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德化县科委、德化县文化局和我校历史系、人类博物馆四个单位联合举办的德化窑学术讨论会,于七月三日至七月九日在福建德化县召开。有来自北京、南京、上海、江西、广东、广西和福建等七个省、市、自治区三十八个单位的六十多名文博界、陶瓷界和史学界的专家和学者参加。提交这次学术讨论会的论文和资料有三十多篇。其中有德化县文化馆和我校人类博物馆合作编写的《德化窑》和《德化瓷器史话》两本专著以及《德化瓷器史料汇编》(上、下两册),对历史上德化窑的主要成就和建国三十年来德化瓷业的发展,作了比较全面的回顾和论述。广东省博物馆与新会县博物馆整理的西沙群岛北礁和新会县崖山出土的德化宋代瓷器,对研究德化窑瓷器的外销和南航路线,提供了极其宝贵新颖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隋唐时期制瓷业发展迅速,北方地区制瓷业发展较快的除河南北部、河北南部等地外,山东地区的制瓷业也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其生产的瓷器,作为商品,已具有内外销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试论巴蜀石棺墓出土的黑灰陶唐昌朴当今陶瓷学术研究方面,大多关注于瓷的起源,瓷的制造工艺,瓷的外销和瓷窑遗址的考古调查,以及瓷业生产发展的历史诸问题,一些陶瓷学术研讨会交流的成果,亦多偏重于瓷方面。据此可以认为对瓷器的研究,已达到相当的高度。然而对陶的...  相似文献   

4.
《南都学坛》2016,(3):31-34
《怀州修武县当阳村土山德应侯百灵庙记》是目前见诸报道的全国范围内两通宋代窑神碑之一。碑文关于窑神祭拜现象的记载,明晰了宋代窑神崇拜现象的起源;碑文反映的祭拜对象从自然神到人物神转变的趋向,表明宋代窑工制瓷技术的逐渐成熟;碑文中还记载了北宋当阳峪窑窑工凭借高超的制瓷工艺和先进的销售理念,开辟了产品销往外地的道路,促进了当地制瓷业的繁盛,为探究北宋政府与制瓷业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材料。此外,窑神祭拜活动为宋代窑工的流动提供了契机,为研究宋代瓷业技术交流问题指明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宋代瓷器纹饰题材内容丰富,装饰形式多样,还呈现出大量巧夺天工的自然纹饰。宋代瓷器的纹饰反映了宋代的士民文化和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对后来瓷器装饰产生重要影响,在我国瓷器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明代后期,地处赣东北山区、交通不甚便利的江西景德镇却同经济较发达的苏、淞、嘉、杭地区一样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表现在景德镇制瓷业中出现带有新的经济因素的手工工场和作坊、自由雇佣劳动力的广泛使用和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瓷器拥有国内外广大市场.制瓷业的发展,不仅使景德镇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的萌芽,而且使景德镇成为当时"富甲一省"的地区,景德镇瓷器也成为明政府对外贸易、出口创汇的大宗商品,为明政府长期的对外贸易顺差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定窑考略     
瓷器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之一。中国素有“世界瓷国”的称号。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国时代,我国劳动人民就在传统制陶和原始瓷器的基础上烧制出了精美的青瓷器。到了晋朝,进而又烧造出瓷器的本色釉——白瓷。唐时,北方白瓷发展成为与南方青瓷并驾齐驱的一大瓷类。我国古代瓷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当在宋代,时瓷窑辈出,官私窑竞立,瓷器造  相似文献   

8.
北朝至隋代前期,相州窑是北方青瓷的重要窑口之一,面积达90000余平方米。相州窑烧造的器类非常丰富,制作也相当精美。安阳博物馆占地域优势,得天独厚,收藏有隋代相州窑各类精美瓷器精品。这些器物选料精细、制作精良、器型俊美,反映了相州窑制瓷业的高超技艺与高度发展水平,彰显了相州窑瓷器在北方青瓷中占有的重要历史地位,是研究我国隋代北方青瓷的重要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9.
宋代磁州窑陶瓷装饰以铁锈花绘画装饰最为突出,它创造性地以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生动的将花卉、人物、鸟兽、书法等绘制在瓷器上,充分体现了宋代文人画的美学体现,发展了我国继唐代长沙窑以来的瓷器彩绘技法和题材,为宋以后的青花和五彩瓷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陶瓷艺术的文明历史源远流长,陶瓷艺术品丰富多彩,众多的陶瓷艺术品的制作技术无与伦比,创造了人类奇观而引起举世瞩目。中国既是世界上最早制造陶器的国家,又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瓷器的国家。中国真正的瓷器出现于东汉时期(公元23—220年),而其发展到宋代,才逐渐形成了“窑”的概念,但是,宋人对瓷器的记载还比较零散。  相似文献   

