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是两个颇具中国特色的概念。从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至今,这两个概念在各个阶段的重要文献中被使用时,其含义一直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当然,“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最终都变成了在实际工作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操作性定义。  相似文献   

2.
灰社会理论:一个初步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灰社会”的概念有两个灵感来源。一个是十余年前某些经济学家提出的“灰市场”概念(樊钢,1988),另一个则是社会学中本来就有的“黑社会”概念。经济学中本来有“红市场”和“黑市场”两个概念,分别指称两种不同的市场形态。但经济学家们在研究处于体制转型过程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时,却发现,在那里,存在着一种从许多方面看既不能用“红市场”、也不能用“黑市场”概念来简单地加以描述和理解的、介于二者之间的特殊市场形态,他们遂发明了“灰市场”这个概念来指称这种特殊的市场形态。多年后,我们在研究处于体制转型过程中的中国乡村基层社会…  相似文献   

3.
王国胜 《现代妇女》2014,(12):407-407
随着人们对于人类、建豌、环境三者关系认识的不断发展,“生态建筑”与“建筑节能”两个概念已在各个领域频繁出现。本文从“技术决定论”观念的角度,分析影响两者概念的多重因素,以确保我们在实际的科研和设计实践工作中方向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长久以来,在中国,生儿育女不只是个人的事。从上世纪70年代“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到80年代”只生一个好”,再到如今“还是两个好”的声音此起彼伏。而在讨论生育政策去向的时候,我们必须关注的是,现阶段我国的人口形势、现有的生育政策将造就怎样的人口结构?人口结构又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怎样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出游的背包     
晓坤 《女性大世界》2004,(3):156-157
阳春三月,又是踏青时节,想让自己“生活在别处”一下吗?就选择好合适的数码产品出游去。但数码相机、手机、PDA、笔记本等,究竟带谁同往呢?为什么?先给个理由。怎么样才能物尽其用,才能够尽情地享受“快”意人生呢?  相似文献   

6.
《炎黄世界》2013,(2):21-21
在中共党史上,李大钊可能是最早讲“中华民族复兴”概念的人之一。他当年用的原话是“中华民族之复活”。“复活”与“复兴”,用词不同,但意思并无太大差别。1990年4月,邓小平在《振兴中华民族》的谈话中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集中力量搞四个现代化,着眼于振兴中华民族”:“我们要利用机遇,把中国发展起来”:“下个世纪中国是很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7.
“全域成都”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从规划上来说,是要把成都12390平方公里的区域看成是一个整体进行统一规划,并按规划统一建设。而规划定位按目前的研究有三种提法,一种是“一区两带”,一种是“一区两带四基地”,还有一种是“一区两带三圈层四基地”。其中,“一区”指成都市区,也有成都平原经济区这种说法;“两带”是指龙门山和龙泉山旅游带:“三圈层”指的是经济格局;“四基地”指的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现代农业基地。初步构思是形成一个中心城、14个新城、306个镇、约600个中心村、约3000个聚居点的五级城市结构;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将到达新城,快速路将到达各重点镇:龙门山、龙泉山将打造为旅游发展带。  相似文献   

8.
知识、组织与象征资本——中国北方两座孔庙之实地考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布迪厄在对尼日利亚和法国的研究中提出了“象征权力”的概念。本文认为在将这一概念尝试性地运用于中国本土的分析时,必须加上若干其它维度。中国北方G省两个村庄重修孔庙的案例,突显出生活世界的行动者在这一行动中动用的四种知识资源:礼仪知识、文字知识、历史知识和政治经验。行动者对四种知识资源的不同掌有和运用,提示我们有可能将社会变迁和代际差异作为两个重要维度附加到布迪厄的理论模式上去,从而使分析工具更为完善。具体的案例分析将证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学界、政界、舆论界,一谈到中国的各种社会思潮,几乎都会提到“左右之争”。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各种思潮纷繁复杂,“左”和“右”也被视为最主要的两大阵营。因此中国思想界最大的分歧和对立.也通常被看成“左右之争”。但是,从政治学理论看,用“左”和“右”的概念来解读中国社会的思想分歧,事实上背离了“左”和“右”这两个政治概念的原初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尚阳 《公关世界》2008,(9):44-45
这里我们暂时将“启蒙”的概念定义为对一个产品或一项服务的宣传和对顾客的说服。为了完成销售,我们必须要找到潜在顾客,并且达成交易,那么这位顾客才是我们真正的顾客。站在制造商的角度来看,顾客又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分销渠道上的大顾客,即经销商或代理商,另一类是真正的消费者。不管是第一类顾客还是第二类顾客,  相似文献   

