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人口环境与上海率先建立市场经济王建民一邓小平同志在1993年春节期间说:上海工人阶级是全国工人阶级的“带头羊”.在全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上海如何率先建立市场经济以浦东开发为“龙头”来带动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如果说80年代珠江三角洲的...  相似文献   

2.
“领会邓小平人口思想,解决好上海人口问题”讨论会综述杨舒为了更深人地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研究邓小平人口思想,探讨上海面临的人口问题,上海市人口学会会同上海人口情报中心在8月9日联合召开“领会邓小平人口思想,解决好上海人口...  相似文献   

3.
省委、省政府提出 ,要通过实现四个阶段性目标 ,来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的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不少主要经济指标都与人口分不开。在一定的意义上说 ,无论实现哪一个阶段性目标 ,都要一方面扩大“分子” ,把总量搞上去 ;另一方面 ,要控制“分母” ,即严格控制人口的增长。目前 ,我省的人口形势不容乐观。控制人口是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难点之一。要做到严格控制人口 ,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 ,制定我省分四个阶段的多个指标构成的人口总量控制目标。第二 ,要把控制人口作为我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来抓。  相似文献   

4.
伍文义 《学术研究》2003,(9):152-154
为纪念江泽民同志的“发展人口文化事业 ,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指示发表 1 0周年 ,繁荣人口文化、人口文艺研究 ,《学术研究》杂志社以发表萧君和教授的《关于人口文艺内涵的思考》为契机 ,发起“人口文化”学术研讨会。该会由广东省人口学会、《学术研究》杂志社、佛山科技学院文学与艺术学院主办 ;佛山市计生局、佛山科技学院文艺学重点学科组承办 ,于 2 0 0 3年 6月 2 1日到 2 2日在佛山科技学院召开。会议收到近 30篇论文以及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发来的贺电。主、承办单位、中共佛山市委宣传部的领导和来自本省十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些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意义十分重大。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人口现代化抓起。一、人口现代化的特征人口现代化着眼于人口发展全方位地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包括人口增长模式的现代化,人口分布态势的现代化,人口结构的现代化,人口素质的现代化,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现代化等。生育现代化是人口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生育现代化就没有现代人口转变的完成及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现代化,也就不会出现建立…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中国三十多年“计划生育”的实践,总结并创建不同生育指标的“人口结构模型”和“过渡期人口结构图”。这些人口结构模型,揭示出不同生育指标下人口的组成状况,因为它反映的是客观规律,对实现人类有序繁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人口结构模型”,具有固定的数学模式和数字组合,存在典型的定律、定理特征,根据通用的科学定义,故称之为“人口结构定律”或“人口结构定理”。  相似文献   

7.
“七五”期间,进一步扩大外贸出口和增加创汇,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全国最大创汇基地,不仅是全国四化建设对上海提出的一个希望,也是上海能否实现经济结构调整,提高技术水平,跻身国际经济分工目标的一个关键。 整个“六五”期间,上海外贸出口呈徘徊下降  相似文献   

8.
上海经济增长、结构调整与政策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九五”期间上海经济发展及经济结构调整的成就进行阐述 ,对“十五”期间上海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和目标进行了论述和瞻望 ,强调理论创新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客观需要。文章并就今后上海经济增长的政策导向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人口红利”应是劳动力数量这一“量”以及劳动力价值实现程度这一“质”的统一。文章从马克思劳动力价值主要构成及其实现程度这一“质”的维度,估算出2006—2017年中国省际地区农民工在理论上需要实现劳动力价值补偿的应得报酬与其实际所得工资之间的差额所产生的人口红利,发现这一人口红利不仅均值逐年增长,而且主要集聚在东部沿海地区。采用空间计量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发现,目标地区人口红利增长能够显著扩大该地区的空间不平等,同时会通过显著的空间外溢效应缩小邻居地区空间不平等,而邻居地区人口红利变动也将通过显著的负外生交互效应反作用于目标地区的空间不平等。由于间接效应明显大于直接效应,加之邻居地区的负外生交互效应,使得人口红利总体上具有缩小区域空间不平等的作用,并且在东部地区尤为如此。文章的发现对于认识中国“人口红利”及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推动区域经济平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从报上(见《报刊文摘》1990年1月23日)获悉,某课题组在完成“上海社会经济科技协调发展水平评价”的咨询项目中,计算得出,上海的人口二级指数得分在全国最低(西藏、海南、台湾除外),而青海省得分最高,并认为人口问题已成为上海社会协调发展中最薄弱的一环。该课题报告中,人口的具体指标选取为四项:(1)人口自然增长率;(2)人口出生率;(3)人口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玉溪市外来人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玉溪市外来人口的数量和动因进行了探讨 ,分析了外来人口的构成特征、地域分布特点及其对玉溪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针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外来人口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丁蓉 《学术探索》2011,(5):94-97
明代南直隶大致包括今天的江苏省、安徽省和上海市,明代南直隶举人人数是明代各大政区的举人人数中最多的。本文通过辑录和考订相关文献,获得了明代南直隶举人的籍贯信息。对举人籍贯按府进行统计后发现,明代南直隶举人分布集中,主要分布于苏州、常州、应天、松江、徽州、扬州6府,此6府的举人中式率较高。而南直隶各府举人人数的多寡,与各府的属县数没有关联。  相似文献   