11.
醴陵瓷器地理标志保护是对醴陵釉下五彩瓷质量的肯定,是打响醴陵釉下五彩瓷声誉的名片,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保护好“醴陵瓷器”这个珍贵的地理标志,对促进醴陵釉下五彩瓷瓷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乃至推动醴陵经济的繁荣稳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青花瓷器是我国驰誉中外的瓷器品种之一。由于近人所见的出土器物和传世品最早是元代烧造的,因此,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它是元代出现的一种新的瓷器品种。可是,元代青花瓷的烧造技术已较成熟,在此以前它必然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陶瓷界根据宋代磁州窑、吉州窑的釉下彩绘技法已很成熟,推测青花瓷的起源可能是在宋代,但一直未能找到这方面的实物资料。七十年代以来,在浙江省先后出土了一些宋代青花瓷片,接着在江西吉州窑窑址中又出土了南宋晚期的青花碟,拓宽了人  相似文献   

13.
明清瓷器之所以风靡全球,变化、绚丽多彩的青花瓷业的发展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明初青花瓷器成就辉煌,达到"青花瓷之冠",是由于在青料和造型、装饰艺术上广泛引进了伊斯兰因素.进口青料还促使青花瓷器在永乐、宣德时期表现出了独特的风格,如在艺术上,采用了大量的伊斯兰风格的造型和纹饰.明初瓷业中伊斯兰文化因素的引进,与元明以来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的交往密切相关.明代青花瓷器的制作与伊斯兰艺术相融合形成了新的特色,成为中国古代陶瓷手工业吸收外来文化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4.
钧瓷是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的瓷器。为了保证宫廷用瓷的数量与质量,宋代设立了常设的与临时性的双直线式行政管理机构对钧窑的日常生产经营进行管理。这些管理涉及钧瓷原料的选择、钧瓷设计、烧制过程以及产品质量检测等方面。从钧瓷存世较少这个角度看,这种双直线式监管体系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其一看器型。这是鉴别高古瓷最重要的一点。一般每个朝代的瓷器在器型上都有差别,在收藏过程中,藏友们要多注意观察各时期瓷器造型的特点。比如一件宋代的  相似文献   

16.
景德镇陶瓷业的历史源远流长。文章对古代景德镇陶瓷业的发展演变轨迹进行了初步梳理:东汉至南北朝,景德镇的陶瓷业只见文献记载,未见陶瓷遗迹;隋唐、宋、元、明朝,逐步发展,明朝景德镇成为全国瓷业中心;清朝前期,达到世界瓷业鼎峰,清朝中后期,历经坎坷,曲折发展。通过这一梳理,一方面展示景德镇陶瓷业的历史演变轨迹及陶瓷文化的发展状况,另一方面也为今后景德镇陶瓷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从清代的外销瓷看欧人的社会样态和观念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瓷器曾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最受欢迎的商品之一,17世纪后期,欧洲瓷商经由各国的东印度公司到中国订制外销瓷。他们提供的瓷绘图案样本,既有日耳曼人畜牧经济遗存的文化内涵,又有对当世社会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专制王权、自由平等观念等热点问题的关注。通过对现存外销瓷上纹饰图案的解读,可以诠释那个时代欧洲人的经济生活、政治理念和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8.
从商代的“原始瓷器”到清代中期的“完美瓷器”,在这将近2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瓷器一直不断发展,从重要的商品,发展到精美的工艺品,再发展到昂贵的艺术品,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流程,都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相似文献   

19.
[摘要]清代欧洲各国东印度公司与中国的瓷器贸易由最初的临时租赁货栈和住所,发展到商行的设立,并与中国瓷商形成稳定的瓷器产业链和供销关系。欧洲著名艺术作品模板制作的瓷器和纹章瓷,成为热销的订制瓷。荷兰和英国是西销华瓷的重要集散地,中国瓷器主要通过集中批发拍卖的方式售出,行销欧洲各地。  相似文献   

20.
宋代是我国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官私刻书蔚然成风,经史子集四部皆备。宋代雕版印刷的繁荣促进了文集和类书的大量编刊和传播,不仅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充足的范本和丰富的给养,而且激发了宋人文学创作的热情。雕版印刷的繁荣改变了宋代文人眼中的世界,进而拓宽了宋代文学创作的内容。宋代版印传媒与宋代文化互为表里且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宋代文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