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韩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韩国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语言,但是它们所表示的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却有着许多共同点,现以汉韩基本颜色词"青、红、黄、白、黑"五种基本颜色词为主,考察其文化内涵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畤祭源于生活于今甘肃东部的秦人的祖先祭祀神灵的礼俗。秦襄公时,畤祭逐渐摆脱了原始民间的农业祭祀性质,而发展为一种国家宗教行为。至秦朝建立,已经有六畤,祭祀白、青、黄、炎(赤)四帝。汉初的雍五帝畤是在秦的四色帝畤基础上增加黑畤而成。从此,白、青、黄、炎(赤)、黑五色帝成了国家祭祀中最尊之神灵。文章认为,产生于甘肃东部地区的畤祭是中国早期礼制文化的重要内容,经过秦、西汉时期的演变和发展逐渐趋于成熟和完善。畤祭文化的演变过程是西秦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汇融合的具体反映,也是秦灭诸侯、代周王而作"天下共主"意念形成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3.
陈明富 《殷都学刊》2013,34(3):114-117
古汉语中表“买卖”义词语较多,主要由单音词和双音词构成,其中双音词占绝大部分.由于受到语言表达精确性和经济性等作用,古代表“买卖”义名词一直处于一个发展与淘汰的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之中.到现代汉语中,“买卖”一词已经取代其它词语而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健康的肤色,应该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明代表“明亮”;润代表“润泽”;含蓄就是“夹有血色”。人在健康状况不佳时,会面露病色。而病色中的白、黄、红、黑、青五色,都对应着不同的身体疾患。  相似文献   

5.
“数 量 名”是现代汉语的常用结构。当数词为“一”时,出现在“名量词”位置上的可以是一些“名词/动词/形容词”,构成“一 X N”结构。这三类词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程度上扩大了“名量词”语法位的职能:X不仅能发挥计量作用,还能描摹出N所代表的事物的形象和色彩。  相似文献   

6.
曹海燕 《阴山学刊》2009,22(4):50-54,69
地方英语电视新闻报道使用的词语大多是积极向上的,尽量避免使用令观众感到不愉快或不雅的词语,对语言的形象易懂和简单明了有更高要求。长词、抽象的名词和过去分词等可以达到委婉的效果。电视新闻中应选择适合口头播报的小词或应用较普遍的词汇,采用增词、减词、音译、归化、异化等翻译策略。社会变化、歧义、地域文化差异、文体风格等都会给委婉语的取舍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7.
“零X”词族近年来在各种媒体大量涌现。文章在考察这类词语的结构和语义特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它的形成机制和语用价值。就形成机制而言,“零X”的形成既受到西方语言文化的影响,又受词语模机制的类推作用影响。从语用价值来说,“零X”词族采用与语义预设相逆的语用否定方式,使行文显得简洁凝练,折射出科学性、专业性色彩。  相似文献   

8.
刘娟 《学术论坛》2005,(6):160-163
语言是由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组合而成的符号系统,词汇是其中最活跃、最敏感的部分,"新新X"这一附缀式构词语模的出现,为我们的语言系统增添了新的色彩.文章试从"新新X"来源及演变、结构和搭配、含义及社会认知、发展趋势等几个角度对当代新词"新新X"词族加以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9.
本文共分为三部分:一是阐明古文译为英文的准确性,讨论古代汉语中双宾语结构、名词活用为意动动词、名词活用作状语、特殊词语的含义的翻译方法;二是阐明古文译为英文的规范性,探讨正确使用直译法和意译法、古汉语凝固结构“何…之有”反问句式、宾语前置句式“宾语+是+动词”的译法以及对古汉语词语的正确理解和灵活翻译;三是论证古文译为英文的准确性与规范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非常X”最典型的用法是用于包含时间性的抽象名词。“非常X”也存在着去范畴化现象,具体表现为,由时间性的抽象名词到不具时间性的抽象名词.由抽象事物名词到具体事物名词,由表事名词到表人名词,由名词到动词。“非常X”的去范畴化的修辞动因主要有隐喻和转喻两种。  相似文献   

11.
“红”本义为粉红,是{红}概念域的下位词。东汉至隋,随着使用频率的提高,“红”发生了上位化演变。唐五代时期,“红”取代了“赤”的强势上位词地位。基于“不过量准则”的语用推理和推导义的固化是“红”上位化的主要机制,在与表示程度、性状类语素构成“X+类名”型复音词时具有绝对优势则是“红”取得强势上位词地位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非常X"最典型的用法是用于包含时间性的抽象名词."非常X"也存在着去范畴化现象,具体表现为,由时间性的抽象名词到不具时间性的抽象名词,由抽象事物名词到具体事物名词,由表事名词到表人名词,由名词到动词."非常X"的去范畴化的修辞动因主要有隐喻和转喻两种.  相似文献   

