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以来,特别是甲午战后,日本侵略者与军事、政治、经济侵略相结合,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其目的在于培养日本侵略分子和“日奴”、蒐集情报、制造侵华有理舆论,以利于“大陆政策”的推进。其主要途径有四:一是通过东亚同文会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二是通过同仁会开展医疗保健活动;  相似文献   

2.
日本人在中国土地上操办汉文报刊,对中国进行谣言惑众的侵略性宣传,由来已久。早在1901年《顺天时报》就无视中国主权,造谣生事、以搅乱中国为乐事者。稍后,日本几家大的新闻机构也陆续在中国设立了“支局”,其中不少新闻机构压制中国人民的排日抗日舆论、制造亲日舆论。随着“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整个东北,“七七”事变后全面侵华,日本各新闻通信社也纷纷尾随而入。他们凭借武力,扫荡、毁坏或占领了中国原有的新闻通讯机构及报馆,建立起日本自己的通讯社、报社和杂志社,并扶植和操控汉奸傀儡政权的宣传媒体,为日本在中国的军事占领和奴化统治制造舆论。  相似文献   

3.
4.
近代日本始终以一切可以利用的国际条约作为其侵略延边地区的法律依据,排除俄罗斯的影响力,迫使中方开放商埠地,获得设领事馆及警察署之权,并不断渗透于商埠地外“杂居区域”.在被日本所利用的6个条约中,除了《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外,都不是专门有关延边地区的.其目的,是隐藏其赤裸裸的侵略本性,想方设法以合法的外衣制造事端,逐步顺利地获取更多的侵略权益.  相似文献   

5.
几百年来,日本从其自身生存需要出发,从未停止过对中国的觊觎和侵略,并用理论为其侵略行为提供支持.幕末时期,吉田松阴即提出补偿论,19世纪末,吉田松阴的弟子木户孝允、山下有朋等又提出了满蒙为日本的“利益线”;九一八事变前,“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这一论调又成为日本对外侵略的指导思想.这些理论一脉相承,与之相伴的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实践.  相似文献   

6.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东北的移民侵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民政策是日本帝国主义大陆侵略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军国主义在我国东北移民侵略的巨大狂潮是从“九·一八”事变后开始的。日本移民入侵分为武装移民时期、“国策移民”时期。两个时期的移民特点表现为军事性、强制性和掠夺性  相似文献   

7.
旷古以来,史有书籍,尔后有书房、藏书楼、图书馆。从书房到图书馆是图书馆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基督教循道公会在滇黔川交界地带苗、彝民族聚居的石门坎社区宗教文化传播的史实为依据,结 合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对循道公会在该社区的影响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从而展开了对近代西方宗教在华活动 的性质的论述.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一般化结论,即西方宗教对华传播的“文化侵略”性质进行了较为彻底的反思和剖 析。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是不言而喻的,但在得到发达国家经济支持和先进管理理念的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侵略"也同时登陆,并已取得显著的成效,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美国文化侵略的现状和手段,根据中国的实情,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案,希望引起世界范围内对这一现象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狮子舞最早在西域产生,传入中原后逐渐形成为汉民族的传统舞蹈。随着中日文化的交流,狮子舞在日本广为流传。这种舞蹈东渐后,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当代日本现存的狮子舞,嬗变程度已很大,与西域古代艺术已有相当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敬语是日语的重要特征之一,在近代日本形成过程中被赋予了浓厚的政治色彩,肩负了维持日本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二战以来,日本敬语的使用经历了由“绝对敬语”到“相对敬语”的演化过程,敬语本身亦从之前表示阶级上下身份关系的封建主义产物转型为国民语言中表示民主平等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这与日本政府和学界先后组织的三次敬语审议活动以及分别出台的《今后的敬语》《现代社会中的敬意表现》《敬语指针》等政策密切关联。这些政策不仅规范了敬语的使用,也反映了其背后的政治体制变革、国民思想演变、社会变迁等因素。  相似文献   

