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八部汉语新词词典的整体结构、词条结构、符号系统和选词问题的对比分析,呼吁辞书界,语文界规范辞书编纂术语和辞书编纂程序。提倡使用标准符号,出版标准辞书。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通用字规范笔顺完善工作通报会于1996年12月18日在北京召开。汉字研究界、汉字教学界、汉字信息处理界、出版印刷界、辞书编纂界及书法界等领域的11位专家出席了会议。专家们听取了国家语委中文信息司关于现代汉语通用字规范笔顺完善工作的报告,审阅了《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跟随表》。  相似文献   

3.
冯雪冬 《理论界》2014,(1):147-150
宋代笔记的词汇研究,可以为辞书编纂提供丰富的新词汇、新意义,增补释词的宋代例证,更正辞书释义失误,使辞书词条设置更科学、更合理,从而提高汉语大型辞书编纂的质量和水平。这里从修订《汉语大词典》的角度,结合以上几个方面,举例说明宋代笔记语言研究的辞书编纂价值。  相似文献   

4.
《云梦学刊》2005,26(2):6-6
2004年对于中国学术界来说仍是多事之秋。3月,《新京报》一篇《政协委员炮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引发了“辞书规范”论争,成为自“王同亿抄袭”案以来辞书界涉及范围最广的一次论争;6月,《科学时报》以《学术研究有行规》为题,报道了陈鼓应、王煜对熊良山《道德经浅释》的批评,此后,更有文进一步揭发熊书对《道德经》的胡批瞎解之外,该书还“把大量的巫术、气功混合在一起”,一时间“熊良山现象”引发学界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
洪润明  阎伟萍 《理论界》2023,(12):81-88
“汗青头白休相笑,曾读人间未见书。”由巢峰为代表的辞书编纂前辈身上所体现的“辞海精神”说开去,寻绎辞书规划和辞书编纂学进展,辨析辞书强国建设路径,用创新担当的使命意识和科学研究的缜密举措,培育原创精品,创造辞书理想未来。  相似文献   

6.
赵贤德 《殷都学刊》2007,(1):126-131
从权威辞书、一般辞书、新闻媒体、广大群众等几个方面考察分析《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遭遇的问题,发现很多辞书和新闻工作者有法不依。同时,《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也要与时俱进,及时修订,以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词目是辞书中被解释的对象,明清俗语辞书收录词目的特点一是“字”、“词”、“语”兼收,二是“词”“语”为主,“词”占重头.从明清俗语辞书“语”“词”兼收的实际情况出发可以认为辞书编纂中“语”“词”兼收与“语词分立”是可以并存的,明清俗语辞书的“语”“词”兼收现象不能简单地判为不足.  相似文献   

8.
苏宝荣教授所著《词义研究与辞书释义》一书商务印书馆2000年10月出版,是作者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语词义研究与语文辞书释义”的终期成果。该书注重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有机结合,在汉语词汇理论研究与汉语辞书编纂理论研究上均有新的开拓,体现了近年来汉语词义学与词典学研究的新成果。一选题有明显针对性。当前语文辞书编纂颇多,却欠规范,词汇、词义理论研究亦嫌滞后。有人还主张词汇研究与词书编纂研究分离,尤难免影响对辞书编纂的理论指导。这些无疑是词义研究和辞书编纂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开展词汇理论研…  相似文献   

9.
郭海洋 《学术论坛》2012,35(11):198-201,214
黎锦熙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他的学术成就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辞书学理论与编纂实践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主持并参与编纂辞书的过程中,黎锦熙提出了许多有创建性的理论,他的辞书学理论引导并推动了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字典与辞书的产生与发展;他的辞书编纂理论反映了语言的共时性和历时性原则,揭示了语言的系统性,体现了辞书编纂体例的创新。这些先进的辞书编纂理论为后来的辞书编纂及辞书学的理论构建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0.
语文辞书是通过一定的形式和体例,把语言中的词汇加以集中、有序展现,以达到备查、规范的目的.词汇是开放的,具有生成性,词汇语义理论是辞书编纂的理论基础.辞书编纂时既要遵循辞书本身的结构规律和系统性这一显性原则,还要遵循词汇的结构规律和系统性这一隐性原则,以使收词、释义科学合理,防止片面和缺失.隐性原则是深层次的,是决定性的,显性原则是浅层次的,对隐性原则有重要的提示作用.显性原则和隐性原则相得益彰,理应成为辞书编纂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  相似文献   