11.
“非常道”     
人类在为世界命名的过程中,往往以对人和禽畜的威胁程度为依据,将唯人类所独有的道德善恶附加到动物身上,使之成为一种象征。所谓“狼道”与“羊道”,正是如此。如果以此为标准,我们也许可以将从古到今的思想家划分为前述两个序列。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目前国内对形合和意合这两个概念的界定,辨别与英语概念“hypotaxis”和“parataxis”的并同;讨论了形合与意合产生的原因;举例分析了这两个概念在具体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按规定着装”和“乘车必须系好安全带”两个良好习惯,是我们工作生活中最细小的细节问题,也是保证员工生命安全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安全行为习惯养成的突破口。“两个习惯”的养成,就是要通过身边举手之劳,唤醒大家安全的意识,并将这种意识根植于心,固化于形,延伸到生活、生产和工作的各个方面,促进全员关注安全、保证安全。  相似文献   

14.
“示范群体”概念提出时,是有其特定内涵和所指的.但很快从青年团员示范群体,衍生出党员示范群体、教师示范群体、工人示范群体……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群体都把自己列为示范群体,要求自己起到示范的作用.“示范群体”概念,呈现为各群体内部的自我要求“示范群体”概念出现宽泛化的趋势,源于此概念内含的三个概念“示”、“范”、“群体”意义的不清.除去那些摸棱两可的说法,“范”的真实内容是什么?“群体”是在什么意义上的群体?“示”的具体方式是什么?“示范群体”,与过去的“榜样”、“模范”有没有差异,如果有,又是什么?本文将把“示范群体”首先作为一个词语,考察其出现及被使用的语境.离开这个语境.此词语是无意义的.通过这个语境分析我们将看出“范”是如何在失范的背景下被寻找的;我们可以看出,“群体”,已从国家本位的群体转向了个人本位的群体;及“示”的方式从指令性向志愿性的变化.最后,我们可以看出,“示范群体”中的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是密不可分的.我们不能把“范”看作内容或本质,忽略对“群体”和“示”的分析;我们不能认为一旦找到了“范”,剩下的工作只是把“菜”(“范”)扔到各种各样的篮子里去;我们必须对“篮子”(“群体”),对“扔”(“示”)也同时进行切实的分析.这样,才能  相似文献   

15.
《上海科学生活》2003,(1):83-84
我真想让父亲再痛打我一顿,也想妹妹能对我再蛮横一次,那种过分的客气与忍让,让我心痛。“家”本来就是一个象形字,是在屋子里养着豕(猪),在屋子里住着一家人方构成一个“家”字。我觉得家的概念不是住在哪里,而是心在哪里,即使我们两个人住在地球的两端,可我们的心还是连在一起的,这就足够了。男性注重自己建造的那个家,而女性更注重感情归属的那个家。家不是要住在一起,家是由几个相爱的人组成的,它可以分开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但只要彼此牵挂、彼此相爱,那我们就是一家人。  相似文献   

16.
<正>一、“面子”一词的概念阐述在中国,“礼”一词是由孔子提出的,意思是如何尊重自然、尊重他人,在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中规范人的适当行为。中国人对“面子”的概念有两种具体的理解:“面子”和“脸”。这两个字都与有信誉的、受人尊敬的形象有关,个人可以从他们互动的社区或他们所属的社区中声称自己是这样的形象。一方面,“面子”代表着威望或声誉,这要么是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要么是由自己所在群体的其他成员赋予的。  相似文献   

17.
我1982年出生在豫东山里,我们那帮孩子脑子里不断闪现的就是“穷”“富”两个字了,说实话,我们就是这样被刺激着长大的。  相似文献   

18.
张立  李铁成 《现代交际》2013,(12):87-87
时间和空间的观念是康德在论证知识何以可能过程中的基础概念,纯粹的知识和经验的知识是我们知识的两个来源。康德对牛顿经典力学以来的时空观发起了一个哥白尼式的革命,并首先通过数学的形式对时间和空间加以解释,本文试从这一观念出发,分析古希腊哲学家芝诺的“飞矢不动”。  相似文献   

19.
“自由知识分子”是近年频繁亮相的一个词。乍一看,它不过就是“自由”和“知识分子”的排列组合,似乎热爱自由的知识分子皆可归入此列,但事实上,并非那么简单。只有理清了“自由”和“知识分子”这两个概念的内涵,才有可能抵达这个词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普遍性在词义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反映是反义词的存在及其发展。 阿语和世界上各种语言一样,其反义词实质上就是处在共时共地有着反义联系的一对词。从逻辑角度来看,一对反义词的意义均下属于同一个上位概念的两个有着矛盾关系或对立关系的下位概念(概念为意义的基础)。如(“黑”)和(“白”)的意义就是“颜色”这个上位概念下属的两个有对立关系的下属概念。我们也可以说,和是下属于上座标词(“颜色”)的两个有着对立关系的下义词。词义关系有若干种,但其中联想性最强的要数词的反义。对此,人们在言语使用过程中均有深刻的感受。每当他们听到或说到(“长的”)时脑海中马上会联想到(“短的”),听到或说到(“强大”)时脑海中又马上会想到(“弱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