12.
道德、伦理是伦理学中的核心概念,但在思想史上,东西方关于道德、伦理的规定存在显著差异。近代西学东渐后,东方民族在道德、伦理概念的理解上经历了拒斥、接受、修正、融合的曲折过程。日本近代思想界对道德、伦理概念进行了一系列的适应性改造,使其最终融合了东方文化传统和西方现代思想。  相似文献   

13.
松浦寿辉的《名誉与恍惚》,描写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初期,上海租界工部局警察芹泽一郎因其一半朝鲜血统和反战思想受日本军队和警察局同事等人歧视、利用和出卖,从而丧失“名誉”和“家园”的故事。在同胞的排斥与迫害下,芹泽对“祖国”日本的归属感完全丧失,在战争中逐步认识到军国主义教育的欺骗性和军国主义行径的野蛮性,最终自我意识苏醒,摆脱“他者”身份,寻得归属之地,在多元文化融合的香港走向“自我”重构之路。  相似文献   

14.
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动画片进入中国至今,许多经典的日本动画片已经是中国受众耳熟能详的,特别是伴随着动画片成长起来的八零后那一代人。除此之外,在中国还到处充斥着与日本动画片相关的产品,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本文则旨在分析日本动画片在中国实现跨文化适应的原因及其它的跨文化传播又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重要表征之一是城乡文化之间的巨大落差,这使得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群体必然经历一个文化转变过程,从进城初期在心理、价值观念、归属意识等方面的疏离,渐进到文化观念、角色行为等方面的适应,这是农民工城市化的阵痛,也是其必须经历的文化嬗变。  相似文献   

16.
商业团体是商人由个体分散到抱团发展转变的重要组织载体。近代广西民间商业团体经历了从地缘性会馆到行业性商会的深刻嬗变。与传统会馆相比较,近代商会具有较大的包容性、规范性。清末以来广泛建立的商会在更高程度上促进了广西城镇经济与社会的整合。  相似文献   

17.
西方"feudalism(feudal system/the feudal)"概念在近代日本的译名厘定,经历了一个从"藉土"到"封建"的转换过程。它最先于1866年被译为"藉土之制",后改译"籍土之制",并衍生出"籍制"、"籍土之法"等名。1868年,译名"封建"问世,中经短暂的与"藉土"混用阶段,于1881年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18.
流传于贵州省石阡县仡佬族的“敬雀节”是一个集人与自然、社会为一体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具有深刻的文化象征与社会象征意义。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审视这一传统民俗,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仡佬族的历史文化、思想观念及民俗变迁。  相似文献   

19.
田涛 《21世纪》2001,(5):40-41
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书籍的交流始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日本有关古代贸易的记载中,从中国运抵日本的“泊来书籍”一直受到后 人关注。但直 到清末,国人 始对日本保存的中国古籍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其中杨守静、董康等一批人曾先后作过一些描述,特别是利用日本旧藏出版的《古逸丛书》及利用金泽文库藏宋版翻刻的《千金方》、《千金翼方》更引起了国人瞩目。至于道听途说来的“静嘉堂”、“东洋文库”所收藏的宋元秘本,东京神田神保町的古旧书店等,更早就是我心仪已久的地方。 我是应东京大学邀请前往日本的,于是,我首先参观了…  相似文献   

20.
"朝士视察团"考察报告中有关城市社会生活的记载,浓缩了1868-1881年间,明治政府为实现"富国强兵"、"脱亚入欧"和"文明开化"的基本国策,在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思想风尚、生活方式等领域推行的近代化运动和业已取得的斐然成绩,全面展现了日本社会在明治维新之后发生的巨变。此期的日本城市既是日本近代化的产物,又是日本近代化的见证者、亲历者,它从外延和内涵两个方面佐证了日本在近代化道路上的起步、迅跑。该考察报告,实际上是一篇日本近代化的全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