治作为治国方略则指动态的法律运行体系,包含民主、平等、自由等内容。关于德治的具体内涵,法学界尚存在争议。对于德治能否作为治国方略,有的赞成,认为依法治国要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有的反对,认为不能将德治理解为与法治同级别的“他治”。当前应当淡化以德治国的提法,着力探讨法治与和谐社会的关系等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是我们党在治国方略上的新发展。本文从理论、历史、现实国情三个方面论证了“德治”和“法治”的辨证统一的关系,只有“德治”和“法治”相结合,才是治国之上策,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并从加强法制建设,促进道德建设;道德建设法制化;加强道德规范的研究;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加强道德建设,使“法治”和“德治”协调发展。对于推动两个文明建设,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朱秀芬 《理论界》2001,(6):20-20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举作为治国的重要指导思想,为新世纪把我们的国家治理得更加卓有成效,指明了方向。 法治强制人的外部行为,德治规范人的内心世界,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从根本上巩固社会的稳定。如果德治不举,人心不稳,法制就会千疮百孔;而法制松驰,惩恶不力,德治也会破堤而溃。因而,在新时代社会稳定内在要求必须将两者并举。 随着人…  相似文献   

15.
法治、人治、德治之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法治”、“德治”都是实现“人治”的手段 ,服务于君主专制。现代法治精神原生于西方 ,为近现代中国所继受 ,引发出社会剧烈的矛盾、冲突。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 ,利用中国传统可资利用的有效资源 ,使法承载着中国人现代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 ,施行良法之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6.
“法治”和“德治”是人类历史上两种基本的治国手段 ,两者各有优特之处 ,也各有片面性 ,因此必须相互补充。事实上 ,两者完全可以互补 :“法治”的鞭长莫及之处 ,正是“德治”可以展现其社会功能之处 ;“德治”的缺失之处 ,又正是“法治”能够加以弥补之处。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 ,“法治”和“德治”都应当并举 ,而且可以并举。当前 ,我们必须同时大力强化公民的“法治”和“德治”意识 ,同时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而努力  相似文献   

17.
赵蔷 《江西社会科学》2002,3(3):115-117
一江泽民在去年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思想后,今年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再一次全面阐述了法治与德治的辩证关系,并在党和国家的历史上首次把属于精神文明的道德建设和属于政治文明的法制建设均置于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高度来论述,提出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的思想,对党的治国方略给予了完善和创新。作为落实党的治国方略的重大举措,前不久,党中央正式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但不可否认,无论是我们法治与德治理论的内涵的理解,还是对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关系思想的认识,均存在不足。如有…  相似文献   

18.
德治与法治的争论是古今中外经久不衰的话题 ,这本身就表明德治与法治之间无法替代的价值所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被赋予了崭新的涵义。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思想道德体系 ,促进思想道德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加强行政伦理建设 ,普遍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 ,是实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依法治国”还是“以德治国”都是单方面的、不完整的治国方略。法律和道德都是调节社会人群相互关系以及行为的规范 ,但二者又各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功能。对制约人们的行为来说 ,道德是内在的“自律” ,法律是外在的“他律” ;道德治“本” ,法律治“标” ;道德“教人为善” ,法律“禁人为恶”。法治和德治各有其局限性 ,法治必须以德治为思想基础 ,德治必须以法治为现实保证 ,二者相互结合、相互补充 ,共同构成完整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20.
法律和道德是人类社会最主要的控制工具,是社会秩序的两根支柱,二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治国安邦既需要法治,也需要德治。法治是德治的基础,德治是法治的辅助手段。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就是要在法治的范围内,充分发挥道德的社会作用,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