11.
辞书是阅读和研究古代文献必不可少的一种辅助工具,人们阅读古代文献时遇到某些意义生疏的词语和典故,可以通过查阅辞书,达到对文献的正确理解。从这个角度来说,辞书质量的高低,内容的可信度都直接关系着某些问题的论证和说明。好的辞书可以起到快速答疑祛惑的作用。反之,只能以讹传讹,贻误后人。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现今流传的许多大型语文辞书都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问题。以下就笔者平时翻阅所见,从收辞标准、释义及书证列举三个方面略举数例加以说明。这里的大型语文辞书主要指《辞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和台湾编《…  相似文献   

12.
义项划分是释义的重要内容,前些年辞书学界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很多探讨,发表了不少有见地的文章,无疑对词典编写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但是,正如有的同志所指出的那样,谁也未提出过可行的、编者可借此为依据的权威标准,因此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近几年辞书的大量出版,特别是《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这些大型辞书的陆续出版,又为这种探讨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多义词的各个意义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任渭分明的,常常有一种过渡阶段,在这种过渡阶段,则是亦此亦彼,没有明显的界限。这就给多义词义项的划分造成了困难。笔者认…  相似文献   

13.
在谈论辞书的社会需求时,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了语言的无限功能和言语的有限能力这个问题。因为,一方面语言是辞书,特别是语文词典之源泉,另方面辞书的基本任务是努力解决社会语言的无限表达功能与个人言语的有限表达能力之间存在的矛盾,特别是个人难以表达的那部分。如果辞书不是主动地适应社会,满足社会需求,不是全面地客观地去描述和反映语言,那么必然成为无源之水,无用之物。 目前,我国的辞书编纂出版由于受到传统思想、传统方法、传统工艺的影响,存在着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着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现象。再加  相似文献   

14.
义项精准与例证恰当是编著字典辞书的基本原则,但因编著者和词义特性及相关文献的不足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历代辞书皆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比照不同辞书,不难发现各家对某些词语的义项关系及其例证的认识存在不少分歧,甚至互相矛盾的现象。以"眇"为典型,通过对不同辞书中"眇"例证问题的解析和借助认知语言学对其义项关系的厘清,探讨辞书中此类问题的形成原因:对义项的关系认识不明;将据形分析的结果直接植入语境;词义的历史性及模糊性的影响以及占有文献不够充分等。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在拙作《从辞书角度看易经》一文(《辞书研究》1985年第6期)中提出了《易经》是一部古老辞书的看法,但道理讲得还不够充分,有必要写个续篇加以补充。一、对《易经》卦爻辞的进一步分析我在上篇文章提出,“《易经》是按照辞书的体例编排的”,这只是概而言之。其六十四卦的具体情况却纷繁呈异。依据每卦对释词所采取的方式和侧重点不同,可将六十四卦分为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6.
中古石刻文献是一笔宝贵的资源,对中古汉语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新材料,中古石刻文献往往能为词语语义研究提供传世文献所不能提供的例证,对大型辞书在各方面的修订意义值得重视,是中古汉语研究的宝贵资料。以"道牙"、"诞灵"、"胜侣"等涉佛词语为例,通过利用中国石刻文献对之进行考释,即可发现大型辞书在训释方面的不足。当然,中古石刻文献在纠正大型辞书训释不足方面的价值并不局限于涉佛词语,也包括其他词语,中古石刻文献对大型辞书的修订作用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事出版社隆重推出大型优秀人才系列辞书为了充分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国家人事部所属中国人事出版社将隆重推出优秀专业人才大型系列辞书。这套辞书将收入自我国正式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以来工作在各行各业的专业技术人才。资...  相似文献   

18.
屈文生 《学术研究》2012,(11):122-129
近代中文法律新名词多从日语翻译而来,且大多直接借用和制汉语的书写形式,其辗转形成的轨迹是西方法律词语的跨语际实践过程。清朝末年及民国初年的法律辞书编纂之于现代汉语法律译名的形成及变迁的意义在于,作为时代语言的记录者,它们在内容上较为真实客观地反映了西方法律词语传入中国时的最初汉语形态。法律辞书是法律译名在现代法学话语体系中获得合法性的证据或证明。研究近代史上法律辞书编纂、法律译名的中国化及新旧法律名词之间的冲突问题,对消解今日辞书中法律译名的不统一和失范问题,仍具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余绪缨教授,江西人,1922年8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学术造诣颇深,在国内外会计学界具有较大影响的会计学家。现为厦门大学会计系教授,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厦门市政协副主席。1945年,余教授毕业于厦门大学商学院,后留校执教。几十年来,他结合教学开展科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除编纂多种辞书、丛书外,已出版的著、译作达十几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专题学术论文90多篇,涉及会计理论、经济核算、经济活动分析、财务管理与现代管理会计等领域。  相似文献   

20.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字,由汉字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汉语辞书的排检不同于西方辞书的排检。本将讨论汉字部首的发展演变、部首排检法依据的原则以及科学的排检法原则、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