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王玫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4)
本世纪流行于德国和前苏联的接受美学,有意识地突出长期被忽视的作者——作品——读者这三角关系中读者这一角色,并且将其提高到十分重要的地位。尽管这一文学理论体系不是形成于一时一地或一家一派,而且各位理论家之间的视角也有所差异,但是他们的理论焦点大都集中在阅读接受过程中主客体的相互关系,强调读者在接受过程的能动作用。在接受理论家看来,由于读者个性气质、生活经历、思想修养等诸多因素制约,形成不同的阅读动机和接受 相似文献
2.
关于"教育"的随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喜亭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2(4):42-47
通过疏理古今中外教育理论中教育本质理论 ,重新审视当今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潮 ,或称新的教育理念 ,教育无目的、无课程、教学不教的“三无论”,认为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指导教学改革 ,在立论上有可取之处 ,然若把它当作“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将“授予式”教学当作对立面 ,加以批判 ,否定 ,就值得再商榷 ,文章从理论与实践角度对其提出几点质疑。 相似文献
3.
李天道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10):132-136
中国美学有一种原"典"情结,强调对历史文化的认同,认为对古代典籍的学习是文艺创作的"根柢",是联系古今的纽带,必须通过"模经"、"积学",汲取前人思想精华,纳其精粹,从而才能进入"典雅之懿",即"进入"典雅"之境。可以说,正是这种重视历史文化积累的美学精神,从而才形成中国美学雅俗论中的"典雅"说。 相似文献
4.
吴厦厦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8(6):38-38
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业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也日益成为一个国家、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作为旅游业的一个分支——文化旅游正成为一种备受青睐、生机盎然的旅游形式。文化因素对现代旅游活动的影响,将会更加深远。要加快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就必须高度重视旅游文化建设。文化的本质在于创新,旅游文化不是旅游和文化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各种文化的大杂烩,它是传统文化和旅游科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全新文化形态。饭店作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经营中体现这种全新文化形态,是摆在现代饭店经营者面前的一… 相似文献
5.
"超美学"--论鲍德里亚后现代美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宇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11):122-128
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1929-)的"超美学"(Transaesthetics)是20世纪西方美学"后现代转向"以来最有原创性的一种美学形态之一,它从四个方面全面刷新了现代性美学传统.利用四个关键词,鲍德里亚令人耳目一新地描述了传统美学话语"从真实到超真实"、"从模仿到仿真"、"从形象到仿像"、"从自律到内爆"的四重转换.鲍德里亚"超美学"有力地把握住了后现代社会大众传媒的急剧扩张和消费文化的迅猛发展等关键性因素,表现出对后现代美学转型和文化变迁极大的阐释能力. 相似文献
6.
朱鹏飞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5):12-15
目前国内学术界大多只把格柏森当作"非理性主义"、"生命直觉主义"的代表,正面的评价不多.事实上,如果把柏格森放到整个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美学流派发展史中来看的话,他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桥梁.正是他和他所代表的生命美学流派,导致了美学研究从传统"理念"论到现代"生成"论的总体转向,他和整个生命美学流派带来的两个核心观念--"生成"与"体验",让后来的许多学派如解释学和接受美学等,获得了很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意象"美学:中国影视美学体系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电影意象美学自中国电影诞生就与之相伴相生,逐步形成多型意象美学形态并行发展、互动互融的基本格局。中国当代影视意象的创造和美学话语体系的构建,必须在综合化与普遍化过程中突现独特性,以创新的民族文化为根本,以其优良基因为内核。 相似文献
8.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提出的理论核心范畴之一,旨在以此说明文学的独立自主性。作为文学理论的一个范畴以及文学形式的一种表现方式,"陌生化"以感觉为基础突破了传统的理性主义思维的樊篱。特别是从美学的角度来看,俄国形式主义提出的"陌生化"概念,不论对于美学学科本身的发展,还是对于现今生存于异化状态下的人们都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有东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6):37-41
“审美文化”的提出是文化和美学结合研究的第一次自觉 ,它也一度成为 2 0世纪 90年代中国美学研究的热点 ,但由于其理论欠缺深度 ,所以 ,2 0世纪末以来它光彩渐淡。而“文化美学”接过“文化与美学”研究的大旗 ,继续把美学研究向更广阔、更深入、更本原的领域拓展 ,在美学对象、美学范畴、美学命题等方面 ,为美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生命力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0.
朱绍斌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92-93
语文教学是一门综合性艺术 ,集哲学、美学、教育学、心理学诸方面内容于一体。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而且对学生世界观形成亦有很大影响 ,尤其对学生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影响更大。编入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 ,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了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统一 ,在课堂上营造一种美的意境 ,可以有效地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作为语文教师对于语文教学中的“美学”应给予高度重视。首先 ,要用富有感情的朗读渲染“美”的氛围。在讲读教学中要根据文体配合相应的朗读 ,造成和课文意境一致的课堂气氛 ,让… 相似文献
11.