13.
《天朝田亩制度》是具有"进步性"还是"反动性",成为评判太平天国运动性质的关键。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十九世纪中期前后,在世界范围内,平分土地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经济政策,不仅不会必然导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而且确实可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社会经济政策,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制度》"反动性"论是不能科学概括《制度》的历史内涵的。在太平天国起义时代,中国仍然是传统农业社会,土地问题是当时社会经济问题的焦点。《制度》针对土地问题,提出以平均主义为原则的平分土地设想,不仅不可以定性为"反动性",其进步意义更应该被认为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制度》未能实施,是因为太平天国起义者无法实现他们鼓吹的平等与公正原则,同时《制度》最终流于具文,还受到太平天国领导集团权力斗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援引国际、国内经验,把人口增长类型转变引致的不同人口年龄特征阶段看作是经济增长的又一重要因素,或"人口红利";论证了中国人口增长类型转变对改革以来高速经济增长的贡献;提出最大化促进就业是维持人口对经济增长正面效应的关键。四川作为人口大省,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开发好、利用好这笔宝贵的资源,对四川抓住"战略机遇期"实现跨越式发展、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对中国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区域模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最近三十年来,人口城市化水平一直是东部高于西部,而且区域差距不断拉大;从人口城市化的增幅来看,在不同的时间段有所差异,在2000年以前,东部的增幅高于中西部,进入2000年以后,中西部后来居上;人口城市化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和统计口径变化共同造成区域人口城市化水平及其增加幅度差异。  相似文献   

16.
论价值本质与价值标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王玉樑 《学术研究》2002,(10):18-24
价值的本质是客体主体化 ,是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效应 ,主要是对主体发展完善的效应 ,最根本的是对社会主体发展完善的效应 ,使主体更美好 ,使人类社会更美好 ,使广大人民更美好。价值标准是客体对主体的效应。在评价价值时 ,必须以客体对社会主体、对广大人民利益的效应作为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老龄化程度、老龄化速度、养老负担和老年人口空间分布四项指标,分析了山西省人口老龄化程度及地区差异后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从1990年至2010年山西省各地区老龄化阶段呈现出从成年型到老年型逐步发展的趋势。第二,山西省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越来越快。第三,山西省人口老龄化具有不均衡的空间分布特征,中北部地区和南部的运城老龄化程度较为严重。第四,从老年人口密度指标衡量,2010年山西省大部分地区进入了低中密度地区,太原进入高密度地区,是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目前人口是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人口增长过快给资源、环境、经济都带来了严重的压力。为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人口零增长是实现此战略的关键。通过探讨人口零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认识实现人口零增长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上海摊贩人数众多,行业分布广泛。作为一种古老的商品交易形式,摊贩之所以能在号称国际化大都市的近代上海继续存在和发展决非偶然,首先,城市人口的增多和市民消费水平的多层次化为摊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其次,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不断强化,加速了农村自然经济的解体和摊贩队伍的扩大。第三,开埠以后"重商主义"价值观念的驱使,也是近代摊贩不断发展的一个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第一次"人口革命"期间所推行的人口政策是鼓励多生多育,这种错误的社会政策导致人口急剧膨胀;其理论根源在于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革命加生产即能解决吃饭问题"观点的误读和片面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