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修正的马克威茨投资组合模型——收益-风险双目标非线性规划模型,克服了针对马克威茨投资组合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然而该模型的求解存在一定的难度,运用遗传算法及惩罚函数法能有效地求解该模型。对中国的保险资金运用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是科学而合理的,可为投资者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投资资产的经济意义分析,建立了组合投资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引入单位风险收益率求解此模型.最后,用此模型求解一竞赛赛题.  相似文献   

3.
依据平衡定价理论,得出了多期最优投资组合系数的选择模型,并用动态规划法和鞅测度法给出了模型的解,通过实例分析,发现这两种解法都简便易行,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4.
文首先提出了二维组合的定义及其生成算法,并将定界组合算法推广到 设计变量可以取任意多个整数值的情形,采用多级字典序的生成算法,按目标函数 的一定排列顺序有规律地生成所有组合,在生成组合的过程中,采用序列定界组合 算法有效地删除绝大多数非可行组合和非最优组合,大大地减少了搜索组合的个 数,具有比较高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5.
概率准则下组合投资的整数规划模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考虑到中国目前证券市场要求股票交易为整手(100股)交易和不允许买空卖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概率准则下投资组合的整数规划模型;设计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随机模拟求解方法,并用Matlab编程在计算机上实现,仿真算例验证了求解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证券投资预期收益和风险的不确定性,利用多样化选择约束抵减证券投资的非系统风险.以证券组合投资的收益率极大化和β值极小化为目标.建立一种模糊规划模型,指出模型的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标规划问题的建模与求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目标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和建立模型的过程,并用目标规划的单纯形法求其最佳解。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我国养老金投资运营所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利用历史数据对比分析了我国养老基金各组成部分的规模和投资收益情况;并结合投资目标做出差距分析;最后根据马克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多目标投资组合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得出适应我国目前资本市场投资环境并达到养老基金投资目标的最优化投资比例,以期为实现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提供参考,来应对人口老龄化压力和可能由此引发的养老金支付危机。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决策者对目标值的估计可给出一个模糊取值区间的特点,扩展定义了描述模糊目标的隶属函数,并在此基础上定义模糊目标规划,证明其解的有关定理。  相似文献   

10.
针对金融资产收益率的“典型事实”特征,结合Copula函数、极值理论与金融波动模型构建既能反映投资组合金融资产收益率分布特征又能反映其相关结构的风险测度模型,用Monte Carlo模拟方法测度投资组合风险,以东方策略成长基金为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边缘分布与Copula函数的选择均会对投资组合的风险产生影响,通过对不同边缘分布和Copula函数组成的投资组合模型风险测度的对比,发现T-Copula-SV-T-EVT模型更具优越性,同时返回式检验表明T-Copula-SV-T-EVT模型对风险的度量是合理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一般的组合选择和资产定价模型并不考虑交易成本的影响,但是只有当交易成本的影响是二阶或者更高阶的,才能忽略交易成本这个因素。在以往的模型当中很少有考虑存在交易成本时投资者的组合选择。这篇文章考虑了存在固定交易成本时,参与者如何进行组合选择,包括静态的和动态的两种情形。特别是,在动态的情形下,我们考虑了资产的收益率、波动率、Sharpe比以及交易成本如何影响参与者的组合选择以及相应的效用,从而决定参与者应该选择的组合。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析传统投资组合理论的基础上,给出对证券种类的选择原则,建立了证券组合模型,得出了“限定风险”型投资者的最优投资组合策略,“限定收益”型投资者的等风险分配原则及其调整方案,具有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的最优投资策略,并通过实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3.
作为制度经济学核心概念的交易成本至今存在着界定上的混乱状态.通过对交易与制度、交易成本与制度成本的深层挖掘,对交易成本进行了全新的定义,并提出了必要交易成本和非必要交易成本的概念,从而为厘清交易成本提供一个可信的角度.  相似文献   

14.
对企业的探讨和研究是经济学的至关重要的问题。新古典经济学把企业看成是生产要素的组合或者一个生产函数,但没有注意到这一事实:企业的运作还需要交易成本,并且交易成本对产出具有重要作用。新经济学的探讨的主要层面是企业的成因,却没有深入考察企业内部活动的特笥,没有深刻把握交易成本的生产性。文章认为,企业的交易成本内生于生产要素的结合(即生产成本),而生产成本内生于专业化分工的收益。因此,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是统一的,其统一的内在逻辑是:当企业的生产达到静态均衡时,作为企业的共同成本,交易成本的边际产出率(MPTC),与生产成本的边际产出率(MPPC)相等,即MPTC=MPPC。  相似文献   

15.
在均值—半绝对偏差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交易成本均值—半绝对偏差模型、鲁棒交易成本均值—半绝对偏差模型,并在基金市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交易成本均值—半绝对偏差模型能较好地反映资本市场实际情况,鲁棒交易成本均值—半绝对偏差模型绩效优于交易成本均值—半绝对偏差模型,并且对提升投资组合绩效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货币政策实施中的交易费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对货币政策、交易费用、货币政策实施的交易费用等概念进行界定和分析,进而从金融制度、微观经济主体的心理预期及收入分配制度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导致我国货币政策实施的高的交易费用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往的市场分析往往借助于单层市场模型说明价格机制,但它无法解释商人和商业的存在,无法说明市场交易为何经常要以商人为中介。本文通过建立多(双)层市场模型,以交易费用、交易效率概念为基础,说明商人产生的原因及其功能,并分析了多层市场的均衡机制,表明经济人追求交易费用最小化是导致商人的出现及各种交易方式形成的根本原因,说明商人起着降低交易费用(尤其是其中的空间费用和储管费用)、增加社会财富的重要功能,否定了以往关于商人是非生产阶级的论点。文章最后还简单探讨了网络经济中商人的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公众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保险合同纠纷诉讼案件日趋增多。为此当事人须耗费大量的金钱、时间、精力,这些均计入诉讼成本,区别只在于:一方耗费的诉讼成本多一些,另一方耗费的诉讼成本少一些。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当事人都是输家,是"双输"的结果。究其原因,是保险合同当事人没有权衡好前期交易成本与后期执行成本的关系,前期交易成本过低,致使后期执行成本高昂。  相似文献   

19.
科斯在《企业的本质》中 ,首次用交易成本解释企业代替市场的原因。当把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用来解释帕累托效率和经济制度变迁时 ,新古典经济学的框架不再成立 ,现实的经济过程只能达到帕累托“次”优 ;同时 ,交易成本也阻碍了经济制度变迁的步伐 ,不能实现理想中的制度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