探寻文艺活的灵魂--关于"文艺美学"的沉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永康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1(1):71-73
胡经之先生于1953年春开始了他的音乐美学研究,以后扩及美术理论、摄影美学、电影美学等领域,80年代他倡建了文艺美学新学科。至今,学术生涯已逾50年。在深圳大学建校20年之际,文学院举办了“胡经之教授学术生涯五十年”的座谈会,校长谢维信发表了讲话,副校长章必功、邢苗到会祝贺。国内许多知名学者和他的学生特来深圳参加了这个座谈会,其中有《文学评论》主编、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长钱中文,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理论批评委员会主任张炯,山东大学原校长、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任曾繁仁,马列文论研究会副会长陆贵山,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童庆炳,世界华文文学会会长饶子,浙江大学教授王元骧,山东师范大学教授李衍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党委书记包明德,《文学评论》编辑部主任王保生,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何永康,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欧阳光、教授高小康、教授林岗,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北大教授王岳川,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文艺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王一川,中央党校教授王列生,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邱紫华,湖北大学教授邹贤敏,《人民日报》新闻研究院院长张首映,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陈伟,中山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教授王坤,江西师范大学中 相似文献
12.
王一川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1(1):76-77
胡经之先生于1953年春开始了他的音乐美学研究,以后扩及美术理论、摄影美学、电影美学等领域,80年代他倡建了文艺美学新学科。至今,学术生涯已逾50年。在深圳大学建校20年之际,文学院举办了“胡经之教授学术生涯五十年”的座谈会,校长谢维信发表了讲话,副校长章必功、邢苗到会祝贺。国内许多知名学者和他的学生特来深圳参加了这个座谈会,其中有《文学评论》主编、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长钱中文,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理论批评委员会主任张炯,山东大学原校长、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任曾繁仁,马列文论研究会副会长陆贵山,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童庆炳,世界华文文学会会长饶子,浙江大学教授王元骧,山东师范大学教授李衍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党委书记包明德,《文学评论》编辑部主任王保生,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何永康,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欧阳光、教授高小康、教授林岗,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北大教授王岳川,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文艺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王一川,中央党校教授王列生,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邱紫华,湖北大学教授邹贤敏,《人民日报》新闻研究院院长张首映,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陈伟,中山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教授王坤,江西师范大学中 相似文献
13.
戴朝阳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6):147-151
凡媒介都是符号表达,媒介感不可能等同于现实生活感。视觉形象符号系列表面上看似与客观世界等真,其实它是仿真,有的还是拟真,它是对现实形象的重构,其形象是幻象。形象认知中的声音符号认知是介于形象认知和抽象认知中的认知,但它偏向于形象认知。媒介认知是媒介制作者和发布者与接受者的合谋,主动权在媒介的制作者和发布者那里。不能误把在陌生化、新鲜感驱使下受众接近媒介的现象当成受众建立了相应的媒介认知。认知系统建立后,媒介人就要遵循它,如果背离了它就会被受众拒绝。 相似文献
14.
试论传播媒介的更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戴朝阳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97-102
媒介可分为传播符号和传播平台两个层面。媒介的更叠既有传播符号的发展变化引起的,也有因为传播平台的更新换代产生的。媒介传播符号的发展变化具有明显的承继性、稳定性。媒介平台的发展是跳跃的、不稳定的。媒介符号形态的发展是遵循拟真具象符号——抽象符号——记真具象符号轨迹的。媒介的发展有记真化、环境化趋势。将来可能有些媒介会由物理的转化为物理——生理式的,它侵入到我们的有机体中,产生亦真亦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李军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8-14
以蒙古和宁《西藏赋》、吉林英和《卜魁城赋》、大兴徐松《新疆赋》为代表的清代乾嘉道之际的边疆舆地赋,以其鸿篇巨制和鲜明的边疆地域特色而最早当在光绪九年(1883年)由元尚居汇刻为《西藏等三边赋》。论文就《新疆赋》,从作者、版本、内容、文学特色、价值等几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6.
17.
张树俊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6):14-16,26
胡瑗是主张"出"的,他要求人们确立"出而不隐,安治天下"的思想。当然,从隐到出有一个过程,所以胡瑗要求待出之人要学会等待,怀才蕴德,同时还要把握好出的时机,该出则出,不该出则等。此外,胡瑗还认为"出"也要有"道",即要符合社会与道德规则,做到"进"退"有度,出而有节,动不离道。 相似文献
18.
李醒民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5-26,41
介绍了科学伦理学的概念、科学与伦理学的区别及相互作用以及科学中的道德要素或伦理规范。认为科学家在道德上理应是社会比较优秀的阶层。对科学家的道德规范也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张君年 《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2000,2(3):6-9,36
文章从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文化多元性和指导思想一元化、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三个方面阐述学习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中关于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赵旭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4(3)
“构式”思潮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它是基于认知语言学的一种语法理论,可以追溯到Fillmore有关框架语义学的研究.Goldberg继承和发展了之前零星的构式思想并构建了一座宏伟的构式语法大厦,使构式的研究路子在语法学界登堂入室.相对于语言学界主流的分析式方法,构式语法具有很多独到之处,它对传统的“动词中心说”构成了有力的挑战,解决了一些不容易解决的问题,为语法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但是构式语法的研究路子并不成熟,还处于发展探索过程中,自身理论体系上仍有不少漏洞和局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