13.
词的褒贬是依附于词的指称义而存在的感情色彩,一般来说它是固定的,但也有为数不少的词,在一定条件下褒贬色彩可以发生变化。弄清制约词语褒贬的各种因素,对于把握词的感情色彩、增强词语表达效果、促进语言规范化都十分重要。本文试从语言内部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两个方面略作窥探。语言内部因素一、语音因素词是语音与词义矛盾的统一体,语音的变化导致词义的改变,而依附于词义的色彩意义也可能随之发生变化。如“好”通常读上声,是襄义。读去声为中性:“虚心好学”、“好为人师”。再如“恶”Q读j和读Wb虽都属贬义,但读e的贬义程…  相似文献   

14.
"族"的类词缀化使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族”作为后位成分构成的以人为指称对象的“族”类词越来越多,如“打工族、拇指族”,已形成一种引人注目的新的语言现象。对《人民日报》自1995年至2005年十一年间出现的全部这类词语进行穷尽式量化分析来看,“族”类词在生成及使用方面均有显著特点。分析结果显示,“族”的意义有虚化倾向,组合位置固定,具有语法标志作用,并具有极强的能产性,呈现出类词缀特征。可以说“族”类词是“族”的类词缀化使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释“文章”     
在先秦文献中,“文章”指刺绣品而言。刺绣品是其本义。“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庄子·逍遥游》)刺绣品精制华美,可以作成旗帜,以号令军队。因而“文章”由事物的用途引申为“车服旌旗” 之义。刺绣品是由彩色丝线在丝织品或布上绣成花鸟景物的工艺产品,故“文章” 据事物的质又有“色彩、花纹”等引申义。“画绘之事,青与赤谓之文,亦与白谓之章。”(《考工记》)加工提炼而成的文辞,是有文采的,如同刺绣品具有色彩、花纹一样。于是“文章” 就与语言文字发生了联系。命其形质曰文,指其起止曰章。  相似文献   

16.
从数量上来说 ,《水浒传》的“些”族词多于现代汉语。从使用频率上来说 ,《水浒传》的“些”这个词的使用频率比现代汉语要高 ,使用范围要广。《水浒传》中“形容词 +动词 +些 +名词”中 ,“些”的语义指向形容词 ,而在现代汉语中 ,“些”一般移至形容词后 ,或用“点”。《水浒传》中“些 +名词”能单独作主语 ,而在现代汉语中 ,“‘些 +名词’不作主语 ,常用‘有些 +名词’代替”。《水浒传》中的“些”族词显得不对称。  相似文献   

17.
《南齐书》中部分拓跋鲜卑语名词的复原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南齐书·魏虏传》中选择了汉字音写的语音、释义相对准确的十五个拓跋鲜卑词语 ,利用汉字古音重新进行复原考释。意为“贤、聪慧”的直真 -屠耆 -特勤 ,意为“文书吏”的比德真 -比车耆 -比彻赤 -笔帖赤 ,意为“恩赐、赐予”的九豆和 -骨都侯 ,都是同一个词的不同时代音写。这三个词是匈奴和拓跋鲜卑共有的官号。作为官号屠耆或直真由突厥语族承袭之。比车耆或比德真由蒙古语族和满通语族承袭之。意为“刽子手”的“契害真”和意为“使臣”的“咸真”二词是蒙古语族和突厥语族共有的名词。意为“通事、翻译官”的乞万真、意为“断事官”的折溃真为蒙古语族特有的官号。其余的都是地道的蒙古语词。拓跋鲜卑无疑操的是蒙古语族语言。  相似文献   

18.
李巧兰  朱秀兰 《河北学刊》2007,27(2):210-213
儿化词在形式上是一种有标记的词语,在语义上它们体现出表小称爱的相似性,这种语义上的家族相似性,是以这样的认知为基础的由人的“小者”称“儿”,进而推及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中的小者,再进而到无生命的器具、天文、地理类名词,指其形状、体积、面积等较小者,从对自己子女的喜爱、亲昵的感情出发,从而推及其他有生命和无生命的娇小东西,从而使“儿”具有了表达“喜爱的感情色彩”的意义。这一认知基础,可以从儿化词的形成过程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19.
东汉五郊迎气祭祀是国家重要的祭祀活动.五郊迎气祭祀是在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日以及立秋前十八天分别对青、赤、白、黑、黄帝的祭祀.这一祭祀是表现国家顺应时气的礼仪活动,具有完备仪式规定.因为东汉国家将顺应时气做为施政的基本方略,因而,五郊迎气祭祀是与当时国家这种施政方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五郊迎气祭祀对东汉国家的施政产生的影响是重大的.  相似文献   

20.
张志和《渔父》词五首是早期文人词的代表作品,被称为“渔父”词之祖,仿作、翻作不断,在唐宋时期形成一个传播链条。在传播过程中,渔父词突破了原有《渔父》词调的束缚,丰富了渔父词的内涵,渔父的形象也由单一欣赏型转向凝结创作主体情感的复合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